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掌握本地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幼虫密度指数变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变动的预测预报提供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不同生境的白纹伊蚊幼虫密度进行全年监测及调查,对幼虫密度变动规律及其与气候、环境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在广州地区,白纹伊蚊幼虫在全年各月份均发育繁殖,幼虫密度高峰主要分布于5~8月份,其密度变动与气温、雨量和孳生地环境状况有关,气温是影响白纹伊蚊种群密度变动的主要因素.而雨量对白纹伊蚊幼虫密度消长的影响程度取决于白纹伊蚊孳生地在不同环境分布.结论 广州地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幼虫密度变动规律与气候因素和孳生地分布环境有关.分析白纹伊蚊幼虫密度的变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建立白纹伊蚊种群预测预报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水质及饲料对3种实验室饲养蚊种幼虫生长情况的影响。方法实验蚊种为白纹伊蚊、致倦库蚊和三带喙库蚊;3种水质为脱氯48h自来水、烧开并放置48h自来水和单蒸水;饲料为羊肝馒头粉或食母生片。在室温26~28~C,湿度70%~80%及人工光照12~14h条件下,观察蚊虫幼虫在不同水质环境、不同饲料条件下的生长和化蛹情况。结果食母生片饲养较羊肝馒头粉更易产生生物膜。白纹伊蚊幼虫在3种水质饲养下.死亡率等级为2级,从1龄幼虫孵化至化蛹的时间(简称化蛹时间)均为(7.3~0.6)d;致倦库蚊幼虫在3种水质饲养下,死亡率等级为3级,化蛹时间分别为(7.0~0.0)、(7.7~0.6)和(11.3+0.6)d。三带喙库蚊幼虫在脱氯48h自来水中全部死亡,在其它两种水质中的死亡率等级与致倦库蚊相同,化蛹时间分别为(7.3+0.6)和(7.0+0.0)d。在脱氯48h自来水或单蒸水条件下,用羊肝馒头粉或食母生片饲养,白蚊伊蚊的化蛹时间均为(7.3-0.6)d;两种水质条件下,致倦库蚊幼虫的化蛹时间均是用羊肝馒头粉饲养的时间较食母生片短。在单蒸水条件下,三带喙库蚊幼虫的化蛹时间也是羊肝馒头粉的时间较短。结论不同水质对白纹伊蚊幼虫的生长无影响,对致倦库蚊化蛹时间有影响。三带喙库蚊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单纯食母生片饲养,库蚊幼虫发育缓慢。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蚊虫孳生地治理和化学防治控制白纹伊蚊的效果。方法实验区使用超低容量喷雾器喷洒悬浮剂,处理蚊虫栖息的植被,治理成蚊密度;采用直接投入缓释剂和孳生地治理白纹伊蚊幼虫。对照区不采取任何控制措施。实验用布雷图指数法和叮咬指数法监测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密度,评价其控制效果。结果在采用防制方法后的1 d~4 w期间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幼虫的布雷图指数达到70.11%~95.88%,而成蚊的叮咬指数达到40.39%~93.12%种群密度的下降效果;并且在第4周后幼虫密度的下降维持在95%以上,而成蚊的密度下降维持在90%以上。结论孳生地治理和化学防治可有效控制白纹伊蚊的密度。  相似文献   

4.
饲料与密度对淡色库蚊实验室养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观察了幼虫饲料和密度对淡色库蚊实验室养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用442号饲料(含肝粉40%、酵母粉40%、鱼骨粉20%)。密度2500条/盘(4.4条/m~2),其幼虫发育历期最短,化蛹率和雌蚊干体重最高。同时对不同营养条件下的成蚊寿命和产卵量等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5.
