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急性肺动脉栓塞影像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16排24层螺旋CT诊断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20例共累及88处血管。CT直接征象有完全阻塞性充盈缺损4例,附壁性充盈缺损5例,部分性充盈缺损5例,中心性充盈缺损9例。CT间接征象主要有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肺梗死、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动脉增宽等。结论多排螺旋CT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有无创、便捷、准确、高效、安全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确诊15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观察血栓累及的部位、表现形式及其他改变。结果:肺动脉栓塞15例累及动脉及其分支72支,其CT表现直接征象包括:中心性充盈缺损7例、部分性充盈缺损8例、附壁性充盈缺损14例、完全阻塞性充盈缺损12例;间接征象包括肺门动脉增宽、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梗死、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等。结论: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是一种安全、快捷、有效的诊断肺栓塞的无创性检查手段,且诊断率较高,在肺栓塞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肺动脉栓塞-42例征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确诊42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包括13例为溶栓后复查病例,评价溶栓效果。结果肺动脉栓塞42例累及肺动脉及其分支187支,其CT表现直接征象有:中心性充盈缺损28支,偏心性充盈缺损61支,附壁性充盈缺损48支,完全阻塞性充盈缺损50例;间接征象包括肺门动脉增宽、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梗死、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13例溶栓后复查,均有所好转。结论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是一种安全、快捷、有效的诊断肺栓塞的无创性检查手段,可以直接观察到血栓累及的部位、表现形式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溶栓后复查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27例肺栓塞患者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三维重建(3D)、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处理后的表现。结果27例PE患者显示肺动脉栓塞280支,左右肺动脉干及肺叶动脉栓塞77支,肺段及亚肺段动脉受累201支,肺动脉主干栓塞2例。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为形态各异的充盈缺损。间接征象有肺梗死或梗死性肺炎,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胸腔积液,肺动脉及右心不同程度扩张。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一种无创、快捷、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和总结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使用西门子多排螺旋CT轴位增强扫描,再利用原始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重建法(SSD)和容积重建法(VR),对13例肺栓塞患者的图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栓塞共累及52支各级肺动脉,表现为血管内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充盈缺损。讨论:结合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分析CT图像,可将直接征象总结为中心性、偏心性和附壁性三种充盈缺损形态,间接征象包括胸腔积液,肺内渗出,肺楔形实变等。随着多层螺旋CT在肺栓塞诊断的深入应用,已取代DSA成为诊断肺栓塞的最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曹会  薛小霞 《中原医刊》2006,33(3):80-80,F0003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肺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肺栓塞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观察血栓累及部位、表现形式及其他改变。结果肺栓塞的CT表现:①直接征象:肺动脉内条状、不规则斑片状充盈缺损,表现为中心型充盈缺损、偏心性充盈缺损、附壁血栓、完全阻塞型充盈缺损4种形式;②间接征象:肺门动脉增宽、肺梗死、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胸腔积液、右心室肥大等。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作为一种无创、安全、快速的检查方法,可靠而直观地诊断肺动脉栓塞,可代替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栓塞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SCT)扫描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9例肺动脉栓塞患者64排SCT的成像资料,分析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结果肺动脉栓塞患者的直接征象:19例患者均见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改变:①中央型充盈缺损,呈双轨征和靶征3例;②偏侧型充盈缺损10例;③附壁性充盈缺损3例;④完全性阻塞3例。部分患者可见肺动脉栓塞的间接征象:①肺梗死4例;②胸腔积液12例;③支气管动脉扩张3例。