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犬室间隔缺损动物模型上观察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性能及其生物相容性.方法:通过右颈内静脉途径穿刺室间隔制备犬室间隔缺损模型,模拟临床经导管封堵过程,经鞘管送入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闭合人工制备的室间隔缺损.应用心室造影和心脏超声观察封堵器位置及三尖瓣、主动脉瓣功能.术后1、2、3、4个月分别处死动物行组织学检查,观察封堵器周围及表面纤维组织和内皮覆盖情况.结果:6条犬成功制作室缺模型并成功封堵,术后心室造影及超声显示封堵器位置固定良好,不影响三尖瓣、主动脉瓣启闭功能;全部实验犬封堵器位于相当于隔瓣下型膜周部室缺的位置,所有封堵器均被薄层的新生内膜覆盖,金属丝无变色、无腐蚀,肉眼观察封堵器表面光滑,光镜和电镜检查显示无明显的炎症反应及纤维组织增生;术后3个月封堵器表面内皮细胞完全覆盖;术后4个月扫描电镜观察金属丝无腐蚀.肺、肝、脾、肾、胰等组织无血栓栓塞、炎症表现.结论: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具有操作简便、使用安全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安全地用于膜周部室缺的封堵.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单盘圆柱型及双盘分体型两种不同左心耳封堵器进行动物左心耳封堵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14只健康实验犬使用单盘圆柱型或双盘分体型左心耳封堵器经股静脉途径进行左心耳封堵,术中左房造影评价封堵后效果;对非预期死亡的实验犬立即进行大体标本检查分析死因,存活的实验犬分别于术后第45天、80天、110天、15月处死,对封堵器表面组织行HE染色及DAPI、CD31免疫荧光评价内皮化程度。结果 6只实验犬使用单盘圆柱型封堵器进行左心耳封堵,5条实验犬于术后30 min-8 h死亡,1条实验犬存活至15月后处死;大体心脏解剖发现4条实验犬封堵器表面均存在大量血栓,存活的1条实验犬封堵器表面约1/5未见新生组织覆盖;8只实验犬使用双盘分体型封堵器进行左心耳封堵,7例实验犬完全封堵;术后110 d新生组织完全覆盖封堵器表面,HE及免疫荧光染色呈现完整内膜形成,并可见新生血管。结论单盘圆柱型封堵器植入左心耳后急性血栓发生率及即时死亡率高;双盘分体型左心耳封堵器用于封堵左心耳,器械相关并发症低,左心耳封堵术后4月覆盖盘完全完整内膜化。  相似文献   

3.
镍钛合金支气管封堵器的研制及其实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自行研制的镍钛合金支气管封堵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以镍钛合金丝为原料按预先的设计编织成圆柱状、蘑菇状、哑铃状和朝鲜鼓状 4种形状的封堵器 ,尾部装有用于连接推送杆的螺帽 ;取健康犬 2 4只 ,随机分为 4组 (n=6 ) ,全麻下行气管切开术 ,分别置入金属气管套管 ;经气管套管插入纤维支气管镜 ,在确定封堵靶位后将 4种形状的封堵器分别置入各组动物靶支气管腔内 ,每只犬置入 2枚同形状的封堵器。分别于术后第 1、3、5及 8周时 ,观察封堵器的位置、封堵器周围的支气管组织结构、远端肺组织、全身重要器官及封堵器本身的变化。 结果 :4 8只镍钛合金支气管封堵器均一次成功置入。在为期 8周的观察中 ,4 8只不同形状的封堵器有 1 4只 (2 9.2 % )先后发生移位或脱落 ,其中圆柱状 2只、蘑菇状 7只、哑铃状 5只 ,而朝鲜鼓状封堵器无一发生移位或脱落。封堵器置入后 1周 ,局部呈急性炎症反应 ;3周时 ,局部炎症反应减弱 ,支气管黏膜上皮开始增殖 ;5周时 ,增殖的支气管上皮完全将封堵器覆盖 ,远端肺组织明显萎陷 ;8周时 ,局部炎症反应消失 ,远端肺组织完全萎陷。期间未出现明显封堵远端的阻塞性炎症。8周观察期结束 ,对取出的封堵器进行观察 ,未见明显变形、腐蚀和断裂。 