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赵军  陈倩  赵杰  王君丽 《中外医疗》2011,30(1):1-2,4
目的分析大肠癌患者的分期、血清白蛋白水平、化疗、性别、年龄等因素与贫血的相关性。方法用Access数据库界面录入2003年1月至2009年5月间收治的251例大肠癌患者病历资料,按UICC大肠癌TNM分期法(1997年)进行分期。运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分析大肠癌贫血的相关因素。结果总贫血发生率为29.88%,男性与女性贫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蛋白血症和接受化疗的患者贫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血清蛋白正常与未化疗者(P〈0.005);大肠癌患者不同病理分期其贫血发生率也不完全相同(P〈0.05);最终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危险因素有3个,分别是血清白蛋白水平(X1)、化疗(X2)及分期(X3)。结论大肠癌患者贫血的发生与分期、化疗、血清白蛋白水平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全身化疗前后血清可溶性Ⅰ型细胞间黏附分子(slCAM-1)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比较分析肺癌患者根治术后及术后复发者的血清slCAM-1水平.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晚期肺癌和肺癌术后复发患者各20例检测化疗前、第1和第2周期化疗后血清slCAM-1水平,并评价其近期疗效,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检测21例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和27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slCAM-1水平作为对照,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晚期肺癌组和肺癌术后复发组)的血清sICAM-1水平(526.6±213.9)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81.3±109.8ng/ml,P<0.01);治疗有效者化疗1周期后血清slCAM-1水平即显著降低(P<0.05),化疗2周期后继续下降(P<0.01);治疗无效著治疗前后相近(P>0.05);肺癌术后复发组血清sICAM-1水平(580士243.9)ng/ml显著高于术后对照组(380±140.9)ng/ml,P0.01,而后者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sICAM-1水平可作为肺癌患者化疗疗效评估和发现术后复发的较早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肺癌患者血清的NO水平和VEGF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全庆  甘克定  陈卓明 《广西医学》2006,28(12):1900-1902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血清NO水平和VEGF表达及其在临床中的诊治价值.方法 分别用化学比色法和ELISA法检测62例肺癌患者血清NO和VEGF的水平.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NO和VEGF的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肺腺癌组NO水平高于鳞癌组(P<0.05)而与VEGF水平无相关性(P>0.05);肺癌的临床分期与NO水平呈负相关(P<0.05),而与VEGF水平呈正相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NO水平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且VEGF水平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肺癌患者术后3d的血清NO水平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P<0.01),但术后7 d上升到接近术前水平(P>0.05),而VEGF水平在手术或化疗后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检测肺癌患者血清的NO和VEGF水平有助于了解肺癌的生物学行为,为肺癌的诊断、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刘剑 《大家健康》2016,(3):12-13
目的:探讨贫血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血红蛋白水平变化予以回顾性分析,探讨贫血的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评价其影响.结果:所有患者在化疗2个周期以后,贫血发生率均明显提升,(80.03% VS56.67%,P<0.01),贫血严重程度随周期增加而加重.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年龄、临床分期、PS评分、白蛋白水平是引发癌性贫血的危险因素,化疗前后患者发生贫血,均显著降低了化疗疗效.结论:贫血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效果的影响较大,需予以预防及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后出现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的相关因素,为有效控制复发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60例经病理明确诊断,行化疗或放化疗联合治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与复发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癌胚抗原(CEA)水平升高、贫血、血小板计数、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化疗周期、治疗方式与肺癌复发有关(P<0.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EA水平升高、血小板计数升高及晚的临床分期是肺癌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OR>1);化疗>4个周期、放化疗联合治疗是肺癌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OR<1)。CEA水平升高、血小板计数升高、晚的临床分期是肺癌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OR>1);化疗>4个周期是肺癌远处转移的保护因素(P<0.05,OR<1)。结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后绝大多数出现复发,临床病理相关因素中,保护因素有化疗>4个周期、放化疗联合治疗;促使肺癌复发的相关因素有CEA水平升高、血小板计数升高、临床分期ⅢB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EC)患者机器人腹腔镜术后淋巴囊肿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相关预测模型,为术后预防淋巴囊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238例EC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行机器人腹腔镜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术后淋巴囊肿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 术后发生淋巴囊肿75例(淋巴囊肿组),未发生淋巴囊肿163例(非淋巴囊肿组),术后淋巴囊肿发生率为31.51%。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FIGO分期、引流方式、血清白蛋白水平、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化疗和(或)放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引流方式、血清白蛋白水平、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化疗和(或)放疗是术后发生淋巴囊肿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术后淋巴囊肿的预测模型为Logit(P)=-2.578+1.035X1+1.759X2-0.264X3+1.952X4+2.041X5+1.528X6。模型预测术后发生淋巴囊肿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1(95%CI:0.908~0.984),灵敏度为91.20%,特异度为87.40%。模型拟合优度检验显示,x2=8.312(P>0.05)。