结论64排螺旋CT具有快速、准确、无创伤等优点,能清晰显示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是肺动脉栓塞一种重要而可靠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血管三维成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肺动脉三维成像,以便更精确地直接观察血栓累及部位、形态特点及其他改变。结果肺栓塞的直接征象:肺动脉内条状及斑片状充盈缺损,表现为部分性充盈缺损、完全性充盈缺损、轨道征、血管壁缺损;间接表现:肺门动脉增宽、肺梗死和肺纹理稀疏等。结论由于多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检测的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能够可靠地用于临床怀疑急性肺栓塞病人的无创、安全、快速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血管三维成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肺动脉三维成像,以便更精确地直接观察血栓累及部位、形态特点及其他改变。结果 肺栓塞的直接征象:肺动脉内条状及斑片状充盈缺损,表现为部分性充盈缺损、完全性充盈缺损、轨道征、血管壁缺损;间接表现:肺门动脉增宽、肺梗死和肺纹理稀疏等。结论 由于多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检测的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能够可靠地用于临床怀疑急性肺栓塞病人的无创、安全、快速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CT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仁昌  白荣杰 《黑龙江医学》2007,31(11):801-802
目的 评价CT肺血管造影(CTPA)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E)中的作用。方法 对临床怀疑PE经CFP明确诊断的1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患者累及36处肺动脉及其分支。直接征象:部分性充盈缺损;附壁性充盈缺损;中心性充盈缺损即轨道征;完全阻塞。间接征象;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动脉高压,右心扩大,胸腔积液,肺梗死灶。结论 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栓塞能明确诊断,是安全、无创、快捷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E)中的价值。方法10例临床怀疑PE患者行16层螺旋CT平扫及肺动脉造影检查,并行轴面、多平面重建(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II)。结果10例患者经MSCTA检查后8例确诊为PE,8例PE患者中发现34支肺段以上肺动脉发生PE,CT直接征象:充盈缺损(中心性和偏心性)、附壁血栓及完全性阻塞;间接征象:"马赛克"征、胸膜下梗死灶、肺动脉高压、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其中MPR和MIP对栓子显示满意。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是诊断肺PE的一种无创伤的有效检查方法,可代替肺动脉造影,可能成为诊断PE的首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E)中的价值。方法对15例经MSCT确诊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发肺动脉栓塞10例,其中双侧多发7例,左侧多发I例,右侧多发2例;单发肺动脉栓塞5例,其中肺动脉干2例,叶动脉1例,段动脉2例。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包括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的充盈缺损、肺动脉段面细小及管腔内不均匀密度减低;间接征象可以有肺内“马赛克征”、楔形影或索条状影、胸腔积液或胸膜肥厚。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快速、有效、无创伤的诊断方法,尤其对亚段肺动脉栓塞是一种先进的方法,可以代替肺动脉造影,成为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犬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动物模型,通过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并与DSA对照,探讨MSCTA对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①术前对选用的实验动物进行MSCTA检查。②应用Seld ing技术,经犬股动脉穿刺成功后对肠系膜上动脉进行选择性血管造影;之后将导管选择性插入肠系膜上动脉,以无水乙醇栓塞其远端主干,建立犬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模型;随之再次进行肠系膜上动脉选择性血管造影。③术后再次对实验动物进行MSCTA检查。④利用工作站对CT图像进行后处理,选择最佳后处理方式。⑤分析术前及术后DSA和CT图像,进行对照。结果实验动物均成功建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模型;DSA和MSC-TA均能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内栓塞情况。结论采用Seld inger技术,利用无水乙醇栓塞可以建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模型;MSCTA可以诊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在肺血管性病变定性、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7例临床拟诊肺血管性病变患者行多层MSCTA检查后,运用后处理技术如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进行重建,明确病变的性质及部位。结果 37例患者中3例确诊为肺动脉瘤,4例确诊为肺动静脉畸形,29例确诊为肺动脉栓塞,1例正常。肺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中,位于左肺上叶2例,右肺下叶2例,左肺下叶3例;肺动脉栓塞中两侧肺动脉主干内见血栓15例,一级分支内见血栓25例,二级分支内见血栓29例,三级分支内见血栓23例。结论多层MSCTA可以准确地对肺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肺栓塞做出定性、定位诊断,对肺血管性病变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5.
