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眩光下和不加眩光对比敏感度测定,探讨最佳手术时机的选择问题。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早期白内障患者27例(34眼),于手术前、术后1个月分别进行对比敏感度测定,探讨最佳手术时机。结果:术前视力0.5者21眼,术后0眼,术后患者视力均显著提高。术后不同视角CSF显著提高,接近正常范围。结论:对早期白内障患者行对比敏感度测定,可以为早期白内障患者提供客观依据。当白内障患者视力逐渐变差,影响日常工作、生活时,即可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对比敏感度、视锐度与目标识别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名视力正常受试者的常规视力、5个对比水平处(92%、52%、30%、22%和11%)的对比视力和7个空间频率处(0.5、1.0、1.8、3.7、9.2、29.1和43.6 cpd)的对比敏感度以及他们对3种视角(30′、20′、10′)不同对比度的飞机、登舰降落圈、“C”字符号图形的辨认正确率进行测量。测量数据输入微机行多元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常规视力与上述图形辨认无相关性;对比视力与2个图形辨认(20′视角的降落圈,10′视角的“C”字符)有显著相关;对比敏感度函数与飞机、降落圈和10′视角“C”字符图形辨认有显著相关。结果提示,把对比敏感度函数作为预示识别低对比和较大目标的能力有意义;但作为人员筛选指标的具体使用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观察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分别植入非球面和球面人工晶状体后患眼对比敏感度的差异。研究对象: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除外其他眼病)54例(71眼),按照植入非球面或球面人工晶状体的类型不同分为2组:球面人工晶体组例26例(34眼),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组28例(37眼)。方法:患者术眼行白内障超化吸出术后分别植入预装式非球面或预装式球面人工晶状体,术后3个月观察2组患者视力、最佳矫正视力、人工晶状体居中情况、屈光状态,检查患者的对比敏感度、眩光敏感度。主要指标:最佳矫正视力,瞳孔6 mm的对比敏感度、眩光敏感度。结果:瞳孔6mm时2组间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及眩光敏感度存在差异,并有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球面人工晶状体较普通的球面人工晶状体视力及对比敏感度有改善。  相似文献   

4.
精细视力-对比敏感度训练治疗儿童弱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精细视力-对比敏感度训练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选取不同程度的弱视儿童35例64眼,用视力-对比敏感度治疗仪进行训练(观察组),与34例61眼用红闪+光刷进行弱视治疗的儿童疗效作对照(对照组)。结果观察组64眼总有效率为93.8%,基本治愈为71.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2%,基本治愈为62.3%。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对于重度弱视,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视觉对比敏感度是全面而敏感的视功能检查方法,精细视力一对比敏感度训练为弱视的治疗方法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4+1疗法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有效疗法。方法选择符合诊断及入选标准的RP患者126例252眼,采用4 1疗法综合治疗,即用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剂、中药、针灸治疗的同时,辅以卡波金吸入。26~38个月后观察患者全身和眼部症状、视力、视野、视网膜电图、血氧分压及血流情况。结果52例具有全身症状的患者中,48例(92·3%)治疗后全身症状减轻或消失。视力下降1眼(0·4%),视力无提高31眼(12·3%),视力提高0·02~0·20164眼(65·1%),视力提高>0·2056眼(22·2%)。52例104眼做了周边视野(85°)和中心视野(30°)检查,治疗前可于45只眼检测到周边视野敏感度,治疗后于56只眼检测到,检出率为53·8%,47眼无变化,有效率为99·0%。58例102眼做了视网膜电图,治疗前、后均有97眼记录不到a波与b波;治疗后107眼可记录到波形,有效率为92·2%。PaO2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4 1疗法使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病情得到延缓或控制,提升视力,改善视功能,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早期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手术前后眩光敏感度( GS)变化以及视力的变化,探讨医生对早期白内障患者的手术选择的最佳时机,为临床提供合理依据。