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萨勃心肺复苏机对心肺复苏的效果观察(附21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小燕  邓修建  李端明 《广西医学》2008,30(9):1339-1341
目的 比较萨勃心肺复苏机与标准心肺复苏恢复的心肺复苏效果.方法 将420例心肺复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萨勃机(214例)和标准心肺复苏(206例),药物应用完全相同.其中超长心肺复苏患者86例,使用萨勃机心肺复苏仪46例,标准心肺复苏40例,排除就诊时间影响因素后,比较两种方法在抢救中对收缩压、血氧饱和度、心肺复苏成功率及存活率.结果 萨勃机组收缩压和血氧饱和度恢复明显优于标准心肺复苏组,萨勃心肺复苏机心肺复苏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标准复苏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萨勃机在心肺复苏中有重大意义,值得临床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机对心脏骤停患者胸外心脏按压效果及复苏成功率.方法:65例使用萨勃心肺复苏机的患者为观察组,70例采用人工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跳恢复时间、心肺复苏成功率及患者骨折发生率.结果:萨勃心肺复苏机组临床效果优于人工按压组,复苏成功率较人工按压组高,而骨折发生率较人工按压组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萨勃心肺复苏机心肺复苏效果和成功率要优于传统人工心肺复苏.  相似文献   

3.
萨勃心肺复苏机是一种全自动的、同步胸外心脏按压、间歇正压通气呼吸器。我院急诊科引进了一台由美国密执安仪器公司生产的1007型萨勃机,在实践中应用98例,通过与人工徒手心肺复苏对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使用萨勃机的98例患者抢救成功48例,成功率为49%,而使用人工徒手心肺复苏的98例患者抢救成功23例,成功率为23.4%,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1007型萨勃机在心肺复苏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4例心跳骤停的患者随机分组,两组分别用萨勃机和标准心肺复苏,在药物应用等方面完全相同。结果萨勃机组较常规CPR组复苏成功率明显提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萨勃机使用方便,初期复苏成功率较标准方法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分析萨勃心肺复苏机在急诊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例心跳呼吸骤停急诊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徒手进行心肺复苏)和观察组(应用萨勃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肺复苏至心跳恢复时间,心肺复苏成功率以及患者存活率,并比较两组患者复苏成功后的心率、收缩压、血氧饱和度以及呼吸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肺复苏至心跳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复苏成功率及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复苏成功后的心率、收缩压、血氧饱和度以及呼吸频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萨勃心肺复苏机在急诊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复苏率与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1007型萨勃机在心肺复苏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4例心跳骤停的患者随机分组,两组分别用萨勃机和标准心肺复苏,在药物应用等方面完全相同。结果萨勃机组较常规CPR组复苏成功率明显提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萨勃机使用方便,初期复苏成功率较标准方法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萨勃心肺复苏机在心脏呼吸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CP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8年2月-2011年3月使用萨勃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跳呼吸骤停(CA)患者158例作为试验组,2005年5月-2007年12月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11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复苏中患者CPR至心跳恢复时间、撤机时间、CPR成功率及存活率;比较两组复苏成功后血氧饱和度、生命体征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无论是心跳恢复时间、撤机时间、CPR成功率及存活率以及复苏成功后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恢复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萨勃心肺复苏机克服了徒手CPR中因为医护人员或患者影响复苏效果的因素,使心肺复苏更趋标准有效,在CPR中有重大意义,值得临床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8.
