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祖文 《医学文选》2001,20(5):713-715
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全球有近 3亿 HBV携带者 ,其中我国占 45 % [1 ] 。而母婴垂直传播是 HBV的重要传播途径 ,估计约有 30 %的 HBV感染是通过母婴传播而获得 ,亦是致人群中形成众多乙肝表面抗原 (HBs Ag)慢性携带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 ,阻断母婴 HBV垂直传播是控制乙型肝炎流行的关键 [2 ] 。近年来 ,国内外对母婴 HBV垂直传播途径及其阻断方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取得了重大进展。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  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机率  一般认为 ,母婴传播的决定的因素是母亲 HBs Ag的滴度及 HB…  相似文献   

2.
韩忠厚 《肝博士》2006,(1):12-14
母婴垂直传播是我国当前乙型肝炎病毒(HBV)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如不进行干预,非活动性HBSAg携带孕妇发生母婴垂直传播的机会是50%~70%;如慢性HBV携带,则传播机会是90%~100%。由于新生儿的免疫能力尚未成熟,一旦感染了H13V则90%以上形成慢性携带,以后,特别是长大成人后易发病,部分则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HBV母婴垂直传播阻断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阻断及其预防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婴垂直传播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尤其是表面抗原和E抗原双阳性的母亲将乙肝病毒传给婴儿,引起婴儿感染的过程.本文首先阐释了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途径,提出了乙型肝炎病毒HBV垂直传播阻断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 ,人群感染率高达 6 0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携带者亦高达 10 %~ 15 % [1] 。早在 4 0年代就有学者提出乙型肝炎病毒可由母亲传给胎儿。随着免疫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提高 ,到 80年代易建如等在HBsAg阳性孕妇的流产死胎肝细胞内检测到HBVDNA和HBsAg ,证实了宫内感染的存在[2 ] 。以往一般认为产时和产后是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 ,但近年发现宫内感染才是母婴传播的关键。1 HBV宫内感染诊断依据1.1 脐带血HBsAg 自 1971年首次报道脐血中检出HBsAg以来 ,该项检查一直被认为是宫内感染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李晓华 《医学动物防制》2009,25(12):919-919
慢性携带者是由母婴传播造成的,因此采取有效的阻断宫内感染HBV是预防乙肝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定时即注乙肝免疫球蛋白对胎儿行被动免疫在预防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对自孕28周起3次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的HBsAg(+)孕妇79例(A组)及未注射的41例HBsAg(+)孕妇(B组),用固相放免法和套式PCR检测母血及其新生儿血HBsAg.HBV-DNA。结果A纽新生儿血HBsAg、HBV-DNA检出率明显低于B组;A组孕妇用药后血HbsAg滴度及HBV-DNA水平较用药前明显下降。结论用乙肝免疫球蛋白经母亲对胎儿行被动免疫可有效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7.
项桂菊 《医学综述》2008,14(19):2981-2984
中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对人群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而母婴传播是HBV在中国传播的重要途径。重视HBV母婴传播的阻断,成为国内外专家的共识。加强围生期孕妇的保健及筛检,联合使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以及抗病毒治疗阻断围生期HBV母婴传播,已取得一定的疗效,HBV感染率明显下降。本文就HBV母婴传播途径及阻断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薄纯美 《实用新医学》2007,8(4):317-31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分娩新生儿实施母婴阻断的最佳方案,探索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通过总结我院2003年~2006年562例HBsAg阳性母亲分娩新生儿实施母婴阻断后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资料,根据不同阻断方案分成3组:基因联合组(第1组),宫内阻断组(孕妇自孕28周开始肌肉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C)为第2组,孕妇自孕20周开始肌肉注射HBIG为第3组)。结果第3组12个月龄时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前两组,与第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第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第3组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第2组;第3组12个月龄时HBsAb阳性率明显高于前两组,与第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第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第3组HBsAb阳性率明显高于第2组;12个月龄时HBsAb平均滴度第3组低于前两组,与第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第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第3组HBsAb平均滴度明显低于第2组。第3组慢性感染率和免疫失败率最低,与第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第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第3组慢性感染率和免疫失败率明显低于第2组;第3组新生儿出生时HBsAg检出率最低,与第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第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第3组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第2组;第3组新生儿出生时HBsAb检出率最高,与第1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第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第3组HBsAb阳性率明显高于第2组。结论3种阻断方案中,第3组宫内阻断保护率最高,HBV宫内感染率最低,宫内阻断效果优于联合免疫,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宫内感染。产前多次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可减少HBV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9.
不同方法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方法。方法 将94例HBsAg阳性孕妇分成4组,单纯HBVac治疗组29例,单纯HBIG治疗组19例,左旋咪唑涂布剂加两者联合应用13例,未治疗组33例,均在孕26周起开始注射,孕妇和新生儿血清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检测采用ELISA法。94例孕妇按分娩方式不同分别观察对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影响。结果 脐血中HBsAg阳性率,HBVac治疗组为17.24%,HBIG治疗组为5.26%,联合治疗组为0,未治疗组为21.21%。在不同的分娩方式中,急症剖宫产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率为0,行择期剖宫产者为10.5%,经阴道分娩者为16.9%。结论 携带HBV孕妇于孕晚期给予HBVac,HBIG和左旋咪唑涂布剂联合两者治疗后,可有效阻断HBV母婴之间传播,以联合治疗组效果最佳,剖宫产术有助于阻断HB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0.
乙肝母婴传播主要通过胎盘、乳汁、羊水及唾液传播.目前主要阻断方法为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等治疗.  相似文献   

