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浅谈穴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腧穴穴性的概念、源流、与穴性有关的因素,从而提示穴性如同药性一样,只有熟练掌握,运用自如,才能达到取穴少而效捷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穴性"是腧穴性质的简称,是指腧穴因其所在部位、经脉属性以及影响因素不同而显现的穴位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反映在治疗作用方面的特异性。腧穴具有"穴性",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腧穴可在特定病证中,因病证的性质、针刺手法不同而表现出寒热虚实的不同性质;调节和控制各种影响因素,对于正确处方选穴、有效发挥腧穴治疗作用,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腧穴的概念、穴性与药性的区别和穴性的临床意义研究中得出:穴性是基于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理论,经过长期大量的医疗实践而获得的,是大量临床经验的总结;以针刺、艾灸、刺络放血等针灸方法为条件,通过腧穴的主治作用表现出来的;只有全面系统的考察腧穴的特性才能形成穴性学说.研究穴性以及特点对于临床辨证处方、选择针刺操作手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外奇穴,又称"奇穴",是指尚未归属十四经的腧穴,因其有奇特临床效果,故称之.经外奇穴虽在十四经之外,却是针灸腧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十四经穴的补充.历代文献对奇穴的记载虽不如经穴详尽,但也收录颇多,奇穴多取法独特,疗效显著,故对奇穴的起源、形成及发展进行探讨,是颇具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给患者治病的过程中体验到,在中医理论基础上应用五腧穴和董氏奇穴比应用标准教材上的疗法治愈率高.本文将介绍对腰痛和重症肌无力两例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6.
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慢性胃炎中的十四经腧穴用穴规律。主要搜集近五年针灸治疗慢性胃炎文献,筛选合格研究,对文献中使用的十四经腧穴进行提取应用。纳入合格文献38篇,腧穴55个,54个腧穴分布于十四经,其中足阳明胃经13个,任脉腧穴11个,膀胱经腧穴8个,脾经7个。纳入穴中特定穴37个,涉及特定穴10种。结果发现,针灸治疗慢性胃炎中使用的腧穴、归经主要以任脉、足阳明经为主,腧穴类型主要以特定穴为主。  相似文献   

7.
全息穴是依据全息理论结合生理学、病理学、人体解剖学以及临床实践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全息穴已经形成一个完善的理论系统 ,全息穴系统包括耳穴系统、头穴系统、足穴系统、眼穴系统、手穴系统、面穴系统、鼻穴系统、腕踝穴系统等等。目前 ,医学界对全息穴的研究 ,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临床研究都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笔者认为全息穴纳入腧穴分类之中 ,即腧穴应分为十四经穴 ,经外奇穴 ,阿是穴和全息穴 4种。我们将全息穴纳入腧穴的分类 ,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 腧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无定位、定位、定名及系统分类等几个阶段腧穴形成大致…  相似文献   

