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盐酸利多卡因宫颈表面麻醉在宫颈锥切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颈癌的发病率占妇女生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且发病年龄日益年轻化,从宫颈癌前病变发展到宫颈癌需经历一定的时间.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及对宫颈癌前病变治疗逐渐受到重视。高频电波刀的电圈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病变的疗效令人满意,应用范围越来越大,在妇科领域中深受欢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异丙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与单独应用异丙酚在宫颈锥切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麻醉下行宫颈锥切手术的门诊患者80例,随机分为异丙酚组(A组)和异丙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组(B组),每组40例.A组缓慢静脉注射异丙酚,B组先静脉注射氯胺酮0.2 mg·kg-1,再缓慢静脉注射异丙酚.至患者意识消失后,再注射已用异丙酚的半量后开始官颈锥切手术.术中根据患者的体动反应适当追加异丙酚.B组中,手术时间长于15 min者额外追加氯胺酮0.2 mg·kg-1.记录患者的年龄、体重、术中生命体征、手术时间、麻醉恢复时间、异丙酚的总用药量、术中体动反应及术中术后其他副作用.结果 ①A组和B组异丙酚用量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30.7±9.9)ml和(24.2±6.5)ml(P<0.01).术中体动反应A组30%,B组1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术中2组心率皆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明显.2组患者麻醉后血压与麻醉前相比显著降低,B组血压降低幅度较A组小.③2组皆无患者发生呼吸、循环严重并发症.结论 异丙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宫颈锥切手术的麻醉,患者术中血压变化相对较小,体动反应较少,不增加患者的麻醉恢复日时间,且可减少异丙酚的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在宫颈锥切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宫颈锥切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蛛网膜下腔麻醉组(简称腰麻组,C组)和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R组),各30例。R组先给予瑞芬太尼0.5g/kg,续以4~6g·kg―1·h―1持续泵注,手术开始前静注异丙酚0.5mg/kg,随后以1.5~2mg·kg―1·h―1持续泵入;C组选择L3~L4腰麻,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及术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和术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C组手术时间为(32.15±2.14)min,R组手术时间为(31.85±3.11)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R组满意度优于C组(〈0.05)。R组有6例(20%)出现轻度呼吸抑制,经呼唤患者令其深呼吸后迅速恢复至正常;C组无呼吸抑制现象。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微泵输注能很好地满足宫颈锥切术的需要,其麻醉效能安全、可靠且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清醒快、彻底,能早期活动,无不适感,不用留置导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宫颈病变患者行宫颈锥切手术采用不同麻醉方式的临床效果,探讨一种最佳的适合宫颈锥切术的麻醉方式。【方法】选择40例宫颈锥切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Ⅰ组为全凭静脉组,即小剂量的咪唑安定复合微泵输注迪施宁(国产异丙酚)+瑞芬太尼;Ⅱ组为腰麻组,两组术中持续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呼吸循环情况.观察二组患者术中的麻醉效果、Bis值及有无发生呼吸抑制,患者对麻醉方式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均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手术过程顺利,静脉组患者术中安睡,术中无知晓,术后10min内清醒,对答准确,术后不用留置尿管.术后1h均能起床活动,术者及患者对麻醉方式的选择满意。但有5例患者出现呼吸抑制,经面罩吸氧或经鼻置鼻咽通气管立即均能解决。腰麻组患者有10例病人术中强烈要求镇静,术后均需留置尿管,术后6h需去枕平卧。术后2-4h双下肢有麻木感,术者及患者对麻醉方式的选择欠满意。【结论】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确切,但静脉组患者术中安睡,无术中知晓,术后不用留尿管,术后清醒快且彻底,术后能早期活动及无不适感。故全凭静脉麻醉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式。但术中应密切注意患者的呼吸.若出现呼吸抑制时应及早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冷刀锥切及电刀锥切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宫颈原位癌患者生活质量、复发、及生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01~2008-01行宫颈锥切治疗的59例宫颈原位癌患者的术后临床表现、病理结果及预后情况.患者的年龄25岁~65岁,中位年龄40.1岁,术前均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及阴道镜下活检病理检查.59例患者按"三阶梯"先行宫颈锥切手术,视结果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随访观察,子宫全切,广泛性子宫切除).锥切术方式有冷刀和电刀两种.结果:冷刀锥切31例,占 52.5%;电刀锥切28例,占47.5%.两种方式在切缘干净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0例(67.8%)患者接受锥切手术后随诊,19例(32.2%)患者接受全子宫(或加双附件)切除手术.8例患者宫颈锥切手术后妊娠.随诊两种锥切方式分别有1例患者术后随访可见CIN及高危HPV感染.结论:宫颈锥切术是诊断宫颈原位癌,HSIL(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可靠方法.它不仅有诊断作用,又有治疗作用.根据病理报告浸润程度作宫颈癌的临床分期,从而指导手术范围,如术后切缘干净,有生育要求,可保留子宫,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6.
