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前列腺癌 (Pca)在欧美国家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及饮食结构的改变 ,其在我国人口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对Pca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的测定则是诊断Pca的重要指标 ,所以PSA值在不同的水平 ,对判断患有Pca的可能性大小及应采取哪些诊断及处理措施 ,则是临床医师在Pca处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现就近来有关方面的文献综述如下。1 PSA <4.0ng ml时的应对措施有报道 ,大约有 2 5 %的Pca患者PSA值位于正常范围内[1 ] (即 0~ 3.99ng …  相似文献   

2.
何如钢  周青松 《重庆医学》2012,41(36):3885-3887
目的探讨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测定值在前列腺癌(Pca)恶性程度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该院85例Pca并进行Pca根治术后的患者,分析比较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PSAD和Gleason评分在Pca恶性程度中的意义。结果手术切缘有浸润者36例,PSAD平均值为(0.36±0.34)ng/mL;手术切缘无浸润者49例,PSAD平均值为(0.34±0.40)ng/mL,PSM阳性组明显高于PSM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精囊有浸润者13例,PSA平均值为(19.1±22.8)ng/mL、PSAD平均值为(0.54±0.59)ng/mL;精囊无浸润者72例,PSA平均值为(10.8±6.6)ng/mL,PSAD平均值为(0.32±0.32)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有转移者7例,Gleason评分平均值为6.92±0.98;淋巴结无转移者46例,Gleason评分平均值为6.71±1.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SAD对于Pca恶性程度的判断比较准确,同时还可以作为预测Pca预后的一项指标,若同时联合三项指标可显著提高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不同前列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比较在不同的Gleason评分的前列腺癌(PCA)中PSCA的表达差异,及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SP二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51例PCA、16例前列腺上皮内瘤(PIN)及18例前列腺良性增生(BPH)组织进行染色、观察及统计分析。结果 PSCA及PSA在前列腺癌、前列腺上皮内瘤、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两者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PSCA有可能成为前列腺癌分子病理学诊断的新型瘤标,在前列腺癌的免疫治疗方面的应用可能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前列腺疾病患者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浓度,对于前列腺疾病的早期诊断,肿瘤筛查有重要价值。方法:采用高灵敏的固相包被珠免疫放射测定法测定患者血清中的前列腺素特异性抗体浓度。结果: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及肿瘤,其PSA浓度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前列腺素特异性抗体测定在前列腺疾病中的应用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特别对于前列腺Ca的早期诊断,筛查及鉴别诊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育症患者精浆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与精子质量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50例不育症患者,采用ELISA法检测不育症患者精浆PSA水平,并分析其与精子密度、活率和活力之间的关系。结果30例非液化患者精浆PSA水平、精子活力(a b%)均显著低于20例液化正常患者(P<0.05);而精子密度则无显著差异(P>0.05)。精浆PSA水平与精子活力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精浆PSA水平与精液液化存在相关性,它的异常会导致精子活力降低。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rostate specificantigen ,PSA)已发现2 0多年 ,已成为最有效的前列腺肿瘤标志物 ,并在前列腺癌(PCa)的筛选、治疗、检测等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1]。通过检测男性血清PSA浓度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在早期就能对PCa进行诊断和治疗 ,从而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  相似文献   

7.
邢晓光  李忠信 《医学综述》2002,8(5):260-261
迄今为止 ,前列腺特异抗原 (prostatespecificantigen ,PSA)已被公认为检测前列腺癌 (Pca)最具临床价值的瘤标 ,美国FDA已经同意应用PSA结合DRE检查对 5 0岁以上男性进行筛查 ,可有助于早期诊断前列腺癌。但PSA是前列腺组织特异性的而非前列腺癌特异 ,作为早期诊断前列腺癌的指标 ,还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1] ,许多生理、病理因素都对PSA结果有影响 ,尤其在PSA轻度增高 (4~ 10 μg/L)时 ,前列腺癌与许多良性前列腺疾病 ,尤其是良性前列腺增生 (benignpro statichy…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研究进展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段红综述段积华审校中图分类号R737.25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美国,前列腺癌的死亡率从1930年的14/10万增加到1985年的23/10万,居男性癌肿死亡率的第二位[1]。据国内资...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前列腺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种糖蛋白,自80年代初在人血清中发现后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和人群筛选等方面。我们应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二步法检测健康人群、前列腺良、恶性疾病患者的血清PSA含量,观察PSA的变化特征,探讨P...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精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精浆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的方法.方法用化学发光标记免疫技术稀释检测法,检测30例健康男性,2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BPH组)和15例前列腺癌患者(Pca组)精浆PSA与F-PSA浓度水平,用回收试验和重复性试验来验证检测的正确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男性、BPH组和Pca组精浆PSA分别为(587 240±234 394)、(708 040±303 985)、(3 247.5±1 045.5)ng/mL;F-PSA分别为(419 720±148 637)、(484 413±194 911)、(1 396.7±268.22)ng/mL.回收效果满意,重复性试验证明结果可靠、稳定.Pca组精浆PSA和F- PSA的浓度明显低于健康男性和BPH组患者(P<0.0001).结论用化学发光标记免疫技术稀释检测法测定精浆PSA与F-PSA浓度的结果可靠、稳定,对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鉴别诊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中老年男性年龄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的关系。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分层多阶段整群不等比例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地区50岁以上中老年男性测定血清总PSA(T-PSA)、游离PSA(F-PSA)及F/T的比值,分析年龄与PS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共1 027例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T-PSA及F-PSA与年龄呈正相关(r=0.208,P<0.001;r=0.230,P<0.001),F/T比值与年龄无相关性(r=0.055,P>0.079)。T-PSA及F-PSA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50~59岁、60~69岁、70~79岁和80岁以上人群的95%可信区间上限分别为1.55、2.08、2.40和3.52μg/L。结论:北京地区中老年男性T-PSA和F-PSA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而F/T比值与年龄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周俊  田聪贵 《海南医学》2011,22(5):44-45
目的 研究孕期妇女体重指数的增加与其血清瘦素水平间的关系.方法 将本院产科2008年2月至2010年4月间收治的138例孕妇设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正常女性44例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138例按照孕期被分为早中后期三组,每组46例,将各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体重指数及相应血清瘦素水平进行对比.结果 血清瘦素水平三个研究...  相似文献   

13.
