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评价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的氧化铝羟基磷灰石复合陶瓷修复兔桡骨节段性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新西兰白兔15只,制作10mm长的桡骨节段性缺损模型,分为实验组:15个肢体,骨缺损区植入氧化铝羟基磷灰石复合陶瓷人工骨材料;空白对照组:6个肢体,骨缺损区旷置;自体骨对照组:6个肢体,骨缺损区植入自体骨.术后1d,8、16、24周分别进行X线摄片观察,运用ImageTool图像处理软件,进行点像素测定,24周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实验组:氧化铝羟基磷灰石复合陶瓷人工骨植入兔桡骨缺损区8周即有新生骨形成,24周材料与骨组织连接在一起,缺损区得以修复.空白组:8周时缺损区有少量骨痂,24周时修复缺损区约1/2;自体骨植人组:8周时骨断端完全被骨痂包绕,24周时缺损区骨完全修复.像素测量结果显示三组间骨修复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P=0.007,说明随着时间的延长骨组织密度增加.实验组材料两端修复界面新生骨与皮质骨的X射线摄片像素值进行比较:术后1d,8、16周P<0.05,24周P>0.05.说明术后24周前材料两端界面在不断修复,24周时完全修复.扫描电镜摄片示:实验组兔植入材料被新骨组织环形包绕与骨组织镶嵌,皮质骨与界面骨之间形成骨髓腔;在材料表面凹陷中骨细胞环状排列形成骨单位.结论 证实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的氧化铝羟基磷灰石复合陶瓷材料能够修复新西兰兔桡骨节段性缺损,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骨传导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制理想的,能够修复大段骨缺损的人工骨材料。方法采用乳液共混法将消旋聚乳酸(PDLLA)、羟基磷灰石(HA)、脱钙骨基质(DBM)结合,制成PDLLA/HA/DBM人工骨,并将PDLLA/HA/DBM和PDLLA进行兔桡骨大段骨缺损修复的对比研究。术后2、4、8和12周时摄X片及病理形态学观察及新骨形成定量分析。结果PDLLA/HA/DBM人工骨内新骨形成量明显多于PDLLA及空白对照组(P<0.01),且能够有效修复骨缺损。结论PDLLA/HA/DBM人工骨能促进长骨大段骨缺损的修复,是一种较理想的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3.
李奎  张建光  陈路  蒲劲松  李源力  蔚芃 《四川医学》2017,38(12):1361-1365
目的 探讨凝血酶肽(TP508)复合人工骨对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新西兰大白兔42只,建立双侧桡骨1.5cm骨-骨膜缺损模型。随机 选取其中36只,将右侧作为实验侧,骨缺损处植入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并注入TP508;左侧为对照组,仅植入上述人工骨材料;剩余6只作为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处不 植入任何物质。术后4周、8周、12周分批处死实验动物,对实验段桡骨进行X线及组织学分析。结果 术后4周、8周、12周实验组X线评分、组织学评分及骨缺损区 新生骨组织面积百分比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术后12周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区无骨连接形成,X线评分及组织学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实验组及对照组(P均 <0.05)。结论 TP508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具有促进愈合作用,复合人工骨植骨对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运用两种方法建立氧化铝/羟基磷灰石纳米陶瓷骨替代材料修复兔桡骨缺损模型研究,探讨因手术方式、材料的固定模式等因素对实验建模的影响。方法把20只成年中国家兔随机分为A、B两组,采用不同的术式将双侧桡骨制造成10-14mm长的骨缺损模型,分别植入氧化铝/羟基磷灰石纳米陶瓷A、B两型骨替代材料,术后进行一般情况观察和1、2周X线平片检查。结果术式A的建模成功率为60.0%,术式B建模成功率为89.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χ2=4.439,P<0.05)。结论术中创伤小,对兔前臂组织结构破坏少的B术式和具有内固定功能B型材料的组合是良好的建模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为载体支架,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构建NanoHA复合rhBMP-2人工骨(Nano-HA/rhBMP-2复合人工骨),植入兔桡骨缺损,探讨Nano-HA/rhBMP-2复合人工骨局部成骨活性及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能力,为临床骨缺损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6只成年的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Nano-HA/rhBMP-2复合人工骨组(A组)、Nano-HA人工骨组(B组)、空白组(C组)3组,每组12只,制作成桡骨为12mm的骨缺损模型。