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对2型糖尿病肾病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文献进行分析,并结合数据挖掘方法,探讨该病证候要素的诊治规律。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为数据源,以"2型糖尿病"或"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并且"肾病","中医"或"证候"或"证"或"中西医"为检索词,分别进行一次和二次检索,对文献进行筛选。数据预处理后,采用Shannon熵非线性复杂系统划分法,对中医四诊数据进行特征提取。结果阴虚、气虚、燥热、阳虚、血瘀为2型糖尿病肾病的常见证素。与证素密切相关的症状,通过关联系数值对各症的诊断贡献度进行量化,各要素下分值较高的症状基本为该证的共性症状,分值较低的症状多为某一类患者或疾病本身的特异表现。结论采用Shannon熵法探索中医四诊-证素诊治规律,为该病证素属性的诊断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专家咨询问卷调查获取慢性肾衰竭证候要素相关四诊信息。方法:制订专家咨询问卷,对全国8个中心15家医院中从事肾病临床工作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专家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分析专家对该病证候要素相关四诊信息重要性程度评价的累积百分比、变异系数,获取在慢性肾衰竭证候要素诊断中比较重要的四诊信息,共发放问卷114份。结果:收回问卷114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13份。初步确定了慢性肾衰竭证候要素诊断中比较重要的四诊信息:病位类证候要素中,"肾"有腰膝酸软等15条,"脾"有面色萎黄等16条,"胃"有呕吐等13条,"心"有心悸等11条,"肺"有喘息等6条;病性类证候要素中,"湿"有腻苔等16条,"浊毒"有恶心等8条,"血瘀"有紫暗舌等13条,"水"有浮肿等8条,"痰"有腻苔等4条,"气虚"有乏力等15条,"阴虚"有舌面少津等19条,"阳虚"有四肢不温等14条,"血虚"有唇、甲、眼睑色淡等15条,"精亏"有腰膝酸软等11条。结论:初步确定的慢性肾衰竭证候要素诊断的四诊信息,可作为为后期慢性肾衰竭中医辨证标准制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建立中医证候判定标准和分布规律一直是中医药学科长期追寻的目标。目前多采取"病证结合"的研究方法,旨在探索具体疾病的中医证候规律。中医证候规律研究只有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标,以证-方-效这一中医临床诊治思维方式为纲,才更具指导意义。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高发病率的重大传染病,中医药已在控制肝脏炎症、抗肝纤维化、调控免疫、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一定优势,因此,将慢性乙型肝炎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中医四诊信息结构化数据采集平台、规范信息采集和统计分析,开展中医证型诊断标准的临床再验证等基础性研究,可为中医证候规律研究提供良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运用因子分析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证候要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证候要素,为该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 设计前瞻性观察方案,按统一的诊断、纳入、排除标准,选取高血压病患者428例,观察中医四诊信息,通过频数分析、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提取证候要素.结果 因子分析结果得出26个公因子(证候要素),对428例患者证候要素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血瘀占17.5%、阴虚、热...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1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治特点。方法采集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心血管科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信息,对其证候特征、中西药物治疗情况及病死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5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见基础病以冠心病、糖尿病和高血压为主,中医证型主要为气血瘀、痰瘀互结、气阴两虚、水湿内停及阳虚型,年龄增长、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存在及其心功能的降低与慢性心力衰竭病死率呈正相关。中药治疗以益气活血、化痰、养阴为主要治法,静脉应用中药以生脉、丹参、三七、总皂甙、刺五加注射液为主结论患者中医证候以气虚、血瘀、痰阻、阳虚证为主,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芪红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型机理及对血浆内皮素(ET)、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5),西医治疗心衰的基础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n=31)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芪红汤(1袋/次,2次/d)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NYHA分级、体征及血浆ET、BNP浓度的变化。结果经治疗12周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NYHA分级明显下降(P<0.01),体征改善,血浆内皮素(ET)和脑钠肽(BNP)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芪红汤联合心衰西医常规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减轻临床症状;芪红汤能协助降低心衰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脑钠肽(BNP)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常见证候、症状和体征及证候要素文献数据库。方法手工和电子检索现代期刊中出现的符合标准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证候、症状和体征,利用Access2003数据库软件建立文献数据库,并提取出各文献中的证候要素。结果建立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文献数据库,完成了中医证候、症状及证候要素分析。结论利用Access数据库软件处理变量数未知的文献数据非常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心衰病为多种心脏病终末阶段,主症可见喘息、少尿水肿、或伴有心悸。《金匮要略》首次提到“心水”,从病机到证候与心衰病类似,为类似心衰的病证。同时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多次论述“喘”“肿”“悸”三个病证。