不同麻醉方式在宫颈锥切手术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官颈病变患者行宫颈锥切手术采用不同麻醉方式的临床效果,探讨一种最佳的适合宫颈锥切术的麻醉方式。[方法]选择40例宫颈锥切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Ⅰ组为全凭静脉组,即小剂量的咪唑安定复合微泵输注迪施宁(国产异丙酚) 瑞芬太尼;Ⅱ组为腰麻组,两组术中持续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呼吸循环情况,观察二组患者术中的麻醉效果、Bjs值及有无发生呼吸抑制,患者对麻醉方式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均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手术过程顺利,静脉组患者术中安睡,术中无知晓,术后10 min内清醒,对答准确,术后不用留置尿管,术后1 h均能起床活动,术者及患者对麻醉方式的选择满意。但有5例患者出现呼吸抑制,经面罩吸氧或经鼻置鼻咽通气管立即均能解决。腰麻组患者有10例病人术中强烈要求镇静,术后均需留置尿管,术后6 h需去枕平卧。术后2-4 h双下肢有麻木感,术者及患者对麻醉方式的选择欠满意。[结论]]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确切,但静脉组患者术中安睡,无术中知晓,术后不用留尿管,术后清醒快且彻底,术后能早期活动及无不适感。故全凭静脉麻醉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式。但术中应密切注意患者的呼吸,若出现呼吸抑制时应及早处理。  相似文献   

7.
异丙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宫颈锥切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其发病率在年轻育龄妇女有逐年上升趋势.宫颈锥切术是治疗CIN的重要方法之一,以往在局麻下手术,患者处于清醒状态,普遍对手术有恐惧心理,且常有腰酸、腹胀等反应.为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减少痛苦,我院2003年1~12月对35例CIN Ⅰ~Ⅱ级患者行宫颈锥切术时采用异丙酚与小剂量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手术均在无痛下顺利完成,并与采用传统局麻下手术的患者作了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肾上腺素联合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对鼻内窥镜全麻手术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影响,为肾上腺素的合理使用提供临床研究数据。 方法 173例鼻内窥镜全麻手术患者被随机分为A组55例、B组66例和C组(对照组)52例。局部浸润麻醉方法:给予A组利多卡因联合肾上腺素20 μg;给予B组利多卡因联合肾上腺素40 μg;给予C组利多卡因。监测3组在浸润麻醉前以及浸润麻醉后1、1.5、2、3、4、6 min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加速度指数(ACI)。 结果 浸润麻醉后1.5、2 min时A组、B组的HR上升,MAP下降(均P<0.05);浸润麻醉后3 min时B组的HR上升(均P<0.05);与A组相比,浸润麻醉后1.5、2 min时B组的HR上升、MAP下降程度更大(均P<0.05)。浸润麻醉后1.5、2、3、4、6 min时A组、B组的CI、ACI均上升(均P<0.05);与A组相比,浸润麻醉后1.5、2、3、4、6 min时B组的CI、ACI上升程度更大(均P<0.05)。 结论 肾上腺素联合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对鼻内窥镜全麻手术患者的血液动力学会产生一定影响,且影响程度与肾上腺素的剂量有关,推荐临床使用20 μg肾上腺素。   相似文献   

9.