A组植入Nano-HA/rhBMP-2复合人工骨;B组植入Nano-HA人工骨,C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植入后于4、8、12周行大体观察、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检测、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 1)与术前比较,3组ALP含量术后4周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8周达最高峰(P<0.05),之后开始下降,在12周时ALP含量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3组术后4、8、12周ALP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X线片表现:术后12周A组植入材料完全降解,骨皮质连接完成,骨缺损完全修复;B组材料大部分降解,有大量骨密度影,有大量骨痂形成,骨髓腔基本再通,骨缺损大部分修复;C组骨折断端光滑硬化吸收,无骨质长入,骨髓腔封闭,形成骨不连。3组术后4、8、12周Lane-Sandhu X线骨形成评分A组>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织学表现:术后12周A组材料完全降解,大量的板层骨形成,骨痂完成塑形,骨缺损修复;B组材料大部分降解及密质骨形成,有大量新生骨组织,骨缺损大部分修复;C组骨缺损断端大量的纤维组织形成,未见新骨形成,断端骨不连。3组术后4、8、12周Lane-Sandhu组织学骨形成评分A组>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点抗弯生物力学检测A组标本术后4、8、12周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Nano-HA/rhBMP-2复合人工骨比Nano-HA人工骨具有更强的成骨能力,明显缩短了骨缺损愈合时间。Nano-HA/rhBMP-2复合人工骨在修复长骨骨缺损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为临床骨缺损修复材料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腭板缺失修复的动物模型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羟基磷灰石-骨粘合剂复合人工骨作为植骨材料修复腭板骨缺损的可行性,为临床腭裂患者进行植骨术提供依据。方法:对4组共16只狗腭板人为制造裂隙,用羟基磷灰石-骨粘合剂修复腭板骨缺损。术后4,8,16,24周分别处死一组试验狗,取上颌腭板进行X线平片观察,同期扫描电镜观察骨愈合情况。术后24周,处死最后一组狗前行腭 板冠状位CT扫描。结果:手术创口Ⅰ期愈合,未发现明显的并发症和病理排斥现象,人工骨板形态规则,未见移位、塌陷、断裂。人工骨与受植床周围骨有较好的骨性愈合,骨量随观察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结论:羟基磷灰石-骨粘合剂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具有良好的塑性、固位、成骨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临床应用珊瑚羟基磷灰石(coralline hydroxyapatite, CHA)人工骨,探讨CHA人工骨植入治疗四肢骨折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1996年以来收治的22例四肢骨折骨缺损植入颗粒、片或块状CHA,观察术后表现,并经摄X线片观察骨愈合情况.结果: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3个月.无全身性异常反应,伤口均在2周内1期愈合.骨折术后6个月内愈合.结论:应用CHA人工骨植入治疗四肢骨折骨缺损疗效满意,且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是一种比较理想移植骨替代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珊瑚羟基磷灰石 (CHA)结合重组合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rhIGF I)修复骨缺损的效果 ,为临床、科研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CHA作为rhIGF I的可吸附性载体 ,制备成复合人工骨 ,将其植入兔尺骨中段 10mm骨缺损处 ,以单纯CHA组 ,自体骨移植组和空白组作为对照 ,在术后 2 ,4 ,8,12周 ,进行大体解剖、X线摄片、病理组织切片、生物力学测试等观察 ,研究各组骨愈合 ,血管化情况及力学强度。结果 在 2 ,4 ,8周病理组织切片及X线摄片显示骨缺损修复程度 ,CHA/rhIGF I组明显优于自体移植骨组 ,优于单纯CHA组 ,而空白组骨缺损处被纤维组织及肌组织等填充。生物力学测试显示术后 12周CHA/rhIGF I组抗扭转强度明显优于自体骨移植组。结论 CHA与rhIGF I结合有明显促进骨缺损修复的作用 ,强于自体骨移植及单纯CHA移植。成骨方式包括骨传导、骨诱导 ,二者协同 ,可用于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9.
