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6):100-103
目的 探讨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疾病控制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9)和B组(n=48)。A组接受VMAT治疗,B组接受静态适形调强放疗(IMRT)治疗,上述治疗基础上两组均同时给予足叶乙苷联合顺铂方案行化疗。比较两组治疗1个月后的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的病情控制率(93.88%)略高于B组(89.58%),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放射性食管炎及放射性心脏损伤发生率及损伤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28.57%)低于B组(58.33%)(P0.05)。结论 VMAT用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中未对疾病的控制率产生影响,且能降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与调强适形放疗(IMRT)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VMAT治疗,对照组采用IMRT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健康状态调查简表(SF-36)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37%(38/43),高于对照组的69.77%(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GF和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KPS和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58%(11/43),低于对照组的48.84%(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MAT治疗脑胶质瘤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KPS评分和SF-36评分,降低EGF水平、VEGF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优于IMRT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不同肿瘤体积差异患者采用不同放疗技术的优势。方法 选择30例NSCLC患者,分别设计调强放疗(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统计分析靶区可给予最高剂量(D95)、均匀度指数(HI)、适形度指数(CI)和危及器官照射体积等,并对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 整体VMAT计划的HI、肺的V5小于IMR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AT计划能给予的靶区剂量(D95)大于IMR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无统计学意义。按“靶肺体积比”分组后,靶肺体积比≤0.1组和0.1<靶肺体积比≤0.2组:VMAT的HI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无统计学意义;0.2<靶肺体积比≤0.3组:VMAT计划的HI、肺的V5小于IMRT计划,IMRT计划的V40低于VMA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无统计学意义;0.3<靶肺体积比≤0.4组:VM...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调强放疗(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选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18年5月—2020年3月收治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3)和IMRT组(n=43).对照组采用3D-CRT治疗,IMRT组采用IMRT治疗,观察2组...  相似文献   

6.
适形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化疗在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作用。方法:72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分组治疗。A组采用常规放疗加化疗,共30例,放疗量60~66Gy,B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加化疗,共30例,放疗量64~70Gy;C组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加化疗,共12例,放疗量70~76Gy。3组均采用铂类联合诺维苯方案化疗1周期后放疗,放疗结束后再化疗3~5周期。结果:A组有效率(CR+PR)43.3%,B有效率70%,C有效率83.3%,A组与B组,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生存率:A组1年生存率40%(8/20),B组为66.67%(12/18),C组为100%(4/4)。B、C组合并后的1年生存率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组的骨髓抑制等基本相同;放射性食管炎:A组56.7%,B组43.3%,C组25%,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急性放射性肺炎:A组56.7%8,B组33.3%;C组16.7%。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联合化疗与与常规放疗联合化疗相比,具有疗效好、毒副作用轻、病人容易耐受等特点;适形调强放疗在不增加放疗副作用的同时,能够提高1年生存率和靶区的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非小细胞肺癌放疗中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3D-CRT)对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15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CT定位图像,分别设计IMRT和3D-CRT计划,给予DT:64Gy/32f照射,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2种治疗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参数。结果:IMRT计划中肺的V20、V30及肺平均剂量低于3D-CRT,而V5高于3D-CRT计划(P〈0.05),V10无差异(P〉0.05)。IMRT的靶区适形指数(CI)和靶区不均匀指数(HI)显著优于3D-CRT,而靶区平均剂量(PTVDmean)无明显差异(P〉0.05),IMRT计划中脊髓的最大剂量(Dmax)较3D-CRT低(P〈0.05),而心脏的平均剂量(Dmean)、V40和脊髓的平均剂量(Dmean)评价在IMRT及3D-CRT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三维适形放疗相比,调强放射治疗的计划可以提高靶区的适形度和均匀性,同时降低危及器官的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RapidArc)与五野调强放射治疗(5F-IMRT)在局部晚期胰腺癌治疗中剂量分布特点,为临床选择合适的照射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10例,行CT模拟定位,并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分别对每例患者设计RapidArc计划和5F-IMRT计划,评估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RapidArc计划的靶区适形指数(CI)优于5F-IMRT计划(P=0.01),其靶区均匀性指数(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pidArc计划中脊髓最大剂量(Dmax)低于5F-IMRT计划(P=0.005);RapidArc计划中胃平均剂量(Dmean)低于5F-IMRT计划(P=0.019);5F-IMRT计划中肾脏V20低于RapidArc计划(P=0.043);RapidArc计划中小肠平均剂量(Dmean)低于5F-IMRT计划(P=0.011);RapidArc计划中小肠V10低于5F-IMRT计划(P=0.015);RapidArc计划中小肠V20低于5F-IMRT计划(P=0.14);RapidArc计划较5F-IMRT计划的平均机器跳数(MU)减少了18.0%,治疗时间缩短了70.3%。RapidArc计划肝脏和肾脏等危及器官受量接近或略小于5F-IMRT计划。结论:RapidArc计划的主要优势为靶区适形度高,可减少MU和缩短治疗时间,能更好地降低危及器官受量。临床上建议设计RapidArc计划。  相似文献   

9.
