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神经元c-fo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电针对血管性痴呆(VD)小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相关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反复脑缺血再灌注法复制VD小鼠模型,电针肾俞、膈俞和百会穴,对照组灌胃喜得镇,分别于治疗1d和7d后,以FCM法检测小鼠海马细胞凋亡率、cfos表达。结果术后1d,模型小鼠海马细胞凋亡率(6.86±1.10)较假手术组(3.59±0.70)明显增高(P<0.01),术后7d(13.49±1.72)较术后1d还高(P<0.01)。术后1d,模型小鼠海马细胞cfos表达(1.08±0.33)较假手术组(1.00±0.25)有升高趋势(P>0.05),7d时(2.65±0.29)则显著升高(与术后1d和假手术组比较,均P<0.01)。电针在两个时点均可上调小鼠海马细胞cfos的表达(2.26±0.31,3.76±0.41),降低细胞凋亡率(3.68±1.48,6.36±1.52),与模型组相比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电针具有抑制细胞凋亡、保护神经元的作用,这可能是电针改善VD小鼠智能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肾醒脑方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与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并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制模,将大鼠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和补肾醒脑方组(中药组),给予相应药物治疗。用跳台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用酶免法检测血清和海马组织ChAT含量。结果:中药组大鼠跳台检测反应期比模型组缩短(P<0.05);中药组血清和海马ChAT含量比模型组增加(P<0.05)。结论: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血清和海马内ChAT含量的改善是补肾醒脑方治疗VD获效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小鼠海马神经元蛋白激酶C(PKC)的变化特征。方法将3月龄雄性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制备VD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双侧颈总动脉但不结扎。术后第29天、30天,采用跳台实验和水迷宫实验测试2组小鼠行为学改变,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2组海马CA1区神经元PKC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在跳台实验和水迷宫实验中的学习、记忆成绩均低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PKC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平均光密度值(0.27±0.07),显著低于假手术组(0.32±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D小鼠海马神经元PKC表达减少,推测此现象参与了VD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CA1区CalpainⅠ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期血管性痴呆(VD)小鼠海马CA1区病理改变及CalpainⅠ表达的变化。方法243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99只)和模型组(144只),VD动物模型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注合并尾端放血的方法制备;分别于造模后第4周、6周和8周测试小鼠的学习和记忆成绩,HE染色观察小鼠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计数,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alpainⅠ的表达。结果造模后4周、6周和8周时模型组小鼠的学习、记忆成绩均明显劣于假手术组小鼠(P<0.05)。假手术组海马CA1区单位面积正常神经元计数分别为(102±15)个、(108±11)个和(101±12)个;模型组分别为(65±19)个、(21±3)个和(50±11)个,较假手术组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以造模后6周损害最严重,较模型组造模后4、8周时也显著减少(P<0.05)。假手术组造模后4周、6周和8周时小鼠海马CA1区CalpainⅠ的平均OD值分别是0.030±0.003、0.031±0.003和0.029±0.003;模型组CalpainⅠ的平均OD值分别是0.099±0.009、0.121±0.010和0.115±0.010,较假手术组均显著增高(P<0.05),尤以术后6周时增高明显。结论脑缺血—再灌注6周时海马CA1区神经元损害最严重,CalpainⅠ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后小鼠VD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小鼠海马神经元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_1、ERK_2)的表达特征,探讨其在VD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制备小鼠VD模型,设立假手术组作为对照。术后第29、30天,经跳台试验和水迷宫试验对2组小鼠进行行为学成绩测试,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2组小鼠海马神经元中ERK的表达变化。结果V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成绩较假手术组显著下降(P<0.05)。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ERK_1、ERK_2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湿著减少(P<0.05)。结论海马神经元内ERK表达减少可能参与了VD的发病机制,应用能促进ERK表达的药物可能成为治疗VD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双氢麦角碱对血管性痴呆(VD)小鼠海马组织乙酰胆碱代谢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反复脑缺血-再灌注法制备VD模型;通过跳台试验和水迷宫试验测试小鼠的学习记忆成绩;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观测海马胆碱乙酰转移酶 (ChAT)及其mRNA表达的变化,并测定海马胆碱酯酶 (AchE)的活性变化.同时,以双氢麦角碱作为干预药物,观测其对以上指标的影响.结果 双氢麦角碱显著改善了VD小鼠的学习、记忆成绩[(24.13±4.59)s,(125.35±32.45)s;(184.08±44.74)s,(79.57±29.08)s; (68.32±9.26)s,(143.29±17.39)s; (57.05±5.02)s,(162.36±10.61)s; P <0.01].同时,模型组小鼠海马ChAT(0.0856±0.0089)及其mRNA(0.0780±0.0122)表达较假手术组[(0.1226±0.0149),(0.1286±0.0085)]显著下降(P <0.01),其AchE的活性(14.53±0.86)也显著低于假手术组(17.15±1.02)(P <0.01).药物组小鼠海马AchE活性(16.67±0.71)、ChAT(0.1152±0.0095)及其mRNA(0.1199±0.0090)表达有明显改善(P <0.05).结论 海马胆碱能系统损伤参与了VD的形成,双氢麦角碱可能通过提高海马组织ChAT及其mRNA和AchE的活性,从而改善胆碱能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活血益智片对小鼠学习记忆障碍和小鼠拟"血管性痴呆"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东莨菪碱、乙醇和亚硝酸钠致小鼠记忆获得障碍模型,通过跳台实验测试方法,观察活血益智片对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注、同时腹腔注射硝普钠方法制备小鼠拟"血管性痴呆"(VD)模型,观察活血益智片对小鼠脑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的影响。