11.
1母婴传播在乙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中的重要性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慢性HBV感染者约1.2亿,40%~50%的感染者是因母婴传播感染的.对于HBV感染的母亲所生出的孩子如果不采取免疫阻断,将有60%以上会感染HBV,感染HBV的时间是发展成慢性HBV携带者的重要相关因素.宫内感染者几乎100%发展为慢性HBV携带者,新生儿期感染为90%,<2岁时感染为75%~80%,3~5岁时为35%~45%,6~14岁时为25%,免疫力低下的成人为3%~5%[4,5].这些慢性HBV携带者中,25%以上将死于与之相关的肝脏疾病如重型肝炎、肝硬化或肝癌.  相似文献   

12.
迄今,在已知的人类病毒性肝炎中,乙、丙、丁、戊、庚等5种肝炎病 毒已被证实能经垂直传播而导致婴儿罹患肝炎综合征。最近报告甲型肝炎病毒(HAV)也能引 起母婴垂直传播[1~2]。但由日本学者Nishizawa等(1997)发现的输血传播病毒(T TV)经多项研究表明垂直传播机率不大[3~5]。本文介绍近年来对乙型肝炎病毒( HBV)垂直传播研究所取得的一些进展。 1 HBV垂直传播机率   婴幼儿中80%的HBV感染者是经垂直传播而得。HBsAg和HBeAg阳性母亲有80%~90%的可能会将 其病毒传给后代,其中85%以上会成为HBsAg携带者,而HBsAg(+)HBeAg(-)母亲的HBV传播率 只有2%~5%[6]。Soderstrom等[7]报告在HBV低度流行的瑞典检测了93 例儿童,其中90例(96.8%)HBV DNA(+),54例(58%)HBeAg(+)。93例儿童有81例(87%)来源于 高/ 中度HBV流行区,12例(13%)  相似文献   

