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执笔:任占利郭蓉娟(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关键词:中风病;证候标准;诊断中风病的诊治涉及诊断、病类、证候、立法、组方、调摄、护理、康复等多个环节。明确诊断,判明证候属性,是...  相似文献   

2.
中风病证候量化标准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风病证候量化标准研究概述任占利,王顺道指导王永炎(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河北邢台市人民医院)关键词中风病,证候,量化标准中风病是目前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及影响生存质量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疾病谱、人口年龄谱、社会心理的变化,中风患病率。发病率仍...  相似文献   

3.
251例急性期中风病证候的病理学基础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51例急性期中风病证候的病理学基础分析刘金民(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指导教师:王永炎毛慧娜关键词:中风病;证候;病理学分析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CT、MRI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人们对中风病的病名、证候诊断更加深入,也为准确认识证候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医中风病的证候诊断,是根据医生对患者望、闻、问、切的四诊信息,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1994年)所规定的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量化评分表(以下简称证候量表)给以评分,给出包括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6个主要证候的分值进行判断的。而对每个患者的施治原则则根据医生的经验对患者整体的症状进行判断后给出[1]。  相似文献   

5.
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候分布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以确认中风病急性期的临床证候表现形式.方法共收集122例中风病急性期住院病患,在发病72 h内,依<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的6大基本证候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加以辨证,并进行证候分布分析.结果①基本证候组合以两个基本证候组合诊断例数最多,其次是3个基本证候的组合.②中风病最多见的临床证候为风瘀证,占12.3%;其次为风痰瘀证,占8.9%.③中风病急性期的病患以虚实夹杂证最多,占82.8%;实证次之,占16.4%;虚证最少,仅占0.8%.④单一基本证候同时存在的出现频率以瘀证与风证最多,各占79.5%与55.7%.2证组合同时存在的出现频率以风瘀证与痰瘀证最多,各占45.9%与37.7%.结论①体现<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临床应用的稳定性.②中风病临床证候表现复杂多变,依此基本证候的诊断标准应较常见证型与主要证型的表现形式为佳.③中风病证候诊断在中药新药开发试验过程中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缺血性中风病人中医证候分布及演变规律的调查,为缺血性中风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长期预防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取前瞻性调查研究,共收集144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缺血性中风病患者,参照《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量表,按住院后1d、10d,出院后1个月、3个月,共4个时点进行信息采集,结合病例的基线资料,观察各证候的分布及演变规律。结果:痰证、风证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主要的证候;进入恢复期后,则以气虚证、血瘀证为其主要证候。结论:提示临床对于缺血性中风的治疗要分期针对不同的病理因素有目的的进行施治,并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7.
建立中风病血瘀证宏观辨证量化标准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试采用非条件和kli:k2i 配对的条件logistic 回归的分析方法, 对221 例中风病人的临床中医证候特征进行比较分析, 建立急性期中风病血瘀证的证候预测模型, 并采用临床调查的结果对模型进行验证, 以探讨建立中风病血瘀证宏观辨证量化标准的方法。结果: 非条件与条件logistic 回归均提示口唇紫暗或面色晦暗、舌有瘀点或舌有瘀斑、舌背脉络瘀张青紫、舌紫暗是鉴别血瘀证与非血瘀证的重要指标, 且4 项指标与急性期中风病血瘀证发生概率均呈正相关。将另外的一组与本研究无关、但研究对象的选择相似的临床数据作为检验样本代入模型得到的诊断准确率达99 .06% (105/106)。结论: 模型对急性期中风病血瘀证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条件和非条件logistic 统计模型以及k1i:k2i 的配对方法用于急性期中风病血瘀证的研究有助于宏观辨证量化标准的建立, 并且这些方法可以推广应用到非急性期中风病以及其他系统疾病的血瘀证或其他证候的量化研究中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中医证型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中风症证候诊断标准”和“脑卒中临床定量评定量表”对127例中风病患者进行中医证型量化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结果表明:①中风病的临床证型十分复杂,单一的证型或仅以虚实区分无法明确反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多个证型组合出现的形式以及证型评定的轻重能反映神经缺损程度。