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盐酸壳聚糖眼液对兔角膜上皮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将4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5组,其中2只制作角膜上皮损伤模型后裂隙灯荧光素染色照相后处死,其余40只(每组10只),分别为A组:0.5%盐酸壳聚糖组;B组:1.5%盐酸壳聚糖组;C组:贝复舒组(阳性对照组);D组:生理盐水组(阴性对照组)。将4组兔双眼角膜中央置入直径7.00mm的环钻,其内滴入20%乙醇约60s后用角膜刮匙刮去角膜上皮,制作角膜上皮缺损模型,术后每组滴用眼液频率均为3次/d,各组分别于术后12,24,36,48及72h行裂隙灯下荧光素染色照相及海德堡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检查后各处死2只兔,取角膜做病理切片同时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测量角膜损伤后愈合面积。结果:A,B,C,D各组角膜上皮愈合速率分别为17.22,23.63,22.53,11.16mm2/d。B组及C组作用稍强,但B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且4组均未见显著的炎症反应及眼球刺激症状。结论:0.5%及1.5%盐酸壳聚糖眼液对角膜上皮损伤的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猪皮肤芥子气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基因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rb FGF)作为外源性生长因子对皮肤芥子气染毒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以芥子气 (0 .5 m g/ cm2 )染毒断乳小猪背部皮肤为实验模型 ,染毒创面经连续 1周外用 rb FGF后观察创面外观和组织病理学变化 ,并取创面活检标本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 DNA周期变化以评价细胞增殖活力。 结果 :用药后芥子气染毒创面红斑糜烂期出现时间、程度和范围无明显改变 ,但创面结痂出现时间较早 [治疗组为 (8.2 5± 0 .96 ) d,对照组为 (9.75± 1.71) d,P <0 .0 5 ],愈合时间也明显缩短 [治疗组为 (14± 0 .82 ) d,对照组为 (2 0± 0 .82 ) d,P<0 .0 1];组织病理学变化显示治疗组细胞及纤维增生活跃 ;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显示 S+G2 +M期百分比显著增高 [治疗组染毒后 3 d和 5 d分别为 (12 .49±0 .76 ) %和 (14.46± 1.6 1) % ,对照组则分别为 (9.92± 1.14) %和 (10 .43± 0 .70 ) % ,P<0 .0 1]。结论 :rb FGF对猪皮肤芥子气染毒创面的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造成角膜损伤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角膜修复过程的影响。方法将直径为6.0mm的双层纱布片在0.04%的MMC溶液中浸透后,置于兔眼角膜中央3min,制作成MMC致角膜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贝复舒滴眼液和氧氟沙星眼药水点眼,对照组仅用氧氟沙星眼药水点眼,荧光素钠角膜染色后,于手持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及角膜新生血管情况。每周检查3次,持续2周,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角膜上皮愈合情况有显著性差异(X^2=6.583,P<0.05),角膜新生血管情况亦有显著性差异(X^2=6.788,P<0.01)。结论bFGF对丝裂霉素C所致角膜损伤有显著疗效,能缩短病程,减少角膜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含20%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机械性损伤角膜上皮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机械性损伤致角膜上皮缺损的病人120 例,220 眼,随机分为观察组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60 眼,对照
组使用0.3%氧氟沙星滴眼液,两组均滴眼4 次/d,用药后第3 d,第7 d 观察两组病人眼部症状反应及角膜上皮
愈合情况。结果: 含20%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组治疗机械性角膜上皮缺损第3 d、第7 d 有效率
78.33%、93.33%。0.3%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机械性角膜上皮缺损第3 d、第7 d 有效率55.00%、71.67%。两者有
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 。结论: 含20%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在短时间内对角膜上皮愈合
有显著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1 当高浓度的液态芥子气直接溅入眼内时 ,一般首先接触角膜 ,随即由于闭眼或瞬目运动继而损伤结膜 ,导致严重的角结膜炎 ,而此后对角膜的观察就由于眼睑高度肿胀和结膜高度水肿而变得十分困难。为了评价某种药物或方法对角膜损伤的治疗作用 ,就需要一个能清楚观察角膜损伤情况的动物模型 ,为此我们设计如下实验。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动物 健康新西兰白兔 6只 ,体质量 2 .0~ 3.0kg,雌雄皆用。1.2 实验方法  15 %噻胺酮 2 0 mg/ kg肌注麻醉动物 ,并用1%地卡因点眼 1次 ,将一内径 8mm、长 2 0 mm的玻璃管(两端开口 )垂直置于兔眼角膜 (…  相似文献   

6.
