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杨林  杨颖  刘程琳  李平  于建国 《医学教育探索》2017,43(4):449-458,494
以椰壳为活性炭原材料,通过高温炭化、对KOH活化条件进行优化,制备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并采用CO2二次活化提高微孔材料对CH4/N2的吸附选择性,研制出高效吸附分离CH4/N2的椰壳活性炭。采用磁悬浮热天平测量了303~363 K、0~1 000 kPa下CH4和N2在所制备的高效椰壳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采用Toth模型对吸附平衡数据进行拟合,获得模型参数和吸附热等动力学参数。建立等温、无动量损失的双分散二级孔结构扩散模型,采用稀释穿透曲线法研究了CH4和N2在此高效椰壳活性炭上的吸附动力学。最后,通过固定床吸附分离CH4/N2的实验,研究了椰壳活性炭动态吸附分离CH4/N2机理,为优化设计CH4/N2吸附分离过程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硬模板法,以间位碳硼烷为硼源、3-氨基苯基乙炔树脂为氮源和碳源、介孔二氧化硅(SBA-15)为硬模板,成功制备了氮硼共掺杂的有序介孔碳材料(NBC)。采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测试、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前驱体中B与N的物质的量之比(nB/nN)对NBC结构的影响。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研究了NBC对甲基橙染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NBC具有二维六方的有序结构,孔径可调且分布集中在3~6 nm。其中,NBC-1.0样品(nB/nN=1.0)具有最高的比表面积(1 560 m2/g)、最大比孔容(1.92 cm3/g)及高度有序性。相比于传统的活性炭吸附剂(吸附量61 mg/g),NBC-1.0可以实现对甲基橙染料的快速、有效吸附,其吸附量可达214 mg/g。  相似文献   

3.
以甲酸溶液为介质,采用溶剂热法、改良的Stober法,用聚乙烯-聚乳酸共聚物做模板剂制备磁性介孔硅纳米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综合物性测量系统(PPMS)、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测量仪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所得磁性介孔硅纳米材料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其吸附性能。结果显示,以0.2 mol/L甲酸溶液为介质制备的磁性介孔材料孔径为8.2 nm、比表面积为258 m2/g、孔体积为0.32 cm3/g,饱和磁化强度达53 A·m2/kg。这种磁性介孔硅纳米材料对牛血清蛋白、中性红、亚甲基蓝等物质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其饱和吸附量分别达到53.6、24.1、66.8 mg/g,表明制备的磁性介孔硅纳米材料在复杂环境样品的分离和富集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以聚苯乙烯(PS)纳米球为核,利用紫外光引发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PDMAEMA)接枝到PS纳米球上,得到对CO2有刺激响应的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刷(PS-PDMAEMA)。动态光散射(DLS)、电导率结果表明PS-PDMAMEA具有CO2刺激响应性。该微粒可以作为Pickering乳液的乳化剂,通过导入CO2或N2作为开关,进而破坏或稳定Pickering乳液。用数码照片、偏光显微镜等方法表征了乳液的稳定情况。结果表明:PS-PDMAEMA具有很好的CO2刺激响应性,利用PS-PDMAEMA作为乳化剂稳定Pickering乳液,仅仅依靠气体开关(CO2或N2)就可改变乳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以超临界CO2为发泡剂,对聚丙烯(PP)/木粉复合材料进行快速降压发泡,并通过扫描电镜进行泡孔形貌观测。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了发泡温度、饱和压力、降压速率和木粉质量分数对发泡体系泡孔形貌的影响,从超临界CO2溶解过程、泡孔成核过程以及泡孔孔径增大过程三方面分别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反应条件研究了泡孔密度及泡孔孔径的变化规律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6.
将透明质酸(HA)依次接枝1,12-二氨基十二烷和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缩醛(DADA),构建得到CO2刺激响应的透明质酸-脒基(HA-ami)。为了考察其结构、CO2刺激响应性、细胞水平作为药物载体的可行性和肿瘤靶向性,进行了结构表征、CO2刺激响应性表征、细胞摄取、细胞毒性和体内的组织分布实验。结果表明:HA-ami成功构建,并具有一定的CO2刺激响应性,可携带模型药物摄取进入人乳腺癌细胞(MCF-7),而且没有出现明显的细胞毒性,具有体内肿瘤靶向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组成成分相近而比表面积与孔径不同的介孔材料和微孔材料的止血性能和放热反应规律,为以介孔材料为载体研发新型急救止血剂奠定基础。方法 将15只雄性家猪随机分为3组(A组、B组、C组),分别建立猪股动脉致命性出血模型,A组应用介孔材料HW止血,B组应用微孔材料ZSM-5止血(阳性对照),C组应用标准纱布止血(阴性对照)。比较3组材料的止血性能以及放热反应对组织的影响。结果 A和B组止血时间分别为(49.50±3.27)s和(59.50±2.42)s(P<0.05),C组应用标准纱布止血失败;A、B、C各组局部最高温度分别为(42.0±1.58)、(46.4±1.14)和(36.8±0.84)℃,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检查发现A组应用介孔材料HW的放热反应对组织造成的损伤轻于B组微孔材料ZSM-5。结论 介孔材料HW比微孔材料ZSM-5具有更加快速的止血性能和更轻的放热反应,有望成为新一代急救止血剂研究载体。  相似文献   

