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丹参酚酸B(salvianolicacidB,SA-B)盐对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致大鼠门静脉压力升高的抑制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28只大鼠随机分为ET-1组、ET-1 SA-B组、ET-1 ETAR阻断剂(BQ-123)组和ET-1 ETBR阻断剂(BQ-788)组。ET-1 SA-B组大鼠给予SA-B溶液灌胃,其余3组大鼠给予饮用水灌胃,共5d;ET-1 ETAR阻断剂和ET-1 ETBR阻断剂两组于实验前30min从大鼠股静脉分别注入BQ-123和BQ-788,然后各组大鼠经股静脉以3μg/kg剂量注射ET-1溶液,观察大鼠门静脉压力、颈动脉压力和心率的变化。结果:注入ET-1后大鼠门静脉压力升高,以ET-1组升高幅度最大,预先灌服SA-B溶液或提前注入了ETR阻断剂的大鼠门静脉压力虽然也升高,但升高幅度较ET-1组显著降低。结论:SA-B在体内能够明显抑制ET-1所致的门静脉压力升高,有类似ETR阻断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复方丹参对门脉高压症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对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用四氯化碳(CCl4)复合致病因子复制60只Wistar大鼠肝硬化模型,将其中56只成功制模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复方丹参3、10及15 d组以及对照组,分别给予复方丹参(5 mL·kg-1·d-1)3、10及15 d和同剂量生理盐水15 d。分别于给药结束后检测门静脉血流量、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量、门静脉压力、腹主动脉压。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复方丹参3、10及15 d组的门静脉压力、门静脉血流量、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量、腹主动脉压力均呈梯度性降低(P<0.05),复方丹参15d组较3 d组和10 d组上述指标下降明显(P<0.05),复方丹参3 d和10 d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丹参能降低血流量和门静脉压力,并且延长丹参用药时间则更有效地降低血流量和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丹酚酸B(salvianoli cacid B,SAB)对兔缺血再灌注心脏内皮细胞功能和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模型组)和SA—B治疗组。结扎免心脏左前降支0.5h造成心肌缺血后再灌注4h制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SA—B治疗组于左前降支结扎后静滴SA—B溶液,其余各组静滴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结扎前、缺血0.5h、再灌注1h及4h静脉采血,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浓度,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含量和血小板表面a颗粒膜蛋白140(alpha—granule membrane protein-140,GMP-140)的数目。结果:假手术组手术前后血浆NO浓度、ET含量和血小板表面GMP-14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心肌缺血0.5h后,血浆NO浓度较术前及假手术组相应时间显著降低(P〈0.05),并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呈进行性下降,而血浆ET含量和血4、板表面GMP-140数目较术前及假手术组相应时间显著升高(P〈0.05),并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进一步上升;治疗组应用SA—B后,再灌注1h及4h时血浆NO浓度较模型组相应时间明显升高(P〈0.01),而血浆ET含量和血小板表面GMP140数目较模型组相应时间明显降低(P〈0.01)。结论:心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存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及血小板活化,SA—B具有保护内皮细胞和抑制血小板活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丹参酚酸B对肾纤维化大鼠肾组织MMP-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丹参酚酸B(SA-B)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SA—B治疗组。单侧输尿管结扎术(UUO)建立肾间质纤维化模型。造模的同时SA—B治疗组灌喂SA—B水溶液(12.5mg/kg)。第14、21天处死大鼠,观察肾功能的变化,HE和PASM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用盐酸水解法检测肾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肾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抑制剂-2(TIMP-2)蛋白表达,明胶酶谱观察MMP-2活性。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肌酐、尿素氮和羟脯氨酸的含量均有明显上升;肾小球正常,肾间质增宽,间质内有大量的炎性细胞和间质细胞出现,肾小管扩张较明显,后期可见到部分。肾小管萎缩,肾小管的基底膜明显增厚;肾组织的MMP-2蛋白、活性和TIMP-2蛋白水平均高于同期假手术组。SA—B干预后,血肌酐、尿素氮和羟脯氨酸的含量明显降低;上述病理改变明显轻于模型组,。