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评价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气管导管用于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对提高经鼻蝶窦垂体瘤苏醒期拔除气管导管平稳性的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随机对照研究,连续纳入北京协和医院60例经鼻蝶窦垂体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L组)和对照组(C组).将L组气管导管前二分之一和套囊表面均匀涂布复方利多卡因乳膏,C组导管表面涂抹石蜡油.研究终点为苏醒期的呛咳事件.记录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患者在麻醉恢复室(PACU)的拔管时间,随访住院期间并发症.结果 拔管期的自发呛咳率L组低于C组(7% vs.40%,P<0.01);诱发的呛咳率L组显著低于C组(20% vs.60%,P<0.01).术毕至拔管时间L组小于C组[(18±6)min vs.(27±6)min,P<0.05].需要追加芬太尼的患者比例L组低于C组(17% vs.70%,P< 0.01).L组的收缩压与心率乘积在拔管时和拔管后1 min均低于C组(P<0.05).结论 对于全麻经鼻蝶窦垂体瘤手术,气管导管表面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进行气管黏膜表面麻醉能有效减少苏醒期患者的呛咳事件、减少芬太尼补救用药量、缩短术毕至拔管时间并降低拔管时血流动力学波动.  相似文献   

2.
雷晓峰  龙勤  唐延先 《重庆医学》2003,32(10):1366-1367
目的 评价恩纳乳膏气管表面麻醉用于预防高血压病人全麻拔管时的应激反应。方法 高血压病人择期手术 1 0 0例 ,ASAⅠ~Ⅱ级 ,男 4 2例 ,女 5 8例 ,年龄 4 0~ 70岁 ,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麻醉诱导插管前将恩纳 2~ 3g涂抹于气管导管前端 ,对照组不用。观察评价两组在术毕吸痰、拔管时、拔管后 3min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并与麻醉诱导前比较。结果 对照组在不同时期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心率收缩压乘积值均明显高于实验组 (P <0 .0 1 )。结论 恩纳可明显减轻全麻术毕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对拔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气管内插管全麻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复方利多卡因组(L组)和对照组(C组)。L组插管前在气管导管前10 cm处,均匀涂布复方利多卡因乳膏,C组气管导管表面不涂任何药物。比较两组拔管过程中的血压、心率变化,呛咳及拔管后咽痛的发生率。结果 L组拔管时的血压、心率的变化以及呛咳和拔管后咽痛发生率均低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可减轻气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减少呛咳和拔管后咽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郭艳辉  赵崇法  张伟 《吉林医学》2011,(19):3935-3936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对全身麻醉支气管插管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ASAⅠ~Ⅱ级)拟施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F组)、对照组(C组),分别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和石蜡油均匀涂于支气管插管的套囊及前端,麻醉诱导后行支气管内插管。记录诱导前(T1)、插管时(T2)、由仰卧位变侧卧位(T3)、由侧卧位变仰卧位(T4)、拔管时(T5)各时点SBP、DBP、HR的变化。结果:F组患者由侧卧位变仰卧位(T4)、拔管时(T5)SBP、DBP、HR均低于C组(P<0.05);C组患者由侧卧位变仰卧位(T4)、拔管时(T5)SBP、DBP、HR均高于诱导前(T1)、插管时(T2)(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全身麻醉支气管插管患者有利于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布气管导管后在麻醉恢复室(PACU)中拔管时发生的气道不良事件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无气道梗阻、高血压等合并症全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术前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布气管导管组(A组)和气管导管乳膏非涂布组(B组),每组50例,记录手术结束时(T1),拔除即刻(T2),拔除后5min时(T3)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发生咽痛、呛咳及低氧血症的病例数。结果-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布气管导管组较非涂布组呛咳反应少,低氧血症和咽痛的发生率低,血流动力学变化小。结论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布气管导管后不良气道事件发生率低.应激反应小,有利于PACU中麻醉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前,气管导管表面涂布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开胸手术后气管拔管患者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80例ASA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R组)与对照组(H组),每组40例。麻醉诱导均采用咪唑安定2 mg,丙泊酚1.5 mg/kg,维库溴铵0.15 mg/kg,舒芬太尼0.3 ug/kg,R组采用气管导管前段10 cm涂布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后插管,H组诱导后直接插管。麻醉维持采用持续泵注丙泊酚4~6 mg.kg-1.h-1,瑞芬太尼0.05~0.2μg.kg-1.min-1,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06 mg/kg维持肌松,术毕待有拔管指征时,拔除气管导管。记录麻醉前,拔管前1 min,拔管时,拔管后1 min,5 min,的SBP,DBP及HR。结果:2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手术方式及术前心率、血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R组比较拔管过程中H组血压、心率及收缩压-心率乘积(RPP)在拔管前1 min,拔管时,拔管后1 min均较术前升高(P<0.05)。结论:在气管插管前行气管导管表面涂布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以有效降低胸科手术全麻后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表而麻醉在气管插管全麻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L)组和空自对照(C)组,L组在气管插管前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1~2g均匀涂抹气管导管表面前1/3处的所有区域.观察记录拔管即刻、拔管后1min、3min、5min的血压、心率及有无呛咳、屏气反应和术后咽喉痛.结果:L组在拔管即刻、拔管后1min、3min、5min的血压、心率变化与C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L组发生呛咳、屏气反应和术后咽喉痛的比率明显低于C组(P<0.05),且没有不良反应.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用于气管插管全麻可使拔管过程中循环平稳、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气管表面麻醉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Ⅰ~Ⅱ级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患者使用信封法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2.5 g均匀涂于气管导管的套囊及前端;对照组使用等量白色医用凡士林涂于气管导管的套囊及前端,麻醉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于诱导前和患者术后呼之睁眼时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及血糖水平;同时记录该时点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舒张压和心率。结果试验组术后较术前平均动脉压、舒张压、心率、血糖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在两时点均明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和皮质醇在两组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对照组组更显著(P0.01)。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气管表面麻醉可抑制拔管期间的应激反应,明显减小血流动力学的波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耳鼻喉科手术经鼻插管过程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经鼻插管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L组)和液体石蜡油组(s组)。L组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于气管导管套囊前l/3处,并在麻醉诱导前10min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3g涂抹于拟插管的鼻腔内;s组将液体石蜡油涂抹于气管导管套囊前1/3处,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时(T1)、插管时(T2)、插管后1min(T3),插管后3min(T4)、插管后5min(T5)、拔管时(T6)、拔管后1min(T7),拔管后3min(T8)、拔管后5min(T9)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SD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02)、心率-收缩压乘积值(RPP)。结果组内比较:S组在T2、T3、T4、T6、T7、T8各时间点的SBP、SDP、MAP、HR、RPP明显高于T0、T1、T5、T9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组在T2、T3、T4、T6、T7、T8各时间点上述指标与T0、T1、T5、T9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L组T2、T3、T4、T6、T7、T8各点时的SBP、SDP、MAP、HR、RPP/小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耳鼻喉科手术鼻插管,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气管黏膜表明麻醉对预防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和呛咳的效果,探讨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成年患者120例(ASA 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利多卡因乳膏组(L组,n=60)和对照组(D组,n=60)每组各60例.利多组(试验组)在麻醉诱导前给予2.5g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气管导管,而对照组则无特殊处理.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1),吸痰时(T2),拔管时(T3)的SBp、DBp和HR情况变化.记录两组患者在气管导管留置、吸痰及拔管时呛咳反射程度以及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 利多组吸痰时及拔管时患者的心率、血压升高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呛咳反射也明显弱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行气管导管表面涂抹实施气管黏膜表明麻醉,能有效地减少全麻拔管期患者的心血管应激反应和呛咳,减少患者躁动.  相似文献   

