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是Dotter等1964年首先应用的,他们将一种管径逐渐增粗的硬质导管通过血管的狭窄病变,使其扩张,以治疗动脉硬化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缺血膝下病变在RutherfordⅡ~Ⅵ不同分级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及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2011年至2013年收治的189例下肢缺血膝下病变(blow the knee,BTK)行腔内血管成形术患者(207条肢体)。术前按Rutherford分级分组,术后随访并计算其临床症状缓解率、一期通畅率、生存率和保肢率。结果共入选患者189例,207条患肢。患者平均年龄(71.33±6.90)岁。其中,糖尿病148例、吸烟60例、高血压病124例、高脂血症9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58例、肾功能不全21例、脑血管病30例。患肢Rutherford分级Ⅱ~Ⅲ级45条、Ⅳ级71条、Ⅴ~Ⅵ级91条。平均随访时间(21.8±5.2)个月,总体病死率7.41%。RutherfordⅡ~Ⅲ级术后第1年、第2年保肢率分别为97.56%和93.81%,Ⅳ级术后第1年、第2年的保肢率分别为92.55%和87.86%,Ⅴ~Ⅵ级术后第1年、第2年的保肢率分别86.50%和77.58%。术后1年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6.85%、67.12%、50.54%,2年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65.14%、54.67%、37.68%。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严重下肢缺血合并膝下病变安全、有效,虽然中期随访通畅率较低,但保肢率较高,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疾病很少死于手术台,但其死亡数却有增加,据说,这是由于患晚期多发性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中选择PTCA(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者超过CABG(冠状动脉分流术)之故。在最近的亚特兰大美国心脏病学院会议上,医生们从心脏病医生Goffrey Hartzler那里了解到上述情况。提倡PTCA的Hartzler与心血管外科医生Denton Cooley的观点相对立,但后来Hartzler的态度来了个180°大转弯,他注意到,有多处损伤的PTCA的三支血管疾患的老年患者三年存活率低达56%,并承认“了解到上述数字很吃惊”。但他仍强调,  相似文献   

4.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endovascular angioplasty,PEA)是指经皮穿刺引入球囊导管、金属内支架等器材对狭窄、闭塞的血管进行扩张等多种微创治疗,使其复通的一种非手术疗法.在手术后进行有效的护理,可以是患者及早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膝下动脉狭窄及闭塞病变的特点及腔内治疗方法,总结技术要点,观察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本科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缺血性下肢动脉病变患者67例,共154条动脉施行了PTA。观察技术成功率、疗效及并发症。结果67例(81条肢体)患者共154条动脉分别行PTA,术后ABI明显提高(P<0.05),患者症状改善。8条肢体行踝关节上截肢术,保肢率90.1%(73/81)。本组病例技术成功率88.9%(72/81)。术后随访52例,平均15.6(6~36)个月,6个月通畅率82.4%,12个月通畅率69.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TA是治疗糖尿病膝下动脉狭窄和闭塞性病变的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下肢动脉闭塞或狭窄即动脉硬化闭塞症(ateriosclerosis obliteran,ASO)是常见的血管疾病之一,目前虽然对其治疗有很大进展但是对于小腿部的胫腓血管闭塞或狭窄的外科治疗上意见还不统一。而且,对于大多数胫腓动脉的闭塞尤其是远端胫腓动脉闭塞的患者旁路血管移植术效果虽然肯定,但是技术要求较高。我们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不仅有效而且危险性较低,同时可以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7.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根据Dotter和Judkins用带气囊的导管扩张周围动脉狭窄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经Dotter的弟子Gruntzig加以改良,于1977年应用于冠状动脉。PTCA已有8~9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已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重要手段。我院 1999~ 2 0 0 0年共完成PTCA 35例 ,其中 1例术后猝死 ,为总结经验及教训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35例患者 ,男 2 6例 ,女 9例 ,年龄 33~ 71(平均 5 5 .6 )岁。稳定性心绞痛 15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17例 ,心肌梗死型 3例。 35例患者单支血管病变 2 5例、多支血管病变 10例 ,其中左前降支病变 19例 ,左回旋支病变 11例 ,对角支2例 ,右冠状动脉病变 3例。按照ACC/AHAPT CA规定的病变特征分类 :A型病变 9处 ,B型病变2 0处 ,C型病变 1…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一例20岁,男性布一加综合征患者,由于右主肝静脉膜状阻塞所致。单一肝静脉膜状阻塞(MOHV)而不伴有下腔静脉膜状阻塞者较为少见。诊断性静脉造影证实为肝段下腔静脉节段性狭窄与右肝静脉膜状阻塞,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方法治疗,获得成功。最后,作者指出Gruntzig球囊导管成形术是一种简便、安全和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术后抗凝与不抗凝治疗对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的通畅性及出血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人工动静脉内瘘狭窄的120例PTA术后患者,分为抗凝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测量术前及术后肱动脉流量、狭窄处流速、透析血流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的出血事件.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天、术后1个月的肱动脉流量、透析血流量与术前相比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1天狭窄处流速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术后1个月与术后1天相比,肱动脉流量及透析血流量下降显著(P<0.05).抗凝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内瘘通畅率分别为65%、41.7%,血栓形成率分别为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两组患者发生出血相关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TA术后长期抗凝出血风险小,能减少血栓事件发生,有利于提高内瘘的长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肾动脉畸形、狭窄或因肾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肾血管性高血压(renal vascular hypertension, RVH)的发生率占高血压病的2~5%。移植肾动脉狭窄(transplant renal arterial stenosis, TRAS)引致  相似文献   

