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动脉并发症血栓形成的诊治程序,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成人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HAT)的临床经过.结果540例共7例发生HAT,分别经溶栓、取栓术和再次移植术治疗,手术效果明显,溶栓失败者出现胆道并发症.结论彩色多普勒、螺旋CT及血管造影有助于及时诊断,果断手术是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 196 3年人类第 1例肝移植成功以来 ,随着对受体选择标准、外科操作技术、术后护理和抗排斥免疫治疗等方面认识的不断加深 ,肝移植术后移植肝和受体的存活率不断提高。临床肝移植的手术死亡率已下降到 10 %以下 ,术后 1年生存率达 90 % ,5年生存率则上升至 70 % [1] 。临床原位肝移植 ,已经成为国外临床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方法。但是 ,肝移植术后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着受体存活时间的进一步延长。自从临床开始应用环孢霉素A和FK 5 0 6以来 ,因急性排斥反应而导致移植肝失活的情况已显著减少。血管并发症 ,特别是肝动脉血栓形成 ,已…  相似文献   

3.
刘朝辉   《中国医学工程》2014,(3):139-139
目的对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32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保证吻合技术的前提下,根据患者在术后的凝血状况合理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预防抗凝,所有患者均未形成肝动脉血栓。结论预防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措施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吻合技术,对患者进行早期抗凝治疗是预防形成肝动脉血栓的最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介入治疗急性肝动脉血栓形成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方法 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3年3月至2015年10月出现的34例急性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介入处理方式和长期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急性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均行经肝动脉置管尿激酶溶栓治疗。其中21例溶栓过程中联合支架植入,3例合并脾动脉盗血行脾动脉栓塞。技术和临床成功率均为91% (31/34)。2例出现与介入操作相关的并发症。肝动脉1年、2年、3年及5年通畅率分别为82%、73%、57%和57%。患者的无阻塞中位生存期达94个月。结论 介入治疗急性肝动脉血栓形成获得了良好的近期与远期疗效,可作为肝移植术后急性肝动脉血栓形成的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患男,41岁。因乏力、纳差2月入院。入院检查乙肝大三阳,B超提示肝硬化、右肝占位性病变。CT提示;左右肝弥漫性占位改变,诊断:弥漫性肝癌。AFP弱阳性。术前肝功Child分级:A级。行改良式同种异体背驮式全肝移植。供肝冷缺血时间9h,无肝期70min。肝动脉吻合方式:供受体肝总动脉对端吻合,6-0PDS无损伤缝合线连续缝合。胆道重建:行供受体胆总管端端吻合,T形管置于受体端。术后免疫治疗方案:环孢素(CSA)+骁悉+激素三联,3d后改用FK506+骁悉+激素三联。术后抗凝采用口服阿司匹林100mg,2次/d,静脉持续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d。移植术后即开始定期彩色多普勒(CDI)检查。每日两次,10d后改为每日1次,监测门静脉、肝动脉、下腔静脉管径和血流速度,监测血流阻力指数及加速时间。  相似文献   

6.
马明  宋红丽  潘澄 《中外医疗》2011,30(13):105-105
目的研究肝移植术后对肝动脉血栓形成有作用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66例在我中心行原位肝移植的患者,选取这些患者在术后15d内出现动脉血栓的作为实验组成员。他们的原发病大多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也有一些是原发性肝癌的患者,排除那些在术后早期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结果我们发现有3个外科相关因素与肝动脉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我们也发现这些行肝移植术的患者如果在术中输注冰冻血浆的话,那术后肝动脉血栓的发生率将比没输注血浆的患者明显升高。结论手术中肝动脉的直径、动脉重建方式、吻合的次数,以及是否输注冰冻血浆,术后是否应用抗凝药物是影响肝动脉血栓形成的关键因素。通过注意以上因素,在围手术期做好充足的准备可以减少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几率。  相似文献   

7.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入手术方法治疗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已经有病例报道表明介入治疗可以有效处理肝动脉血栓形成。但是,有关介入手术治疗肝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成功经验国内外报道均较少。本研究回顾性评价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应用不同血管介入技术治疗肝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Zhou J  Fan J  Shen YH  Wang JH  Wu ZQ  Qiu SJ  Yan ZP  Cheng JM  Huang XW  Xiao YS  Sun J  Tang ZY  Wang YQ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4):1670-1673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2001年4月至2004年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共施行肝移植220例,移植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定期监测肝动脉血流,怀疑肝动脉血栓形成(HAT)者行肝动脉造影,确诊为HAT的病例均采用经肝动脉内导管持续性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 本组HAT发生率为2.7%(6/220)。