8.
百会穴是督脉的重要穴位,督脉由此入络脑腑,故可醒脑神、补脑髓;该穴更是督脉与诸经交会之所,有升阳举陷的治疗作用。历代医家对此穴有精辟的理论阐述及丰富的临床使用经验,现代医疗临床上更是根据其经脉络属关系逐步扩大其临床应用,在经典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辨证选穴,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并上升为理论观点以指导临床。除此之外,现代医学对百会穴亦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对其生理反应和病理作用也有一定的阐述,根据西医学的对症原则应用百会穴一样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由此可见百会穴是临床上的常用穴、特效穴,几千年来一直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该文主要将近年来百会穴的临床应用情况以及程为平教授对百会穴的临床使用经验整理并进行初步探讨,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9.
腧穴本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运行输注的特殊部位,是经络系统通达的外属部分,是人体和外界沟通的转输站,既可以反应体内脏腑经络气血的生理病理变化,也是接受刺激并传至经络、脏腑以调节其功能的"刺激点",是针灸临床取效的关键环节之一.腧穴定位,不仅在于体表的"点",其内涵在于腧穴是"神气游行出入"之所,而针刺的关键在于"神机"的捕捉与调节,因此深刻领会腧穴的内在涵义,并正确使用是针刺疗效的关键所在.从腧穴本义、腧穴定位、神气与腧穴的关系、神机与针刺的关系等方面加以阐述,以期帮助理解腧穴的概念,加深对腧穴的认识,并为针灸术语国家标准的制定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彭立娉  王育林 《中医学报》2021,36(6):1159-1163
本文从中医学的基本思维方法——取类比象法入手,探讨人体经穴的命名规律.通过对《针灸甲乙经》等医学古籍中有关腧穴的脉气所发、定位、病症主治的描述,运用训诂学和文献学的方法进行梳理分析,发现:以任脉为中心的胸部经穴的命名和排列有明显的取象上古时期宫室建筑结构的特征,用建筑的阙、庭、堂、宫、墟、藏、府、户、窗等比拟了腧穴的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和PubMed论文数据库,收集从2000—2017年有关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文献,并进行筛选,应用Excel、SPSS 18.0统计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78篇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的文献中,涉及的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为主;使用频次较高的穴位依次为心俞、肾俞、三阴交、脾俞、内关、足三里;选穴多选取背部腧穴,并配合背俞穴及八脉交会穴;辨证配穴重视心、肝、脾、肾。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失眠选穴以平衡阴阳、调和气血为主,并配合具有疏肝健脾、养心安神的穴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厘清阴谷与曲泉两穴的准确定位。[方法]查阅相关古籍、教材、著作及文献,比较分析古籍原文中关键词“膝内辅骨”“大筋”“小筋”“之下”“之上”的含义,并从经脉循行规律、局部解剖特点、临床实际运用方面,考证各种定位的合理性。[结果]有别于现代文献,不同古籍文献对两穴的位置记载较统一,“膝内辅骨”指股骨内上髁和胫骨内侧髁两部分,“大筋”“小筋”分别指半腱肌和半膜肌,“之下”“之上”分别指外侧和内侧。当阴谷穴定位“在膝后区,腘横纹上,半腱肌肌腱外侧缘”,曲泉穴定位在“膝部,腘横纹内侧端,半腱肌内缘凹陷中”时,两穴的定位既符合经典古籍描述,又符合经脉循行规律、局部解剖特点和临床实际运用,并且两穴定位之间相互印证,没有矛盾。[结论]阴谷与曲泉的上述定位较其他定位更为合理,更有利于指导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3.
14.
阿托品是M胆碱受体阻断药,能缓解平滑肌痉挛,适用于各种内脏绞痛。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胆囊穴穴位注射阿托品治疗胆性腹痛,疗效迅速,且用药量小,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1.操作方法 取阿托品注射液0.5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30ml,常规皮肤消毒后,用7号针头刺入胆囊穴,当患者有酸、麻、胀、抽等针感时缓慢注药,同时不断提插行针,以增强针感直至注药完毕。  相似文献   

15.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学的核心内容,也是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基础课。在腧穴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常以腧穴的定位、取穴方法、主治、操作等内容作为重点。但就某个腧穴而言,教师和学生所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何该穴称该名,此名又有何含义。在教学过程中,若能恰当掌握腧穴名称的含义,对加深理解腧穴的定位、功能、主治、刺灸注意以及腧穴与中医理论的联系等各方面均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究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选穴规律,以期为脊髓损伤导致的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治疗提供有益借鉴。方法:检索1989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的有关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相关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对收集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归纳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选穴规律。结果:共计纳入文献61篇,数据汇总、分析显示,任脉(频次104)、足太阳膀胱经(频次101)、足太阴脾经(频次41)、足阳明胃经(频次31)和足少阴肾经(频次15)上的腧穴常被临床选用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且根据腧穴使用频次治疗本病前3位的腧穴为中极(35次)、关元(32次)、三阴交(26次),临床使用率前10位的腧穴还包括膀胱俞(18次)、气海(17次)、阴陵泉(15次)、肾俞(15次)、次髎(15次)、八髎(14次,含上、中、次、下髎4对)、足三里(11次),多选取募穴、背俞穴和五输穴等特定穴治疗本病,手法以补法为主,联合电针治疗时多采用疏密波。结论:通过对数据库内的文献进行汇总分析,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选穴多为循经选穴和局部选穴,并以调理脏腑、疏通水气为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8.
讨论并强调了经络和腧穴的四维性特征,希望重视和加强对这一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针刺鼻丘穴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临床资料 病例均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耳鼻喉科2003年3月~2004年5月的门诊患者,共60例.年龄在18~60岁之间,除外严重心、脑、血管及肝肾等其他器官疾患的患者,按就诊先后每间隔一个分为针刺鼻丘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开瑞坦对照组(简称对照组),每组30例,无脱失病例.治疗组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32.63±13.58)岁;平均病程(4.41±4.00)年.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5.70±11.43)岁;平均病程(4.76±4.84)年.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和平均病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20.
孙伊平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6):1963-1963
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简称"面瘫".现将我科以颈夹脊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