肺栓塞CT血管造影的诊断标准和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肺动脉血管造影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已成为标准的检测手段,不论其急性或慢性肺栓塞,都可造成具有锐利界面的部分或全部的血管内充盈缺损。急性肺栓塞表现为完全性动脉闭塞时,其病变动脉可增大;部分性充盈缺损时,栓塞常为中心性;偏心性充盈缺损时,则与血管壁形成锐角表现。慢性肺栓塞时,可表现为血管完全性闭塞性改变,并较附近正常血管管径为小。本文综述了CT肺动脉造影的诊断标准以及肺栓塞诊断中可能误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对急性血栓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30—68岁,每位患者分别行胸部X线、螺旋CT肺血管造影、肺动脉DSA检查,确诊为肺动脉干或分支的栓塞,在行DSA检查之后同时行肺动脉小剂量溶栓药物灌注治疗。结果急性肺栓塞患者9例,胸平片共有22种阳性征象占全部胸部征象36种61.1%(22/36),SCTA显示有26支肺动脉血管受累;DSA检查均不同程度显示有肺动脉血流减少或消失、肺动脉充盈缺损、分支狭窄或阻塞。结论胸部X线平片可作为肺栓塞首选诊断方法,螺旋CT肺血管造影是诊断肺动脉较大分支较可靠的方法;肺动脉DSA是肺动脉栓塞最清晰准确的诊断方法。同时藉介入导管灌注溶栓药物也是治疗急性肺栓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陈刚  王丰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9):1091-1093
目的:评价MSCTPA对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触发扫描技术对3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行MSCTPA检查,其中6例可疑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在完成胸部扫描后延迟170s行下肢扫描,容积数据传送至工作站后分别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仿真内窥镜(CTVE)成像。结果:36例共显示了1564支肺动脉,栓塞的肺动脉682支,占43.8%,下肢静脉血栓4例。肺栓塞的直接征象为管腔狭窄、阻塞、分支减少及血管腔内的低密度充盈缺损,间接征象为肺梗死灶形成、胸腔积液、肺炎、肺不张、肺动脉增宽、心包积液等。结论:MSCTPA三维成像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肺动脉解剖及栓子部位,是急性肺栓塞安全、迅速、无创的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肺血管造影(MSCTPA)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经SCTPA诊断为肺动脉栓塞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血栓累及的部位、表现形式及其它改变。结果21例患者累及251支肺动脉,CT征象为肺动脉内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充盈缺损、完全型充盈缺损、偏心型充盈缺损、附壁型充盈缺损4种类型。结论多层螺旋血管造影诊断PE简便、无创、准确性高,是PE的可靠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与CT肺动脉造影(CTPA)在诊断急性肺栓塞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疑诊急性肺栓塞患者125例,均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CTPA检查,根据其影像学特征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与CTPA对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应用价值。结果125例疑诊患者采用CTPA检查确诊为急性肺栓塞者89例,排除急性肺栓塞者36例,共检出栓子数量641个,腔内呈不均匀低密度影,左侧肺动脉栓子共55个、右侧肺动脉主干栓子187个、右下肺动脉栓子93个、支气管分支及肺叶动脉栓子306个,血管均呈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确诊组心电图呈IRBBB(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典型的SⅠQⅢTⅢ型、V1导联T波倒置、V2导联T波倒置、V1-V2导联ST段抬高<0.1mV、心房颤动、顺钟转位征象的比例明显高于排除组(P<0.05);确诊组患者右室增大、三尖瓣反流、肺动脉高压、肺动脉血栓比例明显高于排除组(P<0.05);采用心电图诊断急性肺栓塞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8.80%、84.27%、30.56%,超声心动图分别为92.00%、95.51%、83.33%,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分别为95.20%、97.75%、88.89%,联合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结论采用CTPA可准确进行急性肺栓塞疾病诊断,但其为有创检查,且价格相对昂贵,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查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较高,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费用低廉,可作为早期急性肺栓塞疾病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32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误诊原因,提高肺栓塞的诊断率,降低误诊率。方法:对32例CHF合并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46.9%)入院时误诊为冠心病、CHF、症状加重,10例(31.2%)误诊为肺部感染,3例(9.4%)误诊为肺心病及右CHF。结论:CHF合并肺栓塞临床表现是非特异性的,临床症状、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有利降低肺栓塞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