结论 FIGO分期、引流方式、血清白蛋白水平、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化疗和(或)放疗是EC患者机器人腹腔镜术后发生淋巴囊肿的独立影响因素,据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可有效评估术后淋巴囊肿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在化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78例NSCLC患者化疗前后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F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与35例正常人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结果 NSCLC患者血清TT3[(1.27±0.36) nmol/L比(2.62 ±0.46) nmol/L]、FT3[(2.65±0.76) pmol/L比(3.79 ±0.63) pmol/L]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TT4、FT4及TSH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接近(P>0.05).血清TT3和FT3水平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分化程度和病理类型无关(P均>0.05);化疗后有效者(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血清TT3、FT3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前(P<0.05).结论 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对肺癌的病情判断及疗效监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常量元素水平与化疗所致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普外科及中医肿瘤科收治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129例,在化疗前1d测定血清常量元素(钠、钾、钙、氯、镁)水平.观察化疗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有无不良反应患者的血清常量元素水平,分析化疗前患者血清常量元素水平与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无全身不良反应组的血清钙水平显著高于有全身不良反应组(P<0.05);化疗前血清钙水平与化疗所致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呈负相关(r=-0.29,P<0.05),与化疗所致消化系统不良反应(r=-0.19)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r=-0.21)亦呈负相关(P值均<0.05).无总不良反应组的血清钾水平显著高于有总不良反应组(P<0.05);化疗前血清钾水平与化疗所致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呈负相关(r=-6.86,P<0.05),与消化系统不良反应(r=-2.53)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r=-2.66)呈负相关(P值均<0.05).化疗前血清镁水平与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呈正相关(r=0.64,P<0.05).结论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的不良反应与其血清常量元素水平密切相关,可根据情况予以营养指导和适当调整常量元素的摄入,以减少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CT)水平与肺癌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67例肺癌病人及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CT水平.结果 不同类型的肺癌病人血清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2.53~7.94,P<0.05);肺癌病人手术前后CT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45,P<0.05);有效化疗前后CT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34,P<0.05).结论 血清CT水平是诊断肺癌、评价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中CEA、CYFRA21-1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中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断21-1(CYFRA21-1)水平的检测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技术对11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学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记物CEA、CYFRA21-1水平进行检测,并根据化疗前后肺部CT影像学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CEA、CYFRA21-1水平在NSCLC化疗前后有明显变化(P<0.05);肺癌组化疗有效者(CR PR)2种肿瘤标记物水平显著下降(P<0.05),病情稳定(NC)和进展者(PD)二者水平无变化(P>0.05);CEA对于肺腺癌,CYFRA21-1对于肺鳞癌化疗前效果的评定具有一定的价值.结论 检测CEA、CYFRA21-1水平有助于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疗效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联合检测在肺癌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肺癌病人45例,以健康体检人群45名作为对照组,使用Beckman Coulter AU5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LDH和SOD含量,同时观察肺癌病人化疗前后两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肺癌病人的LDH水平升高,SOD水平降低(P<0.01).LDH与病人血清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P<0.05);SOD与病人肿瘤分期呈负相关(P<0.01),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正相关.两指标在肺癌病人治疗前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2周期化疗后,化疗的疗效与LDH的下降及SOD的上升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联合监测血清LDH和SOD含量对肺癌病人疾病诊断、病情评估及疗效评价可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Ⅲ期胃癌患者行改良FOLFOX7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71例Ⅲ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新辅助化疗组41例,单纯手术组30例。新辅助化疗采用改良FOLFOX7方案(奥沙利铂100mg/m~2+甲酰四氢叶酸钙400 mg/m~2+5-氟尿嘧啶2400 mg/m~2)化疗2~4周期后评估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行手术。单纯手术组行标准胃癌根治术。结果新辅助化疗结束后,临床总有效率为53.66%(22/41),临床分期降低26.83%(11/41),根治性切除(RO)90.24%(37/41);单纯手术组根治性切除(RO)66.66%(20/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FOLFOX7方案常见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75.61%(31/41)、手足综合征29.27%(12/41)、白细胞减少80.49%(33/41)和贫血21.95%(9/41),大多为Ⅰ~Ⅱ级,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改良FOLFOX7方案在Ⅲ期胃癌新辅助化疗中,临床总有效率较高,肿瘤降期明显,根治性切除率提高,且患者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389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TNM分期、分化程度、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及大便隐血与癌性贫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89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按2009年AJCC结直肠癌TNM分期法(第7版)进行分期,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结直肠癌贫血相关因素。