肾组织的MMP-2蛋白、活性水平和TIMP-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结论:SA—B可抑制肾组织MMP-2和TIMP-2的蛋白表达,从而改善UUO大鼠的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丹酚酸B(salvianoli cacid B,SAB)对兔缺血再灌注心脏内皮细胞功能和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模型组)和SA—B治疗组。结扎免心脏左前降支0.5h造成心肌缺血后再灌注4h制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SA—B治疗组于左前降支结扎后静滴SA—B溶液,其余各组静滴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结扎前、缺血0.5h、再灌注1h及4h静脉采血,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浓度,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含量和血小板表面a颗粒膜蛋白140(alpha—granule membrane protein-140,GMP-140)的数目。结果:假手术组手术前后血浆NO浓度、ET含量和血小板表面GMP-14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心肌缺血0.5h后,血浆NO浓度较术前及假手术组相应时间显著降低(P〈0.05),并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呈进行性下降,而血浆ET含量和血4、板表面GMP-140数目较术前及假手术组相应时间显著升高(P〈0.05),并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进一步上升;治疗组应用SA—B后,再灌注1h及4h时血浆NO浓度较模型组相应时间明显升高(P〈0.01),而血浆ET含量和血小板表面GMP140数目较模型组相应时间明显降低(P〈0.01)。结论:心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存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及血小板活化,SA—B具有保护内皮细胞和抑制血小板活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内皮素B(endothelin B,ETB)受体、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大鼠肝肺综合征作用中的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共33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胆总管结扎组(common bileduct ligation,CBDL)和肝前门静脉高压(partial portal vein ligation,PVL)组。分别对对照组和PVL组术后5周以及CBDL组术后2、3和5周进行检测:门静脉压力、血气分析、肝功能以及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肺组织内ETB受体、一氧化氮合酶诱导型(iNOS)、一氧化氮合酶内皮型(eNOS)蛋白表达水平,肝、肺病理,并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肝、肺微循环进行检测。结果 CBDL组和对照组相比肝功能检测中白蛋白降低,胆红素、AST均升高;血气分析中PaO2降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PO2)增大;肝脏毛细血管血流量降低(P〈0.05);肺脏毛细血管血流量增大(P〈0.05);血浆内ET-1,NO水平增高;肺脏组织内eNOS,ETB受体蛋白表达增高(P〈0.05);且病理检查CBDL组大鼠的肝脏组织可见胆汁性纤维化表现,肺组织可见肺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证实HPS大鼠模型制成。PVL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除门静脉压力和组织内ETB受体蛋白表达增高外(P〈0.05),其余指标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肺脏组织内eNOS蛋白表达在三组间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CBDL建立的HPS大鼠模型中,可能是ET-1可被肝脏过量生成,进入血循环,与肺脏血管内皮细胞上的ETB受体结合,增加eNOS的表达和活性,NO产生增多,引起肺内血管扩张,进一步引起肝肺综合征(HPS)。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低氧血症患者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43例COPD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70例和丹参多酚注射液+常规治疗组(B组)73例,测定A、B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右室射血前期时间与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比值(RVPEP/AT)的变化,作为评价肺动脉压的指标;测定健康组(C组)68例及A、B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前A、B两组患者血浆ET-1明显高于C组,且血浆NO明显低于C组(P〈0.01)。治疗后A、B两组患者的RVPEP/AT比值、血浆ET-1含量均低于治疗前,且血浆NO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上述这些变化均以B组变化程度最明显(P〈0.01)。A、B两组血浆ET-1含量与RVPEP/AT比值呈正相关(r=0.613,P〈0.01);A、B两组血浆NO含量与RVPEP/AT比值呈负相关(r=-0.627,P〈0.01)。结论丹参多酚注射液治疗CPHD患者有助于缓解肺动脉高压,其机制可能与保护肺血管内皮细胞、重建血管活性因子平衡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黄芪丹参及其有效成分配伍对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肝脏代谢的影响,明确配伍成分抗AS的共同代谢机制。