结论 :自制镍钛合金支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根据患者室间隔缺损解剖形态、部位和大小,“个体化”选择封堵器对防治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术后传导阻滞的作用。方法243例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测量室间隔缺损形态、部位和大小及缺损口周边组织结构的距离,有明确适应症。对其术前、术后1-7d心电图的记录,术中全程及术后24h持续心电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243例均成功行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结果室间隔缺损解剖形态、部位和大小,选择植入封堵器型号对膜周部室间隔缺介入封堵治疗术后传导阻滞的发生有显著影响(P=0.001)。结论植入封堵器型号对膜周部室间隔缺介入封堵治疗术后传导阻滞的发生有显著影响,经积极治疗大多数均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动物体内嵴内型室间隔缺损(IVSD)封堵器的组织相容性及其对周围结构的影响,同时观察封堵器表面、内部在不同时期组织的生长情况。方法使用主动脉-大隐静脉近端吻合器打孔器,在非体外循环的情况下制成嵴内型动物模型,使用IVSD封堵器进行封堵。分别在术后4、12和24周处死动物,观察大体标本和光学显微镜下其组织相容性及其对周围结构的影响,以及封堵器表面、内部组织生长情况。结果成功建立室间隔缺损模型10只,7只行IVSD封堵,6只成功封堵。术后24 h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封堵器位置良好,对主动脉瓣无影响。大体标本观察: 4、12和24周时封堵器对动脉辦膜无影响,表面无血栓形成;4周时封堵器大部分被薄薄一层组织所覆盖,封堵器清晰可见,封堵器内部也有组织生成:12和24周时封堵器呈毛玻璃状,表面被新生组织覆盖,新生组织与正常心内膜相连,封堵器内部的高分子物质与增生的组织一起形成坚实的组织块,无弹性。光学显微镜下观察:4周时表面可见红细胞渗出,纤维素附着,下层可见纤维素增生; 12周时可见封堵器表面有完整的新生内皮细胞,表面光滑,无红细胞渗出、纤维素附着,内部可见聚酯纤维断裂,聚酯纤维断裂处可见大量的巨核细胞和炎性细胞;24周时封堵器表面光滑,无血栓形成,可见内皮细胞,下层可见纤维母细胞增生,胶原形成,还可见纤维组织增生伴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增生。结论新型IVSD封堵器在动物体内组织相容性好,对主动脉瓣未产生影响,与以往的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国产新型镍钛合金双盘状镍钛合金封堵器封堵犬左心耳,评估该封堵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生物相容性.方法 选取12只健康杂种犬,经股静脉途径穿刺房间隔封堵实验犬左心耳,于术后即刻和术后1、3、6个月通过心电图监测、房间隔穿刺造影、经食管超声、病理检查等方法检测封堵器的位置和植入效果.结果 术中即刻12只实验犬中11例成功植入封堵器,1例术后发生封堵器脱落.2例因术中封堵器大小不合适,回收后更换合适封堵器成功植入.术后即刻经食管超声和左房造影检查可见封堵器形态、位置良好,3例实验犬左心耳封堵后出现少量分流,余实验犬左心耳被完全封堵.术后1、3、6个月时造影结果可见封堵器无移位,无残余分流,且对冠脉血流无影响.术后6个月经食管超声复查和病理检查可见左心耳被完全封堵,封堵器表面与左心房内均无血栓形成,肝、肾、脾无栓塞或梗死灶,且封堵器表面完全被内皮细胞覆盖.结论 国产新型镍钛合金封堵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用该封堵器行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切实可行,中期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7.