13.
<正> 例1,女,19岁,因头晕、头痛伴高血压1.5年入院。查体:心界向左下轻度扩大,脐上4cm脊柱左侧可闻及Ⅱ—Ⅲ级连续性吹风样杂音。血压:左上肢225/130mmHg,右上肢210/110mmHg,左下肢220/140mmHg,右下肢250/130mmHg。同位素肾图:左肾a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诊断糖尿病足的患者行患侧肢体下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并对狭窄处实施PTA,术后给予控制血糖,抗感染,抗凝治疗,其中4例6个月后行血管造影对比观察。结果在动脉造影中,4例病人显示有狭窄,血管直径〈50%,在28例狭窄〉50%的病人中,23(82.1%)进行了PTA。在2例病人中(8.7%)仅在近端主干施行了PTA。11(47.8%)病人仅在下主干施行了PTA,10(43.5%)在股及下主干施行了PTA。PTA之后,患肢动脉血液灌注获得明显的改善。仅在3例病人中出现临床复发。其中2例成功进行了第二次PTA。进行过PTA的23例病人中,1(4.3%)进行了踝上截肢术。结论作为一项高度准确的成像技术和微创治疗方法,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可用于治疗大多数糖病病人的局部缺血性足溃疡。对于足部血管再生是极为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血管狭窄。方法对16例颅内外脑血管狭窄的患者,由多学科参加进行术前评估后,行经皮腔内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16例患者中15例患者症状即刻消失或好转,术后残余狭窄率小于20%。其中1例因血管严重迂曲,支架无法到位,手术失败。1例因血压控制欠佳于术后48h出现高灌注综合征,继发颅内出血,经治疗后恢复良好。1例行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出现持续低血压。经升压及补液对症治疗5d后血压正常。对15例患者术后随访3~14个月,无患者发生再狭窄。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血管狭窄创伤小、疗效好,但风险高,应注重术前评估、手术操作、并发症防治、围手术期监护及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 (AMI)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的适应证、时机、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对 76例急性Q波型心肌梗塞患者行直接PTCA治疗并随访。结果 :76例患者共有 79支梗塞相关冠状动脉 ;78支再灌注成功 ,再灌注成功率为 98.7%。其中心肌梗塞溶栓疗效分级 (TIMI)Ⅲ级者 77支 ,TIMIⅡ级者一支 ;再灌注未成功一例 ,再灌注后冠脉急性再闭塞一例 ,死亡一例。随访无一例发生急性左心功能不全与心肌梗塞再发。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直接PTCA安全可行 ,对AMI时间超过 2 4h ,经内科药物治疗后临床上仍有明显胸痛的患者 ,亦可考虑直接PTCA。  相似文献   

18.
非手术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被认为是在传统治疗方法上的一个新突破。我们对2例因肾动脉狭窄而产生高血压的患者3支狭窄的肾动脉施行了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术后3d血压恢复正常,随访1年无复发。作者认为此方法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适应证、时机、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对76例急性Q波型心肌梗塞患者行直接PTCA治疗并随访。结果:76例患者共有79支梗塞相关冠状动脉278支再灌注成功,再灌注成功率为98.7%。其中心肌梗塞溶栓疗效分级(TIMI)Ⅲ级者77支,TIMIⅡ级者一支;再灌注未成功一例,再灌注后冠脉急性再闭塞一例,死亡一例。随访无一例发生急性左心功能不全与心肌梗塞再发。结论:急性心肌梗塞直接PTCA安全可行,对AMI时间超过24h,经内科药物治疗后临床上仍有明显胸痛的患者,亦可考虑直接PTCA。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