方法:给予ApoE~(-/-)小鼠高脂饮食14周,建立AS模型,取同周龄C57BL/6Cnc小鼠10只作空白组。AS模型制备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甲苷-丹酚酸B组、黄芪-丹参组各10只。黄芪甲苷-丹酚酸B组予黄芪甲苷4 mg/kg+丹酚酸B 25 mg/kg腹腔注射,黄芪-丹参组予黄芪颗粒1.56 g/kg+丹参颗粒0.78 g/kg(折合生品药量)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12周。末次给药后取小鼠肝组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UHPLC-QTOFMS)非靶标代谢组学技术对样本中内源性物质进行模式识别、分析、鉴定,筛选回调差异代谢物及其富集的代谢通路,分析黄芪甲苷与丹酚酸B配伍和黄芪丹参配伍之间的共性。结果:干预前后黄芪甲苷-丹酚酸B组和黄芪-丹参组小鼠肝脏代谢轮廓明显分离,琥珀酸和蛋氨酸是两配伍组共同回调差异代谢物,共同富集三羧酸循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及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通路。结论:黄芪甲苷与丹酚酸B配伍和黄芪丹参配伍均可改善AS模型小鼠肝脏代谢紊乱,琥珀酸和蛋氨酸是两配伍组共性发挥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其共同抗AS代谢机制可能是促进体内能量代谢和氨基酸类代谢。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扶芳藤丹参合剂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核转录因子(NF-κB)的影响。[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建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4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预处理(IPC)组及扶芳藤丹参合剂预处理组。假手术组冠脉穿线不结扎;缺血再灌注(I/R)组结扎冠脉60 min后恢复冠脉血流120 min;缺血预处理(IPC)组先结扎冠脉5 min,再灌注10 min,共反复4次,然后结扎冠脉60 min后恢复冠脉血流120 min;扶芳藤丹参合剂预处理组:AS造模结束后第2日开胸前先灌胃给予扶芳藤丹参合剂,然后结扎冠脉60 min后恢复冠脉血流120 min;缺血再灌注后观察各组心肌梗死面积,CK,LDH,TNF-α及NF-κB含量。[结果]扶芳藤丹参合剂预处理及缺血预处理均能显著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与I/R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I/R组CK,LDH,TNF-α及NF-κB的水平明显增高,扶芳藤丹参合剂预处理及缺血预处理后,与I/R组相比,CK,LDH,TNF-α及NF-κB明显降低(P〈0.01)。[结论]扶芳藤丹参合剂预处理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而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丹参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网络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贝  蔡阳 《医学研究杂志》2006,35(12):48-50
目的 探讨炎症细胞因子反应网络在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丹参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肠系膜上动脉(SAM)夹闭法建立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6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假手术组仅游离SMA而不夹闭。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再灌注2h后肠组织与血浆中IL-1B、IL-6、IL-8和IL-10的含量并观察肠粘膜损伤程度。结果 再灌注2h后,模型组血浆及肠组织中IL-1p、IL-6、IL-8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IL-10含量降低(P〈0.05或P〈0.01),肠粘膜损害明显(P〈0.01);治疗组血浆及肠组织中IL-1B、IL-6、IL-8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或P〈0.01),IL-10含量增高(P〈0.01),肠粘膜损害明显减轻(P〈0.01)。结论 丹参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炎症反应网络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1.
裘品丹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0):116-1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肝硬化患者门脉血流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3年8月~2008年3月我院临床诊断肝硬化门脉高症的80例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27例,B级30例,C级23例,测量门静脉(PV)内径、脾静脉(SV)内径、平均血流速度(cm/s)和血流量(ml/min)。结果不同肝功能级别组与对照组比较血管内径明显增宽,血流速度明显减慢,血流量明显增加(P〈0.01)。不同肝功能级别组间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血管内径增大及血流速度减慢也有显著改变(P〈0.05),但血流量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多能动态反映肝硬化患者门脉血流改变是评价肝功能、肝硬化病变程度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2.
