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PA)技术在肺动脉栓塞(P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6排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患者18例,图像后处理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等方法显示肺动脉并分析其表现。结果:18例PE患者中,左右肺动脉栓塞9支,叶肺动脉栓塞27支,段肺动脉栓塞98支,亚段肺动脉栓塞64支。PE的直接征象为肺动脉充盈缺损,其中,中心型缺损46支,可见“悬浮征”或“轨道征”,环壁缺损型42支,附壁缺损型74支,完全性阻塞36支。PE的间接征象有肺梗死灶4例,局限性肺纹理稀疏12例,马赛克征6例,肺动脉高压8例,两侧胸腔积液3例,心包少量积液2例。结论:MSCTPA可以清晰显示肺动脉的栓塞部位和血栓栓子的形态,应该作为确诊PE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MSCTPA)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临床疑诊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行MSCTPA检查,采用VR、MIP、MPR等多种后处理方法,分析所获得的影像资料,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中,经临床随访确诊肺栓塞26例;运用MSCTPA检出26例累及195支肺动脉,其中肺动脉主干0支,左、右肺动脉主干15支,叶肺动脉52支,肺段动脉82支,亚肺段动脉46支。195支肺动脉病变中表现为中心性充盈缺损为68支,占34.87%;偏心性充盈缺损为49支,占25.13%;混合型37支,占18.97%;完全梗阻性充盈缺损为41支,占21.03%。漏诊0例,误诊0例,诊断准确率达到100%。MSCTPA能全面地显示栓子的形态、位置、范围。结论:MSCTPA能准确的显示肺动脉栓塞及相关病变的影像表现,可成为肺动脉栓塞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在肺动脉栓塞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0例肺动脉栓塞(PE)进行多层螺旋CTPA检查并分析其表现。结果:20例中,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叶肺动脉显示率100%,段肺动脉显示率90%,亚段肺动脉显示率63.5%。左右肺动脉栓塞4支,叶肺动脉栓塞25支,段肺动脉栓塞72支,亚段肺动脉栓塞41支。PE的直接征象为肺动脉充盈缺损,其中肺动脉完全阻塞3例,中心性充盈缺损7例,偏心性充盈缺损14例,附壁充盈缺损6例;间接征象有肺梗死灶2例,肺纹理稀疏5例,胸腔积液8例。结论:多层螺旋CTPA是一种无创、可靠和有效检查方法,并能明确诊断肺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在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PE患者的MSCTPA的临床表现。结果17例PE共检出亚段以上肺动脉栓塞85支。直接征象为栓子形成的各种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包括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内实变影,胸膜腔积液,肺动脉扩张,支气管动脉扩张,右心增大。结论MSCTPA能清楚地显示PE的直接及间接征象,是正确诊断PE且具有安全、快捷、无创的首选诊断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云银 《西部医学》2012,24(4):751-75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对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33例患者进行MSCTPA,采用容积显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法MPR及曲面重建CPR等重建技术。结果 16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可充分显示肺动脉血栓的大小、分布、范围。直接征象为部分性充盈缺损、附壁性充盈缺损、中心性充盈缺损即轨道征和完全阻塞;间接征象为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动脉高压、右心扩大、胸腔积液和肺梗死。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安全、无创、快捷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MSCTPA)诊断肺小动脉栓塞的价值,提高对肺栓塞CTPA表现的认识。方法对35例临床疑为肺栓塞的患者行螺旋CT血管造影,其中3例在溶栓治疗后进行复查。结果10例患者,均位于肺动脉的段及亚段以下水平,肺段及亚段肺动脉受累160支。MSCTA显示肺小动脉栓塞的征象为肺动脉内的不规则充盈缺损及完全阻塞,其中栓塞表现为中心型充盈缺损48支、偏心性充盈缺损24支、附壁型充盈缺损21支、完全闭塞型67支。结论MSCTPA能对肺小动脉栓塞作出诊断,对临床正确诊断及治疗后随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SCT)扫描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9例肺动脉栓塞患者64排SCT的成像资料,分析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结果肺动脉栓塞患者的直接征象:19例患者均见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改变:①中央型充盈缺损,呈双轨征和靶征3例;②偏侧型充盈缺损10例;③附壁性充盈缺损3例;④完全性阻塞3例。部分患者可见肺动脉栓塞的间接征象:①肺梗死4例;②胸腔积液12例;③支气管动脉扩张3例。结论64排螺旋CT具有快速、准确、无创伤等优点,能清晰显示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是肺动脉栓塞一种重要而可靠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陈刚  王丰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9):1091-1093
