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肝纤维化肝、脾密度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肝穿刺病理活检确诊的肝纤维化S1期12例、S2期14例、S3期9例、S4期/早期肝硬化13例、典型肝硬化16例以及20例正常组行上腹部16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于CT平扫图像上分别测量肝脏、脾脏密度及肝/脾CT值比值,将上述参数值与病理学分期作对照研究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肝纤维化、肝硬化程度的加重,肝脏各叶的密度及肝平均密度均呈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其中S4期/早期肝硬化组肝脏各叶及平均密度最低。各组之间脾脏密度的比较均无差异。肝/脾CT值比值先降低后增高;S4期的肝/脾CT值比值最低(1.08±0.07),且与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肝脏密度和肝/脾CT值比值的测定对于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有一定帮助,但是其临床应用价值是有限的,不能简单的通过肝、脾密度的测量来诊断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构建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验证CT在脂肪肝定量诊断中的作用,从而发现其特点,明确优、劣势,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方法 Wistar大鼠60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组(模型组),每组30只.对照组一般饲料饲养,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每组分别在第8、12、16周随机取10只大鼠,以1.0%戊巴比妥钠(3.0 ml/100 g体重,ip)麻醉大鼠,称取体重,肝脏行CT检查后,在无菌条件下手术开腹,取肝右叶中部一块5mg组织用10%甲醛固定,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病理表现:对照组切片示肝细胞无脂肪变性.模型组8周为单纯性脂肪肝,12周模型组为中~重度脂肪肝,16周始从脂肪性肝炎进展到脂肪性肝纤维化;16周肝组织有炎性坏死.CT示:对照组图像为肝实质密度均匀.模型组8周有明显的脂肪变,图像可见肝脏轻度增大,肝实质密度减低;12周后表现更为明显,肝脏进一步增大且出现肝缘圆钝,肝实质密度比血液还低;16周后肝实质密度继续降低.体重、脂变评分和CT评分:对照组8周分别为(515.13±40.12)、(1.00±0.00)、(62.3±7.4);模型组为(578.78±42.25)、(2.40±0.55)、(46.8±5.3).对照组12周分别为(592.45±49.23)、(1.00±0.00)、(61.5±6.8);模型组分别为(643.78±53.89)、(2.65±0.43)、(33.4±3.7).对照组16周分别为(683.34±35.69)、(1.00±0.00)、(60.9±7.5);模型组分别为(659.51±54.87)、(2.84±0.41)、(16.2±3.9).对照组与模型组间在不同时期体重、脂变评分和CT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HE染色确诊,轻度脂肪肝12例,中度10例,重度脂肪肝8例.按CT阈值标准的诊断符合率为53.3%;按血管相对密度值分级标准的诊断符合率为73.3%;按肝/脾CT值比值的诊断诊断符合率为90%.结论 CT值的高低与肝脂肪沉积量呈明显负相关,可用于脂肪肝的早期诊断;肝内血管相对密度法和肝脾CT值比值法两者的结合在脂肪肝的定量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CT定量检测的方法,探讨CT定量诊断与脂肪肝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6例脂肪肝病例,中医证型分为肝郁脾虚、痰瘀互结、痰湿内阻、肝肾不足、湿热内蕴型,分型后做肝脏螺旋CT扫描,分别测量肝、脾CT值,以肝与脾CT值比值进行中医证型的定量分析。结果脂肪肝中医证型与脂肪浸润程度关系密切,五个证型之间弥漫型和局灶型脂肪浸润的构成比及肝脾CT值比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弥漫型、轻度脂肪浸润多见于肝郁脾虚型。结论 CT定量诊断与脂肪肝中医证型相关,肝脾CT值比值可以成为区分脂肪肝中医证型的客观性指标,用来判断各证型脂肪浸润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疏肝消脂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肝脏CT影像学差异。方法 60例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调节饮食结合适当运动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疏肝消脂方,分析比较治疗后3个月后两组CT、临床及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8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ALT、AST、TC及TG等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肝CT值及肝/脾CT比值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肝CT值及肝/脾CT比值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消脂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CT定量技术评估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方法安全、准确。  相似文献   

5.