《右江医学》2019,(8):584-586
目的探讨萨勃心肺复苏机在心脏骤停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2018年1~12月需行心肺复苏抢救的患者100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人工心肺复苏组52例(A组)和萨勃心肺复苏组48例(B组),将两组复苏成功所需时间、复苏成功率、复苏有效后患者平均动脉压和血乳酸值进行比较。结果 B组复苏成功时间短于A组,复苏成功率、复苏有效后的平均动脉压高于A组,复苏成功后的血乳酸值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萨勃心肺复苏机用于急诊科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可缩短心肺复苏成功的时间,极大提高了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4,(7):875-876
目的:探讨Auto Pulse心肺复苏机对心搏骤停(CPR)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效果。方法:选取心搏骤停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Auto Pulse心肺复苏机复苏(50例),对照组用徒手心肺复苏术(48例)进行复苏.两组患者的除颤、药物应用等基本治疗方法相同。比较两组复苏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病人存活率。结果:Auto Pulse心肺复苏机CPR组复苏成功率明显优于徒手CPR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徒手CPR组。两组病人存活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相对徒手心肺复苏,应用心肺复苏机对心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有效率高,并发症少,建议临床提倡使用Auto Pulse心肺复苏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CU萨勃心肺复苏机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萨勃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50例(试验组)及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50例(对照组)的疗效,两组均同时应用高级生命支持手段,包括药物及电除颤治疗.结果:试验组复苏成功40例,成功率80%;对照组复苏成功25例,成功率50%,试验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90,P〈0.01).结论:ICU使用萨勃心肺复苏机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可以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2001年8月~2006年9月,64例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32例(125I粒子 吉西他滨),B组32例(吉西他滨),分析放射性125I粒子永久植入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的疗效,毒副反应及生存率。结果A,B两组CR PR MR SD分别为81.25%(26/32),71.88%(23/3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毒性反应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基本没有差异(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生存率A组为75.0%,37.5%,明显高于B组的40.0%,12.5%(P<0.05)。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吉西他滨化疗对进展期胰腺癌能提高患者生存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成败原因,提高CPR的成功率。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06年12月~2011年11月有完整资料记录的396例心搏骤停(CA)患者(晚期肿瘤,慢性疾病终末期除外)的救治进行回顾性分析,对CPR开始时间,地点、电击除颤、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65例5 min内开始CPR,抢救成功86例,成功率为52.1%;85例5~10 min开始CPR,抢救成功29例,成功率为34.1%;其余140例10 min后开始CPR,抢救成功0例,说明5 min内CPR成功率明显高于5 min后。院内CPR 140例,抢救成功80例,成功率为57.1%;院前CPR 256例,抢救成功35例,成功率为13.7%,说明院内CPR成功率明显高于院前CPR成功率;2 min内电陆除颤CPR成功率(54.2%)明显高于2 min后电陆除CPR成功率(34.0%);有气管插管CPR成功率(34.1%)明显高于无气管插管CPR成功率(13.0%);气管插管并接呼吸机CPR成功率为39.1%,明显高于未接呼吸机(包括气管插管和未气管插管的患者)CPR成功率(10.7%);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尽早正确有效的CPR、电击除颤及熟练气管插管是CPR成功的关键,要提高CPR成功率必须加强专业急救队伍建设,建立完善急救网络,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密切配合,普及全民急救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CPR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张娴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8):1074-1076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病人进入急诊抢救室的时机及其预后相关性,以便为临床急诊抢救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2015年接诊的呼吸衰竭病人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60例病人于工作日(法定工作时间)进入急诊抢救室,作为观察组,另42例病人于休息日(非法定工作时间)进入急诊抢救室,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病人基本资料、抢救成功率,总结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与病人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60例,抢救成功47例,失败13例,成功率78.33%,对照组42例,抢救成功31例,失败11例,成功率73.81%,2组抢救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P>0.05)。102例病人抢救存活78例,死亡24例,存活组病人在血液指标、APACHEⅡ评分等方面明显优于死亡组(P<0.01)。以APACHEⅡ评分=20分为界限,在 < 20分时,观察组与对照组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 20分时,观察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呼吸衰竭病人进入急诊抢救室的时机与预后有一定相关性,尤其是APACHEⅡ评分≥ 20分病人于工作日进入急诊抢救室的预后要明显优于非工作日进入者,临床需加强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现场心肺复苏重要性,落实急救措施,提高急救的时效性以及成功率.方法 对2000年1月~2013年11月江门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接诊的98例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不同的现场开始复苏时间、年龄及电压对复苏成功率、出院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98例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经积极的现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22例,生存出院15例,现场死亡76例,院内死亡6例,长期呈植物状态放弃治疗1例.