目的:评价MSCTPA对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触发扫描技术对3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行MSCTPA检查,其中6例可疑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在完成胸部扫描后延迟170s行下肢扫描,容积数据传送至工作站后分别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仿真内窥镜(CTVE)成像。结果:36例共显示了1564支肺动脉,栓塞的肺动脉682支,占43.8%,下肢静脉血栓4例。肺栓塞的直接征象为管腔狭窄、阻塞、分支减少及血管腔内的低密度充盈缺损,间接征象为肺梗死灶形成、胸腔积液、肺炎、肺不张、肺动脉增宽、心包积液等。结论:MSCTPA三维成像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肺动脉解剖及栓子部位,是急性肺栓塞安全、迅速、无创的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杨馨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3):1680-1680,168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MSCTPA)技术在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怀疑为PE并经MSCTPA检查确诊的25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观察血栓累及的部位、表现形式及其他改变.结果:25例患者累及动脉及其分支98支,其CT表现直接征象包括:中心性充盈缺损21支、部分性充盈缺损19支、附壁性充盈缺损27支、完全阻塞性充盈缺损31支;间接征象:肺门动脉增宽右心室增大15例、局限性肺纹理稀疏呈现缺血表现12例、肺梗死7例、胸腔积液11例.结论:MSCTPA是一种安全、快捷、有效的诊断肺栓塞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在肺栓塞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吴桂平 《吉林医学》2009,30(23):2948-295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MSCTPA)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PE)经CTP明确诊断的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累及70处肺动脉及其分支,直接征像为部分性充盈缺损。附壁性充盈缺损,中心性充盈缺损即轨道征。完全阻塞;间接征像为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动脉高压,右心扩大,胸腔积液,肺梗死灶。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梗死能及时、正确诊断肺动脉栓塞,是安全、无创、快捷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分析32例闭塞性肺动脉高压的肺阻抗血流图资料,并与右心导管检查相对照,结果表明闭塞性肺动脉高压的肺阻抗基本波形为多峰递增波,波峰延迟为其主要特点,延迟的程度与肺动脉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巨大性肺栓塞是发生在肺动脉干和左右肺动脉内的栓子栓塞和血栓形成。5例巨大性肺栓塞中,4例肺动脉血栓形成继发于慢性肺心病和肺动脉高压症,另1例为肾癌术后的肺动脉栓塞。5例均发生猝死,临床无1例确诊为巨大性肺栓塞。文中对本病的发病情况、栓塞的来源和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SPD)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进展及预后判断中的生物标记作用。方法比较COPD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患者SPD浓度的差异,比较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SPD浓度的变化,进行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并分析治疗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SPD与SGRQ之间的关系。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SPD浓度显著高于稳定期患者,治疗后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SPD浓度显著低于治疗前,血清SPD浓度与SGRQ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清SPD有望成为一种肺特异性生物标记物在COPD的发展进程、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研究长期被动吸烟对SD大鼠肺血流动力学和肺血管反应性的影响。30只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吸烟组,吸烟组大鼠被动吸烟1月。结果表明:较长时间吸烟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心率减慢(分别为326±10次/min、379±10次/min),心输出量较大(分别为37.5±1.3ml/min、35.5±2.1ml/min),右室收缩压较高(分别为1.93±0.08kPa、1.62±0.04kPa),肺血管对缺氧的反应性降低(急性缺氧5min时肺血管阻力增加率分别为27%、4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出“不明原因”肺动脉高压在肺栓塞(P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观察TTE检出“不明原因”肺动脉高压这一诊断指标在41例疑诊PE患者中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不明原因”肺动脉高压在疑诊PE患者的诊断敏感性为79%,特异性为59%。结论以TTE检出“不明原因”肺动脉高压为诊断PE指标,可以明显提高PE检出率,有助于PE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6.
