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ABO溶血病诊治及疗效。方法:选择72例新生儿ABO溶血病,不伴其他疾病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应用清蛋白、单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及蓝光照射(单或双面)等治疗ABO溶血病,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早期黄疸且程度较重者即应用清蛋白及蓝光照射,确诊后用单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疗效确切,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52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予以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血红蛋白水平变化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治疗后其血清胆红素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大剂量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双面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确诊为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A组立即静脉丙种球蛋白,同时双面蓝光照射治疗;B组仅静脉丙种球蛋白。分别于治疗后24 h、48 h、72 h观察每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4 h、48 h、72 h,A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B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双面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疗效明显,是理想的新生儿ABO溶血病联合疗法。  相似文献   

4.
艾秋萍  陶莉  周晓红 《河北医学》2012,18(4):466-468
目的:观察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使用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98例ABO溶血病新生儿,均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按照丙种球蛋白的使用剂量分为A组(大剂量组)和B组(小剂量组),各49例,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①两组患儿治疗后总胆红素、RBC、Hb、HCT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患儿皮肤黄疸消退及蓝光照射治疗的时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效果理想,可缩短黄疸消退及蓝光照射的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新生儿ABO溶血病20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新生儿 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 2 2例给予蓝光照射、碱化血液、人血白蛋白等常规治疗 ;观察组 2 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单剂大剂量 5 %丙种球蛋白 1g· kg- 1 ,静脉滴注。结果 治疗后 2 4 h、4 8h、72 h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t=2 .88、3.13、3.0 4 ,P均 <0 .0 1)。观察组患儿蓝光照射时间及黄疸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 (t=2 .0 3、3.2 9,P<0 .0 5 ,P<0 .0 1)。结论 丙种球蛋白能有效阻断溶血的发生 ,降低血胆红素水平 ;应用单剂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新生儿 ABO溶血病疗效显著 ,是治疗新生儿 ABO溶血病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在新生儿ABO溶血病中采用不同剂量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发生ABO溶血病新生患儿,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病例数为80例。根据其药物剂量的使用差异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中患者接受低剂量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高剂量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中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以及蓝光照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高剂量免疫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效果良好,有助于促进患儿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01月至2012年05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79例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结果治疗后48h,丙种球蛋白联合蓝光治疗组的血清总胆红素、黄疸消退时间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可抑制ABO溶血过程,减少红细胞的破坏,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黄疸消退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并间断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ABO-HDN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蓝光照射、酶诱导剂、葡萄糖及白蛋白等常规治疗,治疗组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IVIG 0.5~1g/kg·d~(-1),光疗改为间断照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红蛋白(Hb)水平,并观察记录黄疸消退的时间。结果治疗组TBIL水平比对照组明显降低;Hb明显升高;而黄疸消退时间也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均<0.05)。结论静脉注射大剂量IVIG间断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海燕 《海南医学》2006,17(7):81-82
目的探讨应用非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的疗效.方法静脉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为主配以蓝光、血清白蛋白、鲁米那、地塞米松的非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35例.结果35例新生儿ABO溶血症患儿治愈26例,治愈率达74.3%,好转7例,未愈2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静脉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为主的非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有效安全,治愈率较高,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减少换血带来的不良反应,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ABO—HDN)疗效。②方法将48例ABO—HDN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滴IVIG0.5~1g/(kg·d),两组均在治疗前后检查血清总胆红素(TBIL)并观察记录黄疸消退的时间。③结果观察组TBI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黄疸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④结论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病治疗中的作用和临床效果。方法 :将 36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随机分为免疫球蛋白治疗组 (1 9例 )和对照组 (1 7例 ) ,两组在给予综合退黄治疗的基础上 ,免疫球蛋白治疗组加用单次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 ,并动态观察两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红蛋白水平和光疗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入院后 2 4、48、72h免疫球蛋白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 ,血红蛋白水平逐渐升高 ,光疗时间缩短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或 <0 .0 1 )。