事发<5 min得到心肺复苏者,复苏成功率及出院存活率(57.14%,57.14%)明显高于5~<11 min组(27.27%,1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患者复苏成功率及出院存活率(24.05%,17.72%)明显高于>60岁的患者(15.78%,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电压所致的复苏成功率及出院存活率(9.09%,0.00%)远低于低电压所致(24.13%,1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对公众推广现场急救知识和基本心肺复苏技术,及早进行现场复苏,是电击伤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和生存出院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初始负荷剂量胺碘酮治疗无脉性室速和室颤的效果。方法选择183例无脉性室速和室颤患者,经常规心肺复苏、使用肾上腺素以及3次电除颤未能转复者,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n=125):300mg或150mg胺碘酮溶于40mL葡萄糖液中快速静注,再予电除颤,按初始剂量,胺碘酮组又分为300mg组(n=64)和150mg组(n=61);对照组(n=58):仅给予常规肾上腺素、CPR及电除颤;记录并比较各组患者的心律转复时间,入院、出院存活人数。结果两种剂量的胺碘酮均能明显缩短心律转复时间[(9.8±1.7)min,(10.5±2.3)min vs (15.6±2.2)min](P〈0.05),提高入院存活率(35.9%,32.8% vs 20.7%)(P〈0.05),300mg剂量的胺碘酮的效果略优于150mg剂量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对于出院存活率无明显改善。结论300mg与150mg剂量的胺碘酮能有效缩短无脉性室速和心室纤颤患者的心律转复时间,但不能提高出院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经鼻同步间歇正压通气(SNIPPV)与头罩吸氧对早产儿机械通气后过渡性撤机的影响。方法将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SNIPPV,对照组给予头罩吸氧,比较2组撤机后不同时间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氧分压(PaO2)水平,并比较2组氧疗时长、住院时间、呼吸暂停发生率、撤机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撤机后12、24 h,观察组早产儿Pa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0.05和P < 0.01),PaCO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5);撤机后48 h,2组PaO2和PaCO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氧疗时长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撤机成功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55.0%(P < 0.05);呼吸暂停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50.0%(P < 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早产儿机械通气后过渡性撤机中应用SNIPPV可降低呼吸暂停发生率,有效缩短住院与氧疗时间,改善氧合状态,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急诊心肺复苏(CPR)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57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7例患者中CPR失败40例、成功17例,成功率为30%。36例院内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中CPR成功15例.成功率为42%;2l例院前心跳呼吸骤停患者中CPR成功2例,成功率为10%。37例CPR开始时间≤6min者中成功15例,成功率为41%;20例CPR开始时间〉6min者中成功2例,成功率为10%.院内CPR成功率高于院前(P〈0.05);CPR开始时间≤6min成功率高于〉6min者(P〈0.05)。结论:CPR开始时间及复苏地点是影响成败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医学本科生实习前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术掌握情况,探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CPR培训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操作考核方式对来院实习的85名本科生进行CPR操作技能掌握程度的调查。针对调查结果,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其进行CPR操作培训。【结果】医学本科生CPR整体训练不足,不合格率达74.12%,无一人成绩达到优秀。培训后,其整体操作技术错误率下降了88.11%。不合格率下降至2.35%,优秀率达57.65%。不合格率和优秀率在培训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无性别和专业方面的差异。【结论】医学本科生实习前心肺复苏技能掌握差,对其进行培训十分必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明显提高其CPR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ual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DPMAS)对百草枯中毒患者疗效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19年8月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79例,根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常规治疗联合DPMAS技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百草枯清除率、存活率与存活时间,以及外周血中百草枯水平、胆红素、丙二醛水平,治疗前后患者的肝肾功能及心肌酶指标水平。  结果  观察组百草枯清除率为(68.45±2.56)%,高于对照组的(52.60±2.04)%(P < 0.05);观察组T2[(4.70±1.95)mg/L]、T3[(3.19±1.82)mg/L]、T4[(0.83±0.78)mg/L]血清百草枯水平低于对照组[(6.92±1.37)mg/L、(5.57±0.09)mg/L、(3.52±1.22)mg/L,均P < 0.05];观察组存活率为78.72%、平均存活时间为(21.69±6.05)d,优于对照组[28.13%、(10.12±3.85)d,均P < 0.05];治疗后,2组患者外周血中胆红素、丙二醛的浓度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 < 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血肌酐等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 < 0.05),观察组减低程度高于对照组(均P < 0.05)。  结论  DPMAS技术能快速清除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液中百草枯含量,降低胆红素、丙二醛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及心肌损伤,改善免疫及肝肾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薛碧萍 《河北医学》2011,17(8):1057-1059
目的:探讨小儿心跳或呼吸停止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心肺复苏预后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小儿急诊心肺复苏(CPR)成功率与改善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急诊行CPR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病原因及预后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呼吸停止者38例(42.2%),出院时存活23例(60.5%);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