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桔梗叶提取物干预小鼠抑郁症模型进行研究,探讨抑郁症小鼠的发病机制及桔梗叶对其干预作用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方法诱导小鼠抑郁症模型(1 mg/kg),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给药组。另选8只同批次的健康小鼠作为空白组。给药组灌胃给与桔梗叶进行干预[400 mg/(kg·d)],连续1周,空白组和模型组给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采用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进行评价,同时采用尿液代谢组学技术综合评价桔梗叶的药效及作用机制。[结果] 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前额皮质IL-6、TNF-α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各项指标具有显著回调趋势(P<0.05)。尿液代谢组学研究发现,3组小鼠代谢轮廓聚类明显,且给药组更趋近于空白组的代谢分布,证明在整体代谢水平上,给药组的代谢更趋近于健康小鼠状态。通过Progenesis QI软件深度挖掘,对比数据库鉴定出29个尿液生物标记物,涉及亚油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鞘脂代谢、能量代谢等,并给予桔梗叶后上述代谢通路均出现回调趋势。[结论] 桔梗叶提取物对抑郁症小鼠有一定程度的治疗作用。多成分多径路的调节方式可能是其有效性的关键,通过调节亚油酸代谢、花生三烯酸代谢等机制间接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百合知母汤水煎液中的化学成分,为探讨其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硅胶柱反复色谱分离化合物,并通过理化数据和波谱数据确定其结构。结果:从百合知母汤水煎液的二氯甲烷和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共分得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棕榈酸(hexadecanoic acid,1)、5羟甲基糠醛(5 hydroxymethy furaldehyde,2)、豆甾醇(stigmasterol,3)、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4)、对羟基桂皮酸(p-hydroxycinnamic acid,5)、2,3,4′三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3,4′-trihydroxy-4-methoxybenzophenone,6)、知母皂苷AⅢ(timosaponin AⅢ,7)、芒果苷(mangiferin,8)、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 9)。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百合知母汤中分得,其中化合物6为首次公开报道的天然产物;化合物5首次在组成百合知母汤的单味药百合和知母中发现,可能为百合知母汤水煎液新产生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3.
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是一种代谢性复杂性疾病之一,对母婴健康均产生近期及远期的不利影响。本文对近年来GDM 在发生率、危害、临床诊断、发病机制、脂质代谢以及与代谢组学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展开探讨,以提高对GDM 的认识,更好地防治GDM。  相似文献   

4.
郁证为临床常见病证,多由情志不遂引发,其发病率高、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临床治愈率偏低。司国民教授认为郁证的发生多与社会压力及现代人起居无常、饮食无节、劳逸失度、思虑过度等亚健康状态有关。研究取法仲景思想,并结合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理论指导,认为郁证发病主要涉及气分,日久深入血分,总体病机为气滞肝郁、郁久化火伤阴之证,并提出治疗郁证应以疏肝理气为主,同时注重固护患者阴液,以防燥湿芳香之药耗伤人体津液。司教授临床实践以越鞠丸与百合知母汤合方为基础方,以香附、栀子、百合、知母等为主药,以疏肝解郁、清热滋阴为治则,并根据患者病情辨证施治。现将临床治疗该病的辨证思路与用方特点介绍如下,并介绍临床运用该合方案例2则,以期为中医临床工作者提供相应的诊治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代谢组学探讨国医大师张震创立的疏调气机汤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效应机制。方法 大鼠适应性喂养后,分为空白组5只和甲亢造模组18只,使用左甲状腺素诱导大鼠呈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将造模后的甲亢大鼠分为模型组、阳性药丙硫氧嘧啶(PTU)组和疏调气机汤给药组每组6只,各组分别给药6周。对甲状腺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其甲状腺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大鼠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抗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HF-α)水平,观察其指标变化;应用超高压液相色谱仪、质谱仪对空白组、模型组、疏调气机汤给药组大鼠血清中的代谢产物进行非靶向检测,并对差异代谢物进行相关通路分析。结果 疏调气机汤能降低甲亢大鼠血清TSH水平,升高FT3和FT4水平,并显著降低炎症因子IFN-γ、TNF-α/IL-6水平(P<0.05)。病理切片显示:模型组甲状腺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肿大,滤泡腔增大,滤泡内胞质分布不均,胶质分泌旺盛;疏调气机汤组较模型组滤泡结构完好,淋巴细胞浸润较轻,胶质分布均匀。运用代谢组学技术筛选出具有显著性变化的潜在血清标记物61个,对差异代谢物进行KEGG代谢通路分析后发现,在2-氧代羧酸代谢途径,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途径、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等通路呈高表达水平。结论 疏调气机汤对甲状腺功能亢进大鼠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推测其作用机制与2-氧代羧酸代谢途径,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途径、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非靶标血清代谢组学探讨桔梗预防急性肺损伤(ALI)小鼠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24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地塞米松)组和桔梗组, 每组6只。给药干预7 d后, 除空白组外, 其余小鼠气管滴注脂多糖(LPS)3 mg·kg-1建立ALI模型, 测定各组小鼠的肺组织病理和炎性因子水平的表达情况; 收集小鼠血清, 采用GC-MS技术对血清样本进行质谱检测, 应用PCA进行血清代谢轮廓的比较, 运用Metaboanalyst 5.0分析相关代谢通路。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 模型组的肺部病理情况严重, 炎性因子水平显著升高(P < 0.05), 阳性药组和桔梗组较模型组小鼠的肺组织病理有一定的改善, 炎性因子水平明显降低(P < 0.01)。血清代谢组学结果显示: 空白组和模型组的代谢轮廓具有明显的差异, 阳性药组和桔梗组的代谢轮廓趋近正常组。结论  桔梗对ALI小鼠的炎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其潜在作用机制可能与回调多种血清代谢物的含量及调控多条代谢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7.