②中风病的基本证型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临床的总体变化,证型组合的复杂性以及证型的轻重程度与病情的轻重有直接联系。③风、痰、火热、气虚四证及其组合的证型在预后判定上有重要价值;多种基本证组成的综合证型,预后轻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病证候要素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动态采集缺血性中风病患者发病第1、7和14天的“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内风、内火、痰湿、血瘀、气虚、阴虚)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以发病第14天的NIHSS评分作为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价指标,并依据评分进行分组(发病第14天NIHSS评分≥7作为近期预后不良组,NIHSS评分〈7分为预后良好组),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证候要素与近期预后的关系并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来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得到的结果,进一步应用两样本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比较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发病第1、7和14天的NIHSS评分。结果:发病第14天的血瘀证(比值比为2.924,95%置信区间为1.231~6.946,P=0.015)和发病第1天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值比为1.956,95%置信区间为1.701~2.250,P=0.000)是预测缺血性中风病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从重复测量均数变化趋势图可看出,血瘀证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非血瘀证患者重,且其NIHSS分值在疾病过程中持续高于非血瘀证组。结论:血瘀证为缺血性中风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积极采取活血化瘀治疗将有助于改善疾病的近期预后。本研究还为实施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动态证候干预提供了循证依据及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的临床验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为验证国家攻关课题《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采用临床经验辨证与《标准》辨证对照的方法,共观察了1085例次中风病患者。研究发现,《标准》中风、火热、痰、血瘀、气虚、阴虚阳亢6类证候的总体符合情况达到87.79%,痰、瘀二证几乎贯穿整个病程,始终占有很高的比例,成为中风病机的主线。结果提示,本《标准》基本符合临床经验辨证的实际情况,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发病不同时点证候特点的研究,探讨缺血性中风阴、阳类证中医证候组成特征。 方法:采用“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对1246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发病后1~3d、4~10d、11~30d3个时点的中医证候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候在3个时点的变化特点及阴、阳类证患者中6个基本证候分布的差异。 结果: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风证的比率由1~3d的87.1%降到11~30d的79.3%(P〈0.01);火热证患者比率由1~3d的52.1%降到11~30d的38.7%(P〈0.01);患者痰证的比率由1~3d的67.1%降到11~30d的57.4%(P〈0.01);血瘀证、气虚证和阴虚阳亢证患者比率在3个调查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中风急性期3个时点阴、阳类证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类证患者中,风证、火证、痰证、阴虚阳亢证出现频率高于阴类证患者(P〈0.01),血瘀证、气虚证出现频率低于阴类证患者(P〈0.05,P〈0.01)。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组合在3个调查时点均以3个证候组合为主。阳类证患者中出现4、5个证候组合的频率高于阴类证患者,出现单证和两证组合的频率低于阴类证患者(P〈0.05,P〈0.01)。阴类证患者中证候组合出现频率最高的为风+痰+血瘀+气虚组合和风+痰+气虚组合。阳类证患者中证候组合出现频率最高的为风+火+痰+气虚组合和风+火+痰组合。 结论:阳类证和阴类证证候组合最主要的区别为阳类证具有火热证特征,痰证、气虚证、血瘀证与阴阳分类的证候诊断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卒中后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进一步分析虚实证候关联及动态变化。方法设立54个常见卒中后抑郁症中医证候量表,分析常见症状,归纳为9个证候变量因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9个证候变量因子中实证:肝气郁、痰浊证、瘀血证排在前三位,虚证:肝阴虚、肾阴虚、脾气虚、肾阳虚、脾阳虚、心气虚证候因子分别排在4—8位。证候虚实关联中肝郁气滞证、痰瘀交结证两个因子排在前两位,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心脾两虚证3个证候因子分别排3—5位。结论各证候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演变,最终导致卒中后抑郁症缠绵难愈,严重影响卒中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结合眼底血管特征的不同中医证型的缺血性中风复发风险评估模型。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 共纳入42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患者并随访2 a, 采集与中风相关的临床风险因素、中医证型及眼底血管特征参数信息, 采用生存分析法比较气虚血瘀证和风痰阻络证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复发风险, 运用单因素分析辨识中风复发的核心危险因素和眼底血管特征, 分别建立2个证型的多因素Logistic复发风险评估模型。