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危险因素与斑块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危险因素与斑块发生的关系。方法对130例脑梗死患者(实验组)和120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和血压、血脂、血糖检查,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危险因素与斑块发生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明显增多(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HBP、DM、H-TC、H-TG,H-LDC存在相关关系(P〈0.05),且与并存多种因素者相关关系更为显著(P〈0.01)。另外,硬化的血管腔内斑块形成的数目及造成管腔的狭窄程度与以上因素也存在相关关系,且多重因素较单纯因素对斑块数目及管腔狭窄严重程度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密切,而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又加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及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98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非杓型血压50例,杓型血压48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者49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者49例。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结果非杓型血压患者MMSE评分少于杓型血压患者(P〈0.05);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者MM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吸烟史及24h收缩压变异是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因素。结论收缩压变异、吸烟史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入选141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根据B超检查结果分为NAFLD组和无NAFLD组,均接受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其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有无斑块形成及管腔狭窄。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NAFLD组颈动脉IMT增厚32例(占32.32%),斑块形成51例(占51.51%),管腔狭窄11例(占11.11%);2型糖尿病无NAFLD组颈动脉IMT增厚12例(占28.57%),斑块形成8例(占19.04%),管腔狭窄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NAFL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对已知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尽早行多部位血管超声检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与并发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高分辨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分别测量67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83例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组的颈动脉IMT。结果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颈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较非糖尿病组增高(P〈0.05);两组脑梗死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o结论2型糖尿病颈动脉IMT与脑梗死有明显关系,是造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可以作为脑梗死早期预测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建平 《四川医学》2009,30(10):1590-159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分别对8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78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进行检测,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及与血压、血糖、血脂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6.25%,对照组为25.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TG升高是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对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早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对预防和治疗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肖钧 《中外医疗》2011,30(3):168-168
目的 探讨彩超在检测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方法 通过彩超检查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直径,检测有无斑块,并测量颈动脉内径及内-中膜厚度(IMT),与60例老年健康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组60例患者中,50例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2例出现中度及以上血管狭窄,对照组60例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0例,仅1例出现中度血管狭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关系,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在脑梗死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06例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并选取正常对照组66例行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脑梗死患者组颈动脉彩超异常率为81.1%,与正常对照组(4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颈动脉严重狭窄伴软斑块形成是卒中高危状态,应早诊断、早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88例脑梗死患者及5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比较两组间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总积分以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内-中膜明显厚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斑块总积分(71.0%)明显高于对照组(37.2%)(P〈0.05),颈动脉颅外段狭窄〉50%发生率(37.5%)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0.0%)(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密切相关,是脑梗死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刘艳霞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5):1928-1929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对80例脑梗死患者及80例非脑梗死患者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性质。结果:脑梗死组斑块数目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中软斑的构成比较对照组高(P〈0.01),硬斑及混合斑的构成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斑块性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及其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美国CE.Logiq-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并对其有无动脉粥样斑块及狭窄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87例患者(72.5%)检出颈动脉粥佯硬化斑块,颈动脉重度狭窄发生率为4.17%。高危因素有高血压(70.8%)、高脂血症(45.8%)、糖尿病(33.3%)。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急性脑梗死患者普遍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后者足急性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 选择58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纳入观察组,58例未合并脑梗塞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Hcy、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Hcy及颈动脉IM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水平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颈动脉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及斑块形成组患者中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0.735,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情况较单纯糖尿病患者更为严重,Hcy参与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塞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DACI)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变化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特点,探讨血清sCD40L水平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本实验分为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组(DACI组,n=69)、单纯糖尿病组(DM组,n=32)和健康对照组(NC组,n=28)。