尹娜  徐运兰  黄华艳 《吉林医学》2012,33(16):3443-3444
目的:观察贝复舒滴眼液联合眼用凝胶在角膜外伤修复中的疗效。方法:角膜外伤患者128例(136只眼),按照角膜上皮缺损直径随机分为≤3 mm和>3 mm两组,每组各68只眼;每组再配对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只眼。贝复舒治疗组早晚分别用贝复舒滴眼液和眼用凝胶滴眼,白天用贝复舒滴眼液滴眼4~6次/d,晚上用贝复舒眼用凝胶滴眼1次/d。对照组用硫酸软骨素滴眼液滴眼4~6次/d。结果:贝复舒治疗组在角膜上皮缺损直径≤3 mm和>3 mm两组中的有效率和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局部刺激症状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贝复舒滴眼液联合眼用凝胶能明显促进角膜外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两种商用第4代氟喹诺酮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在屈光性角膜切除术(PR K)后上皮修复程度中的作用。设计:双盲、随机、前瞻性试验。方法:35例受试者在PRK后上皮缺损9.0m m,1只眼用加替沙星治疗,另1只眼用莫西沙星治疗。术后每天对患者进行检查,直至双眼角膜上皮完全修复。术后3d开始对双眼角膜拍照以确定角膜修复程度,并测量残余上皮缺损面积。采用W ilcoxon符号秩检验对上皮修复时间和缺损大小进行比较。结果:35例受试者中有18例(51.4%)在同一天达到双眼角膜愈合。有13例(37.1%)受试者使用莫西沙星治疗的眼首先愈合,而只有4例(11.4%…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那素达、贝复舒滴眼液在翼状胬肉术后促进角膜创面愈合及预防复发的作用.方法:将68例(76眼)翼状胬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34例38眼,由专人并采用同一术式完成,术后第1天起,两组均常规滴用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滴眼液,观察组加用那素达、贝复舒滴眼液,每日4次,貝复舒眼液滴至角膜创面愈合,那素达眼液滴至球结膜充血消退,1个月左右,观察手术区域角膜创面愈合及翼状胬肉术后复发情况.结果:随访1年,两组比较,观察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角膜薄翳和角膜血管翳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复发4例,占10.5%,常规组16例,占36.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那素达联合贝复舒滴眼液在翼状胬肉术后应用,有缩短角膜上皮愈合时间,降低角膜薄翳和角膜缘血管翳的发生,预防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效果,可以作为预防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兔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后伤口愈合的形态学动态变化.方法 选取新西兰大白兔12只,随机分为A、B两组,均建立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模型(刮除直径为8 mm的角膜中央上皮),术后给予盐酸林可霉素滴眼液滴眼,3次/日,1滴/次.A组在建模后第0、1、4、7天共4个时间点采用前节裂隙灯照相系统进行眼表照相,并计算损伤面积.B组在建模后第1、4、7天,按随机数字表法取2只兔的实验眼角膜,行透射电镜及病理检查. 结果前节裂隙灯照相系统记录了不同观察时间点损伤范围(伤口愈合面积)的动态变化.造模后第1天, 角膜上皮全层缺如,损伤边缘处上皮细胞胞膜向损伤区内伸出褶皱的伪足;造模后第4天,上皮自周边向缺损区域爬行生长,覆盖整个角膜,可见2~3层细胞,主要为基底细胞和多角细胞,细胞连接松驰;造模后第7天,再生上皮分化较完全,约 5~6层细胞,极向齐,连接较紧密,可见均匀分布的半桥粒结构. 结论兔机械性角膜上皮损伤后伤口愈合的动态形态学变化包括上皮细胞向心性移行、增殖,以及随后的分化,连接.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因子(rhEGF)对眼表上皮修复的影响及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肉的疗效。方法对36例患者40眼的翼状肉施行肉切除-羊膜移植术,术后随机分为(rhEF治疗组(20眼)和药物赋型剂对照组(20眼),分别观察两组角膜上皮愈合速度和结膜上皮覆盖羊膜植片的愈合速度,对全部患者随访3-12个月。结果rhEGF治疗组术后角膜上皮愈合速度[(74983±1998)μm/h]显著高于对照组[(59372±17.197)μm/hP<0.01];rhEGF治疗组结膜上皮愈合速度[(36.584±7.888)μm/h显著高于对照组[(29.181±5.450) μmh,P<0.01]。