戎晓静 《中原医刊》2006,33(15):65-66
监测麻醉管理(monitored anaesthesia care,MAC)是对于行诊断性或治疗性手术患者监测其接受区域麻醉和/或给予镇静镇痛药的技术,正在被广泛地用于临床。本研究对实施MAC技术的宫颈锥切术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对比,寻求一种更为合适的联合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3月~2012年2月收治的行宫颈锥切手术、年龄≤40岁、有生育要求的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进行生育情况随访;并从同期孕前门诊4 783例中随机抽取无宫颈锥切术史、年龄>40岁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流产率、正常分娩率、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进一步分析剖宫产指征中观察组及对照组社会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锥切术后对患者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剖宫产率虽差异较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脑电双频指数(BIS)为麻醉深度指标,研究持续静脉输注硫酸镁对丙泊酚有效靶浓度及病人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上腹部择期手术病人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硫酸镁小剂量组(M1组)和硫酸镁大剂量组(M2组),每组20例,所有病人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麻醉诱导时3组丙泊酚的初始靶浓度均设为2.0mg/L,M1组、M2组在气管内插管前分别静注硫酸镁15、25mg·kg^-1,术中分别持续静脉输注硫酸镁6、9mg·kg^-1·h^-1,根据BIS值变化调节丙泊酚靶浓度,使BIS值维持在45~55。记录诱导前、插管前和后、切皮前和后、术中30及60min、术毕等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及丙泊酚靶浓度的变化。结果P组术中各时点及全程平均丙泊酚有效靶浓度均显著高于M1组和M2组(F=11.21~26.32.q=4.96~9.11,P〈0.01);P组丙泊酚用量显著高于M1组和M2组(F=105.82,q=15.01、19.69,P〈0.01).M1组高于M2组(q=4.68,P〈0.05)。气管内插管后M1组和M2组MAP、HR低于P组(F=5.04、3.66,q=1.39~4.22,P〈0.05),且较为稳定;手术全程中M1组和M2组的MAP、HR控制较为理想,在多个时间点低于P组(F=3.27~8.80,q=3.10~5.53,P〈0.05),而M1、M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毕3组血清镁离子浓度均在安全范围内。结论持续静脉输注硫酸镁可以降低丙泊酚的有效靶浓度,减少丙泊酚用量,维持术中相关参数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硬膜外麻醉中预注芬太尼是否会对利多卡因的血药浓度产生影响。方法 20例ASAI-Ⅱ级患者,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手术,随机分为三组,AF组为硬膜外腔预注芬太尼组,PE组为切皮后应用芬太尼组,NE组为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2%利多卡因硬膜外腔麻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血浆利多卡因浓度。结果 利多卡因浓度三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芬太尼超前应用对利多卡因的血浆药物浓度并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啶对靶控输注丙泊酚辅助硬膜外麻醉病人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期硬膜外麻醉下妇科手术病人60例,ASA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各20例),D1组为小剂量右旋美托咪啶(0.25 μg/kg)组,D2组为大剂量右旋美托咪啶(0.50μg/kg)组,C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硬膜外麻醉阻滞平面确定后,...  相似文献   

14.
麻醉大鼠,ivl0~15.75mg/kg的异丙酚(PRO)后,收缩血压、舒张血压、平均动脉血压、心率、左室收缩压、左室等容期压力变化最大速度均显著降低(P<0.01),药后4~6min为作用高峰,且随剂量的增加作用增强。提示PRO可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减慢,降低心肌收缩舒张性能。PRO对心血管的影响呈剂量相关性抑制。  相似文献   

15.
