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与BMI、HbA1C、TG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0例2型糖尿病病人合并非酒精性、药物性、自身免疫性肝炎导致脂肪肝者。无脂肪肝的2型糖尿病50例做对照。结果:发现BMI、HbA1C、TG是脂肪肝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脂肪肝组代谢综合征、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以IR为基础的代谢综合征各相关成分之间的关系密切。2型糖尿病积极控制体重,改善IR和控制血糖、调整血脂紊乱,对于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与体重指数、血糖、血脂、血压等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对46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肝脏B超检查,根据脂肪肝情况分为脂肪肝组249例,非脂肪肝组214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组的体重指数、甘油三酯较脂肪肝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与以胰岛素抵抗为基础的代谢综合征各相关成分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黄健  李瑜元 《广东医学》2005,26(2):203-205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易感因素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对 12 5例脂肪肝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表现多不明显 ,常与心血管疾病并存。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主要易感因素。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机体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是代谢综合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王晓茜  王森  辜燕  肖斌  唐莉 《西部医学》2007,19(6):1049-1051
目的调查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的代谢紊乱。方法分析B超诊断脂肪肝患者58例,其中原发性非酒精性脂肪肝31例,酒精性脂肪肝27例,分别与22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酒精性脂肪肝组的血尿酸、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水平、HOMA-IR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酒精性脂肪肝组的血压、BMI、腰围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无论原发性非酒精性脂肪肝还是酒精性脂肪肝均存在显著的胰岛素抵抗及其相关的代谢紊乱,以及胰岛素敏感性的降低。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似乎更重,嘌呤代谢异常更明显及血压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及脂质代谢关系。方法测定53例中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及35名正常健康人血脂、血糖、丙氨酸转氨酶、空腹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空腹胰岛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非酒精性脂肪肝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相关,胰岛素抵抗与甘油三酯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负相关。结论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胰岛素抵抗,控制高TG和低HDL-C为特征的血脂异常,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减少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知识分子群体非酒精性脂肪肝与心血管及代谢性疾病的关系和流行病学意义。方法 对粤西两所高校 86 2名教师进行体检。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 ,抽取年龄、性别一致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非脂肪肝各 16 6例 ,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的相关性。回顾近 5年的体检资料 ,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与相关疾病的因果关系。结果 知识分子群体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为 2 2 74 % ,男、女患病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肥胖、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密切相关 (P <0 0 1)。 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患病率有逐年增长趋势。结论 肥胖与高脂血症是知识分子群体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病因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 2型糖尿病、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与冠心病关系密切。有效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可减少 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脂、血糖与肝功能检验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在本院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选出82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健康人82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检对象的血脂水平、血糖水平和肝功能指标值.结果 观察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脂水平、血糖水平以及肝功能值均与对照组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上,TC和TG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成负相关,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敏感指数成正相关(P<0.05);LDL-C以及HDL-C则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无相关性(P>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往往伴有血糖、血脂代谢的紊乱以及肝功能降低,这为临床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提供可靠依据,利于临床医师早期确诊非酒精性脂肪肝早期干预治疗,利于临床医师早期筛选出有高风险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预防疾病的发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健康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和高尿酸血症(HUA)检出率,探讨高尿酸血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代谢异常的影响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通过健康体检人群1286例进行横断面研究。将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为正常尿酸组和高尿酸血症组,观察两组代谢异常及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健康体检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肝检出率为39.81%,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15.24%,NAFLD组较无NAFLD组高尿酸血症检出率明显增高,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高尿酸血症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BG)、以及代谢综合征各组分、代谢综合征发病率高于正常尿酸组,HDL—C低于正常尿酸组,高尿酸血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IMT、颈动脉硬化类型有明显影响;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肥胖、高血压、高TG症、低HDL症、高血糖以及代谢综合征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高尿酸血症加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代谢异常,并且对颈动脉硬化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重和肥胖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按照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2300例来自上海、无锡、苏州、常州地区来我院体检的18岁以上成年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血生化检查、腹部彩色B超等,统计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300例成年人中共检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453例,设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是19.7%;按体重指数分层后,肥胖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为68.1%,明显高于超重人群(27.6%)和正常体重人群(6.1%),与485例正常对照组相比较,非酒精性脂肪肝组的体重指数(BMI)、血压(SBP/DBP)、空腹血糖(FPG)、血甘油三酯(TG)、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血尿酸(UA)均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酒精性脂肪肝组超重或肥胖、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肝功能异常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超重和肥胖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较高,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与超重或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紊乱危险因素的聚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MS)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方法:对253例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行腹部B超检测,根据有无MS.分为MS组与非MS组,比较两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MS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结果:(1)MS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显著高于非MS组(27.39%vs8.33%,P〈0.001)。(2)随着MS各主要组分集簇的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也显著增加,有统计学差异。(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S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显著相关(OR=4.149,95%CI1.856~9.274)。结论:MS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显著升高,MS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向茜  张伟  李万碧  蔡艳 《西部医学》2010,22(2):249-251
