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分布与椎动脉支架内再发狭窄、复发性卒中和出血等预后不良事件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5例接受CYP2C19基因检测的椎动脉狭窄并行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YP2C19基因型所致肝脏对药物代谢情况,将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分为快、中、慢代谢3组,观察预后。 结果 3组患者在接受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前,血小板抑制率未达标(ADP%<50%)的患者数量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接受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6月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规律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6月内椎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和复发性脑梗死患者数量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其常见副作用如颅内出血及胃肠道、牙龈等其他部位出血的患者数量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中,CYP2C19基因快代谢型使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预防椎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复发性脑梗死的获益明显优于中代谢型和慢代谢型,且颅内出血及胃肠道、牙龈等其他部位出血影响不明显。在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常规使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中,CYP2C19基因多态性为影响患者椎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和复发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球囊预扩张在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选择支架型号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椎动脉起始部支架植入术患者69例。测量并比较球囊预扩张前椎动脉起始部狭窄远端血管直径(预扩张前直径)和球囊预扩张后椎动脉起始部狭窄远端血管直径(预扩张后直径),根据预扩张前直径和预扩张后直径是否发生变化,将患者分为直径变化组和直径无变化组,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根据预扩张前直径选择的支架型号为预扩张前支架型号,预扩张后直径选择的支架型号为预扩张后支架型号。根据预扩张前、后支架型号是否不同,分为支架型号变化组和支架型号无变化组。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及预扩张前直径<4mm患者占比的差异。测量球囊预扩张前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率并分为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率50%~<80%和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率80%~99%两组,对比两组支架型号变化患者占比和测量直径变化患者占比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选择支架型号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预扩张后直径为(4.35±0.79)mm大于预扩张前直径(4.19±0.8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6,P<0.01)。支架型号变化组预扩张前直径<4mm患者占比多于支架型号无变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0%~99%组支架型号变化患者占比>50%~<8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提示,球囊预扩张前椎动脉起始部狭窄远端血管直径<4mm和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率80%~99%是支架型号变化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球囊预扩张后椎动脉起始部狭窄后远端血管直径测量值增大,对球囊预扩张前椎动脉起始部狭窄后远端血管直径<4mm或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率80%~99%的患者选择支架型号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成功施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164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应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特征与再狭窄的相关性。结果164例中,有172支靶血管置入支架,59例患者的63支靶血管发生再狭窄,靶血管再狭窄率为36.6%。单因素分析显示: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的冠状动脉造影随访时间短、脂蛋白(Lp)(a)浓度高、术前狭窄程度和术后残余狭窄程度重、参照血管直径和支架直径小、靶血管病变长度长(P值均<0.05)。参照血管直径<3mm的靶血管再狭窄率显著高于参照血管直径≥3mm的靶血管(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参照血管直径、支架直径与再狭窄呈负相关(OR值分别=0.70、0.26);而术后残余狭窄、病变血管长度与再狭窄呈正相关(OR值分别=1.19、1.47)。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发生再狭窄多在术后6个月内。支架置入术后残余狭窄重、小血管病变、长病变是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尽量减少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术后残余狭窄是减少再狭窄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张亚丽  周慧杰  李丹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10):1229-1234,F0003
目的:对比研究脑供血血管狭窄患者颅内和颅外支架置入术的手术安全性及治疗效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支架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分析赤峰地区252例实施支架置入术的脑供血血管狭窄患者病历,将252例患者依据支架置入部位分为颅内和颅外两组,分析两组病例血管狭窄的好发部位,比较两组病例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再狭窄率及近期预后情况。结果:①颅内组53例,占总病例数的21.03%;颅外组199例,占总病例78.97%。颅外组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者84例、椎动脉起始段狭窄者95例,分别占颅外组的42.21%和47.74%;颅内组椎动脉颅内段狭窄者22例、基底动脉狭窄者20例,分别占颅内组的41.50%和37.73%。②颅内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2.08%;颅外组为2.51%,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术后1年颅内组发生脑梗死1例、TIA 2例,发生率为1.89%和3.78%;颅外组发生脑卒中1例,发生率为0.50%,无TIA病例,两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①脑供血血管狭窄颅外血管发生率高于颅内血管;②颈内动脉和椎动脉起始段为颅外脑供血血管狭窄的好发部位,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为颅内血管狭窄的好发部位;③颅内血管支架置入操作较颅外复杂,操作风险大,并发症发生率高;④颅内血管支架术术后再狭窄率及近期发生脑梗死和TIA的比例较颅外血管支架术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行PCI手术的冠心病合并T2DM老年患者60例临床资料,将PCI术后支架内未狭窄的36例患者临床资料归为未狭窄组,将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24例患者临床资料归为再狭窄组,分析老年冠心病合并T2DM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再狭窄组中吸烟、支架直径≤3.0 mm的例数占比高于未狭窄组,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未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吸烟、支架直径≤3.0 mm、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水平高是老年冠心病合并T2DM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T2DM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与吸烟、支架直径、空腹血糖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有关,故临床上针对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水平较高、有吸烟史、PCI术中应用支架直径≤3.0 mm的患者时,应提高重视度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置入的20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分成两组,即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为研究组(n=89)与未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为对照组(n=111),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病情、资料,分析引起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有:体质指数异常、吸烟、病变参照直径3mm内、三酰甘油、高血压、靶病变长度。结论根据可能导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预测支架内再狭窄情况。  相似文献   

7.
刘致杰 《吉林医学》2013,34(24):4884-4884
目的:探讨引起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次发生狭窄的原因。方法:选择发生再狭窄的42例患者记为再狭窄组,另选择42例无狭窄的患者记为无狭窄组,分析引起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经分析后发现男性、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吸烟、术前狭窄程度、病变长度对置入支架后再狭窄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男性、吸烟者、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病变长度及狭窄程度均是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治疗一侧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合并对侧椎动脉闭塞。方法:2010年6月~2011年2月,对9例一侧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合并对侧椎动脉闭塞行经椎动脉开口支架成形术。结果:术后9例患者椎动脉的残余狭窄率均小于10%,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本组病人在随后6个月的临床随访中,复查支架部位超声,均未发现再狭窄发生。结论:椎动脉开口支架成形术治疗一侧椎动脉闭塞合并对侧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是改善后循环缺血预防椎-基底动脉系统卒中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二级预防后脑梗死复发类型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后再复发脑梗死患者(研究组),以及100例未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再复发脑梗死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脑梗死复发类型及危险因素。结果脑梗死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再发LI与AT患者,合并冠心病、吸烟、糖尿病等是其主要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吸烟、冠心病是抗血小板药物二级预防后脑梗死再发LI的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冠心病等是抗血小板药物二级预防后脑梗死再发AT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黄文国  颜冬润  余恒旺  黎治荣 《吉林医学》2013,34(23):4666-4667
目的:探讨血管内成形和支架置入术治疗脑动脉狭窄患者的短中期疗效。方法:通过对行血管内成形和支架置入术治疗的20例脑动脉狭窄患者术后每三个月进行1次随访,记录卒中发生和症状改变情况,进行影像学检查。结果:20例患者随访期间出现TIA发作1例,DSA检查发现支架内再狭窄50%,1例患者发生脑梗死,DSA检查发现支架内远端血管闭塞,其余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卒中症状,随访期末CTA或颈动脉彩超检查显示,支架部位血管再通良好,均无明显血管再狭窄出现。结论:脑血管内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术后对各项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长期应用抗血小板药物联合抗动脉硬化治疗能够明显降低远期再狭窄率,可取得相对理想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