方法:选择矫正视力在0.5~1.0的早期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0例62眼,检测并分析手术前1天和手术后半个月视力变化、GS和对比敏感度( CS)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后的对比敏感度值( CS)以及眩光敏感度(GS)明显上升,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后1个月,所有患者视力均明显提高,与术前视力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当白内障患者发现视力变差,且是因白内障引起的,严重影响生活时,可选择接受手术治疗。敏感度测定( CS)可以灵敏的反应早期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视力状态,能为早期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确定最佳的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波前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与标准LASIK治疗近视眼的术后视觉质量.方法 选取接受Zyoptix波前引导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80例(149只眼)作为试验组,并选取同期行标准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100例(176只眼)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2组术后视觉质量.结果 ①视力变化:术后6个月,试验组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1行以上的患眼为76眼(50.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眼(30.1%,P<0.01);裸眼视力高于术前矫正视力的患眼为53眼(3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眼(17.6%,P<0.01).②屈光度变化:术后3个月对照组开始出现屈光度回退呈轻微欠矫,而试验组回退很少,基本趋于正视状态.③对比敏感度变化:术后1个月,2组对比敏感度较术前均下降,尤其以中频和高频下降明显,术后3个月,2组对比敏感度较1个月时略有增加,试验组增加明显.术后6个月,试验组对比敏感度较术前有提高,而对照组趋于术前水平.④高阶像差变化:术后2组的高阶像差均方根值(RMS)均较术前增加,但试验组较对照组增加值明显减小(P<0.05).结论 Zyoptix波前引导LASIK治疗近视的术后视觉质量优于标准LASIK手术.  相似文献   

8.
益明亮视方案治疗近视眼肝热证267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明亮视方案对青少年近视眼视功能的改善。方法:对确诊的近视眼且符合中医肝热证型2 6 7例(5 2 6只眼)患者实施益明亮视方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视力、屈光度数、近视性病变与并发症等的变化。结果:5 2 6只眼中痊愈4 38只眼,显效6 7只眼,有效2 1只眼,治愈率83.3% ,总显效率96 % ;未见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视力对比经统计学处理(χ2 =82 7.85 2 ) P <0 .0 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屈光度对比(χ2 =835 .5 34)P <0 .0 1,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益明亮视方案对青少年近视眼属中医肝热证型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明显改善视力,减轻屈光度数,减少近视性病变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屈光矫正对单纯性近视患者视网膜对比敏感度测量的影响。方法:单纯性近视眼患者50例(100眼),测量其裸眼视力与最佳矫正视力,再用对比敏感度仪测量裸眼、框架眼镜矫正和角膜接触镜矫正3种状态下不同干涉条纹视力(IVA=0.06、0.1、0.2、0.4、0.6、0.8)的对比敏感度值。用配对的秩和检验方法分析视力表视力与干涉条纹视力的关系;用多个变量的秩和检验分析裸眼、框架眼镜矫正和角膜接触镜矫正下的CS值。结果:裸眼近视患者的视力表视力与干涉条纹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09,P〈0.05);框架眼镜矫正后近视患者的视力表视力与干涉条纹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09,P〉0.05);裸眼、框架眼镜矫正和角膜接触镜矫正3种状态下测得的对比敏感度值之间均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戴角膜接触镜矫正所测得值略高于戴框架眼镜所测得值。结论:近视矫正后所测得的视网膜对比敏感度值更能准确地反映视网膜-大脑系统的视觉功能,如果裸眼进行视网膜对比敏感度值的测量将可能出现假阳性,因此测量视网膜对比敏感度时需要矫正近视。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对比视力表对140只正常眼、58只病眼进行了对比视力和对比阈值的测量,从中发现:1.在相同的正常视力等级中,可区分较多等级的对比视力和对比阈值。2.年龄对两项指标的敏感性较视力表明显。3.两项指标对发现正常眼中对比敏感性的下降较敏感;在七种病眼中均测得了用视力表测不到的视功能损失。4.对比视力和对比阈值都具有视力和对比敏感性的双功能信息,但在部分病眼功能的反映上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模拟飞行光环境下,不同视力受试者对比度视力的差异,为保障飞行安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通过测量双眼视力,24名受试者分为1.0/1.0组、0.8/0.8组、0.6/0.6组和0.4/0.4组(均为小数视力),每组6人,分别在模拟日光、迎光、背光、曙暮光和云上光环境下检测100%、80%、60%、40%、20%和10%对比度的视力。