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04-2010年宁明县淋病、梅毒、AIDS/HIV流行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越边境的宁明县近7年法定传染病中的梅毒、淋病、艾滋病和HIV阳性病例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4-2010年的法定传染病梅毒、淋病、AIDS/HIV阳性病例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目前总人口数为43万多,近7年报告梅毒、淋病、艾滋病和HIV阳性病例共2802例,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病例,人群发病率为96.51/10万,其中淋病206例,梅毒1649例,艾滋病571例(死亡197例),HIV阳性376例(死亡44例)。以上4种疾病高发病例数在15~岁年龄组至45~岁年龄组,占总发病数的81.01%。农民发病人数占总发病数的59.67%。梅毒、AIDS/HIV病例数近几年呈逐年平行上升的趋势。AIDS/HIV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病死率为25.45%。结论该县近七年来淋病患者数量未能反映当地真实流行状况,而梅毒、AIDS/HIV阳性总病例不断增多,并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传播,其防治任务非常严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西都安县少数民族近10年法定传染病中的梅毒、淋病、艾滋病和HIV阳性病例情况,分析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该县2000-2010年法定传染病梅毒、淋病、AIDS/HIV阳性病例疫情资料为依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11年报告梅毒、淋病、艾滋病和HIV阳性病例共3984例,人群发病率为56.15/10万;其中,淋病为9.36/10万,梅毒为29.99/10万,AIDS/HIV阳性为16.80/10万,为该县引起死亡病例的主要传染病死亡率为6.33/10万。病例分布各年龄组、各乡镇及各种职业;15-64岁年龄组占总病例84.91%,农民发病人数占总病例76.23%。梅毒和AIDS/HIV阳性病例近年来呈现平行上升较明显,两者之比为1.79:1。结论:该县淋病、梅毒、AIDS/HIV阳性病例已从城市向农村、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并以性传播为主,防治任务非常严峻。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西南丹县近8年法定传染病中的梅毒、淋病、艾滋病和HIV阳性病例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4~2011年的法定传染病梅毒、淋病、AIDS/HIV阳性病例疫情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8年共报告梅毒、淋病、艾滋病和HIV阳性病例共1660例,人群发病率为70.59人/10万,女性高于男性,病例分布各年龄组和各乡镇及各种职业。其中淋病547例人群发病率23.26人/10万。梅毒997例发病率42.39人/10万。AIDS/HIV阳性病例共116例发病率4.93人/10万,AIDS/HIV死亡共25例,人群死亡率为1.06人/lO万。15~64岁年龄组占总病例89.88%。农民发病人数占40.42%。梅毒和AIDS/HIV阳性病例近几年呈现平行上升较明显。结论:该县淋病、梅毒、AIDS/HIV阳性病例已从城市向农村、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并以性传播为主,其防治任务严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位于中越边境的靖西县2004-2009年梅毒、淋病、艾滋病感染及发病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订性病艾滋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4-2009年的梅毒、淋病、AIDS/HIV病例疫情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人口数为61.7万,近6年报告梅毒、淋病、AIDS/HIV阳性病例共767例,人群发病率为21.68/10万,男性高于女性,其中淋病118例、梅毒595例、艾滋病11例(死亡6例)、HIV阳性43例(死亡10例)。以上3种疾病高发年龄在15~44岁年龄组,占总发病率的68.06%。农民发病人数占59.06%。梅毒病例数2007年后增多明显。自1997年发现HIV感染者后,2004-2009年AIDS/HIV患者每年有所增加,病死率呈逐年上升,平均病死率为29.63%。结论该县2004-2009年梅毒患者增加较快,AIDS/HIV阳性病例有所增多,防治工作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横县近7年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态势,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4—2010年的法定传染病乙类和丙类疫情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近7年报告乙类和丙类传染病25种共42 828例,人群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34.26/10万,其中乙类传染病17种共24 458例,人群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05.10/10万。年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和痢疾。传染病死亡人数共188例,人群死亡率为2.35/10万,其中艾滋病病例占总死亡人数的37.23%,狂犬病病例占26.60%,肺结核病例占22.87%。结论:该县近7年乙类和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逐年增多趋势,一些旧病种复燃且不断出现新病种。艾滋病病例死亡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是导致当地人群死亡的主要传染病病种,而狂犬病及肺结核死亡人数在逐年下降,仍需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的监控和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安徽省2004~2010年梅毒、淋病的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0年安徽省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的梅毒、淋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0年间,全省共报告淋病33 014例,报告发病率从12.04/10万上升到5.08/10万;报告梅毒44 059例,报告发病率从5.16/10万上升到17.18/10万;历年梅毒及淋病的报告病例均集中于20~39岁组;淋病报告病例数男性显著超过女性,男女性别比达6.59∶1;而男女性梅毒总报告病例数相当,男女性别比为1.05∶1。