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大鼠急性肺损伤时肺组织激活蛋白-1活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致伤大鼠后肺组织激活蛋白-1(AP-1)活性与肺组织损害及功能障碍程度的关系.方法经Wistar大鼠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2、4、6及8 mg/kg)LPS复制急性肺损伤(ALI)模型,以注射生理盐水为对照,观察致伤后不同时相点(1、2、4及6 h)大鼠的呼吸频率及死亡情况;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肺湿重/干重(W/D)值,并行组织学检查;采用凝胶迁移率分析法(EMSA)检测肺组织AP-1活性.结果LPS 2 mg/kg即可致大鼠呼吸频率增快,LPS≥6 mg/kg时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窘迫,死亡率为60%(36/60);各剂量组PaO2均较对照组低,以LPS≤6 mg/kg组降低显著(P<0.01);肺组织W/D值从LPS 2 mg/kg、2 h时显著升高,LPS≥4 mg/kg各-时相均显著升高(P<0.05);肺大体观察LPS剂量越大,肺水肿及炎症反应越严重;LPS致伤后肺组织AP-1活性均升高,剂量越大,AP-1活性越高,不同剂量组均在2 h点达到高峰,且以LPS≥6 mg/kg组升高显著(P<0.01).结论①LPS≥6 mg/kg是介导大鼠发生ALI和ARDS的临界剂量;②肺组织AP-1活性升高水平与肺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不同剂量脂多糖对大鼠急性肺损伤效应的观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血浆IL-4含量变化,探讨其在ALI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120只Wistar大鼠根据注射LPS剂量随机分为2、4、6和8 mg/kg组,并设立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伤后1、2、4和6 h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组织湿质量/干质量比值、肺组织病理改变,并检测血浆IL-4含量.结果①梯度剂量LPS可以引发程度不同的大鼠ALI;当LPS≥6 mg/kg时,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②LPS可以诱导大鼠血浆IL-4含量升高;当LPS≥6 mg/kg时,血浆IL-4含量峰值显著提高.结论①尾静脉注射LPS可以复制出大鼠ALI模型.②LPS≥6 mg/kg是大鼠发生ARDS的临界剂量.③LPS诱导大鼠血浆IL-4含量升高可能与ARDS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油酸和内毒素两次打击大鼠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目的 采用油酸和内毒素先后两次致伤大鼠 ,建立两次打击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方法 油酸 (0 .2ml/kg)经尾静脉注入 ,伤后 1、4、12和 2 4h给予小剂量大肠杆菌脂多糖 (LPS ,2mg/kg)再次打击。结合动脉血气分析、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分类变化及肺组织病理观察 ,评估两次打击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结果 油酸致伤 4h加LPS 2次打击大鼠 ,PaO2 降低、外周血白细胞数增多和肺组织损伤最严重 ,与对照组比较相差显著。结论 油酸加LPS两次打击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 ,能较好地反映油酸致伤后第二次小剂量内毒素打击引发严重肺损伤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鼠尾草酚对脓毒症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转化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亚家族M成员6(TRPM6)、TRPM7表达的影响。方法:用LPS制备脓毒症大鼠肺损伤模型,造模1h后鼠尾草酚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股静脉给予1ml鼠尾草酚,剂量依次为5mg/kg、10mg/kg、20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股静脉给予1ml生理盐水,24 h后检测PaO2、PaCO2、PaO2/FiO2,计算W/D、对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检测肺组织中MPO和SOD活性及TRPM6和TRPM7 mRNA表达水平,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蛋白、IL-6和TNF-ɑ含量。