PHBV复合HA纳米纤维材料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物复合羟基磷灰石(PHBV/HA)的纳米纤维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将40只新西兰兔制备单侧桡骨中段10 mm的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植入PHBV/HA的纳米纤维材料,对照组植入硫酸钙人工骨,各16只;空白对照组8只。在术后相应时间段分别进行大体观察,行放射学、组织学及扫描电镜检查,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观察其成骨能力、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术后4~8周植入材料处有片状密度增强,截骨处有骨痂向缺损区生长,骨皮质不连续,仍有骨性缺损,术后12~16周新生皮质骨与宿主皮质骨自然连接,骨缺损已完全修复。新生骨显示出正常骨干结构,髓腔再通。与对照组相比,8周之前在新生骨的形成及修复骨缺损方面的作用相差不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到12周之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体现了更好的成骨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BV/HA的纳米纤维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传导性,是一种良好的修复骨缺损的植入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与自体牙槽窝骨复合移植对修复牙周骨缺损的作用。方法 用拔除患者自体智齿后6~12周内牙槽窝骨及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复合移植修复牙周骨缺损。术后3个月和6个月、12个月X线检查及临床检查采集数据包括PD、DI、AI。结果 术后探诊深度与初诊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附着水平均有提高;骨充盈量测量显示骨缺损有显著性的改善。结论 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与自体牙槽窝骨复合移植对修复牙周骨缺损发挥了优势互补的作用,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异黄酮介孔玻璃水泥支架材料修复兔股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采用不同组分的骨水泥材料,并用介孔玻璃水泥粉末吸附植物性激素大豆异黄酮(isoflavone,IS),制备成载IS的硫酸钙(calcium sulphate,CS)骨水泥(CS/IS)、载IS的20%介孔硅酸钙镁/硫酸钙(20% mesoporous magnesium calcium silicate/calcium sulfate,20 m-MCS/CS)骨水泥(20 m-MCS/CS/IS)、载IS的40%介孔硅酸钙镁/硫酸钙(40 m-MCS/CS)骨水泥(40 m-MCS/CS/IS),检测不同骨水泥支架材料的体外释药性能.将60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15只,制作右侧股骨末端骨缺损模型后,分别植入CS、20 m-MCS/CS、40 m-MCS/CS以及40 m-MCS/CS/IS,于术后第4、8、12周各组随机处死5只兔并取材,进行micro-CT扫描,脱钙后切片并进行三色染色,普通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20 m-MCS/CS/IS和40 m-MCS/CS/IS骨水泥对IS的释放均为缓释,但40 m-MCS/CS/IS的释放量更多,在第25天已高达(41.0±1.8)%,因此后续实验中采用40 m-MCS/CS/IS.动物实验表明,骨水泥支架植入12周后,CS组的缺损部位仍比较明显,20 m-MCS/CS组有了一定程度的修复,40 m-MCS/CS组已基本愈合,而40 m-MCS/CS/IS组已基本完全愈合并且骨小梁已贯穿骨缺损区.三色染色结果显示40 m-MCS/CS/IS复合骨水泥有更快的降解速度,能够促进大量新生骨和成熟骨的产生,其促成骨能力也优于40 m-MCS/CS.结论 异黄酮介孔玻璃水泥能有效修复腔隙性骨缺损,有望成为新型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2.
冯永增  彭磊  徐华梓  张宇 《浙江医学》2011,33(8):1120-1123,1126
目的观察牡蛎壳/消旋聚乳酸复合人工骨(OPCB)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成骨能力,同时观察其在体内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情况,并评价其性能。方法应用热致相分离法(TIPS)分别制得OPCB及纯消旋聚乳酸(PDLLA)多孔材料;将27只成年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3组。制作1.2cm的双侧桡骨干缺损并植入上述两种材料。设立不植入任何材料的空白对照组。观察材料植入后动物的局部及全身反应。于术后6、12、侣周分别取材。作X线、大体标本及组织形态学观察,同时观察术后不同时期的组织反应、材料的降解、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OPCB及纯PDLLA植入动物体内无明显的局部不良反应,且OPCB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明显强于纯PDLLA及空白对照组(P〈0.05)。术后18周时,植入OPCB材料的骨缺损基本修复,OPCB与宿主骨结合紧密;植入纯PDLLA材料的骨缺损部分修复;空白对照组则骨缺损断端只有少量骨生成。形成骨不连。同时OPCB材料植入后在6、12周分别可见吞噬有材料的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18周时仍有部分复合材料未降解吸收。结论OPCB材料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缺损修复能力,是一种良好的骨组织工程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3.