阮必顺 《微创医学》2022,(3):326-328
目的 对比分析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调强放疗(IMRT)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100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3D-CRT组和IMRT组,每组50例。3D-CRT组采用3D-CRT治疗,IMRT组采用IMRT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计划靶区(PTV)平均剂量、均匀性指数(HI)和适形指数(CI),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IMRT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00%,明显高于3D-CRT组的68.00%(P<0.05)。两组患者的PTV平均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的HI值和CI值均明显高于3D-CRT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3D-CRT组(均P<0.05)。结论 与3D-CRT相比,采用IMRT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总有效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中,有无均整器模式下容积旋转调强(VMAT)计划的剂量学差异,评估两种模式的特点.方法 随机选取51例NSCLC患者,用相同处方剂量PGTV(65 Gy)、PTV1(60 Gy)、PTV2(45 Gy)和相同计划参数在Monaco计划系统上分别设计VMATFF和VMATFFF.对...  相似文献   

11.
宋鹏  杨远富  廖长富   《四川医学》2024,45(4):399-404
目的 分析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治疗鼻咽癌的效果及对急性口腔黏膜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取前瞻性研究,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静态调强适形放疗(s-IMRT)治疗,观察组采取VMAT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效率(加速器跳数、治疗时间)、计划靶区剂量参数[肿瘤靶区(PGTV)、计划靶区(PTV):均匀性指数(HI)、适形性指数(CI)、最小剂量(Dmin)、最大剂量(Dmax)、平均剂量(Dmean)]、危及器官剂量参数(腮腺Dmean、颞颌关节V40)、皮肤、口腔黏膜反应分级;采用双变量相关tau-b(K)分析,急性口腔黏膜反应分级与腮腺Dmean、颞颌关节V40剂量的关系。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75.00%)(P<0.05);观察组加速器跳数、治疗时间[(658.04±103.36)MU、(3.14±0.46)min]低于对照组[(1844.25±462.47)MU、(7.84±1.09)min](P<0.05);观察组PGTV的CI(0.45±0.09)高于对照组(0.37±0.08),PTV的CI(0.40±0.16)高于对照组(0.29±0.08),Dmean[(64.38±4.43)Gy]低于对照组[(66.49±5.87)Gy](P<0.05);观察组腮腺Dmean、颞颌关节V40[(34.14±5.29)Gy、(4.29±0.67)Gy]低于对照组[(37.05±6.33)Gy、(5.11±1.32)Gy](P<0.05);观察组急性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37.50%)低于对照组(72.50%)(P<0.05);采用双变量相关tau-b(K)分析,急性口腔黏膜反应分级与腮腺Dmean、颞颌关节V40剂量呈正相关(r>0,P<0.05)。结论 VMAT治疗鼻咽癌能够有效调节靶区剂量,控制危及器官剂量,降低急性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提升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2.
