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海南省1997~2001年新生儿破伤风病例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了解海南省新生儿破伤风(NT)监测系统的运行情况及NT高发地区分布,以便调整下一步工作策略。方法 与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同时运行开展NT监测,使用全国统一方法、标准进行病例个案调查和确诊,数据录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7-2001年全省各年监测报告发病率均远大于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或妇幼系统报告发病率,病例个案调查率逐步提高;已有6个消除NT项目市县实现了发病率降至1‰以下的目标,发病集中在陵水、昌江、东方等几个少数民族市县:567例病例,在家分娩占96.5%,母亲无破伤风类毒素(TT)免疫史占81.7%。结论 将NT监测纳入AFP专报系统同时运行是有效的,监测系统敏感性逐步提高,项目工作开展降低了NT发病率,部分市县实现了消除NT目标。影响NT发病的主要因素仍是不洁出生和育龄妇女没有TT接种  相似文献   

2.
2010年海南省新生儿破伤风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10年海南省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us,NT)的流行特征,为消除NT监测与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2010年NT监测资料。结果 2010年海南省平均发病率0.25/1 000活产儿,发病5-9月份发病较多,病例呈散在分布,无明显集聚性。发病主要集中在海南东部地区市县,中部山区发病明显较少。男女性别比为1.7:1;病例发病中位数6d;100%在家分娩。结论提倡住院分娩,加强产妇对生育知识的健康教育是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海南省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us,NT)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NT监测与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1999~2009年NT监测资料。结果海南省1999~2009年平均发病率0.72/1000活产儿,发病呈缓慢持续下降趋势,3~4年有一相对高峰,5~10月份发病较多,病例呈散在分布,无明显集聚性。发病主要集中在历史发病率较高的〉1‰的陵水、三亚、东方、乐东、昌江等少数民族市县。男女性别比例为2.2∶1;病例发病中位数6d;94.92%在家分娩,0.83%母亲接种了破伤风疫苗。结论提倡住院分娩,加强产妇对生育知识的健康教育是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谢超  陈长  李放军 《当代医学》2007,(10):103-104
目的 了解湖南省新生儿破伤风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实现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收集的1996~2006 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1999年以来湖南省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系统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我省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近年来明显下降,病例主要集中在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湘西、湘南地区.目前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较低,报告发病率和死亡率病例男女性别比差异较大,分别为2.32:1和2.57:1.绝大部分病例发生在农村和流动人口中,在家不洁分娩和无TT免疫史是造成发病的主要原因.结论 湖南省经过开展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工作,有效降低了发病率,但实现消除的目标还有距离.  相似文献   

5.
谢超  陈长  李放军 《当代医学》2007,(19):103-104
目的 了解湖南省新生儿破伤风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实现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收集的1996~2006 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1999年以来湖南省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系统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我省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近年来明显下降,病例主要集中在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湘西、湘南地区.目前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较低,报告发病率和死亡率病例男女性别比差异较大,分别为2.32:1和2.57:1.绝大部分病例发生在农村和流动人口中,在家不洁分娩和无TT免疫史是造成发病的主要原因.结论 湖南省经过开展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工作,有效降低了发病率,但实现消除的目标还有距离.  相似文献   

6.
海南省2004~2005年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海南省新生儿破伤风(NT)近年发病特点,分析高危因素和高危人群,为制订全省消除NT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NT监测方案开展监测,纳入AFP监测系统运行。NT个案数据信息录入计算机,利用Excel2003进行分析处理。结果2004—2005年度全省共监测到NT病例147例,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83‰和0.64‰,病死率11.6%,病例中流动儿童占23.2%。多数市县都有NT病例发生,两年发病率都大于1‰的有东方、白沙、乐东、陵水、琼中5市县,东方的bit发病率最高,为2.51‰。病例中93.9%在家中分娩,94.2%的病例为不洁接生,患儿母亲接受过产前检查的仅占14.3%。病例报告以县级以上报告为主。占84%。结论在家分娩和旧法接生仍是全省NT发病的高危因素。提高孕妇住院分娩,普及新法接生,是控制NT发生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7.
郑雁 《中国热带医学》2005,5(9):1843-1843,1888
目的了解陵水县新生儿破伤风(NT)发生原因。方法对陵水县1999-2004年NT的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NT发病率波动在1.64‰-4.62‰,发病率≥3700的乡镇有5.8个,病死率为33.3%.80.0%。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以男性为多,发病平均在出生后7d内。NT病例中在家分娩的占88.9%.100.0%,其中接生员未接受过培训的占50.0%-100%,所有NT母亲仅有2例未全程接种破伤风类毒素(TT),NT病例主要分布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结论实现消除NT的防治工作,应把贫困、边远、交通不便的地区作为重点,还要提高产妇的住院分娩率,普及新法接生。  相似文献   