结果:药效学实验结果表明,活血益智片对东莨菪碱和乙醇致小鼠记忆获得障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能够增强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P<0.05);活血益智片能够对血管性痴呆小鼠脑组织中胆碱能神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P<0.05)。结论:活血益智片能够改善脑反复缺血再灌注所引起的神经损伤,对血管性痴呆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血管性痴呆(VD)小鼠海马生长抑素(SS)和胆囊收缩素(CCK)表达的影响,探讨EGB对VD的改善作用。方法制备VD小鼠模型,利用Y-迷宫测试V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高、低EGB对痴呆的改善作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各组动物海马中SS和CCK mRNA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高、低EGB对VD小鼠海马SS和CCK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影响。结果各实验组小鼠均比正常对照组小鼠Y-迷宫学习记忆训练次数明显增多(P<0.05),高、低EGB治疗组迷宫学会次数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EGB治疗组较低EGB治疗组迷宫学习次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D模型组小鼠海马SS和CCK mRNA转录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下调,高、低EGB治疗组与VD模型组相比显著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D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SS和CCK阳性神经元数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高、低EGB治疗组与VD模型组相比显著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通过增加海马中SS和CCK的表达可一定程度上改善VD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9.
慢性脑缺血痴呆大鼠额叶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常明则  王新来  吴海琴  赵英贤 《疑难病杂志》2008,7(11):648-650,F0003
目的探讨额叶细胞凋亡在慢性脑缺血所致大鼠痴呆中的作用。方法2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模型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CCA)永久性阻断法(2-VO)建立血管性痴呆(VD)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暴露双侧CCA而不予结扎。采用暗回避反应法测定学习记忆能力,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TUNEL法检测大鼠额叶Bcl-2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模型组术后1周和3周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减退,潜伏期分别为(232±13)s和(220±14)s,而假手术组均为(300±0)s,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大鼠额叶Bcl-2的表达及凋亡细胞分别为(28.5±2.1)个/视野和(65.2±9.7)个/视野,假手术组分别为(2.6±1.0)个/视野和(4.3±1.4)个/视野,模型组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额叶神经细胞凋亡参与了慢性脑缺血后痴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行为学及血和海马内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制。[方法]用双侧颈总动脉缺血—再灌注制作VD大鼠模型,将造模后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西药组,并加以治疗。大鼠跳台检测行为学指标;酶免法检测血清和海马组织ChAT含量。[结果]电针组大鼠跳台检测反应期明显比模型级减少(P〈0.05);电针组血清和海马组织ChAT含量比模型级提高(P〈0.05)。[结论]电针能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提高ChAT的含量,对VD大鼠血清和海马内ChAT含量的改善是电针治疗VD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温脾汤提取物对正常和脑缺血再灌小鼠记忆功能及脑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温脾汤水提物和醇提物各三个剂量组(1.0g/kg、0.5g/kg、0.25g/kg)。采用反复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制备小鼠脑缺血再灌损伤模型。利用跳台和避暗实验,测试温脾汤提取物连续灌胃10d,对正常和脑缺血再灌小鼠记忆行为的影响,并检测小鼠脑内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跳台实验中,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温脾汤水提物和醇提物各剂量导致小鼠的潜伏期延长、错误次数减少,以高剂量最明显(P〈0.05)[潜伏期:(187.17±99.00)S,(270.73±44.73)S,(260.45±63.78)S;错误次数(1.75±1.71)次,(0.45±0.69)次,(0.75±0.97)次];避暗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水提物高、中剂量和醇提物高剂量能使脑缺血再灌小鼠的潜伏期延长及错误次数减少(P〈0.05)[潜伏期(157.15±84.91)S,(250.63±58.98)S,(251.12±78.22)s,(245±84.82)s;错误次数(2.15±1.22)次,(0.75±0.89)次,(0.75±1.16)次,(0.625±0.92)次];温脾汤水提物高、中剂量小鼠脑内SOD活性较模型组明显增强((P〈0.05),MDA的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温脾汤提取物可提高正常小鼠的记忆功能,改善脑缺血再灌小鼠记忆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恢复脑组织SOD活力及减少MD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二氢麦角碱对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胆碱能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二氢麦角碱对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胆碱能系统的影响。方法通过双侧颈总动脉线结、连续3次缺血-再灌注,制作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并设立假手术组、二氢麦角碱组;术后d29、d30分别测试学习和记忆成绩;应用动力学法测定小鼠海马AchE活性,原位杂交法测定海马CA1区ChAT mRNA水平,免疫组化测定海马CA1区AchR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学习和记忆成绩均降低(P〈0.05),且海马AchE活性降低(P〈0.05),CA1区ChAT mRNA和AchR水平也降低(P〈0.01);而与模型组比较,二氢麦角碱组学习和记忆成绩均改善(P〈0.05),且海马AchE活性增高(P〈0.05),CA1区ChAT mRNA和AchR水平也增高(P〈0.01)。