报告Al2O3陶瓷植入猫中耳腔内的生物相容性实验研究。选择健康家猫12只,均作植入手术,术后于2,4,8,19周各处死3只,然后用光镜及扫描电镜定期观察Al2O3陶瓷本身和与其相接触的中耳组织的病理改变,同时监测机体免疫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Al2O3陶瓷在中耳腔内不引起局部排斥反应,表面被少量纤维组织及完整的扁平上皮覆盖,无巨噬细胞存在,提示Al2O3陶瓷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听骨赝复物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富血小板血浆(n-HA/PA66/PRP)复合物修复兔股骨中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新西兰大白兔共40只,切除左股骨中段1 cm 连同骨膜的骨质造成骨缺损模型后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植入 n-HA/PA66/PRP 复合物后予以钢板固定;对照组植入 n-HA/PA66后予以钢板固定。术后2、4、8、12周每时间点处死5只兔子,进行 X 线片、大体标本观察、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观察股骨骨缺损愈合情况。结果术后所有动物无感染、死亡及植入物脱落,大体标本及组织学结果显示术后2周内实验组开始有新生骨组织,随着时间的延长,实验组新骨生长速度和数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12周 Lane-Sandhu 法 X 线片评分显示实验组(6.80±2.05)分,对照组(4.20±1.30)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强度在术后第2、4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术后第8、12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n-HA/PA66/PRP 复合物具有促进骨质愈合的作用,尤其在早期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优于 n-HA/PA66。  相似文献   

15.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和珊瑚复合移植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 2 ( rh BMP- 2 ) /珊瑚复合人工骨的骨诱导活性和骨修复能力。  方法 :rh BMP- 2和珊瑚以一定的方式复合后 ,植入小鼠股部肌袋和兔颅骨标准大小缺损 ,以单纯珊瑚植入作对照。术后不同时间取材 ,通过组织学方法检测其骨诱导活性和骨修复能力。 结果 :复合人工骨植入小鼠肌袋 1周诱导软骨形成 ;3周形成编织骨 ;6周形成含骨髓的板层骨 ,同时珊瑚被部分降解吸收 ;复合人工骨植入兔颅骨缺损后 ,以引导成骨和诱导成骨双重机理完成骨修复过程。术后 12周 ,植入物完全被成熟的骨组织取代 ,其骨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珊瑚。  结论 :此复合人工骨具有骨传导和骨诱导活性 ,骨修复能力较强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新型生物性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16.
异种骨复合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节段性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异种骨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MSCs与异种松质骨在体外联合培养,兔桡骨中上段制成1.5 cm的骨-骨膜缺损模型,实验组植入复合异种骨,对照组植入单纯异种骨,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分别于术后4、8、12周各时间点行标本的组织学观察、X线片观察、透射电镜观察及骨密度测试,比较其骨缺损区骨修复情况。结果术后第12周,实验组骨缺损区完全修复,骨密度接近正常;对照组骨缺损区修复缓慢,新骨形成量少;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区未修复。结论异种骨复合MSCs修复节段性骨缺损能力强,在成骨速度和量上明显优于单纯异种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珍珠层/聚乳酸重组人工骨(NPCB)在体内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情况及成骨特点,评价其性能,为进一步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NPCB随机植入成年新西兰白兔1.5 cm的桡骨缺损内,并设立不植入任何材料的空白对照,观察NPCB植入后动物的局部反应,检测动物术后1周、4周的血钙值,并与术前1天比较;于术后6、8、12、16周取材,作X线、骨矿含量、大体标本及组织形态学观察,分析不同时期组织反应、骨缺损修复及材料降解情况。结果 NPCB植入后无明显的局部不良反应,术后1周、4周血钙值与术前1天相比无明显差异。植入NPCB的骨缺损内骨矿含量在6~12周时升高幅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但12周后植入NPCB的骨缺损内骨矿含量出现下降。X线检查、大体标本及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NPCB的成骨方式主要是骨传导成骨,至术后16周时骨缺损基本修复,NPCB与宿主骨结合紧密,而空白对照骨缺损断端仅有少量骨修复,形成骨不连。NPCB植入后即开始其降解过程,12周以后材料周围出现较多吞噬有材料颗粒的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16周时仍有部分材料未降解吸收。