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实验室饲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纹伊蚊是传播登革出血热的重要媒介之一。目的 :建立白纹伊蚊实验室饲养品系 ,提供科研用蚊。在温度 2 5~ 2 6℃ ,相对湿度 72~ 80 % ,每日光照 12小时实验室条件下 ,观察结果显示 :卵、幼虫、肾期分别为 4天 ,9.5天和 2 .64天 ;孵化、化蛹及羽化率分别为 93 .46%、 87.60 %和 94.67% ,生殖营养周期 3天 ,雌、雄蚊存活天数 12~ 5 2天 ,6~ 2 8天。结论 :白纹伊蚊繁殖率高 ,繁殖快 ,寿命长 ,在实验室条件下较易饲养繁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广州农村登革热旧疫点白纹伊蚊密度特点及消长规律。方法在农村设立监测点对自然环境中白纹伊蚊幼虫及成蚊密度进行长期连续监测。结果农村中白纹伊蚊幼虫孳生地以室外环境为主,全年皆可在积水容器中检出幼虫,白纹伊蚊幼虫和成蚊密度消长与季节密切相关。结论以室外孳生地为主的农村地区白纹伊蚊种群易受气候因素影响,幼虫密度高峰与成蚊密度高峰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其规律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成都市老旧小区及公园白纹伊蚊密度、季节消长,探讨白纹伊蚊的药物防制效果。方法采用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和成蚊叮咬指数调查白纹伊蚊密度,采用成蚊的密度下降率评估灭效。结果白纹伊蚊布雷图指数(Breteau index,BI)为18.90,容器指数(Container index,CI)为23.70,成蚊叮咬指数为12.98只/(人·h),居民区BI、CI及成蚊叮咬指数均高于公园绿化带。白纹伊蚊BI值和CI值在6~9月呈现高峰,成蚊在8月达到峰值。白纹伊蚊幼虫CI值在废旧轮胎达100.00,在闲置容器(碗、瓶、缸、罐),贮水池、缸、盆分别为38.78和35.03。居民区和公园均采用10%高效氯氟氰微胶囊悬浮剂(1:100稀释)滞留喷洒,10 d后灭效为90.5%。结论成都市老旧小区及公园白纹伊蚊密度较高,应进一步采取孳生地治理等防制措施。采用高效氯氟氰微胶囊悬浮剂滞留喷洒对于园区内白纹伊蚊防制具有较好的持效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城市白纹伊蚊的孳生现状与密度。方法 :调查孳生地种类 ,捕捞幼虫计数密度 ,户外诱捕成蚊计算刺叮率 (只 /人工小时 )和调查群众对蚊虫知识的知晓率。结果 :龙岩市白纹伊蚊孳生地广泛 ,幼虫密度以废酒坛、建筑工地、轮胎、废缸类等最高 ,最高密度依次达 96 0条 /勺、 90 0条 /勺、 5 0 0条 /勺和 93条 /勺 ,成蚊刺叮率以建筑工地、酒厂、修车场和花圃为高 ,分别为 186只 /人工小时、 112只 /人工小时、 18只 /人工小时和10只 /人工小时 ,群众对蚊虫知识的知晓率低 ,仅为 16 .3%。结论 :龙岩市白纹伊蚊孳生地也与以往有所不同 ,建筑工地、轮胎、废酒坛等已成为目前白纹伊蚊重要的孳生地。必须通过综合治理消除白纹伊蚊孳生地 ,其中加强蚊虫知识宣传是控制白纹伊蚊危害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武汉市白纹伊蚊常用的化学杀虫剂、生长调节剂及部分生物杀虫剂对野外白纹伊蚊幼虫的敏感性,为当地白纹伊蚊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武汉市白纹伊蚊野外种群,经实验室鉴定计数,白纹伊蚊幼虫 1 847只,蛹302只,实验室饲养至F1代,试虫为F1代三龄幼虫。采用幼虫浸渍法测定幼虫对不同杀虫剂(96.85%溴氰菊酯、99.00%氯菊酯、87.40%双硫磷、95.56%残杀威、97.00%吡丙醚、95.00%S-烯虫酯、98.70%除虫脲)及 7 000 ITU/mg Bti对白纹伊蚊的敏感性;白纹伊蚊二龄幼虫被武昌罗索线虫寄生后,每天统计幼虫死亡情况,绘制存活曲线。结果 武汉市白纹伊蚊幼虫对双硫磷、溴氰菊酯、氯菊酯、残杀威LC50分别为0.023 40、0.036 37、0.200 0、1.562 9 mg/L,对双硫磷和溴氰菊酯较为敏感。对S-烯虫酯、吡丙醚和除虫脲IE50分别为0.000 310、0.000 412、0.009 594 mg/L,对S-烯虫酯和吡丙醚较为敏感。Bti对白纹伊蚊LC50为0.002 697 mg/L,在蚊幼虫∶线虫=1∶5和1∶10的感染比例时,蚊幼虫死亡率分别为77.42%和95.0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 武汉市白纹伊蚊幼虫防控时,双硫磷、溴氰菊酯可作为快速杀灭手段,也可以选用S-烯虫酯和吡丙醚等生长调节剂。同时,生物测定表明生物防治剂武昌罗索线虫对白纹伊蚊幼虫也有较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0.
龙岩地区白纹伊蚊孳生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城市白纹伊蚊的孳生现状与密度。方法:调查孳生地种类,捕捞幼虫计数密度,户外诱捕成蚊计算棘叮率(只/人工小时)和调查群众对蚊虫知识的知晓率。结果;龙岩市白纹伊蚊孳生地广泛。幼虫密度以废酒坛,建筑工地,轮胎,废缸类等最高,最高密度依次达960条/勺,900条/勺,500条/勺和93条/勺,成蚊刺叮率以建筑工地,酒厂,修车场和花圃为高,分别为186只/人工小时,112只/人工小时,18只/人工小时和10只/人工小时,群众对蚊虫知识的知晓率低。仅为16.3%。结论:龙岩市白蚊伊蚊孳生地也与以往有所不同,建筑工地,轮胎,废酒坛等已成为目前白纹伊蚊重要的孳生地。必须通过综合治理消除白纹伊蚊孳生地。其中加强蚊虫知识宣传是控制白纹伊蚊危害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