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药子为薯蓣科植物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 L.块茎,在临床上用于主治多种病症,对甲状腺疾病和癌症的疗效尤为明显。但目前对黄药子的有效成分尚不能完全确定。近年来,关于黄药子的毒副作用尤其是肝毒性屡有报道。有研究表明,黄药子可引起急性中毒,久服可引起蓄积中毒。有关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甘草减轻黄药子的肝毒性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法),观察不同剂量组、不同培养时间的肝细胞存活率,比较黄药子与甘草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肝细胞存活率影响;用比色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ALT、AST、乳酸脱氢酶(LDH),分析黄药子与甘草配伍后肝细胞毒性的差异。结果黄药子高、中、低剂量组均可引起肝细胞存活率下降,存活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及给药剂量的增高而降低;黄药子与甘草配伍组(配伍组)肝细胞的存活率显著提高,与黄药子高、中、低剂量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甘草配伍组ALT、AST、LDH活性受到抑制,与黄药子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黄药子含药血清对肝细胞有毒性作用,与动物给药剂量及细胞培养时间有关;黄药子与甘草配伍后,对肝细胞的毒性显著降低,甘草具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君明  崔大鹏  崔瑛 《中医学报》2011,26(11):1319-1321
目的:探讨黄药予二萜内酯类成分化学、药理作用及毒性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并进行汇总、分析、综述.结果:已发现的二萜内酯类成分主要有黄独素A-M、8-表黄独素乙酸酯等;二萜内酯类成分既是黄药子发挥抗肿瘤、抗炎、抗菌等作用的物质基础,也是其诱导肝毒性的毒性成分.结论:建议开展黄药子二萜内酯类成分的量效关系及...  相似文献   

4.
基于功效和物质基础的黄药子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艳  朴宏鹰  褚晓杰  王欣 《黑龙江医学》2010,34(11):821-824
目的为研究黄药子功效和物质基础与毒性的相关性,提供文献依据和研究思路。方法对黄药子历代文献古籍及近十几年来国内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结果历代文献古籍对黄药子功效的认识基本一致,对其毒性的认知却不尽相同。黄药子在临床使用中可产生多种不良反应,薯蓣皂苷、黄药子素是其主要毒性物质基础。结论目前黄药子针对功效、物质基础和毒性的研究都是孤立的,彼此之间缺少关联性。应该在功效表达和物质基础分离过程中进行毒性研究,并对其毒性物质基础进行合理控制,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药子抗胃癌作用及其肝毒性的影响.方法 8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Ct)组、黄药子生品(RD)组、清炒黄药子(FD)组、酒炙黄药子(WD)组、当归煎汤炙黄药子(2:1)(ASR2:1 DB)组、黄芪煎汤炙黄药子(1:2)(AR1:2DB)组、黄芪煎汤炙黄药子(1:1)(AR1:1 DB)组、黄...  相似文献   

6.
常用中药及复方制剂的肝毒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所致肝毒性的临床表现与常见肝病相似,可出现急性肝细胞损害、肝功能异常、血清转氨酶升高、肝肿大、黄疸、胆汁淤积、慢性肝炎伴纤维化、肝硬化、暴发性肝衰竭或肝脏肿瘤等各种病理变化。停药后,多数肝脏损害是可逆的。常见的具有肝毒性单味药有黄药子、苍耳子、雷公藤、麻黄、苦楝子、番泻叶等;常见的肝毒性复方制剂有壮骨关节丸、疳积散、复方青黛丸、克银丸、小柴胡汤等。中药配伍及中西药联合用药均可导致肝毒性的发生;中药的药性与肝毒性也有关;引起肝毒性的原因除与中药本身的毒性有关外,与医者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及与患者本身体质也有关,季节、地域等因素也是引起肝毒性的重要原因。只有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施治,提高医术,合理用药,才是防止中药及复方制剂引起肝毒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五味子在联合黄药子治疗肝肾毒性的效果,其中,五味子对黄药子所致生化及肝肾病病理改变的综合缓解效能。方法对比黄药子组与拮抗组小鼠在给药60天后的综合情况,观察肝脏生化的指标、病理等情况。结果拮抗组各剂量组的对比应用于黄药子同等剂量组用药所致的 ALT 有明显的不同,拮抗组在 ALT 升高以及病理改变等方面要有明显的缓解和抑制效果。结论五味子对黄药子造成的肝脏损害有较好的缓解作用,能有效的抑制病理的变化,起到良好的效果,可以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丙戊酸药物的肝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静  任榕娜 《医学综述》2006,12(8):492-494
丙戊酸(VPA)是广泛使用的一线抗癫痫药。虽然安全性已得到临床的认可,但仍有报道,少数病例可出现潜在致死性肝毒性不良反应。其发病率很低(约1/50000),2岁以下儿童、遗传性代谢缺陷或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多药治疗时其危险性较高。目前认为,抗癫痫药VPA的肝毒性最有可能是与它的代谢物4-ene-VPA的生物活化有关,许多学者相继以不同实验方法研究VPA肝毒性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取得一定的进展。本文就近几年本症的致病机制、临床表现及监测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中草药,如雷公藤,黄药子,菊三七,苍耳子,川楝子,何首乌等致肝损害的研究报道,并对中草药致肝损害的原因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0.
栀子苷是中药栀子的主要药用活性成分,对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然而,近年来不断有研究报道栀子苷具有一定的肝毒性。研究表明,栀子苷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是多方面的,其能够调节肝微粒体酶的活性;诱导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调控相关肝细胞的凋亡和炎症因子的释放;此外,栀子苷对氧化应激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够清除肝组织内的自由基,减少自由基的生成;促进脂肪代谢,对代谢障碍引起的肝脏损伤具有治疗作用。栀子苷产生肝毒性作用是由患者个体的差异性、给药途径不同、给药剂量不同、肠道内pH差异造成的。栀子苷造成肝毒性的机制与其半缩醛结构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