本文归纳和分析“喘”“肿”“悸”三个病证中与心衰病有类似的病因病机、病位、证候特点的条文,以及归纳对应的治法方药,列举临床治疗心衰病的验案,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获得心衰病的诊治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抑郁症、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文献均常见的病性类证候要素与症状进行相关性的定量分析,探索证候要素与症状之间的关联。[方法]运用基于熵的关联度法进行病性类证候要素与症状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1)与3种疾病证候要素密切相关的前10个症状中大部分是符合传统认识的。2)同一证候要素在不同疾病会有一些相同症状出现,这些相同的症状主要是舌、脉症状,躯体症状多因疾病的不同而表现有异。3)即使不同疾病会有相同症状出现,它们在不同疾病中与证候要素的密切程度是有所不同。[结论]3种疾病中证候要素与症状之间的相关性的定量分析结果,可为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关证候和或证候要素的诊断标准提供一定依据,并提示应将病、证(或证候要素)结合,建立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证候要素,并分析其分布规律,探讨冠心病心绞痛病机特点.方法:以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获得403例冠心病心绞痛四诊资料,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其证候要素,确立症状贡献度,建立诊断阈值,分析其组合规律.结果:冠心病心绞痛存在气滞、气虚、痰湿、血瘀、痰热、郁热、阴虚、阳虚等证候要素,随着证候要素组合增多,气虚、阴虚、血瘀、痰浊、气滞是冠心病心绞痛标虚标实证候特点的主要体现,其中以气虚和血瘀最多见.结论: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的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及其分布规律研究反映了冠心病心绞痛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为量化证候诊断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中医辨病辨证论治方案的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2型糖尿病中医辨病辨证论治方案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型糖尿病分为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湿热内蕴证、阴阳两虚证,建立其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并进行临床疗效验证。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状况和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中西医结合组优于中药组(P〈0.05)。中药组对FBG、PBG疗效不如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P〉0.05),但是中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对HbA1C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中医辨病辨证论治临床疗效肯定,而中西医结合组疗效优于单纯中药组和单纯西药组。  相似文献   

12.
辨证分型治疗儿童多动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7例患儿(西药对照组)给予利他林片治疗,79例患儿(中药治疗组)给予辨证分型治疗,其中心肝火旺型(28例)给予泻心宁神汤治疗,肝肾阴虚型(26例)给予补肾益脑汤治疗,心脾两虚型(25例)给予养心益智汤治疗,疗程8周。结果:西药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各型治疗4周和8周后,多动指数评分、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8周后各积分均较治疗4周时降低(P0.05)。西药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各型之间同期各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专家咨询问卷调查的方法提取更年期综合征的常见证候要素。方法:在既往工作的基础上,制订专家咨询问卷,对全国6个中心12家三级甲等医院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工作且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在分析专家对更年期综合征常见证候要素同意程度的均数、满分比、等级和、变异系数的基础上,提取更年期综合征的常见证候要素。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98份,回收率为98%。按照同意和完全同意的累积百分比〉50%及变异系数〈0.25的标准确定更年期综合征的常见病位类和病性类证候要素,其中病位类为肾、肝、心、脾,病性类为阴虚、精亏、阳虚、阳亢、气虚、气滞、血虚、血瘀。结论:专家咨询问卷调查能较好地收集专家的共识性意见,是确定疾病常见证候要素的有效方法;本研究所确定的更年期综合征的常见证候要素,可为进一步建立基于证候要素的证候诊断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症状及体征的分布特征。方法: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应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冠心病中医症状、体征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本研究对冠心病患者的中医症状、体征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14个公因子;并对14个公因子进行聚类分析,聚为3类特征。结论: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结果与冠心病中医理论及临床表现基本一致,更直观地反映了冠心病中医证候虚实夹杂,正虚为本,邪实为标的本质,为冠心病中医证候规范化和客观化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专家咨询问卷调查的方法提取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中医证候要素。方法:在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制订专家咨询问卷,对全国8个中心15家医院中长期从事肾病临床工作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专家进行调查。在分析专家对该疾病证候要素常见程度评价的均数、累积百分比、变异系数基础上,获取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证候要素。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14份,收回114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为113份。按照专家给予的证候要素的常见程度评价情况,将同时满足变异系数≤0.35、累积百分比≥60%的结果作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证候要素,病位类证候要素有肾、脾、胃、心、肺;病性类证候要素中属实者为湿、浊毒、血瘀、水、痰;属虚者为气虚、阴虚、血虚、阳虚、精亏。