CT值与肝内血管诊断脂肪肝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树敏  张俊梅 《包头医学》2004,28(1):F004-F004,F003
目的:CT下探讨CT值与肝内血管密集度两种方法来诊断不同程度脂肪肝的价值.方法:对25例经肝穿刺活检和药物治疗证实的脂肪肝病例作肝脏CT平扫,测量CT值,观察分析肝内血管相对密集度的变化,用CT值与肝内血管密集度的变化做对比分析.结果:25例中轻度脂肪肝13例,肝脏平均CT值43Hu(30~60)Hu,其中经皮肝穿8例证实为轻度脂肪肝,药物治疗好转吸收5例.肝内血管被肝实质湮没不显示12例,1例显示少许肝血管影.中度脂肪肝10例,肝脏平均CT值28Hu(20~38Hu),全部经肝穿刺证实,血管密集度呈反转显示.重度脂肪肝5例,肝实质CT值平均为0.2Hu(-7~18)Hu,全部由经肝穿刺证实,血管明显高于肝实质密度.结论:用CT值进行定量分析来诊断脂肪肝准确率,比观察肝内血管密集度诊断脂肪肝要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水穴电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及对肝脾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值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124例,随机均分2组,治疗组采用水穴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用辛伐他汀片(20 mg口服,1次/d),水飞蓟宾葡甲胺片(200 mg口服,3次/d)。观察干预前后中医症状指标,血清总胆固醇(Serum 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Rransaminase,ALT),B型超声多谱勒仪(B-type Ultrasonic inspection,简称:B超)情况计分、肝CT值、肝/脾CT比值,统计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0.32%、75.8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积分、B超情况计分、血TC、TG、LDL-C、ALT水平低于对照组,血HDL-C、肝CT值、肝/脾CT比值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水穴电针能较好地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临床症状,对血清TC、TG、LDL-C、ALT具有明显减低作用,对血清HDL-C、肝CT值、肝/脾CT比值具有明显升高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CT定量测定作为主要诊断与疗效评价指标,观察清肝方治疗脂肪肝的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取调整饮食及体育锻炼等方法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清肝方随证加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肝功能、血脂、空腹血糖、肝/脾CT值比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脱失4、3例。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4.61%vs 51.85%,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在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肝脏CT值和肝/脾CT值比值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清肝方治疗脂肪肝疗效显著,肝/脾CT值比值可以更直接、客观地判定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CT定量测定的方法,探讨CT定量诊断与脂肪肝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3例脂肪肝病例,中医证型分为肝郁脾虚、痰瘀互结、痰湿内阻、肝肾不足、湿热内蕴型,分型后做肝脏螺旋CT扫描,分别测量肝、脾CT值,以肝与脾CT值比值进行中医证型的定量分析。结果:脂肪肝中医证型与脂肪浸润程度关系密切,五个证型之间弥漫型和局灶型脂肪浸润的构成比及肝脾CT值比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弥漫型、轻度脂肪浸润多见于肝郁脾虚型。结论:CT定量诊断与脂肪肝中医证型相关,肝脾CT值比值可以作为区分脂肪肝中医证型的客观性指标之一,判断各证型脂肪浸润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轻度脂肪肝的CT特征,总结诊断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4月某院收治确诊为脂肪肝患者共142例作为研究对象,行CT扫描,获得肝、脾CT值,并取比值,对比弥漫性脂肪肝与局灶性脂肪肝的CT特征,就轻度脂肪肝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共诊断出轻度脂肪肝74例占52.11%,其中弥漫性脂肪肝63例,无占位效应,病灶分布均匀,局灶性脂肪肝11例,病灶分布特异,有占位效应;轻度脂肪肝患者人均肝脏CT值(47.29±8.21)HU,肝、脾CT比值(0.75±0.11)。结论轻度脂肪肝患者其肝脏密度较中度、重度患者更高,弥漫性脂肪肝诊断较易,局灶性脂肪肝诊断,部分患者需进行增强扫描、增添对比剂或延时扫描,以排除肝癌、肝血管瘤等占位性病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调肝运脾化浊方联合电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口服,每次456 mg,每日3次;治疗组予调肝运脾化浊方汤药口服,并配合电针治疗.1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中医证候积分、主要临床症状积分、肝脏酶谱指标、血脂检测指标、肝/脾CT比值、生存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6.7%,52/60)优于对照组(73.3%,44/60)(P< 0.05);治疗组中医症状总积分以及主要中医症状积分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P< 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ALT、AST、GGT、TBil、TC、TG、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HDL-C水平明显升高,治疗组肝/脾CT比值好转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生存质量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调肝运脾化浊方联合电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1.
