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银杏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秀桐  周智群 《广西医学》2001,23(2):310-313
银杏为银杏科植物 Cinkgo biloba L,6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银杏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应用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以下就近几年来银杏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概述如下 :1 银杏提取物的化学成分  银杏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 ;双黄酮 (± )、黄酮甙元 (± )、黄酮单糖甙 (+)、黄酮双糖甙 (+)、黄酮三糖甙 (+)、桂皮酰黄酮苷 (+)、原花青色素 (+)、儿茶素单宁 (- )、银杏萜内酯 (+)、游离甾体和三萜(- )、甾体甙类 (± )、有机酸 (+)、银杏酸 (- )、叶绿素 (- )、聚异戊醇类 (- )和非黄酮甙 (+)等 ( 1) 。1 .1 黄酮类化合物 :Hasler报道 ,…  相似文献   

2.
从甘肃产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分离出9个化合物。其中5个三萜类化合物:甘草次酸甲酯(A,methyl glycyrrhetate)、甘草次酸乙酰化物(B,glycyrrhetic acid acetate)、甘草次酸(C,glycyrrhetinic acid)乌拉尔甘草皂甙乙(I,uralsaponin B)和甘草酸(J,glycyrrhizic acid);4个黄酮类化合物:甘草甙元(D,liquiritigenin)、异甘草甙元(E,isoliquiritigenin)、甘草甙(F,liquiritin)、和异甘草甙(G,isoliquiritin)。化合物A、B、G和I为首次从胀果甘草中得到。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13)CNMR在C_(21)甾甙甙元结构的确证,取代基的位置,糖的种类,糖的连接位置和连接顺序,甙键构型的判断等方面的应用,酯化位移规律,甙化位移值的应用以及应用部分弛豫傅立叶转换(PRFT)技术推断糖的连接顺序。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从黄荆(Vitex negundo)中分得三种新黄酮化合物A、B、C。化合物-A(I),mp>300°,200°分解,C_(32)H_(40)O_(17)·H_2O,红外光谱v_(max)~(KBr)cm~(-1):3340(OH)、288.5(OCH_3)、1667(共轭羰基)。紫卜光谱。λ_(max)~(MeOH)253nm、273nm和340nm,显示黄酮骨架,C-3取代黄酮的定性反应呈阳性。三氯化铝处理后吸收峰不向长波方向移动,表明C_5-OH和C_3-OH被取代。酸水解后得到了葡萄糖和鼠李糖。甙元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从金莲花中分得四个结晶,分别确定为荭草甙(Orientin),牡荆甙(Vitexin),藜芦酰胺和软脂酸。两个黄酮碳甙已有人从同一植物分得,但所定结构则不同。本文根据红外、紫外、核磁和质谱以及异构化反应和纸层析并与已知化合物的光谱资料核对确定其结构。对芦藜酰胺结构的确定除进行各项光谱数据的解析与核对外,并进行了人工合成。本文所述两个黄酮甙的总黄酮和藜芦酰胺等对8种致病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未见明显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银杏黄酮甙和甲基B12 对糖尿病周围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 14 9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 4组 ,分别为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银杏黄酮甙组 (第 1组 )、甲基B12 组 (第 2组 )、银杏黄酮甙与甲基B12 联合组(第 3组 )。疗程为 8周。观察治疗前后自觉症状、腱反射和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第 3组总有效率为 95 % ,显著高于对照组 (17% ) (P <0 .0 0 5 )。第 1组和第 2组 ,总有效率分别为 6 9%和 72 %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第 3组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后较冶疗前显著改善 (P <0 .0 1) ,而且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1)、第 1组 (P <0 .0 5 )和第 2组 (P <0 .0 5 )。结论 银杏黄酮甙和甲基B12 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较单独应用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猫爪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提取和柱色谱分离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醋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粗贝壳杉黄酮-4′-甲醚(Ⅰ)、榧双黄酮(Ⅱ)、罗汉松双黄酮A(Ⅲ)、白果素(Ⅳ)、异银杏素(Ⅴ)、穗花杉双黄酮(Ⅵ)、猫爪草苷[4氧-代-5-(O-β-D-吡喃葡萄糖基)-戊酸-正丁基酯](Ⅶ)、4-氧代-5-(O-β-D-吡喃葡萄糖基)-戊酸甲酯(Ⅷ)、苯甲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Ⅸ)。结论化合物Ⅰ~Ⅵ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Ⅷ是新的天然产物,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8.
从唇形科香科科属植物铁轴草(Teucrium quadrifarium)中分离得的四个黄酮化合物。经UV,IR,MS,NMR以及化学反应等方法,分别鉴定其结构为:5,4′,5′-三羟基-6,2′-二甲氧基黄酮(1),柳穿鱼新甙(2),金合欢素(3)和洋芹素(4)。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为首次从唇形科中发现,其~(13)CNMR谱也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甘草与甘遂配伍毒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草与甘遂合用有很大毒性。本针二者配伍后的乙酸乙酯、乙醇、不提取液进行了毒性试验,采用柱层析,制备性薄层层析对毒性成分进行了分离。经化合物定性鉴别试验表明,甘草、甘遂合用后产生的毒性成分为三种黄酮甙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从河南产圆果甘草(Glycyrrhiza Squamulosa Franch.)中分离出8个化合物。其中5个黄酮类化合物: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S-1)、刺甘草查尔酮(echinatin,S-2)、芒柄花素(formonon-etin,S-3)、4’,7-二羟基黄酮(4’,7-dihydroxyflavone,S-4)、阿芙萝摩辛(afrormosin,S-5),还有胡萝卜甙(daucosterol,S-6)和蔗糖(sucrose,S-7),均为首次得自圆果甘草。此外尚有1个化合物(S-8)结构待定。  相似文献   

