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风临床发病因素浅析——附107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寒冷气候因素对中风发病的影响。方法 对 10 7例住院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学u检验方法分析。研究中风发病与肥胖、情志、劳累、风寒的关系。同时 ,还调查中风发病与高血脂 ,糖尿病 ,高血压病的关系。结果 经过研究 ,显示寒冷气候 (外风 )是中风发病的最重要的诱发因素 ,远远高于其他三项因素。在中风与高血压病 ,高血脂症 ,糖尿病的关系中 ,高血压病占最重要的因素。结论 中医在唐宋以前重视外风在中风发病中的作用 ,金元以后至今大部分医家则认为中风发病以内风为主 ,倡导“非风”之说。通过本研究 ,说明了外风导致中风的理论并没有过时 ,必须重新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并以此来预防和治疗中风 ,提高疗效。在高脂血症、糖尿病和高血压三项因素中 ,高血压是最危险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台湾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使人群中疾病谱分布与国内其他地方有所差异。为了探讨台北地区骨性关节炎发病特点,本课题选择台北县永和市人群作为调查对象,从年龄、性别、职业特征、生活习惯、居住环境等方面探讨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来设计调查问卷.以提供骨关节炎在台北地区的患病率、流行特征和相关因素资料。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气象与发病关系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经>运气学说中气象医学理论与现代气象医学的关系;方法:通过对近十年有关气候、气象与发病关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结果:证实<内经>对气象医学早有深刻的认识,季节、气候因素、异常气候与人体发病有密切的关系;结论:提出除心脑血管疾病以外的其他疾病与气候、气象因素的相关性研究、气象因素变化所致疾病的机理研究和气候、气象因素对流行性传染性疾病发病的影响将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气象因素与青岛市区儿童肺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青岛市区儿童肺炎与气象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青岛市区2001~2005年1 442例肺炎病儿的发病时间及同期的月平均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资料。圆分布分析儿童肺炎的季节规律;直线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气象因素与儿童肺炎之间的关系。结果青岛市区儿童肺炎发病冬季为高峰,男、女病儿平均角分别在2月份与1月份(P<0.05)。儿童肺炎发病多于低气温、高气压、低湿度的气象条件下发生(r=-0.436~0.359,P<0.05)。结论气象因素是青岛市区儿童肺炎发病的影响因素,在儿童肺炎的预防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其发病的季节特点。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的中风病 ,包括了西医的脑血栓、脑溢血、高血压和高血压脑病等。中风发病先兆有麻木感 ,主要是指肢体麻木、活动不灵或受限等方面 ,容易与西医的风湿病、中医的痹证相混淆。中风的多发人群主要是中老年人 ,青壮年较少见 ,发病的季节以冬春为多 ,或者是在气候急剧变化时 ,或者是劳作过度时 ,《内经》说“天应四时 ,人应自然”是也 ,人体在虚弱亏羸的情况下 ,不能适应自身变化 ,即人体的调节功能低下时多易发病。1 中风先兆症状 又称小中风 ,与西医的风湿病容易鉴别 ,风湿病大都有风湿病史 ,遇寒冷加剧 ,而与中医学的痹证就容易混淆 …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患者中医临床症状积分与中风发病的相关性,探讨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症状积分,预测中风发病的可能性。方法选取62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证患者为研究对象,以12个月后中风发病与否为终点,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烟酒史、家族史、体重指数、危险因素干预依从性和中医临床症状积分,研究中风先兆发为中风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体重指数、危险因素干预依从性、中医临床症状积分与中风先兆发为中风有相关性(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医临床症状和危险因素干预依从性是中风先兆发为中风的独立因素。结论中风先兆12个月后发为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和危险因素干预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低钾软病是以骨骼肌松弛无力,瘫痪为特征的~种疾病。低钾软病,尤其是严重低钾一旦发生,临床上必须及时治疗。现将作者在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进修期间所遇到的24例低钾软病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4例中。男16例,女8例,年龄22~56岁。发病季节以每年4~6月份形成明显高峰。9例在发病前一天参加较剧烈体力活动且大量出汗,3例发病前暴饮暴食及进大量甜食史。5例发病时患甲状腺机能亢进,2例为冠心病静脉满往复方丹参液所致,3例发病前有上感发热输液史,其余病例无明显诱因。低钾软病大多起病较急,少数发病缓慢。发病轻者可有…  相似文献   

8.