评价新型可吸收封堵器的生物安全性、相容性、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实验动物成年比格犬27 只,17 只实验组用犬通过开胸B 超引导下经右室游离壁穿刺室间隔方法复制室间隔缺损(VSD)动物模型,模型犬复制后,即刻植入可吸收VSD 封堵器,术后抽血查生化指标,并在第3、6、9和12 个月随机处死3 只实验组犬和2 只对照组犬,取其心脏及其他脏器标本。通过比较血液生化指标、心脏大体标本、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对其他器官进行病理学检查,评价新型可吸收封堵器植入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所有实验用犬均存活,无并发症,病理组织学检查示封堵器逐渐被破坏吸收并完全被纤维组织及内皮细胞覆盖,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封堵器表面逐渐出现上皮细胞,并可见新生血管组织。结论新型可吸收封堵器设计科学合理、操作简便,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内皮化完全且迅速,并发症少,可有效的封堵VSD,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入性封堵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17例的护理。方法:使用国产镍钛合金双面伞型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经股静脉,在ASD的左房侧释放大伞,腰部卡于缺损处,回撤至右房侧释放小伞,关闭ASD。结果:17例全部成功。术后24~48h予以心脏超声心动图复查,未见残余分流,封堵器位置准确固定,未影响周围结构与功能。6月后心脏超声心动图复查未见异常。结论:护理工作重点是术前心理护理,准备充分;术中心电监护,熟练掌握介入器材使用,熟悉手术步骤及术者的意图,配合默契;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栓塞、穿刺点出血、感染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直视引导下行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31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者,经导管应用VSD封堵器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直视引导放置封堵器。结果本组31例患者均一次封堵成功,其中1例患者术后发现仍有左向右分流,但分流处不在封堵处,为术前漏诊的小室间隔缺损,该患者为两处室间隔缺损,一处8mm,一处2mm。结论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是一种直观、便捷、安全、实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川芎嗪洗脱支架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川芎嗪洗脱支架(TES)抑制内膜增生防治再狭窄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小型猪9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植入TES(TES组),对照组植入金属裸支架(BMS组)或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ES组)。术后第28天处死动物,组织病理学检测内膜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TUNEL法测细胞凋亡,扫描电镜观察内皮细胞的覆盖情况。结果:术后第28天病理学证实,TES组较BMS组管腔面积增加、支架内新生内膜面积和面积再狭窄百分比减小(P〈0.05)。BMS组较TES组PCNA细胞阳性率明显增加(P〈0.05),TES组较SES组PCNA阳性率增加(P〈0.05)。TES组较BMS组单位面积内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数明显增加(P〈0.05)。扫描电镜显示TES组和BMS组28d血管内皮细胞完全覆盖,SES组基本覆盖,但内膜不平整。结论:TES可以显著抑制VSMC增殖、迁移并促进VSMC凋亡,但不影响血管内皮愈合,是防治血管再狭窄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制作涤纶膜外套式镍钛合金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封堵器的方法.方法 按照市售常规镍钛合金VSD封堵器稍微牵拉的形状制作蜡模型,使用医用4-0缝合线在固定于编网机上的蜡模型上进行经编,制作成蜡模-涤纶膜复合体,然后脱蜡和脱脂,制成纯涤纶膜外套.将市售镍钛合金VSD封堵器置入涤纶膜外套内,膜外套两端缝合在铆钉上,多余部分用高温刀切割.结果 使用编网机可以成功编织出涤纶膜外套,其主要参数为腰部直径8 mm,两端盘片直径12 mm,并且能和直径8 mm市售镍钛合金VSD封堵器腰部和盘片完全匹配.应用缝合的方法,可以将涤纶膜外套与VSD封堵器紧密地缝合在一起.高温刀切割使两端多余涤纶线平齐、凝固,无散丝、脱线.结论 使用涤纶线经编的方法可以编织与镍铁合金VSD封堵器相匹配的涤纶膜外套,通过缝制和热切割等工艺,可以成功制作出涤纶膜外套式镍钛合金VSD封堵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猪房间隔缺损动物模型上评价改良的封堵器有效性、安全性和相容性。方法选用西藏小型猪5头,利用房间隔穿刺结合囊扩张的方法建立房间隔缺损(atrial spetal defect,ASD)猪,用改良的封堵器进行房间隔封堵术,术后进行超声心动图、大体解剖、电镜扫描和光镜观察。结果 5只猪均成功建立了ASD模型并进行封堵术成功,超声心动图观察显示封堵器良好,位置固定,心腔和心肺功能正常。3个月后封堵器与房间隔组织紧密嵌合,表面覆盖一层较厚的光滑的白色组织,电镜下观察到大量心肌纤维,未发现内皮细胞。结论改良的ASD封堵器操作简便、安全性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3.