随访全部病例未见复发,结论rhEGF可有效促进眼表上皮的损伤修复,羊膜移植为治疗翼状肉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研究方法LiPA(Line Probe Assay)分析VacA等位基因的表达,了解幽门螺旋杆菌致病机理的理解。方法从三个不同城市87位进行胃镜检查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幽门螺旋杆菌,提取DNA,用LiPA方法分析VacA等位基因。结果(1)87位患者以sic(88.5%)和m2a(63.2%)分布为主,未发现s1b和s2;(2)混合菌株感染率为41.4%,远远高于西方国家,其中上海的混合感染率最高(62.5%),与北京(41.0%)和南宁(20.8%)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3)北京、海、南京三个不同城市s1、m等位基因亚型分布率存在差异;(4)溃疡病和非溃疡病患者m1和m2的分布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多重菌株感染率较高,不同的m基因型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6):77-79
目的探讨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在2010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73例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区肿胀消退、术后伤口感染、伤口愈合、牙龈再附着、术后复发、骨质改建、骨质修复等情况随访观察。结果 73例患者术后肿胀消退时间为1~4 d。73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伤口感染,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牙龈再附着情况好,术后均未见复发。术后未见并发症。骨质改建效果好,骨质修复的效果因影像学资料过少,缺乏客观依据,暂不下有效结论。结论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总结该院1999年-2001年间收治的十二指肠损伤7例临床经验。结果:合并其他腹部脏器损伤86%(6/7),单纯十二指肠损伤14%(1/7)。损伤部位以十二指肠降部为多占71%(5/7),水平部和球部各占14%(1/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2/7)、病死率14%(1/7)。结论:掌握十二指肠损伤的特点,早诊断、早手术、术中认真探查,掌握好检查指征,选择合理恰当术式,加强术后管理,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6.
对我院近十年的103树新生儿尸检结果进行死因分析,呼吸系统疾病占61.17%,颅内出血占29.13%。7天内死亡者占90.29%,出生低体重儿占死亡者的76.70%,出生时系难产者占死亡者的60.19%。出生后有窒息者占死亡者的69.90%,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不符占25.24%。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对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肌瘤变性患者2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变性的子宫肌瘤与非变性的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红色变性除外),其症状与肿瘤生长部位及大小有关。结论变性子宫肌瘤的特殊临床症状,结合超声检查的声像图分析,总结出子宫肌瘤变性的诊断要点及手术方法,提高了子宫肌瘤变性的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浅谈影响放疗摆位精度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以经验交流的方式,阐述影响放疗摆位精度的各种相关因素,以最大努力去消除或减少放疗摆位误差,提高放疗摆位的精度,同时达到与放疗界其他同行的共勉的愿望。  相似文献   

19.
阴道炎1236例病原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36例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作直接镜检和病原菌分离培养检查;结果,细菌感染900例,念珠菌234例,滴虫102例。900例细菌经鉴定;葡萄球菌300例,阴道加特纳菌276例,淋病奈瑟菌170例,其它细菌124例。结果表明,葡萄球菌,阴道加特纳菌,淋病奈瑟菌是细菌性阴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20.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