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我院共施行介入封堵治疗61例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其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21例,室间隔缺损22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动脉导管未闭15例,肺动脉狭窄2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均采用Amplatze...  相似文献   

2.
室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临床上也可遇到一些因为后天性疾病而产生室间隔缺损,如胸部创伤引起的心室间隔穿孔,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的室间隔穿孔,肥厚性心肌病外科术后引起的室间隔穿孔,以及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上述的获得性室间隔缺损(aVSD)也同样出现心室水平的分流,其治疗措施与先天性的室间隔缺损不尽相同.目前,经导管介入治疗技术也应用于这些特殊类型的室间隔缺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胎儿房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意义.方法在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时间内对5300名孕妇进行产前超声检查,并通过多个切面对胎儿心脏进行系统扫查.结果发现胎儿房室间隔缺损者10例,均经尸检证实.结论产前超声对胎儿房室间隔缺损的早期诊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合并假性膜部瘤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8月至2008年4月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218例,其中合并假性膜部瘤34例.结果:30例经右房切口,4例经右室流出道切口,剪开隔瓣后完全显露真正的室间隔缺损,室缺直径在0.5~1.8cm,直径>1cm用心包片或涤纶片修补.结论:术中完全显露真正室间隔缺损,才能完整修补缺损, 避免术后残余分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85~1996年共收治先天性心脏病120例,其中并肺动脉高压40例,均采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矫治,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1 资料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4~29岁,手术病种有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并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并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并房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等,心功能Ⅱ~Ⅳ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2005年3月至2007年8月采用国产封堵器对32例(男18例,女14例)室间隔缺损患者进行封堵治疗.患者年龄2~45岁,平均00.5±5.9)岁,经胸超声提示室间隔缺损的直径为(2.0~12)mm,平均(5.9±2.5)mm,心室造影示室间隔缺损的直径为(1.8~13)mm,平均(5.4±3.1)mm.在透视及超声监测下通过建立股动静脉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分别于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结果:32例患者封堵器置入均成功,成功率100%.术后超声及造影示微量残余分流4例,1个月内消失.术后第二天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2例,1周内消失.结论:应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是安全有效的,近期效果良好,但中、远期疗效尚需更大规模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7.
室间隔缺损是心室的间隔部分因组织缺损而引起心室间血液交通的一种先天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肌部室间隔缺损约占全部室间隔缺损的20%,肌部室间隔缺损位于肌部室间隔的光滑部或小梁化部,可为单发或多发.其他可引起肌部室缺的原因包括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心肌病化学消融术后以及外伤.  相似文献   

8.
心室间隔缺损(ventrieular septal defect)可单独存在,亦可作为法洛四联症或艾森曼格综合征的一部分而存在.一般所称心室闻隔缺损是指单纯的心室间隔缺损,而不是伴有其他畸形的心室间隔缺损.心室间隔缺损是临床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中又以膜部间隔周围的缺损最为常见.本病在男性略多见.  相似文献   

9.
一期大动脉调转术(Jatene手术)主要应用于婴幼儿室间隔完整的单纯性大动脉转位,及一些合并室间隔缺损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和肺动脉瓣下型室间隔缺损右室双出口.笔者2000年11月~2005年12月行一期Jatene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疾病9例,近期死亡2例.现就临床治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早拔管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室间隔缺损患儿50例,收治时间为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期间,对室间隔缺损患儿进行早拔管护理,比较室间隔缺损患儿进行早拔管护理后的效果。结果室间隔缺损患儿采用早拔管护理模式后血流动力学平稳,未出现严重心律失常,仅有1例室间隔缺损患儿出现肺部感染,患儿住院期间随访未见麻醉并发症,所有室间隔缺损患儿均未进行二次插管(P0.05)。结论在50例室间隔缺损患儿术后早拔管的护理过程中,将术后呼吸道、循环、肺动脉高压以及胸腔闭式引流管等方面的护理为重点,制订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保证室间隔缺损患儿较快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