6例HAT发生在移植术后2~19d(中位数5.5d),经溶栓治疗后肝动脉均再通。其中1例术后2个月死于肺部感染。另1例术后半年再次出现HAT,因再次溶栓失败行第二次肝移植,2个月后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余4例已健康存活至今,最短为3个月,最长已22个月。结论 CDI检查对于早期HAT的诊断至关重要,经肝动脉内导管尿激酶持续性溶栓治疗效果良好,可作为肝移植术后HAT的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肝动脉血栓形成(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 HAT)的诊疗经验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完成肝移植手术的患者271例,回顾性分析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HAT患者的术前基本情况、术后HAT诊疗和预后情况。结果 271例肝移植患者中,4例于术后早期发生HAT,发生率为1.5%,其中1例为术后第2天发生HAT,急诊以异体髂动脉行肝动脉重建术;3例分别于术后第6、7、10天发生HAT,均行介入溶栓治疗,有2例溶栓后再通,溶栓后序贯抗凝治疗,1例溶栓后未再通,并于术后3个月形成门静脉血栓,术后5个月因胆道并发症放置胆管支架。4例患者目前均存活。结论 术后早期常规监测患者肝功能及肝脏血流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HAT,及时行介入溶栓或肝动脉重建等治疗能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胸腔积液是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37例肝移植患者术后胸腔积液发生情况,旨在完善肝移植术后胸腔积液的诊治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Wang MQ  Liu FY  Shi XJ  Yu Q  Zhang WZ  Zhou NX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9):2767-2771
目的 评价用介入技术治疗原位肝移植(OLT)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HAT)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9例OLT后早期HAT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男性8例、女1例,年龄32-63岁(平均47.6岁),9例均表现为术后转氨酶、胆红素进行性增高。HAT发生于移植术后16h-10d(平均5d),超声波检查提示HAT、为血管造影证实。介入治疗方法有肝动脉内留置导管持续低剂量溶栓和肝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同时经静脉给予低剂量肝素。肝动脉内溶栓期间间隔12h复查超声波。结果 溶栓治疗成功7例,占78%(7/9),复查血管造影显示肝固有动脉有血流通过,肝内动脉分支显影,肝功能明显改善,肝动脉内留置导管时间为12h-9d(平均4.8d)。7例溶栓成功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固有动脉吻合口处狭窄,其中6例狭窄程度〉90%、进行了肝动脉狭窄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溶栓治疗失败2例。1例于溶栓开始后12h发生腹腔内出血,做急诊开腹探察、发现肝动脉吻合口出血,随即做再次吻合。1例留置导管溶栓7d后未能开通肝动脉阻塞,但向肝脏供血的侧枝建立、肝功能有所改善,未做进一步治疗。7例治疗成功者术后随访2-14个月(中位值6个月),一般情况良好,复查超声波显示肝动脉血流通畅。结论 经导管血管内介入技术是治疗OLT后早期HAT的有效方法,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活体肝部分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的诊治及预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求知 体肝部分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的症状、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 在日本长崎大学对1例急性重症肝及3例先天笥胆道闭锁患者行活体肝部分移植。术后常规使用彩色超声波监测血管并发症。结果 第1例未行抗凝治疗,在术后第3天出现了肝动脉血栓,施行紧急手术,摘除血栓,行肝动脉再吻合术,术后予抗凝治疗,后3例受体术后常规抗凝固治疗,未发生肝动脉血栓,随访6个月4例均存活良好。结论 在显微外科的条件下吻合细小的肝动脉,通过彩色超声波检查来诊断血管并发症,术后常规的抗凝治疗是预防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肝动脉支架置人治疗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的远期疗效.方法 2003年11月至2007年8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共26例确诊为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其中18例采用了同轴导管技术进行肝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肝动脉通畅性进行评估.结果 支架置入术后2个月内有3个患者死亡,1例患者接受再移植.其余14例患者随诊时间均超过2个月.中位随诊时间为21.7个月(2.3~37.2个月).支架术后7例患者肝动脉保持通畅.4例(28.5%)患者出现肝动脉再狭窄.其中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5.1和20.5个月接受了再移植治疗.3例患者虽然肝动脉保持通畅,但仍分别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肝脓肿和胆道感染.Kaplan-Meier曲线显示1、2和3年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76%、76%和76%,移植肝存活率分别为69.5%、69.5%和48.0%,原发性肝动脉通畅率分别为63%、63%和63%.结论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可以采用支架置人成功进行治疗,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1、2和3年患者生存率、移植肝存活率和原发性肝动脉通畅率.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Thrombosis of hepatic artery anastomosis (HAT)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is a catastrophic and dreaded complication.