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以柠檬酸三丁酯(TBC)引发D,L丙交酯(DLLA)开环,聚合合成了柠檬酸三丁酯封端的低分子量聚D,L丙交酯(PBLA)。并以此聚合物为增塑剂,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与高分子量聚L丙交酯(PLLA)的共混膜,研究了增塑剂用量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动态热机械性能(DTMA)和DSC分析结果表明:随着PBLA质量分数的增加,共混物Tg下降,结晶度降低,柔性提高。机械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与PLLA相比,随着PBLA质量分数的增加,共混物拉伸强度、弹性模量有一定程度降低,但断裂伸长率有较大程度提高,力学性能得到较好平衡。体外人体肾胚胎细胞培养结果显示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未见统计学意义上的改变,体现出较高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将5-甲基-5-苄氧羰基-三亚甲基碳酸酯(MBC)与左旋丙交酯(LLA)开环共聚制备了乳酸功能化碳酸酯共聚物(P(LLAMBC)),研究了共聚物的力学性能、体外降解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与聚左旋丙交酯(PLLA)相比,共聚物的拉伸强度由原来的54.3 MPa(PLLA)下降到27.2 MPa(n(MBC)∶n(LLA)=34∶66),断裂伸长率由36%提高到350%,力学性能得到较好的平衡;共聚物结晶度有所下降,体外降解速率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未见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3.
以聚癸二酸甘油酯(PGS)和聚乳酸(PLA)为原料在Haake转矩流变仪中密炼制备了不同配比的PGSPLA共混材料。研究了共混材料的转矩流变性能、热性能、力学性能及其共混形态。结果表明PGSPLA共混材料的转矩流变过程与PLA有很大差异,其熔融塑化过程大幅延长。DSC分析表明:随着PGS含量的增加,PGS-PLA共混材料的玻璃化温度、结晶温度和熔融温度降低,而结晶度提高;共混材料的冲击强度最大可以达到65.6 J/m,较纯PLA提高了447%;SEM观测表明PGS和PLA是分相的,且随PGS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以二乙酸甘油酯(GD)引发L-丙交酯(LLA)开环聚合合成了二乙酸甘油酯封端的齐聚L-丙交酯(OGLA),并以此为增塑剂,以溶液共混法制备了OGLA与高分子量聚L-丙交酯(PLLA)的共混膜。采用DSC研究了共混膜的Tg和结晶性变化,考察了共混膜的力学性能和渗出性。结果表明:随着OGLA含量的增加,共混物Tg下降,结晶度降低,柔性提高;与聚乳酸相比,随着OGLA含量的增加,拉伸强度、弹性模量有一定程度降低,但断裂伸长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力学性能得到较好的平衡;OGLA增塑体系与GD增塑体系相比较,优势在于避免了小分子增塑剂的渗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o-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b-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T20)、聚3羟基丁酸-3-羟基戊酸酯(PHBV)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乙二醇对苯二甲酸酯嵌段共聚物(PEGT/PBT)共三种人工合成的可降解血管支架材料进行体外生物相容性评价,并观察它们表面改性后对犬血管平滑肌细胞黏附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接触角观察三种支架材料的亲水性;MTT法、流式细胞术(FITC)及扫描电镜观察犬血管平滑肌细胞在T20、PHBV和PEGT/PBT三种支架上的增殖及生长情况,评价它们的体外生物相容性;采用明胶及多聚赖氨酸对三者进行表面预处理,MTT法比较三者表面改性后犬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黏附生长情况.结果:三种材料的接触角均小于90°,亲水性的大小顺序为:PEGT/PBT>T20>PHBV.MTT法显示犬血管平滑肌细胞可以在PHBV、PEGT/PBT、F20支架材料上黏附生长,接种24 h后细胞活性升高(PEGT/PBT>T20>PHBV,P<0.01),随后降低,72 h后又开始增高(T20>PEGT/PBT>PHBV,P<0.01);FITC荧光染色可见犬血管平滑肌细胞在载体上成片生长,状态良好;扫描电镜见犬血管平滑肌细胞在载体上呈片状融合生长,并见大量的细胞外基质.MTT法结果表明三种材料经过明胶或多聚赖氨酸表面改性预处理后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高于未处理组(P<0.01).结论:T20、PHBV、PEGT/PBT血管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体外生物相容性,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后可明显提高犬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黏附生长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微吸管吸吮技术测量骨髓基质细胞在聚L-乳酸(PLLA)、丙交酯/乙交酯(PLGA)、聚丙交酯/乙交酯/天冬氨酸/聚乙二醇(PLGA-EASPPEG])聚合物表面的黏附力,比较3种材料的细胞黏附性,以筛选生物相容性好的生物材料。方法 在微吸管吸吮装置下,测量不同时间段骨髓基质细胞在各种生物材料表面的黏附力。结果 细胞种植在生物材料表面4、12、24h,各时间段PLGA-[-ASP—PEG]表面的细胞黏附力均最强,PLGA表面的黏附力强于PLLA。结论 在PLLA、PLGA、PLGA-[AsP-PEG]中,PLGA-EASP—PEG]表面的细胞黏附力最好,是理想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聚L-乳酸血管吻合套管的聚L-乳酸(PLLA)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能,并进行初步的血管吻合动物实验。方法①采用模压成型方法制备PLLA血管吻合套管;②通过细胞毒性试验、全身急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溶血和凝血试验、微核试验以及体内植入试验,综合评价PLIA材料的生物相容性;③通过PLIA材料体内外降解试验评价材料的降解性能;④应用PLLA血管吻合套管进行血管吻合动物实验。结果制备套管的PLLA材料无细胞毒性,对实验动物无急性和亚慢性毒性,不引起溶血和凝血,无致突变作用,组织相容性良好;PLLA材料体内外均可有效降解;应用该血管吻合套管进行大鼠下腔静脉吻合简便快速,通畅率高,并能防止吻合口狭窄。结论 PLLA血管吻合套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型血管吻合装置。  相似文献   