结论 2004~2010年,安徽省梅毒增长迅速,而淋病呈现下降趋势,性活跃人群仍然是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市2006年法定传染病疫情的流行规律,并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宁波市2006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我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33844例,死亡45例。甲类传染病报告1例(霍乱);乙类传染病报告18种,计19253例,死亡43例,报告发病率为303.69/10万,死亡率为0.68/10万,与2005年相比发病率下降了11.89%;丙类传染病报告6种,计14590例,死亡2例,与2005年相比发病率上升了8.13%。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数前五位的分别为梅毒、肺结核、淋病、乙肝和痢疾,占发病总数的86.70%;丙类传染病发病数前三位分别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和流行性感冒,占发病总数的98.35%。结论应把控制肺结核、病毒性肝炎、麻疹、痢疾及性传播疾病的流行,作为宁波市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阜新市2004~2013年性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性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2004~2013年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数据进行趋势及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3年性病报告发病率由2004年的9.75/10万上升到2013年的46.67/10万,年均增长19.00%,年均发病率为18.89/10万,年均死亡率为0.08/10万.主要流行病种是梅毒、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艾滋病(AIDS),占发病总数的88.15%.梅毒、HIV/AIDS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均上升40.59%和19.45%;淋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均下降4.92%.城区发病率高于农村.梅毒患者中,女性发病多于男性;淋病和HIV/AIDS患者中,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发病以20~49岁性活跃人群为主,而梅毒在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职业分布以家务及待业、工人、农民、离退休人员为主.结论 阜新市性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梅毒疫情上升明显.今后应加大对梅毒、淋病、艾滋病的监测、干预、深入分析与评价,以有效调整和落实相应的防控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2007年梧州市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里迦  黄贵彪 《广西医学》2009,31(10):1526-1528
目的分析梧州市近年传染病流行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析疫情网络报告数据。结果20cr7年全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丙类传染病报告23种12498例,死亡68例,年报告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413.84/10万、2.25/10万、0.83%。乙类发病率271.92/10万,与2006年相比下降3.46%;丙类发病率141.92/10万,与2006年相比增长19.27%。发病以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淋病、梅毒为多。结论2007年梧州市传染病发病形势整体平稳,麻疹、狂犬病发病数上升,AIDS感染增多,出现流行性出血热罕见病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用季节性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SARIMA)模型预测南昌市HIV/AIDS发病情况,为该市艾滋病防控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HIV/AIDS病例人数建立SARIMA模型,用2017年1—6月HIV/AIDS病例数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然后用建立的模型预测2017年7—12月HIV/AIDS病例数。结果南昌市2007—2016年共报告HIV/AIDS病例数2218例,且HIV/AIDS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最终建立的最优模型为SARIMA(0,1,1)×(0,0,1)12,赤池信息准则(AIC)为771.0,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为29.6%,且通过Ljung-Box检验,模型残差为白噪声(P=0.686)。模型对2017年1—6月发病数进行预测,均在95%置信区间内,且与实际报告病例数变动的趋势一致,验证了模型合理性。模型预测2017年7—12月HIV/AIDS病例数也符合之前流行趋势。结论 SARIMA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南昌市HIV/AIDS按月发病人数的动态变化,可用于HIV/AIDS疫情的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12—2017年北京某综合医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检测阳性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梅毒感染情况,为区域性HIV筛查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2017年北京某综合医院门诊与住院患者中经HIV抗体初筛和确认的HIV感染者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2—2017年共进行HIV筛查222 550人次,初筛阳性285例(0.13%),确证阳性246例(0.11%)。各年HIV阳性率较稳定,上升趋势不明显。