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多层螺旋CT扫描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对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我院病理检查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十二直肠和壶腹周围肿瘤除外)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中小肠腺癌9例,间质瘤5例,恶性淋巴瘤4例,腺瘤1例.阳性检出构成比为:MSCT,78.9%(15/19);B超,15.8%(3/19);全消化道钡餐造影,42.1%(8/19).MSCT对小肠肿瘤的检出率明显优于X线钡餐造影和B超(χ2=5.40、15.20,P<0.05、0.01).结论 MSCT扫描对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检查小肠原发性肿瘤最主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小肠恶性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永华 《吉林医学》2010,(34):6298-6299
目的:探讨小肠恶性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手术证实的小肠淋巴瘤10例CT表现,并结合三维重建进行观察。结果:MSCT见肠壁增厚7例,肠腔内肿块型3例,腹腔、肝门、脾门淋巴结肿大4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小肠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检查小肠原发性肿瘤最主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伟民  刘静  吴云军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11):1028-1029
目的评价X线低张双对比造影检查和多排螺旋CT对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6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肠肿瘤患者行X线低张双对比造影检查、多排螺旋CT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小肠肿瘤的特征性影像表现。结果 26例中,腺癌13例,间质瘤7例,腺瘤3例,淋巴瘤2例,神经鞘瘤1例。X线低张双对比造影检查发现10例,检出率37.5%;CT检出率100.0%。结论多排螺旋CT对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已成为目前检查小肠肿瘤最主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42例常见小肠肉瘤MSCT征象,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42例中38例做增强扫描。结果小肠平滑肌肉瘤8例,间质肉瘤13例,原发性小肠淋巴肉瘤21例。CT扫描均诊断为原发性小肠肿瘤,定位诊断符合率为100%(42/42);平滑肌肉瘤呈腔内或腔内外软组织肿块;间质肉瘤主要表现为腔外不规则肿块,肿块内常伴多发性低密度影;淋巴肉瘤表现为明显的肠壁增厚或肠腔内外息肉状肿块。结论MSCT可明确小肠肉瘤的部位和范围,病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定位诊断正确,是诊断及鉴别诊断较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小肠肿瘤的X线和CT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X线与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的X线钡剂双对比造影和CT表现特点。11例行口服法,15例行插管法小肠造影;12例进行了CT扫描,其中9例予增强扫描。结果原发性小肠肿瘤的X线造影表现为:肠管内的充盈缺损、肠腔狭窄、黏膜破坏或受压移位变形、管壁僵硬、肠管蠕动差、龛影和肠梗阻或肠套叠。CT扫描表现为:腔内软组织肿块影、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受压。增强扫描后,良性肿瘤呈均匀性强化,而恶性肿瘤为轻至中度不均匀强化。在小肠肿瘤的诊断中,口服法的阳性率为36.4%(4/11);插管法阳性率为73.3%(11/15);CT检查阳性率为66.7%(8/12)。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具有一定的X线表现特点,与CT检查相结合可明显提高其阳性检出率,对显示早期病变及术前分期和部分肿瘤的定性与手术切除的评估,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1例小肠间质瘤的螺旋CT检查资料。结果螺旋CT扫描初诊检出肿瘤21例,术前定位准确21例(100%),定性准确19例(90.5%),15例准确判断良恶性(75%)。小肠间质瘤在螺旋CT中主要表现为小肠腔内、外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内常伴低密度坏死区,增强扫描肿瘤实质有明显强化。结论螺旋CT检查对小肠间质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徐杰  黄求理  范海波  朱雪君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5):448-449,F000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及其三维重建在小肠出血性病变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小肠出血性病变患者的MSCT增强扫描检查表现。结果CT检查发现十二指肠间质瘤10例,十二指肠乳头癌3例,空肠间质瘤6例,回肠淋巴瘤2例及回盲部外伤性出血1例,阳性率为64.71%(22/34)。结论MSCT是诊断小肠出血性病变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原发性气管肿瘤多层螺旋CT(MSCT)的影像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9例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气管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GE Light Speed QX/i MSCT扫描仪进行常规平扫与增强扫描,数据传入AW工作站进行分析,得到MPVE、VR、VB图像,经我院2名影像学医师进行阅片,主要观察患者气管肿瘤生长方向、形态及密度等影像学特征,寻找与病理诊断结果的关系,从而评价CT影像表现对原发性气管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本次研究中19例患者均采取增强扫描,结果显示恶性肿瘤及低度恶性肿瘤增强CT值较低,分别为15-38hu、21-44hu,良性肿瘤则明显增强,1例良性肿瘤患者增强值为30Hu。CT检查中19例患者,腔内宽基底结节型4例,均为低度恶性肿瘤,3例均为唾液腺癌,1例气管粘液表皮样癌;管壁生长浸润型1例,1例患者为低度恶性腺样囊性癌;腔内窄基底结节型1例,为良性肿瘤;腔内外肿块型共3例,均属恶性肿瘤,1例鳞癌,1例腺癌,1例为粘膜相关淋巴瘤;气管隆突肿瘤型共10例,均属恶性腺癌及鳞癌。结论多层螺旋CT可通过观察原发性气管肿瘤的病灶生长方向、密度、形状等特征实现原发性气管肿瘤良、恶性鉴别,并可对恶性肿瘤及低度恶性肿瘤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9.
李海波  耿丽莉  吴桂春 《吉林医学》2008,29(21):1876-187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小肠肿瘤的检查方法和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19例,均行螺旋CT增强检查和三位重组技术观察,检查前口服足量等渗甘露醇水对比剂。结果:良性肿瘤7例,其中间质瘤6例,腺瘤1例。恶性肿瘤12例:腺癌8例,间质瘤1例,淋巴瘤2例,类癌1例。结论:多层螺旋CT以口服等渗甘露醇充盈肠腔并作增强双期扫描结合重建技术,对小肠肿瘤的定位、定性、及肿瘤分期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廖忠剑 《当代医学》2016,(28):29-30
目的:对应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小肠原发性肿瘤的临床价值进行系统探讨。方法将通过手术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79例小肠原发性肿瘤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在治疗前进行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果本组患者中,小肠腺癌37例,平扫表现为肠壁呈不规则、局限性增厚,存在明确的肿块,并伴有肠腔狭窄;增强扫描表现为病灶呈中等不均匀强化。小肠间质瘤23例,平扫表现为肠襻往肠腔外生长,且呈近似圆形状肿块;增强扫描表现为肿瘤实质期显著强化,并且为延迟强化。小肠淋巴瘤15例,平扫表现为肠壁为环形增厚;增强扫描表现为动脉期、门脉期呈不均匀强化。脂肪瘤4例,平扫表现是空肠内有近似圆形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无强化。结论在小肠原发性肿瘤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可更为准确的掌握病变部位、肿块大小,并可依照肿瘤强化情况判定肿瘤性质,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