取300~450g雄性大鼠14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只。Ⅰ组静脉注射1.0%硫贲妥钠31.5mg/kg,Ⅱ组静脉注射1.0%异丙酚12.5mg/kg,记录给药后不同时期HR、MAR、±dp/dt变化。结果显示,给药后HR、MAP、±dp/dt均较同组给药前明显降低,除给药后8minⅡ组MAP较同时期Ⅰ组明显降低外,其它各时期、各观察指标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dp/dt降低提示异丙酚与等效剂量硫贲妥钠对心肌收缩性有相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多卡因在单次肿胀法吸脂术中的用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肿胀法大量脂肪抽吸术中单次手术利多卡因的安全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通过临床观察、研究积累病历 ,统计新的利多卡因安全用量。结果经 91例患者的临床治疗 ,利多卡因在肿胀法吸脂术中的新用量 :平均每位患者单次手术为 2 891.3mg ;其中 2 3例平均用量达 4 7.89mg/kg体质量 ,最大量为 77.36mg/kg体质量。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 ,没有因利多卡因过量而出现毒副作用。 结论本临床研究中 ,单次脂肪抽吸术中新的利多卡因用量均值为 4 7.89mg/kg体质量 ,最大用量目前已达 77.36mg/kg体质量。如果必需 ,不排除再增加用量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2%利多卡因与小剂量芬太尼混合液用于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发挥了较好的镇痛作用,通过临床观察表明:用此混合液能减少局麻药用量,减少术中辅助性镇痛药物的使用,能较好地抑制内脏牵拉反射,增强局麻药效果。  相似文献   

18.
比较异丙酚、咪唑安定或两药联合应用在全麻诱导中的效应。方法36例无心血管疾病、年龄<60岁(20~57岁)的择期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4组。Ⅰ组采用异丙酚2.0mg/kg,Ⅱ组采用异丙酚2.5mg/kg,Ⅲ组采用咪唑安定0.3mg/kg,Ⅳ组采用异丙酚1.5mg/kg合并咪唑安定0.1mg/kg,辅以芬太尼、维库溴胺诱导插管。观察各组的起效时间及诱导、插管后的循环变化。结果单独采用异丙酚或咪唑安定诱导后,血压下降明显,且异丙酚2.0mg/kg不足于抑制插管应激反应,另咪唑安定起效慢;异丙酚合并咪唑安定组诱导起效快,与异丙酚组相比无差异,诱导后循环变化小,能有效抑制插管应激反应。结论异丙酚1.5mg/kg合并小剂量咪唑安定(0.1mg/kg)用于麻醉诱导,诱导迅速、循环稳定、效果确切,是一种较为合理的麻醉诱导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0.25%布吡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简称低浓度布利混合液)硬膜外阻滞用于32例胸腹部手术。结果31例(96.6%)镇痛、肌松满意,保有布吡卡因作用时间长的优点,无一例出现毒性反应。表明低浓度布利混合液硬膜外阻滞适用于胸腹部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普鲁泊福配伍芬太尼用于纤雏结肠镜检查的麻醉效果,用药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FI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术后的恢复情况,验证其麻醉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愿接受麻醉下纤雏结肠镜检查患者60例。静推芬太尼2μg/kg、普丰泊福2-3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开始纤雏结肠镜检查,必要时静脉追加普鲁泊福25-50mg,以达到适当的麻醉深度。结果诱导后3Os患者进入深睡眠状态。麻醉效果满意,停药后8min清醒。30min全部病例安全离院,全部患者对整个检查过程毫不知晓。平均用药量芬太尼0.1mg(0.08-0.16mg);普鲁泊福145mg(100-180mg),雏持用量40mg(0-60mg);总用药量165mg(100-220mg),平均纤雏结肠镜操作时问15min(10-35min),麻醉时间18min(15-38min)。结论 采用普鲁泊福配伍芬太尼用于纤雏结肠镜检查,麻醉效果确切,但诱导初期SBP、DBP、HR、SpO2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