运用具有2个重复测量因素的三因素设计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光环境对不同视力者对比度视力的影响。结果光环境、视力和对比度3个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进一步行两因素交互作用检验,光环境和对比度与视力间均存在交互作用(P均<0.01),而光环境和对比度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在相同对比度下,与日光环境相比,各视力组在曙暮光和云上光的对比度视力下降(P<0.05);对于80%、60%、40%对比度,0.6/0.6和0.4/0.4组在迎光环境下的对比度视力低于日光(P<0.05);对于20%、10%对比度,各视力组在迎光环境下的对比度视力低于日光(P<0.05)。在相同对比度下,与1.0/1.0组相比,0.6/0.6、0.4/0.4组在5种光环境下的对比度视力均下降(P<0.05);对于20%、10%对比度,0.8/0.8组在日光、迎光、曙暮光、云上光环境下的对比度视力低于1.0/1.0组(P<0.05);在相同的光环境和对比度下,0.4/0.4组的对比度视力低于其余视力组(P<0.05)。结论光环境、对比度和视力水平对对比度视力的作用相互影响。近视飞行人员在不利光环境(如迎光、云上光和曙暮光)下观察低对比度目标时对比度视力严重下降,对飞行安全构成潜在的威胁,故应重视近视飞行人员的对比度视力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图形视觉诱发电位(color pattern revers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CPR-VEP)在不同时间频率时对原发性青光眼诊断的敏感性,寻找最佳时间频率参数及色彩参数.方法:采用法国Métrovision公司生产的Vision Monitor视觉电生理仪对41例(70眼)青光眼患者(青光眼组)和13例(26眼)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在不同时间频率(1,2,4,8,16,32 Hz)及色彩刺激(黑/白、红/绿、蓝/黄)下记录CPR-VEP的变化,比较P100的波幅值.结果:(1)正常对照组黑/白刺激下CPR-VEP P100波幅-时间频率曲线的波幅值随着时间频率的增加而下降明显;红/绿及蓝/黄刺激下2 Hz及8 Hz处波幅增高.(2)青光眼组CPR-VEP P100波幅-时间频率曲线的波幅值随着时间频率的增加而下降明显,但在8 Hz处波幅明显增高;除32 Hz及红/绿刺激下的1 Hz外,不同时间频率的色彩刺激下CPR-VEP P100与Hum-phmy视野平均缺损(mean defect,MD)值呈显著相关关系,以8 Hz的频率及蓝/黄刺激下的2 Hz和16 Hz相关性较大.(3)青光眼组与正常对照组P100波幅具有差异,3种色彩刺激在8 Hz处差别大.结论:CPR-VEP P100的波幅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客观反映青光眼患者的视功能损害,3种色彩刺激在8 Hz及蓝/黄刺激在2 Hz和16 Hz处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轻度急性缺氧对视觉系统识别目标背景对比能力的影响程度及其生理机制。方法:用投射式双变量对比视力表在90Lx照度下检查31名中国海军航空兵飞行人员呼吸空气和呼吸低氧时13个不同对比度的视力,同步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结果:31名飞行员低氧对比视力综合13个对比度平均下降率为10.8%,低氧时,高,中,低对比度时的对比视力平均下降率与缺氧后心率变化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值显著相关(P<0.05)。结论:轻度急性缺氧对视觉系统识别目标背景对比能力有显著影响,轻度急性缺氧对低对比视力影响最为显著,机体对缺氧敏感度越高,对比视力下降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植入不同非球面人工晶体治疗白内障术后视觉及对比敏感度变化情况。方法:将72例96眼白内障患者分为A组、B组、C组,每组24例32眼,均给予超声乳化联合植入非球面人工晶体,A组采用AcrySof ReSTOR+3D (SN6AD1)多焦点非球面人工晶体,B组采用AcrySof ReSTOR+4D(SN6AD3)多焦点非球面人工晶体,C组采用单焦点球面人工晶体。比较3组患者术后1d、1周、1个月的裸眼和矫正视力,以及不同照明条件和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结果:A组术后1 d、1周、1个月的裸眼视力显著优于B组和C组(P<0.01),A组和B组患者裸眼近视力与裸眼远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C组(P<0.05~P<0.01);3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眩光(3 cd/m2)条件下,在3 c/d、6 c/d的低空间频率下A组和B组对比敏感度显著优于C组(P<0.01),在眩光(85 cd/m2)条件下,A组和B组对比敏感度均显著优于C组(P<0.01)。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能够显著改善白内障患者的视觉质量,而与单焦点球面人工晶体相比,多焦点非球面人工晶体对患者对比敏感度的改善更佳,其中AcrySof ReSTOR+3D(SN6AD1)多焦点非球面人工晶体能够更显著地提高患者的中距离视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观察了21例(42只眼)中、高度近视患者实施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术前裸眼视力最低0.06,最高0.4,平均为0.13,术后平均达到0.69,提高了0.56;这21例患者术后视力>0.5者占78%,其中中度近视组视力>0.5者占97.8%,高度近视组占40%;术前21例患者平均屈光度为-7.04D,术后降低为-2.49D,其中中度组降低明显。