免疫球蛋白治疗组无一例换血 ,对照组有 3例需要换血治疗。结论 :早期及时应用大剂量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 ,能阻断溶血的继续发生 ,快速降低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防止血红蛋白进一步下降 ,避免换血治疗 ,是早期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早期大剂量静脉滴注(IVIG)治疗新生儿 ABO 溶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本院儿科治疗的90例 ABO 溶血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早期组48例(出生后即进行血清学试验确诊后给予 IVIG2.0g/kg/d,连续3d),常规组42例(出现黄疸症状后,待血清学试验确诊后给予0.4g/kg/d 丙种球蛋白静滴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早期组和常规组患儿的 Hb、TBIL、血尿 Cysc 测定值、NBNA 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早期组的 TBIL、血尿 Cysc 测定值显著的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早期组的 NBNA 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早期组的退黄时间、光疗时间显著的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 IVIG 治疗新生儿 ABO 溶血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单纯蓝光和蓝光加妈咪爱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黄疸分成单纯蓝光治疗组和蓝光加妈咪爱组,检测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微量血胆红素浓度。结果单纯蓝光和蓝光加妈咪爱都能有效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但单纯蓝光治疗组与蓝光加妈咪治疗组降低胆红素的程度和时间无明显差别。结论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时无需加妈咪爱。  相似文献   

14.
陈杏桃  彭德峰 《吉林医学》2013,34(11):2004-2006
目的:探讨单独应用四联活菌片、多次间歇蓝光照射联合四联活菌片、持续蓝光照射联合四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240例,随机分为单独应用四联活菌组(A组)、间歇蓝光照射联合四联活菌组(B组)、持续蓝光照射联合四联活菌组(C组);观察各组患儿的总有效率、血清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B组、C组三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C组两组的总有效率、黄疸消退时间优于A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C组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照射联合四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优于单纯四联活菌片治疗;四联活菌片联合多次间断蓝光照射或持续蓝光照射均能取得显著疗效,但间歇性蓝光照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持续蓝光照射,故多次间歇蓝光照射联合四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蛋白联合蓝光光疗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2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8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其治疗前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总胆红素(TBIL)、γ-谷丙氨酰基转移酶(γ-GT)、碱性磷酸酶(AKP)以及游离脂肪酸(FFA)水平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TBIL、γ-GT、AKP以及FF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蓝光光疗联合白蛋白在治疗新生儿黄疸方面有着良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寻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162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将其按照治疗先后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新生儿常规先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动态观察两组患儿蓝光照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胆红素下降水平及退黄时间等,并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 干预组在蓝光照射治疗中发热、皮肤干燥、皮肤损伤、哭闹、精神疲倦的发生率和治疗3、5天后胆红素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退黄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其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确切;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蓝光治疗疗效和安全性,缩短患儿康复时间,预防严重后遗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间歇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6例新生儿黄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均给予酶诱导剂、益生菌、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一组给予间歇蓝光照射(间歇照射组),另一组给予持续蓝光照射(持续照射组)。照射72h后,比较两组新生儿临床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经照射72h后,两组治疗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间歇照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持续照射组(P0.05)。结论间歇蓝光照射可达到与持续蓝光照射相同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在新生儿黄疸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采集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新生儿科10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51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53例,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蓝光治疗的同时加用茵栀黄口服液,比较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期间血清总胆红素下降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治疗期间血清总胆红素下降情况和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两种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惠敏  潘攀  邓益斌 《当代医学》2010,16(28):56-57
目的探讨多次间歇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新生儿黄疸患儿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间歇蓝光照射组40例和持续蓝光照射组38例,间歇蓝光照射组予蓝光照射8小时,停4~6小时;持续蓝光照射组为不间断蓝光照射,两组都观察72小时。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间歇蓝光照射组不良反应低(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可用多次间歇蓝光照射替代持续蓝光照射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