结果:对照组肺泡结构清楚,无炎性细胞浸润痕迹;模型组肺间室增大,肺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肺间隔发生断裂,肺毛细血管充血伴血外;各鼠尾草酚剂量组肺损伤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且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各鼠尾草酚剂量组大鼠PaO2、PaO2/FiO2和SOD降低,PaCO2、W/D、MPO、蛋白、IL-6、TNF-ɑ、TRPM6和TRPM7 mRNA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鼠尾草酚剂量组大鼠PaO2、PaO2/FiO2和SOD升高,PaCO2、W/D、MPO、蛋白、IL-6、TNF-ɑ、TRPM6和TRPM7 mRNA水平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鼠尾草酚可能通过降低TRPM6和TRPM7的表达水平,对脓毒症大鼠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剂量鞭毛蛋白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经大鼠尾静脉注入不同剂量鞭毛蛋白后,观察不同时相点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发生的情况,探讨其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240只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致伤1组、致伤2组和致伤3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各致伤组分别给予5、50、500μg/kg的鞭毛蛋白,于静注后2、4、6、12、24、48 h,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组织湿干比值(W/D)、血清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细胞因子的含量以及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静注鞭毛蛋白后,在对应时相点,鞭毛蛋白注入剂量越大,大鼠PaO2越低,肺W/D越高;外周血及BALF中,细胞因子TNF-α、IL-1β含量越高;肺组织病理改变越明显.以上各指标在各对应时相点,致伤2、3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致伤2、3组与致伤1组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致伤2组与致伤3组间仅TNF-α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鞭毛蛋白可致大鼠急性肺损伤,且其具有剂量和时间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大鼠经“一次打击”和“二次打击”后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肺损伤 (systemicinflammato ryresponsesyndrome acutelunginjury ,SIRS ALI)的动物模型 ,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用梯级剂量的大肠埃希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致伤大鼠 ,复制“一次打击”模型 ;用小剂量油酸致伤大鼠后 ,再予小剂量LPS ,复制“二次打击”模型。结合动脉血气分析、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肺湿重 干重比值 (W D)及肺组织病理观察 ,评估两种SIRS ALI动物模型。结果 在“一次打击”模型中 ,当LPS≥ 8mg kg时 ,动物出现顽固的低氧血症和明显的病理组织学改变 ,类似SIRS失控 ;小剂量油酸加LPS两次打击 ,亦可导致SIRS失控。结论 较大剂量LPS一次性致伤 ,类似临床严重感染导致单相速发型SIRS ALI的发生过程 ;而油酸加LPS两次致伤 ,可模拟创伤后继发感染导致双相迟发型SIRS ALI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对兔LPS性急性肺损伤的早期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健康新西兰兔 32只 ,随机平均分 4组 :空白对照组 (S -S ,输注生理盐水 ) ;LPS对照组 (L -S ,输注LPS后输注生理盐水 ) ,输注LPS后 6h杀兔 ;另两组在输注LPS肺动态顺应性 (Cdyn)降到 75 %时分为小剂量利多卡因治疗组 (L -Ld2 ,输注利多卡因 2mg/kg·h-1)和大剂量利多卡因治疗组 (L -Ld3,输注利多卡因 3mg/kg·h-1) ,治疗 4h后杀兔。观察PaO2 /FiO2 、Cdyn、BALF白蛋白浓度、肺湿 /干重 (W /D)比值、肺组织SOD、MDA和MPO以及肺形态学指标。结果 LPS对照组PaO2 /FiO2 、Cdyn和肺组织SOD活性明显下降 ;BALF白蛋白浓度、肺W /D比值和肺组织MDA和MPO含量明显上升。利多卡因对这些变化的影响与剂量相关 ,大剂量作用较明显。结论 利多卡因对兔LPS性急性肺损伤有早期治疗作用 ,大剂量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8.