11.
12.
单纯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选60例下腹部手术的病例,随机分为单纯全麻(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B组)两组,每组30例,观察二组麻醉前、插管、切皮、探查、拔管时的SBP、DBP、MAP、HR的变化,记录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恢复时间。[结果]两组中SBP、DBP、MAP、HR,A组变化较大,B组平稳,P<0.05或0.01,有显著性差异,各项苏醒时间A组长于B组。[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具有心血管反应较小、血液动力等平稳的优点,且苏醒迅速,无躁动。  相似文献   

13.
Dissociative anesthesi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 W Pender 《JAMA》1971,215(7):1126-1130
  相似文献   

14.
15.
J B Gordon 《JAMA》1972,222(10):1310-1311
  相似文献   

16.
F J Spielman  C B Watson 《JAMA》1983,249(6):734-736
  相似文献   

17.
18.
陆化娟 《吉林医学》2015,(7):1323-1324
目的:探讨和分析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行手术的患儿7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行传统气管插管麻醉,观察组行喉罩麻醉,比较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麻醉总有效率97.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麻醉总有效率76.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麻醉中采用喉罩麻醉能够有效提高麻醉效果,且缩短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喉罩通气全身麻醉、硬脊膜外腔阻滞和蛛网膜下腔阻滞3种麻醉方式对新生儿及产妇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90名,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硬脊膜外腔阻滞和蛛网膜下腔阻滞组。全身麻醉组产妇依次静脉注射维库溴铵2mg、氯胺酮30~40mg、丙泊酚1.0mg/kg、琥珀胆碱1.5mg/kg麻醉诱导后插入喉罩,吸入体积分数为0.010~0.015的七氟烷维持麻醉。胎儿娩出后适当给予产妇芬太尼、咪达唑仑和曲马多。3组均于胎儿娩出即刻抽取胎儿脐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记录新生儿出生1和5min时的Apgar评分以及出生后1、2、3和5d时的神经行为评分(分别记录为NBNA1、2、3、5)。记录术后1和24h时产妇的疼痛数字分级评分(分别记录为NRS1、24),术中知晓、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术后肠道恢复通气时间和开始哺乳时间。结果 3组间新生儿出生1和5min Apgar评分及NBNA1、2、3、5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3组的NRS1均<3分,全身麻醉组显著低于硬脊膜外腔阻滞组和蛛网膜下腔阻滞组(P值均<0.01),3组间肠道恢复通气时间和开始哺乳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喉罩用于全身麻醉剖宫产对母婴是安全的,对产妇术后恢复也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浸润麻醉手术治疗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浸润麻醉在青光眼手术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及镇痛效果。方法  115例 (2 11眼 )青光眼手术患者用 0 .5 %爱尔卡因或 0 .5 %地卡因表面麻醉 ,术中用 2 %利多卡因球结膜下浸润麻醉。结果 所有 2 11眼患者 ,周边虹膜切除 83眼 ,标准小梁切除 10 8眼。 191眼 (90 .5 % )术中无痛感 ,16眼 (7.6% )轻微疼痛 ,4眼 (1.9% )疼痛明显。所有病例无严重术中并发症发生 ,小视野晚期青光眼患者没有一过性黑朦发生。结论 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浸润麻醉是安全有效的。它是常规青光眼手术中简单实用的麻醉方法 ,尤其是小视野晚期青光眼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