探索营卫与中风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中风属于血脉病变,营卫失常是其发病基础。营卫病变是不运动、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中风危险因素相互关联的内在机制,是导致血脉损伤的基本环节,并贯穿于血脉损伤的全过程。营卫失常可以形成气郁、风火、痰热、瘀浊等病理因素,构成中风发病基础。运用营卫生理能够完满解释中风发病机制及其临床表现。营卫失常构成中风的发病基础与病理损害,也是导致中风复杂临床表现的内在机制。因此,提出通调营卫是预防与治疗中风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盐区人群脑卒中发病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东文  张长海 《海南医学》2006,17(5):174-174
对于脑卒中的流行病学,已有不少资料报道,但还未见有对从事盐业这一特殊行业人群的脑卒中发病率的报道,为了全面了解脑卒中在盐区人群中的分布和危害程度,我们对莺歌海盐区(以下简称盐场)1996至2001年脑卒中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同时研究了盐区人群脑血栓形成与环境气候因素的关系,现将其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流行病学调查,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有不可变因素如性别、种族、家族遗传等,可变因素有年龄、吸烟、嗜酒、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祖国医学对脑卒中发病、病因病机、防治有深刻的认识.发病年龄多在50-70岁,患者为中老年人群.饮食不节,肥甘厚腻,酒色过度,喜卧懒动致痰湿内阻,气血壅塞不畅,导致中风.七情不调,气血逆乱,发为中风.时令、气候、季节、环境、饮食习惯与中风发病有一定关系.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的特异性损害,也就是络脉的损害.络脉的病理改变是络滞-络瘀-络闭-络损.所以糖尿病是中风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心络瘀阻,津血互换障碍,发为胸痹心悸.脑络瘀阻临床可见中风仆到,语言謇涩,半身不遂.心脑病变均为血管病变."眩晕者,中风之渐也."复习祖国医学文献资料,发现中医对脑卒中患病因素的认识与现代医学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杨云岗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5):4799-4800
目的:掌握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有效的预防脑出血的发生,提高治愈率,减小病死率。方法:对2003年至2006年在我院住院168例患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高发年龄在50岁~70岁,平均年龄58.2岁,死亡69例,占41.09%。病死率与年龄成正比,脑出血急性期的高病死率与脑出血继续出血有关。结论: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并有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避免脑出血的发生主要措施是防治高血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岛市区儿童哮喘发作与气象因素的关系。方法统计青岛市区2000~2004年445例哮喘病儿的哮喘发作时间及同期的月平均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资料。圆分布分析儿童哮喘发作的季节规律;直线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气象因素与儿童哮喘发作之间的关系。结果青岛市区儿童哮喘发作以冬季为高峰,男、女病儿平均角分别在1、12月份(P<0.05)。儿童哮喘多于高气压、低气温、低湿度的气象条件下发作(r=-0.320~0.435,P<0.05)。结论气象因素是青岛市区儿童哮喘发作的影响因素,在儿童哮喘发作的预防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其发病的季节特点。  相似文献   

13.