HIV抗体确认阳性者以男性为主,占96.34%,男女比例26.331,年龄上以20~39岁年龄段为主(82.52%),外省市户籍者(84.96%)居多,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56.50%),且已婚比例随时间有升高趋势(P<0.05);传播途径上均为性传播,以男男同性性传播为主(96.34%)。就诊科室主要分布在皮肤科(43.50%)、内科(16.67%)、外科(13.41%)和体检中心(11.79%),在整个内科来源的HIV阳性者中,消化内科占的比例为65.85%。HIV阳性者合并感染梅毒的几率很大(26.02%),且梅毒发作期患者比例高(20.33%)。结论 需进一步加强对大型综合性医院就诊患者的HIV检测。性活跃期MSM(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人群(尤其是双性性接触的MSM)需继续作为艾滋病防控宣传和咨询检测的重点人群,防止HIV 感染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及时治疗梅毒感染,有效控制梅毒的发病率,对于控制艾滋病的流行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1998-2008年荔浦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和艾滋病患者(AIDs)流行特征,探讨流行因素,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提供的1998—2008年艾滋病疫情资料及荔浦县历年来艾滋病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998~2008年荔浦县共报告HIV/AIDS346例,其中HIV246例。AIDS100例,HIV/AIDS死亡105例。20-50岁病例占72.25%,男女性别比为2.8:1,异性传播占43.93%,注射毒品占18.8%,职业分布以农民多见,占48.84%。疫情呈明显上升趋势,2005—2008年占91.91%,自愿咨询检测及吸毒人员监测HIV感染率达11%以上。结论目前荔浦县艾滋病的流行形势非常严峻,性传播逐步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必须加大防制力度,阻止艾滋病进一步扩大和蔓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05~2010年龙岗区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0年深圳市龙岗区艾滋病、乙肝、丙肝、淋病及梅毒等血源及性传播疾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0年累计发病16 017例,总发病率为513.88/10万,各年发病率分别为89.17/10万、134.57/10万、140.01/10万、71.92/10万、75.39/10万、63.97/10万。5种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中,梅毒、淋病、乙肝、丙肝、艾滋病各占41.78%、40.04%、11.04%、5.91%、1.24%。5年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无明显季节现象;男女比例为1.94:1;工人发病构成比最高,占42%;20~45岁年龄组占84.75%。13个街道均有发病,其中以布吉街道发病数最多,其次为龙岗街道、横岗街道,各占28.14%(4507例)、21.93%(3512例)、14.61%(2340例)。结论 2005~2010年深圳市龙岗区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发病率较高,已成为该地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加大防制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1989~2011年保山市HIV感染者AIDS病人死亡情况,为该人群的管理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8月1日从中国CDC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的“历史卡片下载”处下载至2011年年底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历史数据库.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HIV/AIDS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死亡病例的生存时间、CD4、死亡原因等进行分析.结果 1989~2011年保山市共报告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4 562例,其中死亡883例,死亡率为19.36%.在死亡患者中男性占71.0%,21~40岁的占62.2%,已婚有配偶者占61.0%,初中及以下文化者占68.7%,汉族占77.1%,农民占73.6%,异性传播占59.6%;HIV感染者占50.4%,AIDS病人占49.6%;HIV/AIDS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5个月,在确证后1个月内死亡的占26.3%,一年及以上死亡者占35.1%;CD4≤50、51≤CD4≤100、101≤CD4≤200、201≤CD4≤350、CD4≥351者生存时间≥1年的分别占29.8%,44.8%,46.0%,70.8%,65.5%;在HIV感染者中感染途径为异性传播的占51.2%,异性传播在AIDS病人中占68.0%;主要死亡原因为艾滋病相关性疾病,占73.6%.结论 保山市既往报告死亡的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以汉族、已婚文化程度较低的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其感染途径主要为异性接触传播;CD4计数越高,其生存期越长;AIDS相关性疾病是导致HIV/AID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宁波市1990~2004年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15年来宁波市艾滋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今后确定相关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备县(市)区疾控中心疫情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对每例HIV抗体阳性者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 15年来宁波市累计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91例,其中HIV69例,AIDS22例,死亡11例。近3年来艾滋病发病每年分别以50%、125%、22%速度递增;感染人群以20-39岁组为主,57例,占总发现数的62.2%,流动人口61例,占67.0%,本市居民22例,占24.2%;性接触传播34例,占37.4%,吸毒传播25例,占27.5%,血液传播22例,占24.2%。结论 流动人口和高危人群是引起宁波市艾滋病流行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