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纳米二氧化锰(nm-MnO2),并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纳米二氧化锰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在苯胺/nm-MnO2的盐酸反应体系中,nm-MnO2可以使苯胺氧化聚合。在一定的nm-MnO2用量下,聚苯胺的产率随苯胺添加量的增加而下降,nm-MnO2在产物中的含量也随之下降,且含量很低。在苯胺:/nm-MnO2/过硫酸铵的反应体系中,研究了Nm-MnO2通过两种不同的加料方式原位制备PA-NI/nm-MnO2复合材料的合成条件。第一种方式为nm-MnO2和过硫酸铵同时与苯胺混合,一起参与苯胺的氧化聚合。第二种方法是先将过硫酸铵和苯胺混合,3min后再将nm-MnO2加入反应体系中。研究表明:第一种加料方式得到的队NI/nm-MnO2中nm-MnO2的含量很低;第二种加料方式可以得到高nm-MnO2含量(w=0.14-0.73)的产物,其电导率约10^-4S/cm。  相似文献   

2.
通过先用过硫酸铵引发苯胺的聚合,然后再将纳米二氧化锰(nm-MnO2)加入过硫酸铵和苯胺的反应体系中。原住制备了导电聚苯胺/纳米二氧化锰复合材料(PANL/nm-MnO2),并有效地避免了nm-MnO2在苯胺氧化聚合中的消耗。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显示复合材料中nm-MnO2为聚苯胺所包裹。X射线衍射研究表明,在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nm-MnO2的晶型未发生变化,在复合材料中聚苯胺为非晶相结构。  相似文献   

3.
以二氧化锰为氧化剂在酸水体系中化学氧化制备了聚苯胺(PANI),考察了聚合条件对产率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手段对PANI的结构与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对其电化学电容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PANI产率随着体系中氧化剂用量的增加、苯胺用量的减少、反应温度的降低和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制备的聚苯胺主要是翡翠亚胺型聚苯胺,并以颗粒形式存在,大小在100 nm左右,局部有团聚现象,颗粒间堆积蓬松;该聚苯胺作为超级电容器活性电极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化学电容性能,最高比电容达到178 F/g。  相似文献   

4.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乳化剂和掺杂剂,采用水一油二相乳液聚合物方法对苯胺进行合成,制备出高溶解性和高电导率的PAn,通过x-射线,电镜分析和热重分析对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法合成的导电性PAn具有较高的特性粘度,溶解性,耐热性及结晶度,与非极性溶剂-表面活性剂-水三相体系聚合产物结果相似,透射电镜显示水乳液聚合产物呈较规则的纤维状取向排列。  相似文献   

5.
碘掺杂聚苯胺呋喃是一类非共轭导电聚合物。用紫外吸收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光电子能谱等对该聚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导电机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用电化学复合法,以聚己内酰胺为膜基,通过氟硼酸掺杂,使苯胺电解聚合,制成一种新型的聚苯胺/聚己内酰胺(PAn/PA-6)复合膜,考察了电流密度、掺杂剂浓度及苯胺浓度等因素对导电复合膜的电导率、机械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综述导电聚苯胺用于金属防腐蚀领域的最新进展,并且探讨了其相关的防腐机理。  相似文献   