选取经临床诊断疑似脂肪肝患者90例,结合CT检查分级判定标准,对肝脏及脾脏的CT值进行比对,并运用CT值及彩超诊断的比值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CT查符合率高于彩超(P〈0.01)。CT在脂肪肝定量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定量CT参数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于温岭市中医院就诊并确诊为COPD的患者20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扫描及肺功能检查,比较不同分期患者的管腔面积(lumen area,LA)、管壁面积百分比(percentage of wall area,WA%)、管壁厚度与体表面积比值(ratio of tube wall thickness to body surface area,T/BSA)、管壁厚度与直径比值(thickness to diameter ratio,TDR)、肺叶低衰减区占整个肺体积的百分比(percentage of total lung area occupied by low attenuation area,LAA%)、肺气肿指数(emphysema index,EI)、空气潴留指数(air retention index,ATI)、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as a percentage of predicted value,FEV1%)、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随着COPD严重程度的增加,体质量指数、FEV1%、FEV1/FVC、LA均逐渐降低(P<0.05),WA%、T/BSA、TDR、LAA%、EI、ATI均逐渐增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EV1%与WA%、TDR均呈负相关(P<0.05),FEV1/FVC与WA%、TDR均呈正相关(P<0.05),FEV1%、FEV1/FVC与LAA%、EI、ATI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肺实质衰减参数、气道参数可作为COPD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评价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3.
雷晨  赵芸芸  张婕  李美娟  李伟  夏玲玲 《海南医学》2013,24(17):2512-2514
目的研究宁夏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回族人群骨密度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及差异性。方法收集2011年7~12月宁夏地区回族经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证实为正常的人群(男性181名、女性231名)进行定量CT检查,同时填写一般状况调查表。结果 (1)选8名志愿者,对L2~4椎体测定3次骨密度值,进行定量CT值校正,变异系数分别为1.82%、1.91%、1.87%。(2)回族男性出现骨峰值的年龄段为30~33.8岁,平均(31.1±1.2)岁;女性出现骨峰值的年龄段为29.8~35.1岁,平均(30.7±2.6)岁。随年龄增大,回族男性在峰值过后骨密度均逐渐下降,女性在峰值过后骨密度呈现逐渐下降。在(43.9±2.7)岁后,回族女性骨量丢失明显增快。(3)回族人群的骨密度与行业、体重、饮食习惯、停经年龄等密切相关,而与运动状况、吸烟和饮酒无明确的相关性。结论定量CT充分利用CT断层解剖定位的特点,能在三维立体空间上区分松质骨和皮质骨,选择性测量松质骨能排除皮质骨的增生硬化和邻近组织对测量的影响,对诊断骨质疏松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回族人群中女性在(43.9±2.7)岁以后出现明显的骨量降低,而宁夏地区男性未表现出明显的骨量降低,考虑主要与其测量人员中的年龄较轻有关。  相似文献   

14.