8.
兴宁市1999~ 2003年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广东省兴宁市1999~2003年新生儿破伤风(NNT)发病情况,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1999~2003年兴宁市新生儿破伤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年共报告NNT10例,其中本地人口病例4例,流动人口4例,外地前来就医2例,病死率20%。本地发生病例8例分布于本市7个镇。7月病例最多,占40%。发病日龄集中在出生后5~7d。结论 今后应继续推广住院分娩,普及新法接生,加强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妇幼保健工作,宣传新生儿破伤风防治知识,革除产妇野外分娩的陋俗,有计划开展育龄妇女破伤风类毒素免疫接种工作,继续做好NNT疫情监测工作,巩固兴宁市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目标成果。  相似文献   

9.
王东 《中国热带医学》2009,9(8):1581-1582
目的了解东莞市新生儿破伤风(NT)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和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结果2004—2008年全市共报告新生儿破伤风病例231例,年均发病率为0.356‰,年均病死率为8.23%;病例全部为外地流动人口,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男女性别比2.27:1;母亲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未接受产前检查、在家分娩以及未经培训的接生员接生为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外来流动人口是东莞市NT防控的重点,加强流动孕产妇的宣传教育,提高住院分娩率,普及新法接生和开展有效的监测是东莞市消除NT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高州市十年新生儿破伤风疫情分析与监测系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新生儿破伤风发病和流行情况,确认高危乡村和高危人群,为消除新生几破伤风监测与控制措施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描速性流行病学方法将资料分为实施监测和控制措施前后进行分析。结果 1995-2004年10年共报告新生儿破伤风病例共301例,年均发病率为1.45‰;死亡7例。死亡率为0.03‰。实施监测策略和控制措施前新生儿破伤风的年均发病率为2.42‰,实施监测策略和控制措施后新生儿破伤风的年均发病率为0.63‰,与实施监测策略和控制措施前相比下降73.97%。结论 高州市新生儿破伤风病例主要以不安全分娩因素为主。继续提高住院分娩率和消毒接生,加强高危乡村和高危人群育龄期妇士或孕妇尤其是外来流动人口中的育龄妇士破伤风类毒素的接种将是今后可采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州市新生儿破伤风(NT)发病情况,确定高危人群,为消除NT策略与措施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市2004-2010年NT监测系统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州市2004-2010年共报告NT病例365例,发病率为0.96‰,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男女性别比为1.57∶1;死亡40例,病死率为10.96%,发病时间越短,病死率越高;病例主要为流动人口,特别是外省流动人口所占比例较大;全年均有病例发生,6-8月发病较多;发病时间集中在2~10d之间,4~8d为发病高峰;病例以在家由未经培训人员或家人接生为主,大部分为计划外生育,母亲均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只有少数做过产前检查。结论广州市消除NT的重点在于流动人口,要采取加强宣传教育、倡导住院分娩、提倡育龄期妇女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完善NT监测系统等综合防控措施,并将计划生育和消除NT的行动计划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宁波市2000~2003年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宁波市新生儿破伤风的流行特征。方法对2000—2003年新生儿玻伤风监测资料采用Excel 200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3年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为0.35‰—0.65‰。在家中出生的病例占病例总数的95.2%。由未经培训的接生人员及孕妇自己接生的病例占总病例的96.5%。结论应重点监测流动人群,尽可能动员孕妇住院接生或采用科学的消毒接生方法,及时发现育龄期妇女并给予破伤风类毒素接种以降低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影响海南省育龄妇女破伤风类毒素疫苗(TT)接种因素,为制定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海南省新生儿破伤风发病较高的4个市县8个乡镇作抽取40个行政村作为问卷调查点。每个调查点随机抽取10名18~49岁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完成399名育龄妇女问卷调查,大部分群众和育龄妇女对新生儿破伤发病原因和防治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孕产妇在家分娩率为62.4%,选择在家分娩的主要原因是住院分娩费用太高、交通不便、封建迷信与落后的风俗习惯影响;育龄妇女接种TT主动意识不高,TT接种率为57.79%。,未接种的原因主要有外出打工、怕影响生育、怕影响劳动和收费。群众易于接受宣传形式依次是电视、口头宣传、宣传画和广播。结论海南省新生儿破伤风高危地区群众和育龄妇女对新生儿破伤发病原因和防治相关知识缺乏了解,育龄妇女TT接种率较低,应加强消毒接生与TT接种的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惠州市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特征,掌握其流行因素和现状,为进一步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7年12月救治的新生儿破伤风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6例救治的新生儿破伤风病病例全部为农村人口或流动人口,分娩方式均为院外分娩、旧法接生,只有10.61%的母亲在孕期到医院进行过产前检查,所有母亲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疫苗。结论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普及住院分娩、新法接生、开展育龄妇女破伤风类毒素接种是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绿春县已婚育龄妇女健康状况.方法随机抽取2006年绿春县城镇在职职工已婚育龄妇女健康体检档案400例,随机抽取2006年"宣民会"组织的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健康体检档案400例年龄23~45岁已婚妇女,常规行妇科检查、腹部B超、阴道脱落细胞、白带常规、乳房B超等检查,重点检查乳腺疾病、妇科炎性疾病(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子宫及附件疾病患病情况,两组进行对照.结果农村已婚育龄妇女患病人数188例,占检查人数的47%,其中妇科炎性疾病92例,占49%,子宫及附件疾病28例占15%.乳腺疾病68例,占36%.两种以上疾病同时存在的19例,占10%;而城镇在职工已婚育龄妇女患病人数167例,占检查人员的41.75%,其中妇科炎性疾病23例,占14%,子宫及附件疾病32例占19%.乳腺疾病112例,占67%。两种以上疾病同时存在的23例,占14%.结论妇科炎性疾病是威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而乳腺疾病是城镇在职职工已婚育龄妇女健康的克星,妇科病普查是妇女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早期发现妇科疾病的重要检查.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Neonatal tetanus is a vaccine preventable disease and is a leading cause of neonatal mortal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effectiveness of immunization and hygienic umbilical cord care practices in the prevention of the disease has been established.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audit the scourge of neonatal tetanus in a tertiary health facility in a resource-limited setting.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e study was a retrospective study. Case notes of neonates admitted with clinical diagnosis of tetanus into the Special Care Baby Unit (SCBU) between January 2009 and December 2010 were retrieved and evaluated to identify socio-demographic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mode of acquisition and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presence of co-morbidities, duration of hospital stay and outcome.