结论 NPCB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能力,可以在体内逐渐发生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biocompatibility, degradation and bone formation activity of a new bone substitute for bone grafting, nacre/polylactic acid composite artificial bone (NPCB). METHODS: Radial bone defects 1.5 cm in length were induced in 32 New Zealand rabbits and immediately filled with NPCB or nothing. The animals' local and whole body responses to the implants were observed after the operation, and the serum calcium levels were detected 1 week and 4 weeks postoperatively. Tissue response, new bone formation in the defects and degradation of the implants were evaluated by X-ray, and examination of the bone mineral content (BMC) in the defects and histomorphological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after the rabbits were sacrificed. RESULTS: All the rabbits survived the operation and the incisions healed smoothly.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noted in the serum calcium level between 1 day before operation, 1 week and 4 weeks postoperation. BMC in the defects of the rabbits with NPCB grafts increased more rapidly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6-12 weeks after the operation and began to decrease after 12 weeks. Gross, X-ray and histological observations revealed that NPCB possessed osteoconductive activity and new bone ingrowth in the implants was found during the whole experiment. At 16 weeks, the defects grafts were almost completely repaired with NPCB while the defec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mained nonunion. Biodegradation of the implants was observed early at 6 weeks, with numerous macrophage and multinuclear giant cells containing phagocytosed NPCB particles around the implants at 12 weeks, but NPCB remnants were still visible at 16 weeks. CONCLUSION: As a bone substitute, NPCB possesses good biocompatibility, biodegradability and osteoconductive activity.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不同处理方式的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皮质骨修复兔大段负重骨缺损的效果,为临床大段负重骨缺损的重建提供新方法.方法 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造成左侧股骨中上段缺损2cm的模型,A组植入异体骨 rhBMP-2 ACS,B组植入异体骨 rhBMP-2,C组植入异体骨 ACS,D组单纯植入异体骨,E组植入自体骨。术后3、6、9、12周照X线片,观察骨愈合情况并测量骨痂形成面积。术后12周处死动物,对标本进行三点弯曲力学测试,检测新骨形成率、骨孔隙率。结果 A组在X线表现、骨痂形成面积、三点弯曲破坏负荷、新骨形成率及骨孔隙率等方面均优于B、C、D组,与E组相仿。结论 同种异体皮质骨、rhBMP-2和ACS复合移植既具有高效持续的骨诱导作用,又能提供足够的机械强度,是修复大段负重骨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拟构建新西兰兔牙周缺损模型,确定hPDLSCs-BMP-2-PSH膜的生物安全性和其体内成骨修复作用。  方法  在确定BMP-2-PSH膜没有细胞毒性后将培养好的hPDLSCs细胞膜片复合至BMP-2-PSH膜上。分别在每只新西兰兔下颌左中切牙牙槽骨缺损内植入hPDLSCs/PSH复合膜作为实验组,右中切牙牙槽骨缺损内植入对照性多孔纤维膜材料作为对照组(或不植入任何材料作为对照),然后全瓣复位,缝合。术后即刻和每3周(连续观察12周)进行影像学(CT)检查,观察骨缺损愈合情况;同时,分别在术后第4、8、12周观察PDLSCs/BMP-2双膜材料的吸收度和各组样本新骨形成量和新骨形态。  结果  不同浓度PSH膜和BMP-2-PSH膜浸提液对hPDLSCs细胞不具有细胞毒性,hPDLSCs细胞能够成功复合到BMP-2-PSH膜上;CBCT及组织形态学分析显示,hPDLSCs/PSH复合膜能够有效促进牙槽骨缺损修复再生。  结论  hPDLSCs/PSH复合膜具有良好生物安全性,有利于修复新西兰兔牙周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