Wang MZ  Gao ZW  He DL  Chen XF  He H  Wang WS  Nan X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9):1665-1667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成年健康男性年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参考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1096名23~85岁健康男性血清tPSA、fPSA及fPSA/tPSA的比值。应用直线相关统计学方法分析年龄与PS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中国汉族成年健康男性年龄特异性血清PsA参考值分别为:20~29岁1.20μg/L、3039岁1.21μg/L、40~49岁1.23μg/L、50~59岁2.35μg/L、60~69岁3.20μg/L和70岁以上者3.39μg/L。经直线相关统计学分析年龄与PSA水平存在相关性。与其他种族年龄特异性血清PSA参考值进行比较,发现中国汉族成年健康男性各年龄组年龄特异性血清PSA参考值不但显著低于欧美国家的黑种人和白种人,而且也低于同属黄种人的日本人和韩国人。结论中国汉族成年健康男性年龄血清PSA参考值明显低于黑种人、白种人,甚至低于同属黄种人的日本人和韩国人。了解中国健康成年男性血清PSA正常值和年龄特异性血清PSA参考值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Chen HX  Wang X  Zhang G  Fang ZL  Ding ZS  Liu NB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0):2820-2822
目的 探讨体质指数与前列腺穿刺阳性率的关系.方法 分析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168例,体质指数≥25为肥胖组,体质指数<25为非肥胖组,比较两组间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穿刺阳性率及病理结果.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肥胖组前列腺穿刺阳性率为67.1%(51/76),PSA:(25.2±33.7)μg/L;非肥胖组48.9%(45/92),PSA:(40.9±43.3)μg/L,两组穿刺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肥胖组病例虽然PSA值偏低,但穿刺阳性率高于非肥胖组.Logistics回归分析,可见BMI≥25,是前列腺穿刺阳性预测的独立因素.结论 体质指数升高可增加前列腺穿刺阳性率.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组织特异性表达载体pPSA-EGFP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构建前列腺组织特异性表达载体。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PSA基因上游5.8kb的调控序列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EGFP-1,构建前列腺组织特异性表达载体pPSA-EGFP;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将载体pPSA-EGFP分别转染前列腺癌细胞株PC.3m、乳腺腺癌细胞株MCF-7、结肠腺癌细胞株HT-29、肝癌细胞株HepG2、宫颈癌细胞株HeLa和肺腺癌细胞株A549多种细胞,转染后48h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的表达情况,pPSA-EGFP和phAR共转染PC-3m细胞。结果:在pPSA-EGFP和phAR共转染的PC-3m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明显,MCF-7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微弱,其他细胞中荧光蛋白不表达。结论:构建的前列腺表达载体pPSA-EGFP具有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PSA)水平以及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对核素骨扫描结果的预测价值,以确定对中国前列腺癌初诊患者进行核素骨扫描检查的恰当时机。方法:对1994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治疗的624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血清总PSA(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tPSA)、前列腺病理检查Gleason评分与骨扫描结果的相关性。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ROC)曲线,确定选择进行骨扫描检查的PSA和Gleason评分界值。结果:624例前列腺癌患者中,有443例同时进行了骨扫描检查和血清PSA测定,其中骨扫描阳性患者216例(48.8%);338例同时具有骨扫描、PSA和前列腺病理检查Gleason评分。骨扫描阳性前列腺癌患者的tPSA水平(中位值 71.00 μg/L, 范围1.30~2 400.00 μg/L)显著高于骨扫描阴性患者(中位值 60.00 μg/L,范围0.60~201.00 μg/L,秩和检验P<0.001),骨扫描阳性患者的Gleason评分(7.7±1.5)也显著高于骨扫描阴性患者(6.7±1.8,P<0.001)。回归分析显示PSA及Gleason评分分别与骨扫描检查结果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lg[PSA]:r=0.933, B=0.352, P=0.001;Gleason评分:r=0.971, B=0.096, P<0.001)。tPSA<10 μg/L时骨扫描阳性率为<9.0%,Gleason评分<5时骨扫描阳性率为3.8%。tPSA>15 μg/L或Gleason评分≥7时,对骨扫描阳性结果的预测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7.5%、24.7%、54.4%、91.5%和60.0%。