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通过倾向评分匹配法(PSM)排除混杂因素的干扰,探讨体质量指数(BMI)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系统产检并分娩的500例PCOS病人临床资料,根据产妇孕前BMI值分为正常BMI组(BMI 18.5~<24 kg/m2)264例、高BMI组(BMI≥24 kg/m2)236例,对2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运用PSM方法平衡2组混杂因素,对PSM后的2组基线资料、围产结局进行比较。结果:PSM匹配前,正常BMI组与高BMI组在年龄、PCOS家族史、孕史、早产史、流产史、孕前糖尿病、孕前高血压、PCOS病程、辅助生殖、孕期增重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SM匹配后,2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BMI组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甲状腺功能异常及早产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BMI组(P<0.05~P<0.01);高BMI组与正常BMI组在剖宫产、羊水异常、胎膜早破、低体质量儿、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  相似文献   

2.
Li GH  Fan L  Zhang L  Liu XW  Sun CJ  Zhang WY  Huang XH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9):2753-2756
目的 研究非超重/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妊娠孕妇的临床特点及围产结局.方法 对2008年5月至2010年7月北京妇产医院产科门诊初次就诊孕妇进行PCOS史的筛查,将61例孕前体质量指数(BMI) <24 kg/m2的PCOS单胎孕妇作为研究组,对照组按年龄及孕前体质指数和研究组进行2:1配对,将122例符合条件的非PCOS孕妇纳入对照组,随访两组的妊娠经过直到分娩.多胎妊娠、原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甲状腺功能异常、心脏病、肾脏病等慢性疾病者未纳入本研究.结果 PCOS组孕妇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COS组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的发生率分别为27.9%( 17/61)、13.1% (8/61),明显高于对照组15.6%(19/122)、1.6%(2/1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0.01).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羊水过少、胎膜早破、胎盘早剥等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前BMI <24 kg/m2 PCOS患者妊娠后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发生的危险性仍显著增高,独立于肥胖,似乎PCOS本身对此发挥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及其孕期增长对妊娠结局及并发症、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双胎妊娠产妇333例,根据孕前BMI不同分为低BMI组(BMI< 18.5 kg/m2)64例、正常BMI组(BMI 18.5 ~25.0 kg/m2)221例、高BMI组(BMI >25.0 kg/m2)48例.分析双胎妊娠孕妇孕前BMI及其孕期增长与妊娠结局、并发症、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 高BMI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发生率均高于低BMI组和正常BMI组(P<0.05);低BMI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均低于正常BMI组(P<0.05).3组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妊娠期糖尿病组孕期与无妊娠期糖尿病组BMI增长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子痫前期组孕期BMI增长幅度明显大于无子痫前期组(P<0.05).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产妇孕期BMI增长呈正相关性(r=0.178,P<0.001).正常BMI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为2 500 ~3 999 g的比例明显大于低BMI组(P<0.05),但与高BM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胎妊娠孕妇的孕前BMI、孕期BMI增长与妊娠结局及并发症、新生儿体重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刘卫华 《吉林医学》2015,(6):1065-1066
目的:探讨高龄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产妇114例作为观察对象,对比分析了35岁以上产妇(59例,高龄组)与35岁以下产妇(55例,正常组)的妊娠合并症、围产儿结局的差异。结果:高龄组孕妇子痫前期、子痫的发生率(50.8%)高于正常组发生率(2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孕妇胎盘早剥、HELLP综合征、妊娠高血压心脏病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胎儿生长受限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死胎、畸形儿的发生率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产妇剖宫产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高龄可增加孕妇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从而导致多种严重并发症,使围产儿不良结局风险增大,及时终止妊娠对降低围产儿不良结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及孕期体重指数增长(△BMI)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连州市人民医院建立围产保健卡进行孕产妇系统管理并住院分娩的孕妇51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前BMI分为三组(消瘦组、适宜组、肥胖组),比较各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早产以及剖宫产的发生率。再根据孕期△BMI的不同,将所有孕妇重新分为三组(不足组、合适组、过多组),再比较各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早产及剖宫产的发生率。结果:肥胖组的剖宫产率、巨大儿出生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早产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消瘦组、适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瘦组的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明显高于适宜组、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肥胖组的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明显高于适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BMI过多组的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早产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不足组和合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足组的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明显高于过多组、合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过多组的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明显高于合适组(P<0.05)。结论:孕前BMI过高或过低,孕期△BMI过多或过少均有可能给母儿带来不良影响,应指导育龄妇女孕前控制BMI在适宜范围,并指导其孕期BMI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BMI增幅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巨大儿及分娩结局的关系。方法:将500例单胎孕妇按孕前BMI分为正常组(18.5≤BMI23)、超重组(23≤BMI25)和肥胖组(BMI≥2 5)3组。