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张学文教授之“毒瘀”,“痰瘀”,“水瘀”观点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学文教授之“毒瘀”、“痰瘀”、“水瘀”观点是以气血津液的生理、病理及其内在联系为理论基础。认为邪郁化毒,气血随之壅盛为“毒瘀”形成之始动环节;痰瘀同病,互相兼杂是痰浊或瘀血为病发展的病理结果;气化失司,血流不利则为水是“水瘀”为病之关键。  相似文献   

2.
认为易虚、易痰、易瘀,为常见老年病的共同病基础,且虚为病之常同病痰,瘀为致病之变。指出应从虚痰瘀论治常见老年病。治虚以恢复脏腑取阴阳气血津液的功能,消除产生痰、瘀的要源;治痰治瘀以疏通为贵,应避免粘腻之品。  相似文献   

3.
目前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以"瘀"为出发点,认为"瘀"贯穿肺纤维化始终,揭示肺纤维化因瘀致病机制,并提出活血化瘀在肺纤维化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从传统中医学论辨证上:肿瘤总属瘀滞毒结而成,临床上可分为八证:气滞毒结;血瘀毒结;寒瘀毒结;热瘀毒结;虚瘀毒结;实瘀毒结;痰瘀闭阻毒结;津枯液燥毒结。其中寒瘀毒结最为多见,约占80%。治疗上:以辛热温通、大攻大破、荡涤瘀滞、消除毒结,每仗剧毒之品以此为主,兼顾整体。从细胞  相似文献   

5.
化痰祛瘀法治疗小儿哮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痰、瘀的角度阐述小儿哮喘发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方法。认为宿痰为哮喘发病之夙根,瘀血是哮喘迁延不愈的重要因素,痰瘀互结可导致哮喘反复发作;小儿哮喘应从痰瘀论治,以化痰祛瘀为治则。  相似文献   

6.
作为具有特殊性质的两种病理产物,痰、瘀同属阴津为病,二者均可成为新的致病因素而引起疾病或导致疾病加重。同时,这两种致病因素以其胶着、黏滞之性而缠延难去,并易于或先或后相继产生而成为致病因素共同作用于机体。历代对此多有论述。多数医家根据其性质、致病特点,认为痰瘀同源、痰瘀同病,且痰瘀可以同治。文章从文献、临床症状、舌苔脉象以及治疗原则、方剂等方面对痰、瘀进行论述,提出痰之产生在瘀之前,即痰为瘀之先。  相似文献   

7.
论瘀热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瘀与热是瘀热形成的病理基础。瘀包括血瘀和瘀血,临床表现为疼痛、发热、皮肤、黏膜的异常、积、肿块、出血;热为六淫病邪之一,临床表现为自觉或他觉的发热。在急性外感热病及某些内伤杂病(尤其是疑难病症)发展的一定阶段。许多患者同时表现血热与血瘀并见;而瘀热相搏证是指在急性外感热病或内伤杂病病变发展的一定阶段,火热毒邪或兼夹痰湿壅于血分,搏血为瘀,致血热、血瘀两种病理因素互为搏结、相合为患而形成的一种证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痰瘀相关,意在梳理痰瘀知识、并强调痰瘀相关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多角度地分析、刍议"痰瘀同源"、"痰瘀互结"、"痰瘀同治"等痰瘀经典理论的方式论述痰瘀相关。结果:痰与瘀是中医界里重要的元素,痰与瘀互结是许多疾患共同的病机,痰瘀同治是常用治法。结论:痰瘀同源、互结、同治,不但在临床上有着实用的指导意义,又能与时俱进、在探究中创新。  相似文献   

9.
<正>瘀毒归属于中医理论体系中内毒的范畴。陈可冀院士率先在胸痹心痛病领域提出了“瘀毒致变”的学术理论思想,以阐释冠心病稳定期突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中医病机演变。本研究从瘀毒释义、溯源及瘀毒与现代医学中冠心病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相关性几大方面表征瘀毒的中西医内涵。1瘀毒释义中医理论体系中的瘀与毒分别为瘀血和毒邪的简称。瘀血指停积体内,未能及时消散,丧失生理作用的血液,由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血液运行不畅积于脉中或因各种原因血溢脉外所致[1]。  相似文献   

10.
痰瘀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文章总结宋爱莉教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经验,提出乳腺增生病以痰瘀互结为主要病机,兼有肝郁气滞、脾虚湿盛、冲任失调为基础的病变特点,痰瘀互结亦为乳腺癌癌前病变的主要病机,从而使乳腺增生病的辨证分型规范化。  相似文献   

11.
通过阐述“痰瘀同源”的理论渊源,结合咳嗽的临证经验,认识到痰饮、瘀血为咳嗽的重要致病因素,痰瘀互结是咳嗽发病的重要病机。对于咳嗽辨治要以“痰瘀同源”理论为基础,重视痰瘀同病、互结、同治,从而提高中医药治疗咳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根据痰瘀互结同病的原理,痰浊必致瘀血,瘀血多夹痰浊,痰瘀阻塞是导致痛证的重要病理因素。吴立文教授善用化痰逐瘀治疗由痰瘀互结所致之痛证,治痰兼顾化瘀,治瘀不忘化痰,使邪祛络通,通则不痛,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机不利津熬为痰,血滞为瘀,而构成痰瘀的相关性,临证中辨久病之"瘀"和怪病之"痰"时应当将两者联系起考虑从肝论治,突出调肝以治痰瘀互结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痰瘀互结理论基础渊流探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痰瘀互结理论源流的探析,了解各个时期痰瘀互结理论及临证治疗的进展,认为痰瘀互结证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病理状态,痰瘀互结又是其他疾病产生的病理基础,气滞、阳虚、脾虚与痰瘀的形成直接相关,其临床表现虚实夹杂,因此在痰瘀同治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他病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吴立文教授认为在引起眩晕的诸多因素中,痰瘀占有重要地位,痰浊必致瘀血,瘀血多夹痰浊。在辨证时,要识别痰瘀的主要特征,辨明痰瘀的主次轻重、兼夹证候,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在治疗痰瘀互结所致眩晕时,根据痰瘀互阻的主次先后、轻重缓急组方用药,同时结合调理脏腑和气机,常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运用中医痰瘀同病理论,认为痰瘀同病是胃癌的基本病理变化,治疗上强调运用痰瘀同治法治疗胃癌术后患者。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通过大量临床观察表明,痰瘀互结是引发冠心病的重要机制,并贯穿于冠心病的整个病理过程,因此痰瘀互结致脉络瘀阻,血行涩滞是冠心病发病的关键。运用活血化痰法治疗痰瘀互结型冠心病常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种以累及肺间质为主、以炎性病变和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归属于中医学肺痹、肺痿范畴,而痰瘀贯穿了疾病的始终。津凝为痰,血滞为瘀,痰瘀可谓同源异物,两者相互转化、相互影响的特点直接影响ILD病机演变。本文论述了痰瘀相关理论、肺系疾病与痰瘀密切关系及其病机演变,并将其病机演变过程归纳为津停生痰、由痰及瘀、痰瘀互结三个阶段。临床可通过中医辨证结合现代西医诊断,对痰瘀关系进行辨证判读。体现在ILD治疗原则中,则为早期化痰为主,后期祛瘀为先,以期达到抑制病情进展、促使疾病向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浅论化痰祛瘀法治疗高脂血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脂血症的基本病机为"痰瘀互结",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择化痰祛瘀药物组成降脂方对高脂血症进行分型论治,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说明化痰祛瘀是高脂血症的基本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