8.
以三嵌段共聚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PEO-PPO-PEO,P123)为模板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介孔SiO2-P123复合物,经煅烧除去P123得到不同长径比的棒状介孔SiO2粒子,将其分散于聚乙二醇(PEG)中制成剪切增稠流体(STF),利用旋转流变仪对STF的流变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稳态条件下,STF的剪切增稠效应随介孔SiO2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强,随介孔SiO2粒子长径比的增加而减弱;在动态条件下,STF的剪切增稠效应随介孔SiO2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弱,随介孔SiO2粒子长径比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9.
采用浸渍沉淀法制备钙改性NiO/ZnO-Al2O3-SiO2粉末吸附剂,通过压片成型方式制备成型吸附剂。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结果表明,成型吸附剂ZnO和NiO晶体分布均匀,比表面积147.51 m2/g,孔容0.28 cm3/g,平均孔径6.38 nm。在420℃、氢气压力2.9 MPa、氢油体积比52.5、质量空速9.76 h-1的反应条件下,成型吸附剂的穿透硫容可达46.51 mg/g,经过5个周期循环再生后脱硫性能保持优良。此外,吸附剂还具有一定的脱氮性能。反应后吸附剂的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表征结果表明氧质量分数降低,硫质量分数增加;ZnO的XRD特征峰变弱,出现了明显的ZnS特征峰;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表明吸附剂在结合能为852.78 eV处分裂出一个对应于NiSx的特征谱,说明吸附脱硫过程有NiSx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法合成片层状二硫化钼(MoS2),不添加黏结剂,通过简单真空抽滤将MoS2包覆在聚丙烯微孔隔膜(Celgard)上,从而提高锂硫电池的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比表面积孔隙度及化学吸附分析仪(BET)对MoS2进行了形貌和物性测试,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和电池测试系统对锂硫电池进行电化学性能表征,研究了MoS2包覆隔膜对锂硫电池穿梭效应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MoS2包覆Celgard隔膜通过吸附多硫化锂和阻挡多硫化锂的穿梭,可以有效抑制锂硫电池的穿梭效应,在400 mA/g电流密度下,首圈容量达到1 010 mA·h/g,循环150圈后容量为432 mA·h/g,性能明显优于使用空白商用Celgard隔膜的锂硫电池。  相似文献   

11.
通过硝酸氧化处理对椰壳类活性炭(AC)进行酸化改性,研究酸化条件(温度、时间、浓度)对AC酸值的影响,并考察不同酸值的AC对PP(聚丙烯)/NiO/AC复合材料成炭的影响。采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考察改性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及孔结构;以Beohm滴定实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改性AC表面含氧官能团种类及含量;用马弗炉、扫描电镜(SEM)考察不同酸值的AC和NiO协效催化聚丙烯成炭及成炭结构。实验结果表明:硝酸处理后,AC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均有所变化;酸化条件对AC表面酸性官能团的含量影响显著,改性后表面酸性官能团含量明显增加,酸性官能团主要为-COOH、-CO和-OH;AC表面酸性官能团的增多促进了聚丙烯自身成炭能力,改善了残炭结构。  相似文献   

12.
以单分散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P(St-co-MMA))微球为载体,FeSO4·7H2O和FeCl3·6H2O为铁源,NaOH为沉淀剂,在氧化石墨烯(GO)存在下,利用反相共沉淀法通过原位复合技术在P(St-co-MMA)微球表面包覆磁性氧化石墨烯(P(St-co-MMA)/Fe3O4/GO)。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氮吸附-脱附等温线对P(St-co-MMA)/Fe3O4/GO样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级的磁性氧化石墨烯成功地负载在了微米级的共聚物P(St-co-MMA)表面,所制备的P(St-co-MMA)/Fe3O4/GO微纳米复合物平均孔径为14.55 nm,孔体积为0.204 2 cm3/g,比表面积为56.14 m2/g。该复合物具有超顺磁性和良好的磁响应性,能够满足磁分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以氪为吸附质,进行了文题的研究。结果表明:当样品管容积小于15cm~3时,在BET相对压力范围内热扩散效应可以忽略;试样的表面积小于0.5m~2对,20分钟即能达到吸附平衡;比表面积为0.01—5m~2/g的试样都能得到接近高斯分布的峰形,不出现反常峰,具有良好的BET直线。  相似文献   

14.
以一种液相炭化焦(石油焦)为原料,在快速升温和热解压力为常压至3 MPa下制备了热解焦,主要考察了热解停留时间和热解压力对其失重、BET表面积和CO2气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压快速热解条件下,随热解停留时间增加,液相炭化焦的失重率增加,BET表面积呈下降趋势,气化活性略微减小;随热解压力增加,液相炭化焦的失重率增加,BET表面积先增加后下降,气化活性略微变化,甚至基本不变;常压条件下液相炭化焦的气化活性明显高于加压条件下的气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使用不同的氧化剂和不同的热处理温度对活性焦(AC)进行改性,采用低温N2吸附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和非水酸碱滴定法对样品的孔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进了表征,并考察了样品在不同湿度下的NO常温催化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氧化改性减小了样品的微孔孔容,降低了样品的表面碱性基团含量和NO转化率。热处理改性则增加了样品的微孔孔容,提高了样品的表面碱性基团含量和不同湿度下的NO催化氧化活性。在相对湿度为0~80%范围内,氧化-热处理组合改性样品的NO转化率均高于活性焦直接热处理样品,且提高热处理温度,有利于增强样品在湿气(相对湿度为80%)条件下的NO催化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以麦冬叶子为模板制备了多级孔结构的氧化铝材料,并使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氮气吸附-脱附等分析手段,对氧化铝的相态、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多孔氧化铝对酸性品红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和溶液温度对酸性品红吸附量和脱除率的影响,并使用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以及粒子内扩散模型对吸附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得到的氧化铝材料较好地遗传了叶子的微观形貌和多孔结构,并且对酸性品红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吸附过程与准二级动力学速率方程、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的拟合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为单分子层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