目的探讨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32例T2DM患者进行肝脏超声检查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T2DM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46.97%,非酒精性脂肪肝组较非合并组脂代谢紊乱较多,logisti回归分析显示HOMA—IR、ALT、BMI、2hPBG、男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结论T2DM患者NAFLD患病率明显升高,胰岛素抵抗、ALT升高、超重、糖、脂代谢紊乱、男性可能是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徐晶莹  朱肖鸿 《医学综述》2009,15(6):903-905,F0003
非乙醇性脂肪肝作为肝硬化和终末期肝病的病因之一,在临床上日益受到重视。时至今日,非乙醇性脂肪肝在发病机制方面仍有许多问题尚未阐明,在临床治疗上也缺乏相应的特效药物。本文从现代医学与中医学两个方面深入探讨了脂肪肝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以及应用药物治疗脂肪肝的最新进展。认为只有中西医结合,才能使非乙醇性脂肪肝的治疗获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双虎清肝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口服多烯磷酯酰胆碱,治疗组50例在此基础上加服双虎清肝颗粒,3个月后观察两组症状、体征变化以及肝功能指标和血脂代谢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显著改善,ALT、AST、TBiL和GGT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脂显著改善,TG、TC、LDL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虎清肝颗粒对湿热内蕴、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佛山市顺德区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现状。方法收集佛山市顺德区陈村医院普通体检者1673名相关临床资料,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肝功能、血脂、血糖及肝脏、胆囊和脾脏超声检查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佛山市顺德区成人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的现状和疾病谱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673名普通体检者中检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258例,检出率为15.4%,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7.5%。女性患病率为12.4%,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高发年龄段为40~〈60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相关因素包括体重指数、高脂血症、性别、年龄、肝功能异常、空腹血糖代谢紊乱、高血压,其中,以体重指数≥25kg/㎡相对风险度最高(OR=9.942,95%CI4.802~20.576),其次为高脂血症(OR=2.062,95%CI1.285~3.311)及男性(OR=1.810,95%CI1.150~2.811)。结论佛山市顺德区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较高,与国内发达城市相差不大,在40~〈60岁人群及男性中较高发,肥胖、高脂血症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易患因素;应积极开展关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引起人们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重视,加强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病理变化、临床特征与肝脏CT影像学改变的关系.方法 对45例患者的肝组织标本按脂肪变、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分级、分期,并研究其与腰围、臀围、腰臀比、体质量指数、血清生化指标的关系,其中16例行肝脏CT,分别测定肝脏及脾脏不同断面的平均cT值,并对肝组织脂肪变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45例患者按肝组织脂肪变分级:12例为F0(设为对照组),19例为F1,13例为F2,1例为F3;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9例为G0,14例为G1,17例为G2,5例为G3;肝组织纤维化分级:11例为S0,9例为S1,16例为S2,5例为S3.肝组织脂肪变程度与腰围(r=0.357,P=0.028)、腰臀比(r=0.463,P=0.001 6)、总胆固醇(TC)(r=0.484,P=0.004)呈显著正相关.其中16例病例行肝脏CT检查,肝组织脂肪变与肝脏CT值呈显著负相关(r=-0.592,P=0.016),F0、F1、F2各组之间肝脾比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随着腰围、腰臀比、TC的增高,NAFLD患者肝组织脂肪变程度逐渐加重;转氨酶高低并不与肝组织脂肪变程度相平行;随着肝细胞脂肪变程度的加重,肝脏CT值逐渐减低,但肝脾比值不能准确反映脂肪肝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液生化和肝纤维化指标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符合B超诊断的28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血液生化指标(TG、TC、HDL-c、LDL-c、ALT、AST、GGT、ALP)和肝纤维化指标(PCⅢ、HA、CⅣ、LN)检测,并以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TG和T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HDL-c和LDL-c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呈下降和升高的趋势;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组ALT、AST和GGT明显升高(P<0.01),ALP升高不显著(P>0.05);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PCⅢ、HA、CⅣ和LN均高于健康组(P<0.05),重度组与轻、中度组之间PCⅢ、HA、CⅣ和LN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中度脂肪肝与轻度脂肪肝之间PCⅢ、HA、CⅣ和LN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非酒性脂肪肝患者多项血液生化指标异常,重度非酒性脂肪肝患者尚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趋向。多项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可作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筛查的重要依据,而肝纤维化指标的检测可进一步作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情监控和疗效评估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指数在诊断监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纤维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2017年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男性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80例,女性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8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0例,健康对照组60例,联合对研究对象进行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彩色腹部超声检测,检测结果通过公式计算出RPR指数、BMI指数,最后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非酒精性脂肪肝组RPR指数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组、健康对照组RPR指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组、非酒精性脂肪肝组患者RPR指数均高于健康对照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不同性别组RPR指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酒精性脂肪肝男性组RPR指数高于女性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不同BMI分类组RPR指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BMI升高,RPR指数也随之升高。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不同脂肪肝分度组RPR指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脂肪肝分度的加深,RPR指数也随之升高。结论 不同临床特征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RPR指数之间存在差异性,男性、重度脂肪肝、BMI指数偏大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RPR指数有升高的趋势,由此推测RPR指数与非酒精性脂肪肝肝肝纤维化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护肝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4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护肝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2年2月至2003年3月内科门诊的82例NAFL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护肝片组42例,血脂康组40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护肝片和血脂康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护肝片组总有效率为90.4%,明显高于血脂康组的77.5%;治疗后,护肝片组ALT由治疗前的(95.54±46.5)IU/L降至(36.28±10.55)IU/L,血脂康组由(95.35±48.41)IU/L降至(45.17±11.08)IU/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护肝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NAFL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姜慧卿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4):2030-203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有关。临床上可表现为无症状性氨基转移酶增高或肝硬化并发症和肝癌。组织学表现为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或进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超声与CT检查可以识别肝脏脂肪沉积,但不能区分单纯性脂肪肝与NASH,需要借助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进一步确诊。本文就NAFLD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