64排螺旋定量CT骨密度测量影响因素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敬慈  许永华  李隽   《中国医学工程》2010,(2):145-146,149
目的研究受检者体位、内部测量参照物区域和不同测量者对Q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骨密度测量结果的影响,以提高其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方法 44例经Philips64排螺旋CT全腹部检查获取的仰卧位及俯卧位扫描数据,通过其EBW工作站骨密度测量软件,分别测定L1-L5BMD(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BMD测量方法为同一测量者分别测量仰卧位及俯卧位、同一测量者在同一体位选择不同内部参考物测量区和不同测量者在同一体位选择相同内部参考物测量区。测得数据统计学处理均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不同体位和不同内部参照物区域因素对BMD值测量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测量者对BMD值测量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测量者可影响腰椎QCTBMD值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定量CT在骨质疏松症中的诊断价值进行meta分析。方法 按照循证医学诊断meta分析的相关原则,对PubMed、Google学术、中国知网、百度学术中定量CT诊断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时间与语言不限。对筛选出的文献分别进行双变量混合效应及层次综合受试者工作曲线模型分析,并对其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13篇文献,15组研究,两种分析方法均表明纳入文献的总敏感性为0.84(95% CI: 0.68~0.93),总特异性为0.78(95% CI: 0.66~0.87),SROC曲线下面积为0.88(95% CI: 0.84~0.90),表明该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 定量CT骨质疏松症的筛查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在疾病的确诊中尚需要结合其他临床资料进行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Taqman MGB探针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及YMDD变异的方法学特性。方法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制定的评价方案,对该方法HBV DNA定量的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性作评价。以序列直接测定法作为诊断YMDD变异的金标准,对该方法YMDD变异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诊断符合率作评价。结果该方法HBV DNA定量在103~108copy/ml范围内呈线性,精密度好(<10%),准确度高(平均回收率为97.5%)。CT(FAM)≤35,Ct设定临界值为7时,当HBV YMDD变异>25%时能检测到变异存在;Ct设定临界值为UNDETECT时,当HBV YMDD变异>50%时能检测到变异存在。以直接测序方法为金标准,该方法YMDD变异检测的灵敏度97%,特异性100%,诊断符合率99.5%。结论该方法检测HBV DNA载量和YMDD变异可以在同一管中完成,特异性高,灵敏度相对较低,但具有快速、准确、经济实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准确定量检测非淋菌性尿道炎(NGu)中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基因,进一步了解UU、CT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FQ—PCR技术检测标本1235份。结果UU阳性率是27.5%,其中男性UU阳性率是12.4%,女性UU阳性率是42.0%。CT阳性率是12.1%,其中男性CT率是11.2%,女性CT率是13.2%。UU感染率在男性、女性患者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CT感染率在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UU、CT基因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重复性好、结果客观准确、敏感性和特异性好等优点,其结果对临床诊断、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量化CT影像中肺部囊性损害的程度,并比较其与肺功能结果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D)水平的相关性,探究定量CT评估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肺部损伤和指导LAM治疗的能力。方法 通过人工智能软件识别肺部CT影像中的囊性区域,计算其在总肺中所占的体积百分比,即囊泡评分。本研究共纳入21例受试者,研究36次CT囊泡评分和肺功能的相关性。对其中17例受试者计算24次CT囊泡评分和血清VEGF-D水平相关性。通过计算CT囊泡评分评估肺功能的ROC曲线,探究囊泡评分预测肺损伤的能力。结果 囊泡评分与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rcentage of predicted forced of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 pred)(r=-0.716,P<0.001)和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rcentage of predicted diffusing capacity of the lungs for carbon monoxide corrected for alveolar volume,DLCO/VA% pred)(r=-0.821,P<0.000 1)显著相关,与血清VEGF-D水平的相关性不明显(r=-0.143,P=0.506)。当囊泡评分为15.80%时,预测肺功能受损的约登指数最高(0.667),预测肺功能损伤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44%和72.22%。结论 肺CT囊泡评分与FEV1% pred和DLCO/VA% pred显著相关,但是与血清VEGF-D水平的相关性不明显。囊泡评分>15.80%时提示肺功能损害明显,建议患者接受西罗莫司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于人工智能学习CT密度定量对肺内孤立性亚实性及实性结节的良恶性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73例肺内孤立性亚实性及实性肺结节患者,利用人工智能肺结节辅助诊断分析软件对肺结节患者胸部CT进行定量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比较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CT图像眶内侧壁结构定量测量探讨眼眶内侧壁解剖特点与眼眶爆裂性骨折发生形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因眼部外伤行眼眶CT扫描的患者,无眼眶骨折患者100例,单纯眼眶骨折患者76例(眶内侧壁骨折50例,眶下壁骨折26例)?眶内侧壁定量测量参数包括筛骨纸板前高?后高?前后径?面积及筛窦气房分隔数?单位筛窦气房分隔所支撑筛骨纸板面积?比较各组间眼眶内侧壁各定量测量参数的差异?结果:无骨折患者左右两侧眼眶内侧壁各定量测量参数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眼眶内侧壁骨折组筛窦气房分隔数少于眼眶下壁骨折组(P=0.013),单位分隔所支撑的筛骨纸板面积大于眼眶下壁骨折组(P=0.011),而筛骨纸板前高?后高?前后径?面积无组间差异(P > 0.05)?结论:左右两侧眼眶内侧壁结构各定量测量参数无统计学差异?在相近外力作用下,筛窦气房分隔数越少,单位分隔所支撑的筛骨纸板面积越大,患者越易发生眶内侧壁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