应用电镜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野百合碱诱发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中周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发现正常对照组大鼠腺泡内无肌型肺动脉内皮下存在着周细胞层,后者与前者的胞浆突起紧密相连。在实验第16天和第24天实验组大鼠(T组)肺动脉压升高持续在4.19~5.79kPa时,可见无肌型肺动脉周细胞向平滑肌样细胞分化现象,细胞外基质也增多,使无肌型肺动脉壁出现肌层和增厚。因此认为,在慢性肺动脉高压时,周细胞向平滑肌样细胞分化和增生是腺泡内肺动脉构型重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灌注断层显像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相似文献   

18.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组织病理学改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采用显微镜形态定量分析技术分析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患儿的肺血管组织形态学改变,为矫正畸形、选择手术方式提供病理参考指标.方法分别选择同年龄组非心、肺源性疾病死亡患儿,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患儿肺组织标本各10例作为对照组和病变组.采用病理学形态定量分析技术,测量肺细小动脉平均中膜厚度百分比(MT%)和中膜面积百分比(MS%)、肺小血管密度(VPSC)、平均肺泡数(MAN)、肺泡平均内衬间隔(MLA)、肺实质占同切片肺总面积比例(PPA)、单位面积肺泡/血管比(AVR).结果病变组的MAN、VPSC和AV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病变组的VPS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其余参数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病变组肺泡比对照组有增大的趋势,50%的患者MS%接近正常组值.病变组多数肺小血管的形状不规则,肌型动脉相对少见,大部分为部分肌型和非肌型动脉.结论由动脉导管供血的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的肺肌型动脉密度减少,但肺小动脉中膜厚度和面积百分比与对照组接近.肺动脉闭锁造成的肺血流减少对肺小血管的密度影响最大,而肺小血管数目的减少可直接影响到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手术效果.肺泡密度减少导致肺泡代偿性增大.肺发育受损是肺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早期手术可增加肺血流,促进肺血管的发育,将有助于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临床诊断疑似肺动脉栓塞成功行DEPI检查的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CT肺动脉造影(CTPA)诊断结果为参照标准,分别以患者和肺叶为评价单位,采用诊断性试验计算DEPI对肺动脉栓塞检出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并计算Kappa系数值,评价DEPI与CTP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分别以患者和肺叶为评价单位,DEPI对肺动脉栓塞检出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5.06%和89.57%,灵敏度为88.41%和76.80%,特异度为72.22%和96.82%,阳性预测值为92.42%和93.20%,阴性预测值为61.90%和88.02%,Youden指数为0.61和0.74,阳性似然比为3.18和24.15,阴性似然比为0.16和0.24,DEPI与CTPA诊断结果分别具有较好和极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571和0.765)。结论 DEPI对于肺动脉栓塞的检出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将DEPI联合CTPA应用可同时得到解剖结构和功能信息影像,大大提高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准确率,应作为临床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同月龄大鼠作肺炎支原体反复肺部感染的实验性研究,应用光镜结合全自动图像分析仪及形态学测量技术观察肺小动脉的构形改变,同时测量肺动脉压及右心室肥大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肺小动脉肌化增强,并延伸至无肌细小动脉,肺泡间隔内动脉数减少,肺小动脉中膜增厚、管腔狭窄,肺动脉压力增高,右心室肥大等。提示反复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对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和肺心病的发生发展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