结果  2个证型的复发风险比较, 风痰阻络证较气虚血瘀证高(P<0.05)。气虚血瘀证缺血性中风复发风险评估模型受试者ROC曲线下面积值为0.799 6, 风痰阻络证缺血性中风复发风险评估模型值为0.719 3。结论  风痰阻络证缺血性中风患者复发风险较气虚血瘀证高, 建立识别不同证型缺血性中风复发的风险因素模型可以为临床提供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疲劳性亚健康人群的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特点。方法:根据疲劳性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研究调查表收集的资料,对四诊信息进行因子分析,提取符合要求的公因子,并对其进行中医证候诠释。结果:对64个四诊信息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共获得64个公因子,提取其中特征根值〉1的18个公因子,根据中医理论对各公因子的症状组合进行初步诠释。提示的证候要素有15个,其中病位类为肝、心、脾、肺、肾、胃、胆;病性类为气滞、热(火)、痰、湿、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提示的常见证候有16个,虚证类为肝阴虚、心血虚、心胆气虚、肾阴虚、脾气虚、肺气虚、肾气不固;实证类为肝气郁结、肝郁化火、脾胃气滞、胃火炽盛、湿热内阻、气郁痰阻、痰湿中阻;虚实夹杂类为脾虚湿阻、肝郁脾虚。结论:基于因子分析初步提取的疲劳性亚健康人群的常见证候与证候要素,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其辨证规范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糖尿病肾病(DN)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进一步研究该病的病因病机及证候特点提供依据.方法 将180例DN患者分为Ⅲ,Ⅳ,Ⅴ3期,按照量表的制作方法,制定DN中医证候问卷,对患者进行了分层、横断面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频数统计.结果 Ⅲ期以气虚证、阴虚证表现多见,兼有内热证、血瘀证、痰湿证表现;Ⅳ期在Ⅲ期基础上出现了血虚证、阳虚证表现,还可兼见水湿证、痰湿证、内热证、热结证、血瘀证的表现.Ⅴ期本虚更甚,还可兼有气滞证、郁热证、湿浊证、血瘀证、热结证等多种表现.结论 DN中医证候具有本虚标实的特点,随着病情进展,标实证候趋于多样,血瘀、湿邪贯穿病程始终.  相似文献   

16.
慢性阻塞性肺病常见症状及证候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医症状、证候特征。方法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医证候调查表,对59例病例进行前瞻性横断面临床调查。结果急性加重期实证的发生率依次为:血瘀证>痰热蕴肺证>表寒肺热证>痰湿阻肺证;虚证的发生率依次为:肺气虚证>脾气虚证>肾阳虚证。缓解期实证的发生率依次为:血瘀证>痰热蕴肺证>痰湿阻肺证;虛证的发生率依次为:肺气虚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结论急性加重期是外邪诱发而病情急性加重的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实为主复杂病机的时期;缓解期是以肺、脾、肾三脏气虚及阳虚、阴虚为主,伴有血瘀、痰湿等,本虚标实,以虚为主的病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痞满虚实证候与胃电图及胃肠激素的相关性.方法:对24例痞满患者采用瑞典产PC Polygraf HR高分辨多通道胃肠功能测定仪检测胃电图,放射免疫法测定胃动素和生长抑素.结果:11例肝胃不和型以胃电节律过快占优势,13例脾胃虚弱组则以胃电节律过缓为主,且前者FDP明显高于后者;肝胃不和型胃动素水平明显高于脾胃虚弱组,生长抑素水平则明显低于脾胃虚弱组.结论:提示痞满虚实证候可能存在不同的胃动力障碍情况,实证以胃动力过高为主,虚证则以胃动力低下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冠心病虚证、实证及虚实夹杂证的昼夜非线性指标差异,探讨中医证候的非线性特征。方法根据中医辨证结果,将243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实证组(44例)、虚证组(51例)、虚实夹杂证组(148例)。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计算并比较这些冠心病患者的24 h内6个不同小时段的非线性指标复杂度、关联维均值及近似熵均值。结果被观察的非线性指标实证组均值大于虚实夹杂证组均值,虚实夹杂证组均值大于虚证组均值。结论证候间非线性指标的差异反映出虚实证候的非线性特征和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teinized unruptured follicle syndrome,LUFS)指卵泡成熟后不破裂排出卵子,而发生原位黄素化并分泌孕激素,使机体发生与排卵周期类似的变化,是导致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一个重要原因[1]。随着超声卵泡监测技术与促排药物的广泛运用,LUFS的检出率和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在不孕症患者中达25%~45%[2]。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方法研究中医证本质,探讨脾气虚、肝郁脾虚及胃实热证患者体内阿魏酸(ferulicacid,FA)的PK特征。方法:选择21例健康自愿者、20例肝郁脾虚证患者、22例脾气虚证患者和19例胃实热证患者,予以口服自拟加味逍遥散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观察血清FA的PK参数。结果:与健康自愿者比较,脾虚证患者的吸收速度常数和消除速度常数均下降,表观一级吸收速率常数升高;肝郁脾虚证患者的吸收速度常数、消除速度常数和表观一级吸收速率常数均下降;胃实热证患者的消除速度常数和表观一级吸收速率常数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脾气虚证患者PK特征表现为吸收速度加快,分布和排泄减慢;肝郁脾虚证患者PK特征表现为吸收、分布和排泄均减慢;胃实热证患者PK特征表现为吸收和排泄加快。提示三种中医证型患者的PK特征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