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分析132例体重10kg以下先心病患儿心内直视手术术后早期并发症。结果提示:病情重、体外循环时间长、气管插管留置时间长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高。全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4%。其中低心排、急性呼吸功能不全及气管插管处理失误是该组患儿术后早期最常见的三大并发症。作者强调指出低体重患儿术后气管插管的管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0 kg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呼吸管理的方法和经验。方法:收集2004年2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06例体重〈10 kg的先心病患儿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畸形矫正术的临床资料,从术后气管插管保留时间、拔管时及拔管后呼吸道的护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患儿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15.86 h,平均ICU滞留时间是35.12 h,肺不张8例、肺部感染11例,二次插管2例,死亡5例、病死率4.7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6%,其中呼吸系统并发症占首位(17.9%);所以术后呼吸道管理尤为重要。结论:加强和完善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呼吸道的管理,降低呼吸系统的并发症,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儿死亡率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营养支持治疗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45例)于术后6h开始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45例)于气管插管拔除48h后开始进食或鼻饲流质饮食,重症患儿均在术后第3天开始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出院前营养状况。结果研究组患儿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出院前营养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给予早期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儿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全麻患儿恢复期间有效的呼吸管理方法。方法 将不带气管插管与带气管插管两种状况下的复苏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呼吸管理方法下两组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元明显差并,但全麻术后并发症发生有明显差异。结论 全麻术后早期拔除气管插管进行复苏与有效的护理方法相配合可以保证患儿的安全复苏且较少全麻术后并发症发生,是全麻术后有效的呼吸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3种麻醉方法对小儿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手术患儿482例,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3组:气管插管全麻(TI组)192例,喉罩插管全麻(LM组)122例,非插管全麻(FM组)168例。观察3组术后的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麻醉方法与呼吸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明显的相关性。气管插管组术后的呼吸并发症明显高于喉罩组和非插管组,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麻可明显增加小儿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田会英 《中外医疗》2011,30(8):146-146
目的总结年龄为3个月~2岁,体重为5~10kg的患儿心内直视术后拔管前后呼吸道的管理。方法探讨其呼吸辅助呼吸,拔管前后呼吸道的管理。结果全组死亡15例,死亡率7.5%,再次插管10例。结论低体重患儿术后死亡率高,再次插管将会增加死亡率,加强拔管前后管理及营养支持,减少再次插管,促进肺部并发症好转,将提高低体重低月龄患儿的存活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由于先天性心脏病VSD患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其特有的病理基础,患儿术后易合并心、肺等脏器并发症,气管插管的护理是患儿术后早期护理关键。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3):92-96
目的探讨喉罩和气管插管不同气道管理麻醉方案在先天性白内障儿童手术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儿童白内障手术的15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其中喉罩组79例,气管插管组79例,所有患儿手术前均完善血液及影像学检查,麻醉诱导后,喉罩组采用喉罩麻醉,气管插管组采用气管插管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总麻醉效果、导管置入时间、拔管时间;诱导前(T0)、插入喉罩或气管插管后即刻(T1)、插入喉罩或气管插管后3 min(T2)、拔管后即刻(T3)、拔管后3 min(T4)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眼压变化,同时观察手术过程中麻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喉罩组患儿麻醉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气管插管组(P0.05);喉罩组患儿导管置入与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气管插管组(P0.05);T1、T2、T3及T4时,气管插管组患儿平均动脉压、平均心率及眼压较T0时均明显升高(P0.05);T1、T2、T3及T4时,气管插管组患儿平均动脉压、平均心率及眼压均明显高于同时段喉罩组(P0.05);喉罩组患儿术中维持麻醉药物用量均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P0.05);喉罩组患儿麻醉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白内障手术对眼压维持要求较高,喉罩麻醉对患儿平均动脉压、平均心率及眼压的影响较小,且置入时间较气管插管短,可有效缩短麻醉时长,并能明显降低麻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气管内插管自主呼吸麻醉下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纵隔肿瘤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7年3月在本院进行VATS手术治疗的纵隔肿瘤患者124例,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2例。试验组采用非气管内插管自主呼吸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对照组同期采用双腔管气管内插管全麻下行VATS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无术中或术后死亡。两组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术后咽喉疼痛、刺激性干咳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气管内插管自主呼吸麻醉下VATS治疗纵隔肿瘤是可行性与安全的,有利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先心病患儿术后拔除气管插管的时机。方法:取我科PICU手术患儿不同时间段拔除气管插管150例,通过3种不同结果进行分析拔管最佳时机。结果:早期拔除气管插管出现的不良反应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经过科学有效的呼吸道管理早期拔除气管插管,效果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1.