再根据整个孕期BMI的增幅,分为I组(BMI的增幅4)、Ⅱ组(4≤BMI的增幅≤6)和III组(BMI的增幅6),并分别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巨大儿及分娩结局的关系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肥胖组、超重组孕产妇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胎儿窘迫、难产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组、III组孕产妇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巨大儿、剖宫产、高危新生儿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孕BMI及孕期BMI增幅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巨大儿、难产、高危新生儿发生率之间有密切关系,控制孕前体重及孕期体重的增加可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巨大儿、难产、高危新生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高龄产妇围产结局的特点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收集该院产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60例高龄产妇,其中35~39岁产妇为A组(n=30),40岁以上产妇为B组(n=30)。收集两组产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以及妊娠结局,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娩方式、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发生例数以及发生产后出血、胎膜早破、羊水量异常和产出早产儿例数。结果 B组产妇剖宫产分娩、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羊水量异常和产出早产儿例数均多于A组(P0.05);虽然B组胎膜早破发生例数多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年龄越大,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越高,围产结局发生风险的概率也越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22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经治疗后怀孕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体重指数分为A组(BMI≥24.0kg/m2,106例)和B组(BMI<24.0kg/m2,120例),对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围生期并发症以及新生儿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除去自然流产患者,继续妊娠的两组患者在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的发病比例上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早期自然流产率、妊娠高血压疾病及子痫前期、胎膜早破、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体重指数≥24.0kg/m2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的风险增高,建议孕前关注多囊卵巢综合征孕妇体重指数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李蓓 《当代医学》2012,(28):42-43
目的谈谈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妊娠前体重指数以及妊娠期体重指数增幅与围产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妇产科门诊确诊的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50例,详细记录其孕前体重、身高和产前体重值,并计算相应的体重指数(BMI)及孕期体重指数增幅.按孕前BMI及孕期BMI增幅分组,比较分析各组间围产结局的差异.结果妊娠前BMI对孕妇终止妊娠周有显著影响;孕期肥胖组和超重组孕妇发生胎儿窘迫、早产和子痫前期的危险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孕妇的羊水过多和胎膜早破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C组的新生儿发生巨大儿、低体重儿和低血糖的概率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新生儿发生窒息和湿肺的概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GDM孕妇孕前肥胖和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均可增加其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性,因此应控制GDM孕妇孕期体重指数总增幅在合理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3月~2011年3月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和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单纯妊娠期糖尿病组227例(A组)和妊娠期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疾病组35例(B组),再随机选同期正常妊娠200例(C组)为对照组;比较3组孕妇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结果: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2.48%,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3.93%,妊娠期糖尿病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13.36%.3组TC、LDL-C、TG、FBG差异有显著性 (P<0.05),而3组HDL-C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故应对妊娠期血糖异常者进行血糖及血脂监测,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减少P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妇女再次妊娠时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两次分娩,且前次妊娠为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妇中,随机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再次妊娠时的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血糖异常的孕妇作为血糖异常组,血糖正常的孕妇作为血糖正常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法比较2组孕妇的体质量指数、年龄、孕前体质量、胰岛功能、初次妊娠时血糖水平、初次妊娠时是否使用胰岛素、两次妊娠的间隔时间、初次妊娠时胰岛素抵抗指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妇女再次妊娠时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妊娠期糖尿病妇女再次妊娠时血糖异常的发生率为72.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糖异常组再次妊娠前体质量、再次妊娠前体质量指数、初次妊娠时空腹胰岛素水平、初次妊娠时餐后1 h胰岛素水平、初次妊娠时胰岛素抵抗指数、初次妊娠时采用胰岛素治疗率均高于血糖正常组(P < 0.05~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再次妊娠前体质量>55 kg、再次妊娠前体质量指数>24 kg/m2、初次妊娠时采用胰岛素治疗、初次妊娠时胰岛素抵抗指数>2.7可能是妊娠糖尿病妇女再次妊娠时发生妊娠糖尿病的危险因素(OR=2.184,12.147,7.767,7.448,P < 0.05~P < 0.01)。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妇女再次妊娠时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较高,妊娠前体质量过重、体质量指数过高、胰岛素抵抗、初次妊娠时采用胰岛素治疗是再次妊娠时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荣太梓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11):1503-1506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以减少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方法:选取产检孕妇32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妊娠合并糖尿病54例(病例组),非妊娠合并糖尿病272例(对照组),收集孕妇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孕早期空腹血糖高、空腹胰岛素高、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以及年龄≥35岁、孕前体质量大、孕前体质量指数大、糖尿病家族史、孕早期体质量增长多、孕中期体质量增长多为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保健工作中在孕前应对育龄妇女开展饮食管理、控制体质量;孕期除控制体质量外,还应增加对早孕期血脂、空腹血糖等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家族史对孕妇体重指数、指数增长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妇为糖尿病家族组,同期5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孕妇体重指数、孕期体重指数增长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体重指数糖尿病家族组孕妇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增长和新生儿体重糖尿病家族组孕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家族组与对照组相比,孕妇低血糖、蛋白尿发生率、新生儿宫内发育迟缓、早产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妊娠高血压、酮症酸中毒、离子紊乱发生率、新生儿死胎和巨大儿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家族史孕妇孕期体重指数增长较多,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营口市妊娠糖尿病(GDM)的流行病学情况,为妊娠糖尿病的个体化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共纳入营口市24~28周孕妇2319例,以问卷调查的方收集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体重指数(BMI)、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妊娠次数、糖尿病家族史、肿瘤家族史等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妊娠糖尿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妊娠糖尿病的知晓率为67.8%,发病率为8.4%。