3组研究对象均应用酶联免疫法测量血清sCD40L的水平,常规生化检测空腹血糖(FBG)、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及计算Crouse积分。根据超声结果将DACI组分为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结果   3组之间血清sCD40L水平、IMT、斑块检出率、Crouse积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DACI组以不稳定斑块为主,且不稳定斑块组血清sCD40L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sCD40L水平与IMT(r =0.733,P<0.01)、Crouse积分(r=0.645, P<0.01)、HbA1c(r=0.272,P<0.05)、甘油三酯(r=0.276,P<0.05)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血清sCD40L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其水平升高可能反应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唐妍妍 《医学综述》2012,18(16):2728-2729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危险因素与斑块发生的关系。方法将279例患者分为斑块组201例,非斑块组78例,所有患者都记录既往有或无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吸烟、饮酒史,并进一步检测血糖及糖耐量、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危险因素与斑块发生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明显增多(P<0.01);与无斑块组比较,年龄、吸烟、脑梗死、高血压、三酰甘油、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糖尿病是颈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P<0.01或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密切,吸烟、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糖尿病是颈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黏附分子-1 (ICAM)、活化白细胞细胞黏附分子(ALCAM)、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VCAM)、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60例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不同分为:无斑块11例,稳定斑块22例,不稳定斑块27例.选择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选健康者40名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双抗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ICAM、ALCAM、VCAM、PECAM-1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行神经功能评估.结果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ICAM、ALCAM、VCAM、PECAM-1水平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梗死组、糖尿病组ICAM、ALCAM、VCAM、PE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糖尿病组ICAM、ALCAM、VCAM、PECA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7.39±1.72)分高于脑梗死组患者(5.33±1.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6,P<0.05).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血清ICAM、ALCAM、VCAM、PECAM-1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559、0.619、0.421、0.451,P均<0.007).随着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的加重,血清ICAM、ALCAM、VCAM、PECAM-1水平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 ICAM、ALCAM、VCAM、PECAM-1在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血清中呈现异常升高,他们与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水平的变化,探讨visfatin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血脂康对其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无颈动脉斑块患者40例为对照组;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80例随机分为血脂康治疗组40例,辛伐他汀治疗组40例。检测血脂康组和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治疗84d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清visfatin等指标的改变,并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的visfatin水平高于无颈动脉斑块对照组(P<0.05),但三组间血清TC、TG、LDL-C、HDL-C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4d后两治疗组血清TC、TG、LDL-C和visfatin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HDL-C也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但两治疗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visfatin可作为检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②在调节血脂水平的同时,血脂康具有与辛伐他汀相似的降低visfatin作用,血脂康可能通过减低visfa...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78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65例非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并观察血管内径、内-中膜厚度、斑块及收缩期峰值流速等。结果:糖尿病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较高,病变以斑块形成为主要特征,彩超的早期诊断准确、可信,对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糖尿病的综合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患者颅外段颈内动脉(ICA)狭窄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年龄>60岁的住院患者76例,分为三组:高血压病组26例,2型糖尿病组25例,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25例;均进行颈部螺旋CT和头颅CT、MRI检查.结果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的ICA重度狭窄(19例)较单纯高血压病组(10例)及单纯糖尿病组(10例)严重(P<0.05);三组患者中ICA重度以上狭窄者,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中度狭窄者(100.0%:24.3%)(P<0.05).结论老年人高血压与糖尿病合并存在时,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颅外段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7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其病因病理学改变规律。方法病人分为糖尿病组11例,高血压组24例,脑梗塞组6例,颈性眩晕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组18例,冠心病组5例和其他组6例。病变分为类脂质沉积、软斑、硬斑和复合斑。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类脂质沉积共32例,疾病集中在60岁以上人群,其中男性20例(62.5%),女性12例(37.5%)。糖尿病组平均年龄67.7岁,颈动脉均有不同类型的粥样硬化斑块;高血压组平均年龄64.25岁,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为37.5%;脑梗塞组的平均年龄为68.2岁,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人占66.6%;颈性眩晕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组的平均年龄为62.3岁,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为22.2%;冠心病组平均年龄68.2岁,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人达80%;各病例组年龄无明显差异。结论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最高,依次是冠心病、脑梗塞、高血压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低血流剪切力和高牵张应力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张敏  李卫征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0):2292-2294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DMCI)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5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02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DMCI患者44例,非糖尿病脑梗死(CI)患者58例。所有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有无斑块及斑块的稳定性,并检测hs-CRP和Hcy水平。结果 DMCI组hs-CRP和Hcy水平与CI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CI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86.4%)与CI组(6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CI患者中不稳定性斑块组和稳定性斑块组hs-CRP和Hcy水平与无斑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性斑块组hs-CRP与稳定性斑块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较高,可能与hs-CRP和Hcy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