药物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药物代谢组学是在系统生物学背景下,代谢组学与药学紧密交叉、有机结合促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依托现代分析技术、化学计量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通过分析比较给药前后生物体液中小分子代谢物轮廓的改变来进行药物疗效和毒性的评价、预测。本文对药物代谢组学的研究流程和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系统概括,并对相关技术要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大鼠红细胞磷脂的代谢组学判别模型,综合运用多种统计学分析方法寻找知母多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红细胞磷脂药理标志物.方法 以高脂饲料喂饲8周龄的SD大鼠8周后,腹腔注射40 mg/kg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给药组分别灌胃知母多糖及二甲双胍干预治疗8周后,取血分离红细胞制备红细胞磷脂.采用UPLC/Q-TOF分析大鼠在2型糖尿病状态下以及经知母多糖干预后红细胞磷脂的变化.数据导入Simca P V12软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处理,通过R软件的BioMark包以及MetaboAnalyst 3.0软件进行代谢物筛选.结果 建立了4组大鼠红细胞磷脂的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模型,正离子下模型的R2=0.934,Q2=0.534,负离子下模型的R2=0.914,Q2=0.642,由PLS-DA模型的得分图上可见,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前3个主成分均可充分提取4组差异信息.通过R软件的BioMark包筛选并通过ROC分析排除假阳性结果,最终共筛选出知母多糖药理标志物10个,筛选得到的知母多糖药理标志物在模型组与知母多糖干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交叉检验及置换检验证明,模型可以充分提取组间差异,并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筛选得到的知母多糖红细胞磷脂标志物可为后续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环磷酰胺对小鼠免疫抑制作用过程中代谢通路的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了解免疫细胞变化情况,通过建立偏最小二乘法模型多结果进行判别。以偏最小二乘法模型中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参数筛选潜在的生物标志物,通过统计分析确定差异性代谢物,借助代谢组学小分子化合物快速鉴定分析软件系统对差异性代谢物进行进一步鉴定分析,通过搜库及运算最终确定差异代谢物质9种,通路富集结果分析差异代谢通路3条。结果 环磷酰胺对正常机体的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线粒体脂肪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甾类激素的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脂肪酸代谢、嘧啶的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均产生明显影响。结论 环磷酰胺在正常组与实验组中影响最重要的代谢通路为花生四烯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和嘧啶代谢。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的方法分析唐氏综合征(DS)胎儿母体羊水样本,探索DS差异代谢物及其相关代谢通路.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6例DS胎儿母体羊水样本作为病例组,40例非DS胎儿母体羊水样本作为对照组,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检测所有样本.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分析两组代谢...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测百合知母汤对抑郁症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探讨其环磷酸腺苷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百合知母汤高、中剂量组5组;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见刺激结合孤养制造抑郁症模型,共49d;于第22天各组动物分别灌胃生理盐水、氟西汀及百合知母汤高、中剂量,共计28d;于第50天采用Morris水迷宫法分别进行定位航行及空间探索实验,分别测定大鼠逃避潜伏期、穿越第4象限时间、路程、第一次穿越时间、穿越次数等;ELISA法、Western-blot、qPCR法分别测定大鼠海马组织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百合知母汤高、中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穿越第4象限时间路程、第一次穿越时间均降低,穿越次数升高(P<0.05,0.01);海马cAMP、PKA、CREB的含量提高(P<0.05,0.01)。结论:百合知母汤能改善抑郁症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激活cAMP-PKA-CREB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血清中潜在生物标志物,为抑郁症临床诊断及药物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45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和47例健康对照(HC组)。抑郁症患者使用舍曲林(100 mg/d)治疗4周,治疗前作为DN-MDD组,治疗后作为DT-MDD组。治疗前后样本采用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对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百合知母汤对未成熟小鼠雌激素样活性的作用及其时围绝经期综合征大鼠的影响.方法 采用幼龄雌性小鼠,连续灌胃4、8、16 g/kg3个剂量的百合知母汤10 d后,测定各组小鼠子宫、卵巢质量,并计算脏器系数.