13.
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HBV)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乙肝母婴传播按照传播途径可分为产前传播、产时传播和产后传播。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策略着眼于宫内、产时和产后等不同阶段。对尚存疑义的宫内阻断具体用药方案、分娩方式选择和产后母乳喂养对乙肝母婴传播的影响等,也有具体临床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携带者肝组织学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分析方法检测HBsAg、HBeAg;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用荧光定量PCR仪检测HBVDNA。同期对126例患者行肝活检,观察炎症(G0-G4)和纤维化分期(S0-S4),并与HBeAg状态和HBVDNA定量比较分析。结果:126例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组织学炎症程度表现为G2(66.67%)〉G1(25.40%)〉G3(5.56%)〉G0(2.38%),纤维化程度表现为S2(47.61%)〉S1(31.75%)〉So(11.11%)〉S,(7.94%)〉S4(1.59%)。结论:HBV携带者者大部分肝组织仍有炎症和肝纤维化;另外HBeAg状态与肝组织学炎症活动和纤维化分期无相关性;HBVDNA≥1×10^5copies/mL的患者中≥C2占45.24%,HBVDNA水平与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治疗疗效。方法对186例孕检的孕妇HBsAg阳性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3例)和对照组(93例),治疗组分别于孕24周、28周、32周、36周肌肉注射HBIG共4次,每次2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注射乙肝疫苗20μg,共4次;对照组在同时间、同剂量单用HBI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用药前、后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脐血清的乙肝两对半,采用核酸荧光定量法检测HBV-DNA含量。结果治疗组用药后HBV-DNA含量比对照组明显下降。治疗组新生儿脐血清HBsAb检测率69.89%(65/93)明显高于对照组45.16%(42/93)。治疗组和对照组宫内感染率分别为5.38%,12.9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孕期用乙肝疫苗联合HBIG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治疗效果优于单一注射HBIG的治疗,对减少乙肝母婴垂直传播宫内感染的发生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观察了30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五种指标的显示情况及既往罹患史.结果显示:PHC患者中HBsAg阳性率为70%.显著高于阴性率及对照组.而抗HBs的缺乏,说明体内未产生足够的免疫力.抗HBc-IgG的阳性率为73.33%,也显著高于阴性率,表明:HBV感染是PHC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IgG型核心抗体在慢性感染过程可能存在的时间更长,与PHC的关系更具特异性.所以对有过乙型肝炎病史,而HBsAg、抗HBc—IgG长期阳性,缺乏抗HBs的患者,应予以重视,以期能早期诊断PHC,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孕妇妊娠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入院诊治的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均为阳性的孕妇160例,根据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其中实验组在妊娠28周开始每间隔4周肌肉注射一次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 ),共注射3次;对照组妊娠晚期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在胎儿娩出后手挤脐静脉血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测定,观察妊娠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婴儿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新生儿感染情况中,实验组 HBsAg 与 HBeAb 均阴性69例,占86.25%,对照组为57例,占71.25%;仅 HBsAg阳性实验组10例,占12.50%,对照组18例,占22.50%;HBsAg与HBeAb均阳性实验组1例,占1.25%,对照组5例,占6.25%;实验组宫内感染率为12.50%,对照组为27.50%;两组差异显著( P<0.05)。感染风险比较中,实验组孕妇极低风险组22例,新生儿感染率为9.09%,对照组孕妇极低风险组23例,新生儿感染率13.04%,两组无显著差异( P>0.05);实验组孕妇低风险组26例,新生儿感染率15.38%,对照组孕妇低风险组23例,新生儿感染率为21.74%,两组无显著差异( P>0.05);实验组孕妇高风险组32例,新生儿感染率为15.63%,对照组孕妇高风险组34例,新生儿感染率为44.12%,两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妊娠晚期肌注 HBIG可有效降低宫内感染率;对于孕期 HBV-DNA极低风险或低风险的孕妇,妊娠晚期注射 HBIG对阻断母婴传播无明显效果;而HBV-DNA高风险孕妇妊娠晚期注射 HBIG可有效减少新生儿 HBsAg阳性率。  相似文献   

18.
背景 肺癌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在我国均具有高流行率,合并HBV感染的肺癌患者在我国较为常见。有研究发现该类患者在抗肿瘤过程中存在较高的肝功能损伤及HBV再激活的风险。目的 探讨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肺癌患者肝功能损伤及HBV再激活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2017年于上海长海医院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HBsAg阳性肺癌患者61例(HBsAg阳性组),其中预防性抗病毒29例(干预亚组),未预防性抗病毒32例(对照亚组)。并收集同期住院未合并HBV感染的肺癌患者61例(HBsAg阴性组)。比较干预亚组、对照亚组与HBsAg阴性组患者肝功能损伤发生率,干预亚组与对照亚组患者HBV再激活发生率。结果 第1、3次住院时对照亚组患者肝功能损伤发生率高于HBsAg阴性组(P<0.05)。第1次住院时HBsAg阴性组患者肝功能损伤发生率低于干预亚组(P<0.05)。第1、3、5次住院时干预亚组患者肝功能损伤发生率与对照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亚组、对照亚组患者HBV再激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感染可造成肺癌患者抗肿瘤治疗期间肝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升高。给予HBsAg阳性肺癌患者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降低抗肿瘤治疗期间肝功能损伤的绝对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感染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肝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80例,比较乙肝病毒感染的NSCLC和非乙肝病毒感染的NSCLC两组肝转移的发生率.结果乙肝病毒感染组同时、异时肝转移发生率为分别为13.2%和5.9%,非乙肝病毒感染组同时、异时肝转移发生率为21.6%和9.5%,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乙肝病毒感染的NSCLC肝转移发生率比非乙肝病毒感染组低,前者很少发生肝转移.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探讨我院实施两种不同方式进行母婴传播阻断的效果.方法 选取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或乙肝e抗原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的母亲,将单用乙肝疫苗组分为对照组(102例),将孕期加用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产后联合使用乙肝疫苗组为治疗组(123例),并对两组的新生儿乙肝表面标志物进行随访一年.结果 对照组12月龄抗-HBs阳性率为86.27%,HBsAg阳性率12.7%,宫内感染率51.9%,免疫失败率22.6%;治疗组12月龄抗-HBs阳性率为96%,HBsAg阳性率4.06%,宫内感染率31.7%,免疫失败率12.8%.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乙肝疫苗联合孕期使用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