这说明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治疗手术安全,疗效高,是目前治疗中、高度近视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急性轻度缺氧对飞行员视觉跟踪辨认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急性轻度缺氧对飞行员视觉追踪辨认能力的影响。方法:在明视或暮视光环境中,采用LDS-1型动态视力检测仪,检查31名飞行员呼吸空气(氧浓度为20%)或低氧混合气体(氧浓度为14.5%~15.2%)时,对速度为30、45、60km/h的纵向运动目标的视觉跟踪辨认能力,以动态视力表示。结果:在暮视光环境条件中,2种(30、45km/h)纵向动态视力的平均值急性轻度缺氧状态下比正常状态下有明显下降(P〈0.01),下降率分别为19.4%和21.4%;在明视光环境条件中,纵向动态视力的平均值急性轻度缺氧状态下与正常状态下相比无显著变化。结论:在暮视光环境中,急性轻度缺氧对飞行员视觉跟踪辨认运动目标的能力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妊娠高血压疾病眼底病变患者对比敏感度变化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矫正视力及对比敏感度情况。方法:98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进行矫正视力,眼底检查及空间敏感度为1.5,3.0,6.0,12.0,18.0 c/d时的对比敏感度检测。正常对照组选取同期在产科门诊就诊的孕妇50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患者矫正视力及对比敏感度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矫正视力与对比敏感度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比较眼底早期患者与眼底晚期患者的对比敏感度情况。结果: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矫正视力及对比敏感度均比正常对照组降低(P<0.01)。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矫正视力与对比敏感度各个空间频率均相关(P<0.01),其中矫正视力与空间频率为6.0 c/d时的相关性最大(r=0.87)。眼底病变晚期患者比早期患者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均下降(P<0.01)。结论: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矫正视力及对比敏感度均降低,晚期眼底病变对比敏感度下降更明显,矫正视力与空间频率为6.0 c/d时的对比敏感度相关性最大。对比敏感度可比视力检查更全面地评估妊娠高血压患者视网膜功能受损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Accommodative microfluctuation in asthenopia caused by accommodative spasm.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CKGROUND: Although many patients complain of eye fatigue caused by accommodative spasm, there have been no reports of a good objective examination method to diagnose it. PURPOSE: The spectral power of the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 of the accommodative microfluctuation (spectral power of HFC) differs according to the constrictive degree of the accommodation. In this paper, we expatiated upon our previously reported analyzing processes of the spectral power of HFC, and we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ormal subjects and subjects with asthenopia. METHOD: The accommodative microfluctuation were recorded when the subjects were looking at a stable target. The waves of the accommodative microfluctuation were analyzed by FFT. RESULTS: The spectral power of HFC for the distant target was 50-60 in the subjects with normal vision, but it was higher in the subjects with asthenopia. CONCLUSION: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ciliary muscle was also actively working in asthenopia caused by accommodative spasm even if the patient was looking at a distant targ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