观察142例小儿唇腭裂手术的麻醉,有29例于麻醉诱导后、术始、术中、术后出现不同原因的呼吸并发症,均有不同程度的SpO_2的下降,发生率为20.4%。术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组、<1岁组、唇裂+腭裂组、不插管组的呼吸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高。提示术前检查有无上呼吸道感染很重要,尤其对<1岁又不插管的小婴儿,术中观察要细,吸血要及时,麻醉药深浅要掌握适度,唇裂+腭裂应行气客插管,异型管优于普通管,拔管时机要适当。对容易引起组织胺释放的药物要充分了解,使用中注意速度、剂量和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可控气管导管在吸引管辅助下经鼻盲探气管插管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分成4组,每组各20例,A组可控气管导管加吸引管辅助,B组可控气管导管,C组普通气管导管套囊充气法,D组普通气管导管经典调整头位法,观察一次操作成功率、操作时间、术后并发症(鼻后孔出血)、术后不良记忆、血压、心率、SpO2。结果一次操作成功率和操作时间A组明显优于其余3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A、B组分别低于C、D组(P〈0.05),术后不良记忆D组有2例。结论吸引管辅助可控气管导管用于盲探气管插管在临床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ICU气管插管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ICU行气管插管患者82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患者分为实验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和相关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对照组则相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和减少并发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值得推广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Five cases of arytendid dislocation after intuhation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are reported in this article.The anatomical and anesthetic causes of this complication were studied restrospectively, and the methods of treatment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arytenoid dislocation was about 0. 09% (5/5 826). Hoarseness, dysphonia and difficulty in feeding were the prevalent symptoms, and poor mobility of the vceal fold was the most common sign. The treatment included closed reduction of the displaced arytenoid under local anesthesia, steroid and physical therapy. The possible causes of arytenold dislocation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rauma produced by the blade tip of laryngoscope, (2) the use of styler,(3) overstretching of aryepiglottic fold and vocal cord during laryngoscopy and intubation, and (4) coughing and movemaent of the endotracheal tube on the larynx during the endotracheal tuba in place. It was suggested that correct technique and gentle manipulation during intubation coul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the complication. Timely postoperative follow-up and early reduction of arytenold cartilage should be emphasized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complication.  相似文献   

15.
周冬青  陈立  谢海 《海南医学》2011,22(5):19-20
目的比较抗弯曲钢丝气管导管、异型气管导管、普通气管导管在头颈部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头颈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n=40):抗弯曲气管导管组(A组),异型气管导管组(B组),普通气管导管组(C组)。比较每组的气管导管弯曲度、气管导管内吸痰的通畅度、麻醉期不同时点的气道压(Paw)、呼末二氧化碳压(PETCO2)。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气管导管弯曲度:A组优于B组、C组;气管插管后10min Paw、PETCO2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开始后30minA组Paw、PETCO2与B组、C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导管内吸痰的通畅度: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弯曲气管导管弹性好,可任意弯曲,利于保持气道通畅,可减少麻醉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换管的原因及换管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 (1)对ICU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1 062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非计划换管的发生率及原因.(2)将63例非计划换管患者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对换管原因进行比较.(3)将换管方法分为导引式换管组和喉镜插入换管组.结果 (1)非计划换管的发生率为5.83%(63/1 062).(2)老年患者的换管原因以痰痂阻塞多见占65.1%(28/43),与非老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非老年组躁动、咬扁导管或自主拔管占40%(8/20),明显高于老年组的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型号过小、气囊破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导引式换管组SaO2的下降显著低于喉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躁动、口腔出血及血压升高也较低.换管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及心律失常两组差异不大.结论 (1)在气管插管非计划换管原因中,老年患者以痰液结痂堵塞常见,非老年患者以躁动、咬扁导管或自主拔管多见.(2)导引式气管插管更换方法简单易行、危险性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罗林丽  罗东  黄蔚 《医学综述》2012,(21):3591-3593
气管导管套囊在呼吸道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对气管导管套囊相关并发症认识的深入,以及对气管导管套囊辅助用途的开发,临床上在气管导管套囊的合理使用和对气管导管套囊内压力管理方面有了新的认识。许多新的技术和方法也逐步应用于气管导管套囊的管理,对减少气管导管套囊相关并发症和推广气管导管套囊的新用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喉罩是介于气管内插管通气和面罩之间的声门上通气装置,因其易操作及对呼吸道损伤的并发症相对小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同时喉罩的置入方法也随着临床应用的需要而不断改进.本文就三种盲探徒手置入方法的临床应用及使用喉罩术后并发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杨琰 《医学综述》2014,(23):4388-4390
目的探讨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收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择期行脐以下手术(时程>30 min)或行骨手术或泌尿手术的患儿(年龄18岁)共10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评定为Ⅰ8岁)共10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评定为Ⅰ级,按患儿实际接受手术的先后顺序、根据随机数字表法给予患儿全麻术后不同的通气装置,分别是一定麻醉深度下拔除气管导管(ETT-A)组、一定麻醉深度下移除喉罩(LMA-A组)、清醒下拔除气管导管(ETT-W)组和清醒下拔除喉罩(LMA-W)组。观察和记录成功插管的次数,患儿苏醒时间及苏醒期呼吸道并发症的情况(有无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咳嗽、喉痉挛等),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ETT-W组的苏醒时间较ETT-A组、LMA-A组、LMA-W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T-W组苏醒期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高于ETT-A组、LMA-A组和LMA-W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通气装置的选择为危害性因素,年龄及拔管(喉罩移除)时麻醉状态为保护性因素。结论选择气管导管更易引发小儿全麻苏醒期呼吸道并发症,需重视和加强手术前后的监护,积极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提高小儿围术期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人工气道四种致命性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科ICU收治的12例人工气道致命性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1例阻塞性肺部不张患者自动出院,1例气管导管阻塞患者死亡,1例气管导管阻塞患者遗留轻度残疾,其余9例患者未造成缺氧性损伤。结论人工气道的致命性并发症主要有阻塞性肺不张、气管导管移位、气管导管阻塞和拔管后窒息,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氧饱和度顽固性下降,且起病急、进展快,很快致命,需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