结论:前列腺癌患者的骨扫描阳性结果与较高的血清tPSA水平和病理检查Gleason评分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建议tPSA<10 μg/L和Gleason评分<5的新诊断前列腺癌患者可不进行骨扫描,tPSA>15 μg/L或Gleason评分≥7的前列腺癌患者应该进行骨扫描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30~50岁男性前列腺体积与体重指数、血压、血脂及血糖的相关性。方法:从石景山区社会保险中心登记信息中随机抽取1 010名30~50岁男性作为研究对象,行体格检查并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经腹B超测定并计算前列腺体积(prostate volume,PV);空腹抽血检测血糖(blood glucose,BG)、血胆固醇(blood cholesterol,CHOL)、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等,测量血压(blood pressure,BP),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PV和BMI、BP、BG、CHOL、TG、LDL、HDL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符合标准并资料全面者1 002人,前列腺体积与年龄、BMI、BG、CHOL、LDL、HDL等因素有明显的相关性,P值分别为0.000、0.013、0.032、0.040、0.032、0.017,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62、0.57、0.52、0.51、-0.50、-0.48。与TG、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P)、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DP)无明显相关性,P值分别为0.313、0.213、0.782。调整年龄因素后,PV与BMI、LDL仍有较强的相关性,P值分别为0.029、0.001,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53、-0.49。与BG、CHOL、LDL、HDL、TG、SP、DP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在30~50岁男性人群中,前列腺体积和BMI及血脂异常明显相关,BMI、血脂异常是前列腺体积增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侯朝晖  任东平  陈冰 《吉林医学》2007,28(5):639-641
目的:探讨如何利用体重指数监控非糖尿病孕妇孕期体重,从而实现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控制。方法:通过测量280例单胎初产妇的身高和妊娠各期的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 I),并将分娩正常体重新生儿的孕妇孕期体重指数与分娩低体重儿和巨大儿的孕妇进行比较。结果:孕期体重指数随孕周的增加而增加,且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保持着恒定的正相关关系。结论:如果非糖尿病孕妇孕期体重指数总增幅保持在3~5之间,就有可能分娩正常体重的新生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与早产的关系。方法: 以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174例早产儿为病例,382例足月儿为对照,收集孕妇身高、孕前体重、分娩前最后一次体重、孕周、家族史、疾病史以及孕期并发症等信息,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混杂因素,分析孕前BMI等因素与早产的关系,并估计调整后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 通过对早产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孕前肥胖是早产的危险因素,调整后的OR值为2.461(95% CI:1.174~5.159, P=0.017),未发现孕前超重或孕前偏瘦与早产的关联;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和早产儿家族史是早产的危险因素,调整后的OR值分别为1.781(95% CI:1.025~3.095, P=0.040)、3.831(95% CI:2.044~7.180, P<0.001)和3.675(95% CI:1.358~9.942, P=0.010)。结论: 孕前肥胖是早产的危险因素,为了降低早产的发病率,孕妇需要加强孕前保健,在备孕期应控制孕前BMI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测定人体体重指数(BMI)、人体总脂肪含量(FAT%)、血脂水平及血清维生素A、E和β-胡萝卜素水平,探讨肥胖程度对血清脂溶性抗氧化维生素水平的影响。方法2002年8月至9月对166例接受健康体格检查的成年人(男111例,女55例)进行以下检测:①身高、体重、BMI和FAT%测量,并按BMI= 24 kg/m2为切点,将入选者分为超重组(56例)和非超重组(110例);②空腹血清维生素A、E和β-胡萝卜素水平测定;③空腹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测定。结果入选者的平均年龄为(53±17)岁,平均BMI为(22.6±2.6)kg/m2,平均FAT%为(23.1±6.1)%。血清维生素A、E和β-胡萝卜素的平均值分别为(788±299)μg/L、(10.4±5.2)mg/L和(719±696)μg/L,超重组的维生素A水平显著高于非超重组(P<0.05),β-胡萝卜素水平显著低于非超重组(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维生素E与血清TG(t=4.513,P= 0.000)、TCH(t=3.368,P=0.001)和FAT%(t=2.265,P=0.025)呈正相关,维生素A与血清TG呈正相关(t=3.297,P=0.001),β-胡萝卜素水平与血清TCH(t=5.758,P=0.000)呈正相关、与年龄(t= -3.890,P=0.000)呈负相关。两组间各维生素水平按相应血脂或体脂校正后,超重组血清维生素A、E和β-胡萝卜素水平均显著低于非超重组(P值均<0.05)。结论肥胖程度是影响血清维生素A、E和β-胡萝卜素水平的因素,同时需考虑肥胖患者高血脂水平和体脂对脂溶性维生素的蓄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