8.
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合成了可溶性的聚苯胺/聚乙烯醇导电复合材料。研究了反应体系中聚苯胺的含量、反应时间、温度及酸浓度对复合材料电导率的影响,确定了较佳的聚合反应条件,并且通过红外、紫外、荧光光谱和热重分析等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光电性能和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有机二磺酸作为掺杂剂合成了具有高热稳定性的二磺酸掺杂导电聚苯胺。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酸/苯胺摩尔比等因素对产率、产物的导电率与分子量的影响。利用微波加热的方法测试有机二磺酸掺杂聚苯胺的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有机二磺酸掺杂的导电聚苯胺在微波场中升温速率快,并且具有良好的反复升温性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明胶-聚苯胺接枝共聚物(gelatin-graft-polyaniline, GP)导电水凝胶的制备和性能研究。方法: 采用直接掺杂法制作GP,使用樟脑磺酸(camphor sulfonic acid, CSA)作为掺杂剂。GP溶于水形成导电水凝胶(gelatin-graft-polyaniline hydrogel, GPH),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1-(3-dimethylaminoproply)-3-ethylcarbodiimide, EDC]进行交联。对制备的GP和GPH的形态结构、生物相容性、溶解性、溶胀比和导电性能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GPH导电性能良好(1×10-4~1×10-3 S/cm),并随着苯胺含量的增大而增大。但当苯胺的量提高到一定程度,通过明胶共聚获得的GPH溶解性大大降低,同时溶胀比增加。结论: GPH是一种新型的可降解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作为支架在组织工程修复中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导电聚合物/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是开发同时具有电、磁性能的功能材料的最佳选择之一,是制备电磁屏蔽材料,电磁波吸收剂等功能材料的重要途径。导电聚合物与磁性纳米粒子复合,既可实现电、磁性能的复合,又可通过调节各组元的组成和结构实现对材料电、磁性能的调节。对目前导电聚合物/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原理、方法,复合材料的结构及控制,材料的性能与应用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2.
采用核壳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以甲基丙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丁酯三元共聚物酸为核,聚苯胺为壳的导电高分子复合物。复合物的电导率随着聚苯胺含量的增加而升高。用粒径分析仪、TEM、FT-IR和DSC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形成了核壳结构,由于共聚物酸起到了掺杂剂的作用,使制得的复合物能在环己酮、四氢呋喃等普通有机溶剂中有好的溶解性。  相似文献   

13.
木文用FT-IR、ESR、XPS等研究了聚苯胺的质子酸掺杂机制。结果表明聚苯胺掺杂时的质子化反应优先发生在分子链中的醌亚胺结构单元的氮原子上,并产生了分子内氧化还原反应而形成阳离子自由基。质子所带的电荷由于共轭作用能较好地离域到邻近苯环及对位氮原子上。  相似文献   

14.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维的MnO2纳米棒,经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表面改性后与苯胺单体在低温下混和,通过原位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二氧化锰(PANI-MnO2)纳米复合材料。采用FESEM、FT-IR、XRD、TG、循环伏安以及恒电流充放电等测试技术对复合材料进行了结构和性能的分析。结果表明:MnO2纳米棒穿插在聚苯胺纳米线网络中,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新的网络结构,随着MnO2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比容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m(An)∶m(MnO2)=1∶3、电流密度为1 mA/c  相似文献   

15.
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以水溶性高分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空间稳定剂,直接在玻璃基体表面聚合沉积导电聚苯胺(PANI)薄膜。用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四探针电导率测试仪和热重分析仪(TG)对聚苯胺膜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测试了薄膜的电致变色性。结果表明:盐酸掺杂聚苯胺薄膜呈翠绿色,薄膜厚115 nm,表面电导率为4.6×10-3S/cm。电致变色实验中聚苯胺电极电位在-6~ 6 V循环变化时,薄膜颜色在黄绿和蓝绿间可逆变化。电致变色前后聚苯胺薄膜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随着电极电位的降低,极化子峰发生红移,说明聚苯胺分子链中醌式结构单元被还原,聚苯胺薄膜质子化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海藻酸钙/壳聚糖微球为载体、用戊二醛共价交联固定于微球表面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催化合成水溶性导电聚苯胺。考察了酶的固定化效果、负载率、比活力、贮存稳定性及酶促聚合特性,并对酶促聚合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共价交联微球固定化HRP可有效地用于水溶性导电聚苯胺的模板导向合成。  相似文献   

17.
在制得可溶性聚苯胺基础上,研究了聚苯胺与聚苯甲酰胺在二甲基乙酰胺(含3.5%LiCl)中的共混溶液行为并绘出其三元相图。研制了不同配比的聚苯胺/聚苯甲酰胺共混膜。测试结果表明,在聚苯胺中混入20%PBA后其拉伸强度可增加2~3倍且其导电率可达7.5S/cm。考察了混合比对共混薄膜的导电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SEM及X-衍射结果表明聚苯胺/聚对苯甲酰胺共混物存在着明显的微观相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