SHRSP大鼠是脑卒中自发性高血压模型动物,是从SHR大鼠中通过选择交配,再经继代近亲繁殖培育而成的。SHRSP大鼠的脑卒中发病率达90%以上,表现为脑出血或脑梗塞,病灶周围脑血管管壁肥厚并有玻璃样变性。血浆高血压蛋白酶原活性升高,相对分子质量变大,血压升高是促使脑卒中发生和发展的前提。经HFC负荷试验,血液中总胆固醇升高5.9—9.7倍,肾病变加重,出现肾小球泡沫细胞。高血压症状持续的时间越长这种细胞出现的频率越高,高血压造成的肾毛细血管损伤加大了脂质的通透性,而高血脂是促进肾病变发展的重要因素。泡沫细胞好发于正在硬化的肾小球,这种选择性分布的特点人与大鼠是一致的,故有可能作为本病的模型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用多导睡眠图监测67例患者,同时行动态血压和头颅磁共振检查。结果:中、重度呼吸暂停组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重度呼吸暂停组脑卒中的发生率高于正常组。结论: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高血压和脑卒中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社区人群各亚型脑卒中的常见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深圳市社区人群各亚型脑卒中发生的常见危险因素,为卒中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3-2005年对深圳市全市所有自然社区人群的脑卒中新发病例进行登记监测,采用分组、分类比较方法对其进行亚型分析,探讨发生卒中的常见危险因素,并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和χ2检验。结果2003-2005年间深圳市社区人群脑卒中新发病例共15474例,其中脑梗死为10396例(占67.2%),脑出血为4297例(占27.8%),蛛网膜下腔出血为632例(占4%)。结论中年人特别是50岁以下人群应重视出血性卒中的危害,50岁以上的人群的预防重点应放在缺血性卒中,严密关注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急性脑卒中血压变化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急性脑卒中患者血压的变化规律。方法 9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其中42例发生脑出血;54例发生脑梗塞:以同期65例Ⅰ期高血压对照,全部患者均作1—3天的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并于第二天始每隔12小时记录1次,连续记录7天,至第14天再记录1次:结果 脑出血组与脑梗塞组24小时及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对照组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但脑出血组较脑梗塞组更明显,二组有显著差异(P<0.05)。上午平均舒张压和下午平均收缩压脑出血组高于脑梗塞组,差异显著(P<0.05)。血压下降率在脑出血组与脑梗塞组亦有明显差异(P<0.05):而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塞组、脑出血的危险性分别是非高血压患者的3—4倍:急性脑卒中后84%患者血压迅速升高,于12小时达到高峰,4天内逐渐下降至低水平。结论血压的昼夜波动变化特点与发生脑卒中的类型有密切关系。急性脑卒中后血压的变化呈先升后降的自然规律。高血压患者急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同时监测原发性高血压伴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将2011年5~11月确诊为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的12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确诊为高血压不伴脑卒中的8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同步记录24 h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观察24 h动态血压变化规律,24 h动态心电图检出的房性、室性心律失常及ST段变化。结果观察组动态血压以非杓型与反杓型为主。杓型和反杓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非杓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动态心电图比较,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颤、室性早搏和ST段改变检出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室性心动过速、T波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脑卒中急性期病人血压呈非杓型类型比例大于正常人群,夜间血压反而升高,呈反杓型。由于急性脑卒中患者易并发心脏损害,特别是重症患者,临床医师要高度重视,要进行心电血压监护,急诊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心肌酶谱检查,及时发现心脏异常情况,避免并发严重心脏事件。同步监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动态血压与动态心电图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与发病高危因素、临床特征、胎盘附着部位和剥离面积、母婴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0月于广东医学院附属西乡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经手术证实胎盘早剥的患者45例,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为观察组(n=18),未并发子宫胎盘卒中为对照组(n=27).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两组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临床特征、胎盘附着部位和剥离面积及母儿结局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67%(83/12 376),其中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的发生率为40% (18/45).两组子痫前期发生率及发病持续时间分别为28%(5/18)和15%(4/27)及6.4和4.2 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子宫张力高、宫体压痛、宫腔积血、胎死宫内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胎盘附着位于宫底宫角分别为13和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胎盘剥离面积超过1/3的分别有16和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产后出血、DIC、死胎的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早剥易并发子宫胎盘卒中,胎盘附着宫底宫角部发生早剥,或剥离面积超过1/3时易出现子宫胎盘卒中,其临床特征典型.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患者的母儿结局不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灶(CMBs)发生以及影响CMBs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行MRI常规序列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检查的1 61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进行病例匹配,最终将CMBs阳性和阴性患者各668例分别纳入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临床资料的差异。按照CMBs个数,将CMBs阳性患者进一步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比较三者临床资料有无差异。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的脑白质稀疏(LA)和腔隙性脑梗死(LI)等差异显著(P<0.05),高血压、年龄与CMBs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轻度、中度及重度CMBs患者的高血压、LA及LI级别亦有显著差异(P<0.05)。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LA以及LI级别与CMBs数目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高血压及年龄是CMBs发生的危险因素,而且CMBs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LA和LI的程度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