结果:389例结直肠癌患者贫血总发生率为44.0%,右半结肠癌(P<0.05)、高TNM分期(P<0.05)、低白蛋白水平(P<0.05)和大便隐血阳性(P<0.05)的患者更易出现贫血,性别、年龄及分化程度与贫血发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结直肠癌的部位、分期、白蛋白水平及大便隐血是癌性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的贫血状况,分析化疗过程中造成贫血的潜在因素,并调查贫血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于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纳入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院肿瘤科的103例接受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其化疗后的贫血状况以及化疗过程中有可能影响贫血的潜在因素如个体基本情况、肿瘤疾病情况、营养状态及一般身体状况等进行调查,并对其化疗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分析贫血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化疗前贫血发生率为32.0%,化疗后贫血发生率为57.3%,化疗前后贫血发生率明显升高;贫血的发生与加重、患者年龄、是否有系统合并症、肿瘤分期、白蛋白水平以及ZPS评分相关;与非贫血患者相比,贫血患者生活质量更差.结论 临床工作者应重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贫血的发生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时发现并积极干预,以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15.
背景: 尽管实行根治性切除术,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预后仍然较差。 很少有研究报告关于术中全身性静脉化疗对胃癌的治疗作用。本研究目标是为了分析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因素,重点是研究术中全身性静脉化疗对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和其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02-200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手术患者26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及治疗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生存曲线差别比较采用log-rank法,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Cox 比例风险模型。 结果: 接受术中静脉全身性化疗的患者五年总生存时间较未进行术中静脉全身性化疗的患者明显升高(53.0% versus 37.3%, P=0.019), 同样接受术中静脉全身性化疗的患者五年无病生存时间较未进行术中静脉全身性化疗的患者也明显升高(48.3% versus 35.8%, P=0.010)。 在亚组分析中发现术中静脉化疗使pTNMIB-II期,pTNMIIIA-B期患者OS和DFS受益,但是对TNMIIIC期无明显作用。术中静脉化疗联合术后化疗患者较单纯术后静脉化疗患者的OS和DFS好(P=0.046 vs. P=0.021)。但是单纯术中静脉化疗组患者的OS和DFS较单纯手术组患者的改善作用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150 vs. P=0.170)。多因素分析显示术中全身性静脉化疗 是5年总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的独立的有益预后因素(P=0.048和P=0.023)。同时研究发现术后4周内没有与术中全身性静脉化疗相关的严重毒性发生。 结论: 术中全身性静脉化疗可使根治性切除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pTNM IB-IIIB)无病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受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研究178例宫颈癌患者综合治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并分析2005年1月-2007年10月期间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或术后辅助性放疗及化疗的178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探讨患者因素、肿瘤因素及治疗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全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rate,OS)及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 rate,DFS)分别为70.2%与67%。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病理类型、盆腔淋巴结转移、放化疗结合方式对宫颈癌预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病理分级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PS评分、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病理类型、盆腔淋巴结转移、放化疗结合方式是影响宫颈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6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化疗4个周期后评估骨髓抑制发生情况,将发生骨髓抑制的患者纳入发生组,未发生骨髓抑制的患者纳入未发生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分析肺癌患者化疗后发生骨髓抑制的影响因素。结果:60例化疗患者中,28例发生骨髓抑制,占46.67%(28/60);发生组Kam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低于未发生组,临床分期为Ⅲ~Ⅳ期占比、骨转移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病理分型、合并慢性疾病占比、化疗方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KPS评分、临床分期为Ⅲ~Ⅳ期、骨转移均为影响肺癌患者化疗后发生骨髓抑制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发生率较高,低KPS评分、临床分期为Ⅲ~Ⅳ期、骨转移均为影响肺癌患者化疗后发生骨髓抑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汪质良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3):349-350,354
目的:比较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将我院住院治疗的15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7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分割三维适形放疗,8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放疗基础上给予顺铂及多西他赛联合化疗1周期。比较两组1年、2年生存率,有效率(CR+PR)及急性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63.8%和43.7%,显著优于对照组52.9%和32.8%,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62.5%和51.4%,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Ⅲ度以上急性毒副作用发生率分别为31.3%和28.6%,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放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同步放化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及生存率,虽急性毒副作用增加,但患者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