11.
NMR测定灵敏度较低,对于那些天然丰度低而磁矩又较小的核,这一问题更为突出。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了一系列基于极化转移技术的多脉冲序列方法如INEPT~*和DEPT~(**)等,用于测定~(18)CNMR谱,极大地提高了灵敏度,其增强因子与偶极—偶极弛豫是否  相似文献   

12.
采用^13CNMR表征了悬浮法合成氯化聚乙烯的分子链上氯原子的分布测定了各种序列结构的含量;通过DSC研究了氯化聚乙烯的熔融行为,观察到氯化聚乙烯存在结晶和共结晶,并根据核磁分析结果,讨论了氯原子在分子链上的序列分布对氯化聚乙烯的结晶和共结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左归丸水提液中总环烯醚萜苷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水提液通过醇沉后经大孔树脂D101对环烯醚萜苷进行分离纯化,蒸干后加香草醛和高氯酸水浴显色后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大孔树脂D101对环烯醚萜苷的分离纯化效果良好,左归丸中环烯醚萜苷以马钱苷含量较高,故选马钱苷为对照品,显色后在24.96μg~99.8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左归丸水提液中总环烯醚萜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4.
窄头橐吾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窄头橐吾根部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层析(CC)对窄头橐吾根部的提取物进行分离提纯,并利用现代波谱方法(1H-NMR,13CNMR,HMBC,MS,IR)分析鉴定,确定其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出5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木栓醇(1),木栓酮(2),2-异丙基-5-乙酰基-6-羟基苯并呋喃(3),5,6-二甲氧基-2-异丙基苯并呋喃(4),谷甾醇(5)。结论化合物1~5均为已知化合物,并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而得。  相似文献   

15.
制萸肉免疫活性成分的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酒泡制的山茱萸果肉制萸肉的水剂中分得5个成分,经理化常数测定,光谱(IR、MS、~1HNMR、~(13)CNMR和2D-NMR)分析,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原儿茶酸、马钱子素、7-乙氧基莫诺甙和莫诺甙。原儿茶酸为首次从山茱萸中分到。实验证明7-乙氧基莫诺甙主要为泡制和实验过程中的人工产物。体外试验发现没食子酸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一锅两步连续反应法合成了氨甲酰胆碱,其化学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元素分析证实。向兔眼前房注射0.01%氨甲酰胆碱0.3ml,1~2s瞳孔即开始缩小,5min后瞳孔由11.9mm缩小为2.3mm。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离骨化三醇及其异构体,并鉴定骨化三醇的结构。方法采用化学分离方法进行分离,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氢核磁共振谱、碳核磁共振谱、质谱、比旋度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确证了骨化三醇的结构。结论该化学分离法能有效用于骨化三醇的分离提纯。  相似文献   

18.
N- (4-氯苄基 ) - 2 ,3 -亚甲二氧基 - 9-乙酰氧基 -1 0 -甲氧基 - 7,8,1 3 ,1 3 a-四氢 - 8H-二苯骈 [a,g]喹嗪氯化物 (ZH )是以小檗碱为先导物进行热解、酯化、还原、季铵化所得的原小檗碱类衍生物 ,初步药理试验表明此类化合物对乌头碱诱发的心律失常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本文通过 IR、MS、HRMS,特别是NMR谱 (包括1HNMR、13 CNMR、 COSY及HETCOR谱 ) ,对其结构进行了研究 ,结合四氢小檗碱核磁共振谱[1-3 ] ,确证了 ZH 的结构 ,并对其核磁共振信号进行了归属。1 仪 器1HNMR、13 CNMR、 COSY、 HETCOR谱用Bruker AM…  相似文献   

19.
设计合成了8个2,5,6-三取代-4(3H)嘧啶硫酮衍生物,其中5个是尚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红外光谱、元素分析、~(13)C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确证,并对化合物进行了抗病毒和诱导干扰素活性初步试验。结果显示取代嘧啶硫酮是新一类有生物活性的抗病毒剂。  相似文献   

20.
易朝晖  詹群珊 《重庆医学》2007,36(19):1951-1952
目的 探讨检测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最佳方法.方法 对50例胃镜病理切片确诊为胃癌的患者,并1个月内未曾使用可能影响HP检测结果的药物者同步完成多聚酶链反应(PCR)、快速尿素酶试验(RUT)、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测.以PCR阳性为诊断HP感染的标准.评价13C-UBT对HP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13C-UBT的敏感性100%(34/34),特异性88%(14/16),准确性96%(48/50),阳性预测值94%(34/36),阴性预测值100%(14/14).结论 13C-UBT可作为HP与胃癌相关性研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