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5岁、BMI≥25 kg/m 2、PCOS、中心性肥胖、糖尿病家族史、高胆固醇血症、恶性肿瘤家族史均会明显增加GDM的发生风险(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OS、糖尿病家族史是GDM发生的最重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营口市妊娠糖尿病发病率为8.4%,其中PCOS、糖尿病家族史是GDM患者需要重点干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何冰 《吉林医学》2014,(20):4404-440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的控制对母体、围生儿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定期产前检查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医护人员将孕妇分为两组,每组有40例孕妇。对照组孕妇在妊娠期血糖控制不满意,试验组孕妇在妊娠期对血糖控制满意,比较两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剖宫产、巨大儿、早产等情况。结果:试验组孕妇中1例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例孕妇发生感染,1例孕妇产后出血,2例孕妇羊水过多,其剖宫产率为20%,均低于对照组孕妇(剖宫产率为37.5%);试验组孕妇中有2例孕妇早产儿,1例患儿胎儿窘迫,2例患儿新生儿低血糖,低于对照组孕妇。结论:临床上,医护人员要重视血糖筛查,及时诊断妊娠期糖尿病,有效控制血糖,能够有效的改善产妇妊娠结局,减轻孕妇及其新生儿围生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医疗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母儿围产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经糖代谢筛查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共6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干预组严格执行糖尿病饮食方案及治疗方案,对照组则不施加任何干预措施,观察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干预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羊水过多、剖宫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巨大儿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胎膜早破、产褥感染、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畸形的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及时发现妊娠期糖尿病并尽早实施有效的早期干预,以降低围产期母儿的并发症,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17.
陈芬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9):158-160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期糖耐量受损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2012年3~12月于我院定期产检的孕妇,葡萄糖筛查确诊为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组)140例,妊娠期糖尿病(GDM组)99例,选择同期住院无合并症的正常孕妇2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GIGT、GDM和正常孕妇的母婴结局.结果 GIGT组和GDM组孕妇中妊高症、早产、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及产前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生儿中低血糖、巨大儿、感染、新生儿窒息、畸形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IGT与GDM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相似.结论 GIGT和GDM均影响孕妇及围生儿结局,导致母婴近期远期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对所有孕妇及时进行糖尿病筛查,及早发现、治疗,控制血糖于正常水平,能有效地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孕妇及非GDM孕妇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MI)、孕期增重及孕期血脂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检并分娩的单胎、孕前无糖尿病、高血压疾病的12?650名孕妇,按照孕妇是否有GDM分为GDM组(2381例)和非GDM组(10?269例),再根据孕前BMI、孕期增重分亚组。各组间比较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分析影响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在GDM和非GDM孕妇中,孕前超重和孕期增重过多均是大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初次剖宫产的独立相关因素(P<0.01或P<0.05),孕期增重过多亦是子痫前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孕中期甘油三酯水平与大于胎龄儿、子痫前期、初次剖宫产、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独立相关(均P<0.01)。结论:控制孕期增重可以减少大于胎龄儿发生率,但孕期增重过少可能导致小于胎龄儿的发生;孕前控制BMI在正常范围可以有效减少大于胎龄儿、子痫前期及初次剖宫产的发生率;非GDM孕妇孕中期血脂水平异常可能与多个不良妊娠结局相关,需要积极的饮食指导或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在妊娠期糖尿病和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的水平差异,以及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水平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产前检查并生产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9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孕期无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9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糖基化终产物水平,并对比研究组治疗前后与同孕期对照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基化终产物水平,检测并比较两组胎盘组织中糖基化终产物受体的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围生儿结局与其糖基化受体等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的糖基化终产物水平[(50.42±16.44)ng/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0.23±11.22)ng/L],且在治疗后差异仍然存在[(44.33±11.54) ng/L vs(37.42±9.42)ng/L];而采用West-ern印迹法测量的研究组胎盘组织中糖基化终产物受体水平(0.998±0.076)也明显高于对照组(0.475±0.013).回归分析显示,高糖基化终产物水平是影响围产儿结局的一个危险因子(OR=7.342,P<0.01,95%CI=3.691-10.993).结论 高糖基化终产物水平是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围生儿结局的一个不利因素,糖基化终产物水平可作为其围生儿结局异常的一个重要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