赵开飞  利峰  石荣书 《黑龙江医学》2014,38(10):1126-1128
目的观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患者部分性脾脏栓塞术(PSE)在术前、术后肝动脉、脾动脉及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PSE对门静脉高压治疗的效果。方法 4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亢患者接受PSE治疗,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于PSE术前及术后检测肝动脉、脾动脉、脾静脉及门静脉血管内径,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和动脉血管阻力。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术前、术后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 PSE术后肝动脉血流速度、血流量较术前增加,脾动脉、脾静脉及门静脉血管内径及血流速度及血流量较术前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SE术后肝动脉血流量增加,脾动脉、脾静脉血流量减少,可缓解脾循环高动力状态,间接降低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剂量缬沙坦降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疗效。方法将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一组口服缬沙坦40m g/d,另一组口服缬沙坦80m g/d,疗程2周。治疗前后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仪分别测量门、脾静脉内径和最大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门、脾静脉的内径下降,血流速度增快,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不同剂量缬沙坦降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疗效相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门静脉血流进行定量并探讨其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76例,根据有无出血史进行分组:出血组(n=35)及无出血组(n=41),对照组患者为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8例健康的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的门静脉血流量的测定采用彩色多普勒进行。结果肝硬化出血组与未出血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较高的门静脉血流量,较慢的血流速度,并且具有较高的门静脉侧支分流指数,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预测可以通过彩色多普勒对门静脉血流量的分析完成,可以作为一种有价值的预测手段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针药合用治疗乙肝失代偿性肝硬化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药合用对乙肝失代偿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乙肝失代偿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针药合用治疗组(简称治疗组)57例,对照组57例。对照组予阿德福韦酯治疗,并予常规支持、对症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10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HBV-DNA、肝功能、门静脉血液流变学指标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经(DSV)和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PVX)、脾静脉最大血流速度(SVX)、门静脉血流量(PVF)、脾静脉血流量(SVF)、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III型前胶原(PCIII)、层黏蛋白(LN)、IV型胶原(CIV)以及临床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9%,治疗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DPV、DSV、PVF、SVF显著降低(P〈0.01),HA、CIV、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VF、SVF显著降低(P〈0.01),DSV、HA、CIV、临床症状积分亦显著降低(P〈0.05)。结论:针药合用具有降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雷震  杨世梅  罗燕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6):833-836,841
目的:研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多个超声参数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方法:观察25例患者(门体压差大于或等于5 mmHg18例为试验组,小于5 mmHg 7例为对照组)的腔静脉、门静脉、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的超声血流参数,对照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导管测量的门静脉压力,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来研究门静脉内径(x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盐酸倍他司汀粉针剂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眩晕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眩晕的患者给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10d。于治疗前后应用TCD观察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血管阻力指数(RI),与用丹参治疗的对照组45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后TCD显示血流速度有明显改善。PI及RI值显著低于治疗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盐酸倍他司汀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的眩晕有显著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测定胃左静脉与门静脉直径、血流速度、血流量、血流方向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探讨其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出血风险的价值。方法: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86例,均接受彩色多普勒、电子胃镜及肝炎标志物、肝功能等常规检验/检查。以研究对象在24个月随访期内有出血史且经内镜检查确定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出血风险的评价标准。对比分析出血组与非出血组的胃左静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特点。结果:胃左静脉的离肝血流方向在出血组与非出血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2.049,P=0.00),这种显著性差异在Child分级的三级肝功能状态下均存在。不同肝功能状态下门静脉的离肝血流方向在出血组与非出血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胃左静脉内径6mm、门静脉内径16mm为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风险分层指标,出血患者中门静脉内径≥16mm与非出血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χ^2=4.21,P=0.04)。结论:彩色多普勒测定胃左静脉血流方向、门静脉内径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风险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白鹤冲剂对人胃癌BGC-823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对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45只裸鼠原位移植人胃癌细胞BGC-823建立原位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白鹤冲剂组、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组和模型组。白鹤冲剂组予含生药0.2g/mL的白鹤冲剂0.5mL灌胃,1次/d;5-FU组予5-FU稀释液0.2mL腹腔注射化疗;模型组予生理盐水0.5mL/d灌胃,1次/d。用药6周后,脱颈椎处死裸鼠,观察各组荷瘤裸鼠原位移植瘤转移情况,计算抑瘤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裸鼠移植瘤组织VEGF与p53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白鹤冲剂组和5-FU组抑瘤率分别为52.86%和42.87%。白鹤冲剂组与5-FU组裸鼠胃周、肝门淋巴结和肝脏、腹膜转移率较模型组明显减少,3组转移率分别是33.33%、35.71%和80.00%(P〈0.05)。白鹤冲剂组移植瘤组织VEGF与p53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和5-FU组降低(P〈0.01,P〈0.05)。 结论:白鹤冲剂可以抑制裸鼠人胃癌BGC-823原位移植瘤的生长和转移,降低移植瘤组织VEGF与p53蛋白表达,这可能是其抗胃癌生长和转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