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秀  陈社新 《医学综述》1996,2(2):93-94
本文对68例脑梗塞进行了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了比较,同时将脑梗塞患者检测出的有关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68例脑梗塞男47例,女21例,年龄50~75岁。均经头颅CT明确诊断,并在住院期间检查排除其它系统疾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检测均为发病72小时内所测。血液流变学对照组72例,男38例,女34例,年龄45~69岁,平均年龄60.9岁。血脂分析对照组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龄49~72岁,平均年龄65.8岁。1.2 方法 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血液流变学检测用肝素抗凝。血脂分析用血清。用无锡县电子仪器…  相似文献   

2.
3.
老年脑梗塞患者血脂与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虹  傅虹 《四川医学》1999,20(5):498-499
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文献已有诸多报道,大多数作者认为其指标有多项改变,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高。笔者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血脂及血流变作了研究,其结果与文献报道不太一致,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111 实验组:本院神经内科1995年2~7月收治的脑梗塞病人,男20例,女16例,年龄60~80岁,均按照1986年脑血管疾病分类草案诊断标准确诊,符合WHO的诊断标准。112 对照组:本院门诊体检健康者及本院健康职工自愿者,男、女各20名,年龄60~80岁,其年龄分布与实验组相…  相似文献   

4.
<正>脑梗塞是最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其发病时常有血液高粘滞状态,促发了脑梗塞的形成,同时也加重了病变部位的缺血缺氧,使脑梗塞更进一步恶化。因此,改善血液高粘滞状态,是临床治疗脑梗塞的重点之一。 近两年来,我们以高压氧治疗作为临床综合治疗脑梗塞的主要辅助手段,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了  相似文献   