8.
明胶改性聚β-羟基丁酸酯与鼠肾上腺细胞的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明胶改性的聚 β-羟基丁酸酯 (PHB)与鼠肾上腺细胞的生物相容性 ,为以PHB为细胞载体进行肾上腺细胞移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明胶为改性材料对PHB进行改性 ,并将材料与肾上腺细胞共同培养 ,通过观察PHB与明胶对肾上腺细胞的形态学、增殖 (MTT法 )与分泌功能 (放免法 )的影响 ,来评价明胶改性的PHB与鼠肾上腺细胞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5 %浓度的明胶改性效果较好 ;明胶改性的PHB内可见细胞呈团簇状聚集生长 ,未改性的PHB内无细胞生长 ;PHB及改性材料明胶对体外培养的肾上腺细胞增殖活性 (1.87± 0 .0 3vs1.91± 0 .0 4 ,P >0 .0 5 )以及分泌功能均无影响 [(36 .4 3± 3.6 5 ) pg·ml-1vs (31.72± 2 .4 9) pg·ml-1,P >0 .0 5 ]。结论 :明胶可增加PHB的亲水性能 ;PHB及明胶对肾上腺细胞的生长、增殖、分泌功能无影响 ;以PHB为载体的肾上腺细胞移植治疗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新型生物降解可吸收材料聚L-乳酸/聚L-乳酸接枝的羟基磷灰石复合物(PLLA/PLLA-gHAP)的生物相容性,为其应用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 将96孔板上培养的L929细胞分为PLLA/PLLA-gHAP组、PLLA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培养液)及阳性对照组(含苯酚培养液)4个组,不同组材料浸提液与细胞共培养24、48和72h,以MTT法检测材料对L929细胞活性的影响;将L929细胞接种于被覆PLLA/PLLA-gHAP材料的盖玻片表面上,于1、2和3 d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将PLLA/PLLA-gHAP材料浸提液对小鼠进行腹腔内注射,观察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计数鼠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率以检测遗传毒性作用;将PLLA/PLLA-gHAP板植入兔皮下,于2周、3个月和6个月检测兔血液学指标改变,光镜观察植入物周围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PLLA/PLLA-gHAP材料浸提液对L929细胞的增殖率(RGR)和细胞毒性分级(CTS)的影响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细胞在材料表面生长良好;材料浸提液对小鼠无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微核率0.24%);材料在动物体内埋植后,早期组织内有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纤维膜形成,6个月时纤维膜基本消失,炎症反应明显减轻。结论:PLLA/PLLA-gHAP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一定比例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进行共混改性纺制大直径单丝,通过对共混单丝的力学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热性能分析,研究了共混比例、后拉伸工艺对共混物的相容性和拉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PETPBT共混,提高了单丝的勾结强度;液体冷却温度、拉伸倍率及拉伸温度是影响共混单丝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运用1HNMR和GPC对所合成的树枝状大分子聚L丙交酯 dendron 聚乙二醇 dendron 聚L丙交酯进行表征,结果显示该聚合物具有预期的结构。在混合溶剂四氢呋喃/水中,聚合物通过自组装形成胶束。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动态光散射(DLS)对胶束冷冻干燥再分散前后的形貌和大小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胶束为具有空心结构的囊泡,构成胶束壁的聚合物排列形式可能为双层结构或单层交错结构;胶束冻干后,再分散性良好,性质不变。  相似文献   