结论小鼠海马胆碱能系统功能降低可能参与了血管性痴呆的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二氢麦角碱可以升高其胆碱能系统功能而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应用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海马细胞凋亡及p38MAPK磷酸化的影响,以探讨其机制.方法 用两血管法(2VO)建立血管性痴呆(VD)模型.将60只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VD模型组、假手术组和丁苯酞组.丁苯酞组给予120 mg·kg-1·d-1的丁苯酞溶液2 ml灌胃,VD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的2 ml植物油灌胃,1月后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分别测试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细胞凋亡,蛋白印迹(Westem blot)法观察大鼠海马区p38MAPK磷酸化变化.结果 前3d丁苯酞组隐蔽平台逃避潜伏期[分别为(48.72±7.01)s,(42.41 ±4.06)s,(40.34±2.46)s],明显小于模型组隐蔽平台逃避潜伏期[(82.71±8.27)s,(80.36±9.65)s,(77.74±6.3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丁苯酞组原平台象限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26.45±4.66)s,(1.84±0.82)次],大于模型组原平台象限时间、穿越原平台次数[(18.67±5.39)s,(1.32±0.6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鼠海马区细胞凋亡、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p-p38MAPK/β-action光密度值)的比较:丁苯酞组分别为[(153.65±9.85)个,(0.42±0.04)],明显低于VD模型组[(209.46± 11.49)个,(0.88±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丁苯酞能显著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是通过抑制p38MAPK通路,进一步抑制海马区细胞凋亡而实现的,这可能是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长时间动态变化,初步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血管性痴呆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7d组、模型15d组、模型1m组、模型2m组和模型4m组,每组10只。免疫组化分析海马组织BDNF的表达情况。结果①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7d组大鼠海马的BDNF表达增多,CA1区BDNF阳性神经元排列密集,着色深,染色清晰;模型组大鼠15d组、1m组、2m组和4m组各时点海马BDNF阳性细胞均比假手术组明显减少,分布稀疏,显色较浅,有的BDNF阳性细胞呈萎缩状,胞体明显缩小。②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7d组BD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及总面积增多(P〈0.01),而模型15d组、1m组、2m组及4m组大鼠的海马BDNF阳性神经元表达明显减少(P〈0.01)。模型大鼠各组间比较,BD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及总面积逐渐减少(P〈0.05,P〈0.01),但模型2m组和4m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BDNF在VD大鼠脑缺血再灌后早期对海马缺血的神经元起保护作用,后期BDNF的保护作用减弱在血管性痴呆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Val8) GLP-1-Glu-PAL对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小鼠模型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10~12周健康雄性C57/BL6小鼠5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MPTP组),单纯注药组(Val8组)与治疗组(MPTP+Val8组).MPTP组腹腔注射MPTP (30 mg/kg&#183;d),同时Control组给予等体积0.9%生理盐水,Val8组腹腔注射(Val8) GLP-1-Glu-PAL(25 nmol/kg),MPTP+Val8组注射完MPTP后1h后注射(Val8) GLP-1-Glu-PAL,连续8d.每天药物注射完2h后进行游泳实验及转棒实验以观测小鼠行为变化.第8天行为学测试完1h后处死小鼠,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黑质致密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阳性细胞数.结果 MPTP成功诱导了帕金森病模型,第1天到第8天,MPTP组与Control组相比,小鼠的游泳评分[(1.715±0.143)分]及掉落潜伏期[(68.048±7.823)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黑质致密部TH阳性细胞也明显减少(P<0.01);MPTP+Val8组小鼠的游泳评分[(1.120±0.143)分]及掉落潜伏期[(20.546±7.823)分]则优于MPT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TH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1).结论 (Val8) GLP-1-Glu-PAL对MPTP所致的帕金森病小鼠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石焱 《浙江医学》2010,32(10):1514-1515,1517,1584
目的 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脑损伤的机制.方法 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动物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治疗组.应用免疫组化实验检测各组大鼠海马BDNF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海马区BDNF蛋白有基础性表达,胞质平均光密度值0.27±0.05.模型组大鼠BDNF蛋白胞质平均光密度值0.18±0.06,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1),电针治疗组大鼠BDNF蛋白胞质平均光密度值0.25±0.05,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 电针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电针促进BDNF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内静息态游离钙离子含量([Ca^2+]i)的长时间变化规律。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7d组、模型15d组、模型1m组、模型2m组和模型4m组,每组10只。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显微荧光测钙法(钙荧光探针Fulo-3/AM)检测海马组织的静息态钙荧光强度。结果各模型组钙荧光强度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模型各组间比较,海马神经细胞静态钙荧光强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随着造模后时间的延长,钙荧光强度逐渐增加。结论VD大鼠海马神经元内游离钙离子含量明显升高,随脑缺血再灌后时间的延长升高程度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