5.
6.
急性脑出血,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36例脑出血及38例脑梗塞患血液流学变的改变与50名正常人对照。结果两组患者的10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出血血粘度增高主要在于红细胞压积高;脑梗塞者则主要为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粘附性增高,作者认为在血液流变学疗法中,脑出血以降低血球压积为主,脑梗塞则主要是降低纤维蛋白原。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载脂蛋白指标的变化。方法将68例脑梗塞患者和60例正常人血液流变学指标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以及载脂蛋白AI(APOAI)和载脂蛋白B(APOB)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脑梗塞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TC、TG以及APOB明显高于对照组,APOAI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脑梗塞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与血脂、载脂蛋白的异常。在治疗上应该采取活血化瘀、降低纤维蛋白原、控制血脂水平等降黏、解聚治疗,改善脑部微循环,以达到预防和治疗脑梗塞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40例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脑梗塞血液流变学规律及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对脑梗塞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液流变学14项指标进行了检测及相关性分析。结果:除全血还原粘度以外,全血粘度(高切、低切、中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13项指标,脑梗塞组均增高或明显增高。结论:提示高稠、高粘、高凝的血液状态是诱发脑梗塞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参酮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血脂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血沉(ESR)、纤维蛋白原(Fb)、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nbl)、高切变率下全血粘度(nbh)、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蛋白(LDL-C)、高密度蛋白(HDL-C),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观察治疗后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IVST、LVEF、LVDD等指标显著改善,而观察组治疗后IVST、LVEF、LVDD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SR、Fb、nbl、nbh、TC、TG、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IIA磺酸钠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血液动力学及血脂水平,对心肌起到保护作用,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8例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口服硫氮(艹卓)酮后,用漂浮气囊导管观察证实:全身血液动力学改变的净效应是外周阻力减少20.3服(P<0.01),平均血压下降7.6%(P<0.01),心率无明显改变,心肌耗氧量减少8.2%(P<0.01),左室功能改善,心脏工作效率提高,因而对急性心肌梗塞产生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本地区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血脂水平状况及冠心病 (CHD)二级预防中的调脂治疗。方法 :将 170例AMI患者分为中青年组 (35~ 5 9岁 ,49例 )、老年组 (6 0~ 79岁 ,10 9例 )、高龄老年组(80~ 90岁 ,12例 ) ,分析各年龄组总胆固醇 (TC)、甘油三脂 (TG)水平 ,血脂增高检出率 ,强调了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策略。结果 :TC ,TG水平随AMI发病年龄增加而降低 ,TG水平与AMI发病年龄呈负相关 (γ =- 0 2 0 3,P <0 0 1) ,中青年组及老年组TC均值极显著高于高龄老年组 (P <0 0 1) ,中青年组TG均值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 <0 0 5 ) ,39%的AMI患者因TC增高需开始饮食疗法 ,2 7%的需开始药物疗法。结论 :重视CHD ,特别是中青年组病人的调脂治疗 ,调脂治疗为CHD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童步高  王格珍 《现代医学》1989,17(5):263-264
对35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用带气囊漂浮导管作血流动力学监测,并与临床资料作比较分析,指出对早期泵衰竭诊断,单凭临床所见具有局限性;血流动力学监测对血容量不足所致的低血压、心源性休克的鉴别,机械性并发症,右室梗塞的诊断及心梗预后估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s,BNP)浓度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不同时期的变化,探讨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患者不同时期BNP水平,并与自身及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MI组BN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②随着病情的变化BNP浓度随之变化,病情好转时,BNP浓度下降;病情加重时,BNP浓度升高。③当BNP浓度明显升高时,提示预后不良。结论检测BNP浓度对急性心梗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心肌梗死患者血脂、血尿酸、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206例患者按病因分为心肌梗死组(69例)、脑梗死组(72例)和脑梗死合并心肌梗死组(65例);76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血尿酸(UA)、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的水平。结果脑梗死组、心肌梗死组患者的UA、Fib水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MPV、LDL-C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且脑梗死和心肌梗死对UA、Fib、MPV、LDL-C指标的改变无交互效应(P>0.05)。脑梗死组和心肌梗死组患者的PDW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C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TCH和APOB的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和APOA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脑梗死和心肌梗死对PDW、PCT的改变有交互效应(P<0.01)、对TG、TCH、APOB、APOA1、HDL-C的改变有交互效应(P<0.05)。结论检测脑梗死与心肌梗死患者血脂、血尿酸、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判断病情及预后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血浆脑钠肽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小军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7):134-135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浓度的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确诊为AMI的患者86例,入院后24h内检测血浆BNP浓度,所有患者均定期随访6个月,观察血浆BNP浓度与AMI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AMI组血浆BNP浓度明显升高,且血浆BNP水平高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P〈0.05)。结论AMI患者血浆BNP浓度明显升高,血浆BNP水平可反映AMI的严重程度;BNP水平可作为心血管事件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脑血管病患者血脂变化规律和比较其调脂治疗疗效,探讨血脂对脑血管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脑梗死组108例、脑出血组84例及对照组92例(未发生脑卒中患者),用比色法测其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采用随机分组将脑出血及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调脂治疗组及非调脂治疗组,并进行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AM)(近期疗效)及3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评定(远期疗效)。结果脑血管病患者(脑出血、脑梗塞)的TG、TC、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低于对照组;脑出血组TC、LDLC低于脑梗塞组;调脂治疗组1个月后FAM评分低于非调脂治疗组,而3个月后ADL分级评定好于非调脂治疗组。结论高TG、TC、LDLC及低HDLC水平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低TC、LDLC更易发生脑出血;调脂治疗能改善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群心肌梗死和脑卒中患者的血脂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揭示脂质代谢在动脉血栓性心肌梗死、脑梗死和脑出血之间的异同 ,评价脂质在心肌梗死及脑卒中的作用。方法 :甘油三脂 (TG)、总胆固醇 (T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用酶法测定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按Friedewald公式计算。结果 :心肌梗死组、脑梗死组TG、TC、LDL血清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脑出血T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TC显著低于对照组 ,三组中HDL血清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心肌梗死TC、LDL血清水平显著高于脑卒中 ;脑梗死TC、LDL血清水平显著高于脑出血。结论 :心肌梗死、脑卒中病人存在着脂质代谢紊乱 ,但脂质代谢异常并不完全相同 ,HDL、TG为共有异常指标。高TC、LDL易发生心肌梗死、脑梗死 ,但更易导致心肌梗死 ,低TC易发生脑出血  相似文献   

20.
姚翠娥  尹文  黄杨  余厚友 《医学综述》2014,20(19):3628-3630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C反应蛋白(CRP)、B型脑钠肽(NT-proBNP)、血糖异常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住的180例AMI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有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不良心脏事件组和非不良心脏事件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CRP、NT-proBNP和血糖值。结果随访所有经观察180例AMI患者中,有34.40%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其中7.8%发生猝死。非不良心脏事件组与不良心脏事件组比较,CRP[(20.27±6.73)mg/L vs(42.27±8.02)mg/L],NT-proBNP[(131.81±72.97)ng/L vs(387.43±171.23)ng/L]和血糖值[(6.97±2.19)mmol/L vs(12.78±1.33)mmol/L]均低于不良心脏事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NT-proBNP和血糖值联合检测对AMI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有较好的判断和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