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HAT can salvage the situation. To monitor the anastomosis, conventional daily transcutaneous Doppler is performed. However, it has disadvantages of being noncontinuous, operator-dependent and technically difficult. Implantable Doppler probes wrapped around the anastomosed vessel giving continuous signal may be an important tool; however, very few studies are performed to study its efficacy after intra-abdominal vascular anastomosis, and its role is not clearly established.MethodsPatients who underwent deceased donor liver transplant surgery were part of the study. On hepatic arterial anastomosis, implantable Doppler probe was fixed for monitoring. Conventional daily transcutaneous Doppler was also performed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ResultsA total of 40 hepatic arterial anastomoses were studied. The incidence of HAT was 10.53%. For the implantable Doppler probe monitoring, sensitivity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was 100%, whereas specificity was 94.44% and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was 66.66% with an overall accuracy of 95%. A mean of 10 h of lead time was gained by implantable Doppler probe monitoring.ConclusionOur study showed that there was high sensitivity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implantable Doppler probe monitoring system, which makes it ideal for post-operative vascular anastomoses surveillance monitoring; however, abnormal positive finding on implantable Doppler probe monitoring needs to be confirmed by conventional transcutaneous Doppler. The implantable Doppler probe monitoring, because of its round the clock and continuous nature gives us a good lead time in identifying vascular complication, which translates into graft salvage and reduction in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显微外科技术,模拟小鼠原位肝移植中移植肝的动脉血供,观察肝动脉的重要性。方法: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模拟无肝动脉重建和有肝动脉重建的原位肝移植手术,观察两种小鼠模型中移植肝的血供。A组分离结扎肝固有动脉,除肝十二指肠韧带外,其余的肝周韧带给予缝扎,但不予切断,以阻断除来自肝周的血供。B组除不结扎肝固有动脉外,其余手术步骤与A组相同。术后观察对比小鼠存活率、肝功能和肝组织学改变。结果:40只小鼠,手术成功率为92.5%(37/40),有3只因麻醉及术中误伤大出血而死亡(A组2只,B组1只),其余37只均手术成功。术后两周内生存率A组为55.5%(10/18),B组为100%(19/19)(P<0.05)。A组肝功能检查明显异常,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KP)与B组比较升高明显(P<0.05)。A组肝组织学有明显的缺血表现,而B组肝功能和组织学检查均正常。结论:肝动脉吻合在小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明显提高该模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栓塞和狭窄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栓塞和肝动脉狭窄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例肝移植病人术后出现肝动脉栓塞和肝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所见,结果:发生肝动脉栓塞和狭窄的病人,1例死亡,1例发生肝灶状坏死。结论:肝动脉重建或再次肝移植是解决肝动脉栓塞和肝动脉狭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犬肝移植模型中,肝动脉缺血对血清中TGF-β1值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24只杂交犬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动脉门静脉同时开放组和肝动脉缺血组,每组8只。肝动脉门静脉同时开放组在制模后,同时开放肝动脉和门静脉,并在肝动脉和门静脉开放后0h、2h、6h、12h和24h分别抽血留样;肝动脉缺血组在制模后,先开放门静脉,2h后再开放肝动脉,在肝动脉开放后0h、2h、6h、12h和24h分别抽血留样;正常对照组开腹后仅游离肝脏并解剖相应的血管,在此之后0h、2h、6h、12h和24h分别抽血留样。ELISA法测定血清中的TGF-β1值。结果:正常对照组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其血清中TGF-β1值无显著变化;肝动脉门静脉同时开放组和肝动脉缺血组在制模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其血清中TGF-β1值逐渐升高,肝动脉门静脉同时开放组各时点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动脉缺血组各时点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TGF-β1值在3组各时点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犬肝移植模型中,肝动脉缺血可引起血清中TGF-β1值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