Results:

Most of the mothers had no tetanus immunization (66.7%) and the main social class of the children was class V (45.1%) and IV (41.2%), respectively. Only 29.4% of the mothers attended ante-natal care (ANC) while majority of the patients were delivered at home (94.1%). Half of the neonates presented with the severe form of the disease (51.0%). Sepsis is a prominent co-morbidity (59.2%). Morality was high with case fatality of 66.7%.

Conclusion:

This high prevalence of neonatal tetanus with high mortality is not only disappointing but unacceptable in the 21st century. Therefore, all efforts must be re-focused on current preventive strategies while pursuing new areas such as slow-release mono-dose tetanus vaccine and school health programme as well as advocacy on political will for the sustainability of immunization programmes of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相似文献   

17.
泉州市流动人口新生儿破伤风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情况,探讨降低流动人口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的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泉州市2005年~2009年流动人口新生儿破伤风个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泉州市2005年~2009年176例流动人口新生儿破伤风均是旧法接生,93.75%为计划外妊娠。结论:不安全接生是导致流动人口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的主要因素。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生育管理以及健康宣教,普及住院分娩、新方法接生是目前预防和消除流动人口新生儿破伤风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钦州市新生儿破伤风(NNT)疫情现状和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0~2006年钦州市NNT疫情年报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NNT疫情及有关影响因素。结果2000~2006年钦州市累计报告NNT病例192例(男155例,女37例),死亡17例,病死率为8.85%。7年的发病趋势相对稳定,病死率呈递减趋势。在192例病例中,在家中出生的占94.27%;未经过培训的人员接生的占86.46%。产前做检查的占32.29%。母亲怀孕期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TT)的30例(15.63%)。结论推广新法接生,加强健康教育,对育龄期妇女实行TT接种,是控制NNT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