国产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国产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PMVSD)并对近期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14例PMVSD患者均经胸心脏超声确诊,术中经左心室造影明确缺损直径为4~9 mm,平均5.6 mm,经左心系统,室间隔缺损处,右心系统建立导丝轨道,沿导丝经输送鞘送直径5~15 mm(平均7.5 mm)的Amplatzer封堵器;术后72 h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观察疗效.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100% ,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的并发症.全部患者封堵后无残余分流,术后即刻封堵率100%.术后72 h经胸心脏超声检查无残余分流.2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交界性心动过速,1例出现发热,3 d后正常.结论国产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是一种成功率高,近期疗效可靠的治疗措施,其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微创胸壁打孔房缺封堵术的手术经验。方法3例继发孔房缺病人,进行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取胸骨右缘第4肋间进胸,切口长约2.5-3.5 cm,实时经胸壁超声监测,经右房前壁预制荷包线处插入已置入封堵器的推送套筒于右心房,经房间隔缺损入左心房,释放封堵器,推出推送导管。经胸壁超声鉴定房水平无分流,右肺静脉开口二尖瓣、三尖瓣及冠状静脉窦功能完好后,闭合房间隔缺损(ASD)。术毕经胸壁超声检测显示未见残余血流通过,逐层关闭切口。结果3例病人均一次封堵成功,术后第2天均可下床活动,3 d出院,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随访2-3个月,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心脏较术前缩小,未见封堵器脱落、变形及残余分流,心功能良好。结论胸壁打孔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手术具有微创、安全、简便、高效、无X线辐射、手术适应证广、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率低等优点,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外科治疗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右室穿刺封堵治疗婴儿室间隔缺损(VSD)的经验.方法采用全麻下胸骨下段小切口经右心室穿刺封堵婴儿VSD 45例.男性27 例,女性18 例,年龄(7±4.6)月(3~12月),体质量(9±3.5)kg(4.5~12 kg);VSD均为膜部或膜周部,缺损直径4~8 mm.结果成功植入VSD封堵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新型Amplatzer偏心性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perimembraneventricularseptaldefect,PMVSD)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19例PMVSD患者均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 ,术中经左心室造影明确缺损直径为 3 -10mm ,平均 5 .8mm ,经左心系统、室间隔缺损处、右心系统建立导丝轨道 ,沿导丝经输送鞘管送直径 6-12mm(平均 8mm)的Amplatzer封堵器至缺损处行封堵 ;术后 2 4h、1月、3月、6月和 12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及X线检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全组技术成功率 10 0 % ,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全部患者封堵后无一例存在残余分流 ,术后即刻完全封堵率 10 0 % ,术后 2 4h、1月、3月、6月和 12月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无残余分流 ,X线检查全部显示肺血减少 ,心胸比例不同程度缩小。 1例患者术后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1个月后随访时消失。结论 经导管置入新型Amplatzer偏心性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PMVSD是一种安全 ,成功率高、近期疗效可靠的介入方法 ,其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罗俊  唐炯  蔡琳  王伟  彭瑛  程亚沙  何川  邓晓琦  熊峰  燕纯伯 《西部医学》2007,19(3):379-380,382
目的评价国产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前景。方法选择22例VSD患者(男12例,女10例,年龄7-40岁),其中伴膜部瘤者有1例,VSD直径(3.5-8.9mm)。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X线影像指导下,经鞘管应用合适的国产Amplatzer封堵伞进行封堵,术后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疗效。结果在对患者1年的随访中,除1例有少量残余分流外,余未见残余分流,瓣膜反流程度无加重。结论应用国产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VSD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疗效可靠、安全,近期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镶嵌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的护理实践。方法:自2006年1月~2008年9月,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的辅助下,采用镶嵌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24例,其中15例患儿经右室表面穿刺置入封堵器,5例在CPB(体外循环)下直视置入封堵器,4例在CPB下置入封堵器后同期手术矫治其他畸形的术前护理及术后护理(术后一般护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出院指导)。结果:24例室间隔缺损镶嵌治疗后做好针对护理,减少并发症,缩短术后恢复期,均获得满意疗效。讨论:将心脏外科和内科介入结合的镶嵌治疗,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新型治疗模式,对于护理的适应与配套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随着镶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护理将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