结论:通过专家问卷的咨询调查,进一步确定了代表专家共识意见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常见中医证候要素,与以往文献研究比较,临床专家在疾病认识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该结果为后期建立该病基于证候要素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清热化痰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这一炎性指标的作用。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在西医综合冶疗的基础上,加用清热化痰中药,对照组单纯用西医综合冶疗,两组疗程均为1周。在入院第1、3和第7天对患者分别进行血清PCT测定。在入院第1天和第7天分别记录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并进行疗效判定。 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减少按≥70%和〈70%进行比较,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浓度越高,中医证候积分越高(P〈0.05)。两组入院第1、3和第7天血清PCT水平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清热化痰法联合西医综合治疗对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单纯西医综合治疗,更有利于患者症状的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SIRS的PCT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房定亚教授为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专家,临床经验丰富,在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同时房教授注重心脏功能的保护,治肾的同时不忘保心;注重冬虫夏草、黄芪等单味中药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以期达到补益肺肾、益气健脾的功效,提高肾脏病患者的免疫力;依据“久病人络”的中医理论,倡导慢性。肾脏病治疗中合理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强调慢性。肾脏病的治疗要重视中西医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广西地区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临床调研的方法,收集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门诊、病房及血透室的慢性肾衰竭患者100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运用医学统计学的方法,研究慢性肾衰竭的中医各证型分布规律。结果:在10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中,正虚证型以脾肾阳虚证患者最多(38.0%),其次为脾肾气虚证(26.0%),气阴两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患者接近(15.0%),肝肾阴虚证最少(7.0%)。邪实证型以湿热证患者出现频率最多(51.0%),湿浊证及血瘀证次之,分别占43.0%和49.0%,水气证和风动证较少(35%)。在中医各虚证证候与肾功能衰竭各期的关系统计中,脾肾气虚证主要见于肾功能代偿期、失代偿期及衰竭期,在尿毒症期降低(P0.05);脾肾阳虚证中尿毒症期为最多,代偿期、失代偿期和衰竭期均较少(P0.05);气阴两虚证主要见于失代偿期、肾衰竭期和尿毒症期,代偿期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阴虚证散在见于肾功能衰竭各期中,无明显差异;阴阳两虚证主要见于肾衰竭期和尿毒症期,尿毒症所占比例较大(P0.05)。在中医正虚与邪实兼夹的分布中,纯虚证未兼挟邪实者以脾肾气虚证为最多;湿浊证在脾肾亏虚证中出现最多,湿热证在气阴两虚证中出现最多,水气证在脾肾阳虚证出现最多,在肝肾阴虚证出现最少,血瘀证主要在脾肾阳虚和脾肾气虚证出现最多,风动证在各虚证中较少见,缺乏统计学意义。慢性肾衰竭不同证型之间的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将为今后的临床中医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建立大肠癌脾气虚证辨证量化标准。 方法:在对311例大肠癌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组织专家组对其进行辨证,根据各相关中医症状在脾气虚证组和非脾气虚证组中出现状况的差异对这些症状进行赋分;根据专家辨证的结果,应用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的方法选择最佳诊断阈值从而建立量化辨证标准;以专家组统一辨证作为金标准对建立的量化标准进行回顾性检验。 结果:结合专家意见,分析了所有可能与脾虚证相关的中医症状,确定乏力等28个中医症状为大肠癌脾气虚证的候选相关因素;经列联表分析,乏力等11项中医症状在脾气虚证和非脾气虚证中出现频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这11项中医症状作为logistic回归分析的变量进行筛选,最后确定乏力、神疲、便溏、纳呆为大肠癌脾气虚证的相关中医症状;应用条件概率方法换算,这4个症状的赋分分别为16、11、4、8;经ROC方法分析,确定量化辨证标准为≥13分;回顾性检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在80%以上,阳性似然比为9.89。 结论:建立的量化标准较符合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和中医辨证的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症常见中医定性证候轻重程度量化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构建骨质疏松症中医定性证候轻重程度量化评价模型。方法:整理归纳国内有关骨质疏松症症状与证候的相关研究文献,以100mm刻度法结合症状轻重分级赋分法对症状轻重程度进行初步量化,再用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确立骨质疏松症中医常见定性证候量化评价目标树层次。然后应用“综合集成研讨厅”专家研讨的方法,组织专家对该模型进行研讨。研讨内容包括确立每个症状轻重量化方法,对定性证候轻重程度层次分析模型中的各层次评价指标进行权重估计,初步构建定性证候轻重程度量化评价层次分析模型。最后在临床上选择220例患者,将该模型运算结果与专家模糊判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通过以上程序,构建了骨质疏松症精亏证、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瘀证的轻重程度量化评价模型,并将其用于22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证候判断。统计1545份骨质疏松症专家判断表结果与量化评价模型判定结果发现,两者完全拟合加基本拟合率为80.91%(1250/1545),如果加上部分拟合,则拟合率达到94.05%。结论:骨质疏松症常见定性证候轻重程度量化评价模型与专家模糊判断有较高的符合率,操作性强,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如果加上部分拟合,则拟合率达到94.05%。结论:骨质疏松症常见定性证候轻重程度量化评价模型与专家模糊判断有较高的符合率,操作性强,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