郑晖  许绍发  苏跃  王金珠 《北京医学》2010,32(8):637-640
目的研究腹腔注射内毒素(LPS)和(或)静脉注射油酸(OA)的方法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的不同特点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对照组(C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kg;内毒素组(LPS组):腹腔注射1%LPS10mg/kg;油酸组(OA组):静脉注射OA0.15ml/kg;内毒素+油酸组(LPS+OA组):腹腔注射1%LPS10mg/kg,30min后静脉注射OA0.15ml/kg。观察120min内各组大鼠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率的改变。120min后处死动物采集标本。分别检测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血清IL-6、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动脉血气指标和肺组织湿-干重比(W/D),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C组比较,LPS组肺组织NF-κBp65水平、MPO含量及血清IL-6含量显著增加,肺组织W/D比值及血气分析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病理组织学改变轻微;OA组肺组织NF-κBp65水平和MPO含量及血清IL-6含量无显著改变,肺组织W/D比值升高,pH值和PaO2降低,PaCO2升高,肺脏出现严重的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和肺泡结构破坏。LPS+OA组肺组织NF-κBp65水平、MPO含量和W/D比值及血清IL-6含量显著增加,pH值和PaO2降低,PaCO2升高,肺泡破坏严重,大量组织液渗出。结论内毒素复合油酸可以产生协同作用,产生大量致炎细胞因子,并造成大鼠严重的肺脏病理生理改变,临床ALI/ARDS发病过程更为接近,是一种研究ALI发病机制及早期干预的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复制的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大鼠肺组织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β(peroxisomeproliferationactivatedreceptorβ,PPARβ)表达的变化,探讨PPARβ在ALI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致伤1、2、4h组和8h组。用LPS(5mg/kg)静脉注射复制大鼠ALI模型,分别在LPS致伤后1、2、4、8h时活杀大鼠,测定各组肺组织湿/干重比(W/D)及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PPARβ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PPARβ的表达。结果LPS致伤后2、4、8h肺组织W/D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F=19.61,P<0.01);LPS致伤后1、2、4hPPARβmRNA表达分别较对照组显著升高(F=86.96,P<0.01);而LPS致伤后2、4、8h组PPARβ表达阳性细胞光密度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F=6.89,P<0.05)。结论PPARβ在ALI大鼠肺组织表达升高,提示其可能参与了急性肺损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肝素减轻内毒素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肝素减轻内毒素(LPS)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方法股静脉注射LPS5mg/kg建立大鼠ALI模型。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A组);LPS组(B组);C1-C3组为肝素+LPS组,分别于LPS注入即刻静注肝素250u/kg,500u/kg,1000u/kg,每组10只。于LPS注射4h后行血气检测并股动脉放血处死大鼠,取肺组织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肺组织丙二醛(MDA),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和蛋白浓度,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B组肺湿/干重比、肺组织MDA、BALF中TNF-a水平和蛋白浓度显著增高;PaO2、PaCO2、BE值明显降低;光镜下肺组织损伤程度增加。C1-C3组各项指标均较内毒素组减轻,但随着剂量增大出血并发症增加。结论肝素早期给药可以减轻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250u/kg为最佳治疗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S)及其组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流行特点。方法:连续入选诊断为ACS住院患者387例,分析MetS及各组分在ACS患者中的检出率及其流行特点,同时进行MetS组分在MetS与非MetS组间流行特点比较。结果:387例ACS患者平均年龄(54.21±11.21)岁,228例(占58.9%)为MetS患者,其中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占52.6%,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占47.4%,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合并MetS人群中最常见的代谢紊乱为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占87.1%)和糖代谢异常(占81.2%)。91.3%的患者合并2种或以上的代谢紊乱,仅有8.0%合并1种代谢紊乱。最常见的组合形式为高甘油三酯+低HDL-c+糖代谢异常(占54.7%)和高甘油三酯+腹型肥胖+低HDL-c+高血压(占61.0%)。结论:ACS患者中MetS患病率极高。无论是否患有糖尿病,低HDL-c均为ACS患者最常见的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TA及ETB受体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36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0例)与20例健康人外周血浆ET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2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TA及ETB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ACS患者外周血浆ET((0.126±0.013)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0.050±0.006)μg/L)(P<0.05),AMI亚组血浆ET((0.129±0.016)μg/L)与UAP亚组((0.124±0.011) 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ETA受体mRNA表达水平(0.86±0.15)与对照组(0.53±0.1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间ETA受体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ETB受体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ACS的发生过程中血浆ET水平升高,ETA受体mRNA的表达增加,促进了AC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急性肺损伤(SAP-ALI)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n=18)、SAP-ALI组(n=22)、NE处理组(n=20)。ELISA法测定血清NE、TNF-α、IL-1β含量,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NE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NE的表达,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清中的NE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肺和胰腺组织湿/干质量比和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NE处理组肺组织、BALF和血清NE含量均较假手术组和SAP-ALI组大鼠明显增加(P〈0.05或P〈0.01),血清TNF-α、IL-1β含量也明显增加(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的大量激活及其NE、TNF-α、IL-1β的过度释放参与了SAP-ALI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5.