12.
以聚4-甲基戊烯-1(PMP)为膜材质、分别以环己烷、三氯乙烯以及环己烷/三氯乙烯为溶剂,以浇铸法制备了PMP的均质致密膜。研究了不同溶剂体系的相对溶解能力和挥发速度对PMP膜结晶度和形态结构的影响,并对成膜的渗透汽化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用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聚醋酸乙烯酯(PVAc)共混体系相容性,在160℃以上共混体系发生相分离;分相体系与非分相体系的FTIR谱明显不同;共混体系的FTIR谱不能从两统组分红外光谱简单加和得到;结果表明大分子构象发生了变化,PMMA/PVAc体系相容可能是大分子构象熵变所致。  相似文献   

14.
为开发纤维素基吸油材料,以棉浆粕为基材、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悬浮接枝聚合法合成了BMA接枝纤维素的聚合物。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热重(TG)、差热(DSC)等手段对所得吸油材料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引发剂的种类及用量、接枝单体及交联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BMA接枝纤维素聚合物的接枝聚合反应性能及吸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棉浆粕)∶m(K2S2O8)∶m(BMA)∶m(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0.025∶1.5∶0.005,75 ℃下恒温反应6 h,合成的BMA接枝纤维素的接枝率最高(36.2%),均聚物含量相对较低(5.8%),且吸油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一种含有聚酰胺胺链段的聚(醚—酰胺胺—脲—氨酯)(PEAUU)嵌段共聚物。这种嵌段共聚物较诸相应的聚酰胺胺,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对稀酸、稀碱以及生理盐水的良好稳定性。体外试验表明,它本身就具有良好的抗凝血性,经过肝素处理,PEAUU表面与肝素形成了聚电解质复合物,抗凝血性能又有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联苯二胺,3,3′-二甲基联苯二胺在二价镍配合物存在下,直接与2,5-二溴噻吩的格氏(Grignard)试剂共聚,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该合成方法所得联苯二胺与噻吩共聚物、3,3′-二甲基联苯二胺与噻吩共聚物的收率分别为63.4%和70.8%。在25℃测得的特性粘度分别为O.75dL/g和O.67dL/g。聚合物的循环伏安测定表明该类聚合物具有一定的电化学活性,每种聚合物均在O~O.8V之问出现两对氧化一还原峰。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共聚物分别在415nm和450nm处有最大吸收峰。  相似文献   

17.
用热失重方法分析了聚亚苯基苯并二唑(PBO)纤维在不同气氛中的热分解行为,采用O zaw a法计算了PBO纤维在氮气和空气两种气氛中的热分解活化能。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对PBO纤维的热分解温度有较大影响;氧气作为热分解反应的引发剂,大大降低了分解反应的活化能;由IR光谱对不同温度裂解产物结构的分析,推测了热氧化降解对PBO纤维分子结构的影响;在不同失重率时几乎相同的热分解活化能,表明无论热分解的气氛如何,PBO纤维的热分解均是一个无规引发的单阶段过程;结合PBO纤维在两种气氛中的热分解机理,解释了分解气氛对残碳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4,6-二氨基间苯二酚磷酸盐(DAR.2HP3O4)和对苯二甲酸(TA)为原料经非均相逐步缩聚反应制得聚亚苯基苯并二噁唑(PBO)。该反应可分为溶解控制(齐聚合)、反应动力学控制(预聚合)以及高分子链段扩散控制(后聚合)3个阶段。探讨了各阶段的反应过程,并对PBO预聚合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动力学符合不可逆二级反应机理,反应活化能为51.9 kJ/mol。  相似文献   

19.
以双酚AF和4,4-二氟二苯酮、4,4-二氯二苯砜为单体采用亲核取代反应,通过缩聚法合成了新型含氟聚芳醚酮(PAEK-AF)和含氟聚芳醚砜(PAES-AF)。凭借FT-IR、GPC、DSC、TGA等分析手段对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PAEK-AF和PAES-AF具有较高的分子量(Mw>2.4×105);良好的耐热性(玻璃化转变温度Tg分别为163、200℃),优异的热稳定性(空气中失重5%的温度分别为515、525℃);1 MHz下的介电常数分别是1.69和1.89;良好的溶解性,室温下能溶解在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乙酰胺、四氢呋喃、氯仿等有机溶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