孙宇  尹群  孙祝  赵玉魁 《安徽医学》2018,39(8):918-922
目的 比较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静态调强放疗(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61例LA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IM-RT组(33例)和3D-CRT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放射性损伤发生率、靶区剂量和放疗剂量-体积相关参数.结果 IMRT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3D-CRT组比较(91.89%vs 8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的Ⅲ-Ⅳ级放射性食管炎和Ⅲ-Ⅳ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低于3D-CRT组(6.06%vs 25.00%;3.03%vs 2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靶区平均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在靶区的不均匀指数和靶区的适形指数均优于3D-CRT组[(1.04±0.02)vs(1.02±0.02);(0.593±0.03)vs(0.637±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患肺的V5、V20和V30数值均高于3D-CR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治疗LANSCLC,可获得与3D-CRT相似的临床疗效,IMRT靶区剂量分布优于3D-CRT,放射性损伤发生情况较少,安全性较高,但低剂量区照射体积增大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调强放疗联合同期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于平顶山市152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单一常规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调强放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调强放疗联合同期化疗方式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容积旋转调强(Volumetric—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和常规静态调强(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放疗对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近期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18名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10名接受IMRT,8名接受VMAT,计划靶区(nV)处方剂量50.4Gy,每次1.8Gy,大体肿瘤靶区(GTV)54.0Gy,每次1.93Gy,通过其剂量学对比分析评估肝脏及肾脏的剂量分布,并比较放疗后肝肾功能的改变。结果与IMRT组相比,VMAT明显降低左侧肾脏的V15、V20、V25(P〈0.05),但对左肾Dmean及右肾Dmean、V15、V20、V25没有影响(P〈0.05)。从正常肝的脏V23、V30、V45来看,IMRT较VMAT有优势(P〈0.05)。但两者对肝肾功能均没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不论IMRT,还是VMAT,两种放疗方法对肝肾功能均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宫颈癌术后静态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近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剂量学参数,为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放疗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接受IMRT或VMAT治疗的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各50例,观察所有患者放疗期间急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放疗计划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计划靶区的适形度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照射时间及跳数(the number of monitor unit,MU)。结果:VMAT组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IMRT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 vs. 64%,P < 0.05);与IMRT组相比,上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20% vs. 6%,P < 0.05);VMAT组直肠V40、小肠V40均低于IMRT组(P < 0.01),而直肠和小肠的V20、V30在两组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两组中膀胱V20、V30、V40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VMAT计划CI优于IMRT计划(P < 0.05);HI在两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与IMRT计划比较,VMAT计划的MU值和治疗时间分别减少了50%和54%(P < 0.01)。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选择VMAT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急性放射性肠炎和上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减轻正常器官的受照剂量,缩短放疗时间,从而提高患者术后放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6.
翟凤钰 《新疆医学》2021,(3):326-328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8年2月-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放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9例)与观察组(4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化疗,对照组加用三维适形放疗,观察组加用调强放疗,两组均连续放疗6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modulated arc therapy, VMAT)在宫颈癌放疗中的剂量学优势,以期得到有价值的循证医学证据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通过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宫颈癌比较VMAT和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的研究,应用Stata 12.0软件对满足条件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23项研究338个病例纳入Meta分析。VMAT中的适形指数(P=0.024)、均匀指数(P=0.042)及V95(P=0.045)均优于IMRT,计划肿瘤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 PTV)的Dmean、Dmax、Dmin、D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VMAT中直肠V40(P=0.004)、膀胱V30(P=0.032)和V40(P=0.003)、小肠V40(P=0.001)均优于IMRT;直肠的V10、V20、V30、V50、Dmean、Dmax,膀胱V20、V50、Dmean,小肠V10、V20、V30、V50、Dmean,股骨头V20、V30、V40、Dmean、D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正常组织中IMRT的V10优于VMAT(P=0.014),而VMAT的V20和V30均优于IMRT(均P<0.001)。VMAT的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与IMRT相比均明显减少(均P<0.001)。结论:宫颈癌放疗中,相比IMRT,使用VMAT技术在保证靶区剂量的同时,在保护正常组织和危及器官等方面也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旋转容积调强技术(VMAT)和固定野适形调强放疗(IMRT)治疗鼻咽癌的剂量学差异。方法:以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14例鼻咽癌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A、B两组各57例,A组采用VMAT放疗,B组采用IMRT放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靶区剂量、风险器官(OAR)受量、治疗效率(加速器跳数、治疗时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总缓解率、靶区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视神经、晶体、腮腺、下颌骨受量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治疗中加速器跳数、治疗时间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MAT、IMRT治疗鼻咽癌患者效果相当,但应用VMAT可减少病灶周围正常器官的受量,对提升治疗效率及安全性有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适形调强放疗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42 例初治或复发的IIIB~IV 期NSCLC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范围包括原发灶及转移灶。肺原发灶剂量40~60 Gy/20~30 次,脑转移灶先行全脑放疗30Gy/10 次(或40 Gy/20 次),再缩野加量9Gy/3 次(或20Gy/10 次);骨转移灶放疗30 Gy/10 次或40 Gy/20 次。自放疗第1 天起开始服EGFR-TKI(埃克替尼125mg,2 次/d;或吉非替尼250 mg,1 次/d;或厄洛替尼150mg,1 次/d),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放射治疗结束1个月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42 例患者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28.6%(12/42)、64.3%(27/4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TP)8.1 个月,中位生存期(MST)15.5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58.6% 和12.3%。毒副反应以I~Ⅱ级为主,III级不良反应有皮肤的痤疮样皮疹及皮肤搔痒,粒细胞减少、腹泻、食欲减退、贫血,无III 级放射性肺炎及食管炎发生。结论 采用适形或调强放疗联合EGFR-TKI 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及生存,不良反应轻微,多数患者能耐受治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