沐舒坦对急性肺损伤肺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研究沐舒坦对急性肺损伤的肺保护作用.方法75例急性肺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7例)和沐舒坦治疗组(38例),沐舒坦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沐舒坦1 g/d静滴3 d.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液中的IL-6,IL-8和TNF-a浓度;动脉血气分析;SIRS评分.比较上述指标组内治疗前后以及两组之间的差异;两组病人ARD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差异.结果沐舒坦治疗3 d后,病人血液中IL-6,IL-8和TNF-a浓度明显降低,动脉血气分析改善较常规组更明显,SIRS评分较治疗前和常规组均明显降低(P<0.05);而常规治疗组虽然动脉血气有明显改善(P<0.05),但炎症介质浓度和SIRS评分则改变不明显(P>0.05).沐舒坦治疗组ARDS的发病率(13.5%)和死亡率(0)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39.7%;8.1%)(P<0.05).结论沐舒坦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少急性肺损伤患者ARDS的发生率,降低其病死率,有良好的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游离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f鄄TFPI)在不同类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9例ACS患者及18例正常人血浆中f鄄TFPI水平。结果:ACS组f鄄TFPI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f鄄TFPI水平增高最明显,高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鄄TFPI是ACS内皮细胞损伤后凝血的标志之一,在ACS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浆f鄄TFPI水平的监测对识别ACS高危人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当前流行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血常规及X线表现等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03年2~4月收治的170例SARS的临床资料.结果170例SARS患者的年龄2~89岁,平均(41.2±18.1)岁.男72例,女98例.该病的潜伏期为2~14 d,平均(7.1±3.9)d.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100%)、咳嗽(55.3%)、乏力(21.8%)、气促(能.2%)、腹泻(7.1%)、头痛(24.7%)、肌肉酸痛(33.5%);热程多为3~23d,平均热程(9.4±3.7)d;外周血白细胞正常(71.8%),降低(22.4%),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者占(24.7%),嗜酸性粒细胞(EOS)降低(83.8%);全部患者均有胸片影像学改变.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对症支持治疗,经验性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对改善中毒症状、阻止病情有一定疗效.结论SARS有强传染性,发热、咳嗽、胸片示肺部炎症表现,外周血白细胞正常式降低,淋巴细胞降低,嗜酸粒细胞降低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特征与肺部病灶X线演变.方法将非典型肺炎患者病程分4期,早期、进展期、高峰期和缓解期,观察10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不同时期内肺部病灶的分布、范围、X线形态特征及进展状况.结果入院腋下体温36.0~39.5℃,平均(37.6±0.8)℃.在非典型肺炎早期,病灶位于下肺所占比例明显多于其他肺叶(P<0.05),进展期和高峰期病灶大多数累及两个以上肺叶(P<0.05);非典型肺炎早期病灶形态以斑片状分布为主(P<0.05),部分呈网格样,进展期病灶大多数云雾状、毛玻璃样变为主(P<0.05);高峰期以毛玻璃样变为主;吸收期以云雾状、斑片为主(P<0.05),少部分残留有纤维条索阴影.结论胸部X线可动态观察患者不同时期内肺部病灶的分布、范围、进展状况,对临床治疗有很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负性情绪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及对冠脉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别入选对照组、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心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负性情绪干顶治疗。评价并比较治疗2周时两组SAS、SDS得分,临床疗效及干预治疗5个月内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2周时,干预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5个月内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负性情绪干预能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负性情绪的严重程度,并可提高其临床疗效,对急性冠脉事件的预防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变化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 统计SARS患者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变化趋势与肺损伤严重程度的关系,并对其在“重症组”和“非重症组”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淋巴细胞降低幅度与肺损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中性粒细胞降低幅度与肺损伤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与非重症组患者相比,重症组的“最低淋巴细胞数目”更低,“最大淋巴细胞降幅”更大,更多出现“淋巴和中性粒细胞分离”现象,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改变幅度是预测患者病情轻重和预后的重要指标,血淋巴细胞数量过低或降幅过大都提示病情较重、预后不良,而其数目回升则提示着疾病的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