选用老龄雌性大鼠,连续灌胃2、4、8 g/kg3个不同剂量的百合知母汤30~34 d后,测定各组大鼠卵巢、子宫、垂体、肾上腺质量,计算脏器系数,进行卵巢、子宫组织学检查,并检测血清中雌二醇(E2),促滤泡生成激素(FSH)及促黄体生成激素(LH)的水平.结果 与其他组比,百合知母汤能明显增加未成熟小鼠子宫、卵巢系数(P<0.05~0.01);显著增加大鼠卵巢、子宫、肾上腺系数(P<0.05~0.01);组织学检测显示,百合知母汤具有改善大鼠卵巢内卵泡发育状况,减轻子宫萎缩性病变的作用(P<0.05~0.01);百合知母汤3个剂量组均能明显增加自然衰老型围绝经期综合征大鼠血清E2水平(P<0.01).并降低血清FSH、LH水平(P<0.05~0.01).结论 百合知母汤时未成熟小鼠具有雌激素样活性,并且对自然衰老型围绝经期综合征大鼠的内分泌水平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NMR的代谢组学方法比较慢性轻度不可预知应激抑郁模型(CUMS)与慢性束缚应激抑郁模型(CRS),为抗抑郁中药新药的研究提供模型参考。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制作CUMS模型与CRS模型,以大鼠旷场行为、体重以及糖水偏爱作为常规指标,并采用代谢组学技术对实验21 d大鼠尿液进行NMR数据采集,运用SPSS,MatLab7.5,SIMCA-P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行为学显示,与正常组相比,CUMS组除水平运动外,各种常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S组大鼠水平穿越格数、竖立次数和理毛次数等指标直观上都减少,中央格停留时间延长,粪便粒数增加,但是无统计意义(P>0.05);NMR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散点图中CUMS组与正常组各样品散点比较集中,CRS组点较分散,介于正常与CUMS组之间。CUMS模型和CRS模型共有的标志物有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酪氨酸、肌酸,CUMS模型特有标志物为脯氨酸,CRS模型特有标志物为天冬酰胺及精氨酸。结论:行为学及代谢组学均显示CUMS组造模比较成功,CRS组在行为学指标上较差,但运用代谢组学技术显示造模成功,说明代谢组学方法比行为学更灵敏,由于代谢组学技术比常规方法具有灵敏、整体、直观性的优点,因此可用于抑郁模型的筛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胆汁酸单体化合物胆酸(cholic acid,CA)和去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DCA)的抗惊厥作用机制。方法:将 3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丙戊酸钠组(sodium valproate/valproic acid,VPA,189 mg/kg)、CA组(60 mg/kg)和 DCA组(60 mg/kg),每组9只,对照组及模型组为假给药,各给药组于造模前1 h预给药,连续给药16 d。采用(45.0±0.5)℃水浴建立惊厥大鼠模型,每隔1 d水浴1次,共计8次,观察记录模型组及各给药组大鼠惊厥发作时间、惊厥结束时间,对大鼠惊厥发作行为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检测大鼠血清及海马组织中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和IL-6含量及海马组织中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病理损伤。超高效液相色谱仪串联高分辨质谱技术对大鼠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惊厥潜伏期均显著延长,惊厥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均 < 0.001);VPA组和DCA组惊厥发作等级显著降低(P < 0.001,P < 0.01),C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和海马组织中TNF-α,IL-6和 IL-1β含量均显著升高(P < 0.001),海马组织中Glu和GABA含量均显著升高(P < 0.001);与模型组相比,DCA组和VPA组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P < 0.001),而与模型组相比,除血清中IL-1β和海马组织IL-6的水平外,CA组其他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 (P < 0.01)。海马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锥体细胞胞体紧缩,体积变小,染色加深,嗜碱性增强,胞质胞核分界不清;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得到明显改善。其中,DCA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与VPA组相近。血清代谢组学分析结果经过数据处理、文献及数据库比对,共鉴定出312个差异化合物。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共筛选出9个差异化合物;代谢通路富集结果显示, CA和DCA的抗惊厥作用主要涉及柠檬酸循环、氨基酸代谢和丁酸代谢通路。结论:CA和DCA对热性惊厥大鼠的行为学和生化指标等均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惊厥过程中的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和丁酸等短链脂肪酸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日益加重,成为人类健康的一大难题。骨质疏松的发生一般由多种复杂的代谢途径共同作用,因此在常规防治中仅仅对单一靶点或途径进行监测难以精准把控。代谢组学是快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通过分析机体代谢物寻找疾病发生机制,在骨质疏松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代谢组学研究中,样本的选择、前处理方式、检测仪器以及数据的处理方法等都趋于多样化,不同的研究对象都有适宜的研究方法。通过代谢组学研究发现,骨质疏松疾病主要由于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以及微生物群代谢等存在不同程度的紊乱,其中的关键化合物可作为疾病诊断的生物标志物。但单一组学的研究依然存在片面性,获得多维骨质疏松致病机制信息需要应用多组学结合的多维研究方式。在科学仪器快速发展、数据整合领域前景广阔的生物信息学时代,代谢组学在骨质疏松中的研究依旧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7.
中药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科学研究热点。由于其研究思想和中药作用的整体性相吻合,使得代谢组学成为了中药现代化研究的良好平台。本文通过综述近年相关的研究文献,讨论了中药代谢组学的定义、研究范畴、应用领域等热点问题,结合实际应用分析,探讨了中药代谢组学在中药现代化及国际化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基于核磁共振氢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1 H spectroscopy,1 HNMR)的代谢组学技术寻找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浆潜在生物标记物,探讨其相关代谢通路并进行分析.方法 应用1 HNMR技术对1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12例健康志愿者血浆进行检测,对所得数据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进行模式识别分析,寻找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与健康者血浆差异性代谢物,根据差异性代谢物的变化构建相关代谢通路图并进行分析.结果 模式识别分析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预测性,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浆中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类、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β-羟基丁酸、乳酸、丙氨酸、精氨酸、N-乙酰糖蛋白、乙酰乙酸、谷氨酸、丙酮酸、谷氨酰胺、柠檬酸、肌酸、肌酐、葡萄糖、天冬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明显增高.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不仅存在脂类代谢、糖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的紊乱,还伴随着炎症反应发生和肝肾功能损害.该结果加深了对寻常型银屑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MS)技术研究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探究针刺抗抑郁的潜在代谢调节机制。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南京脑科医院的抑郁症患者25例,随机分为针刺药物组13例和药物组12例(脱落4例),药物组予SSRIs口服治疗,针刺药物组在药物组治疗基础上加予耳内皮刺治疗。收集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浆样品,运用UPLC-Q-TOF/MS检测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血浆代谢产物,比较2组治疗前后代谢物的差异。结果 针刺药物组筛选出16个潜在生物标记物,推测针刺药物组通过调节苯丙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酮体的合成与降解、赖氨酸降解4条代谢途径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异常状态。药物组筛选出9个潜在生物标记物,推测药物组通过调节亚油酸代谢、咖啡因代谢、牛磺酸和亚牛磺酸的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4条代谢途径发挥治疗作用。结论 对抑郁症患者代谢物的调控可能是针刺发挥抗抑郁作用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芪杉方干预肺癌模型小鼠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探索与肺癌密切相关的代谢物、代谢通路及其芪杉方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Lewis肺癌模型小鼠,随机分成芪杉方组、模型组和空白组。利用UPLC-HDMS技术平台对各组小鼠血液进行代谢组学分析,Ezionfo软件分析质谱代谢轮廓,通过非监督型主成分分析(OPLS-DA),结合HMDB、KEGG数据库检索和Progenesis QI软件鉴定化合物,分析肺癌相关的潜在代谢生物标记物。进一步研究芪杉方对血液代谢轮廓及生物标志物的影响,探讨芪杉方干预Lewis肺癌模型小鼠血液代谢组学的机制。结果确定22个可能与肺癌相关的代谢生物标记物。发现芪杉方对肺癌相关的18个代谢标记物具有明显的回调作用,进一步将鉴定得到的具有回调作用的标志物进行MetPA分析,得到7个代谢通路,分别是:嘧啶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硒氨基酸代谢;磷酸戊糖途径;谷胱甘肽代谢;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结论基于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发现芪杉方通过调节肺癌相关的代谢生物标记物,对肺癌起到了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