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通过调整复合壳多糖真皮替代物的组分,比较不同配方获得的真皮替代物的组织学特性的异同。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将浓缩的DMEM培养基、小牛血清、鼠尾胶原溶液、糖胺聚糖和壳多糖按比例配制成凝胶溶液,然后将成纤维细胞与上述凝胶溶液混合制成真皮替代物(替代物A)。以A为标准,缺如成纤维细胞为替代物B,缺如壳多糖为替代物C,缺如壳多糖和成纤维细胞为替代物D。比较A、B、C、D四种替代物的生物学特性,并在培养半个月时作组织学检查。结果 四种替代物以C收缩率为最大,A其次,B、D两种替代物几乎无收缩,组织学上A、C未见明显差异,B可见均匀的蜂窝状结构,D结构无序。结论 A复合壳多糖真皮替代物配方是四种真皮替代物中生物学特性最为理想的一种,可以在组织工程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组织工程皮肤培养液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分泌情况.方法 收集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制备过程中复方壳多糖皮肤替代物(SE)、复方壳多糖真皮替代物(DE)、单层角质形成细胞(KC)以及复方壳多糖DE与KC在transwell内共培养的培养液样本,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其中b-FGF分泌量.结果 b-FGF分泌量依次为单层KC<复方壳多糖DE/KC共培养<复方壳多糖SE<复方壳多糖DE.结论 角质形成细胞能调控成纤维细胞分泌b-FGF能力,有利于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3.
壳多糖-胶原-糖胺聚糖凝胶人工皮肤的制备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目的 研制一种新型的凝胶类人工皮肤。方法 制备壳多糖-胶原-糖胺聚糖(GAGs)-成纤维细胞真皮替代物(DE),随后在“成熟”的DE表面接种KC,先浸没培养,再气液界面培养,构建完整的人工皮肤。对人工皮肤行组织学分析。结果 人工真皮浸没培养将发生一定程度的收缩,接种角质形成细胞将促进其收缩。液气界面培养一定时间后的人工皮肤有结构致密的真皮和分化良好的表皮。结论 我们制作的壳多糖-胶原-GAGs凝胶人工皮肤是有满意真皮表结构的新型人工皮肤。  相似文献   

4.
组织工程皮肤分泌细胞因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组织工程皮肤培养液中IL-1β、IL-6和IL-8的分泌情况.方法收集组织工程皮肤制备过程中单层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培养液、胶原凝胶真皮替代物(dermal equivalent, DE)、复合壳多糖DE和复合壳多糖皮肤替代物(skin equivalent, SE)培养液标本,ELISA法检测其中IL-1β、IL-6和IL-8分泌量.结果复合壳多糖真皮基质促进FB、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 KC)分泌IL-6、IL-8.SE分泌的IL-6、IL-8在DE加KC之后和SE形成分层表皮时形成两个高峰.结论 FB、KC在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中混合器官型培养时分泌IL-6和IL-8较明显,这些细胞因子可在创面愈合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含有成纤维细胞(Fb)-胶原-猪去细胞真皮基质(PADM)的活性真皮基质。研究培养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分泌情况。方法将Fb与胶原混合种植于PADM的表面,收集第2、4、6、8、10d培养液样本,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其中TGF-β1、bFGF的含量。结果Fb在胶原内结构完整,与PADM形成复合真皮基质。TGF-β1和bFGF浓度培养第4天与第2天比较显著上升(P〈0.01),并达到稳定水平。结论Fb-胶原-PADM真皮替代物可作为构建组织工程全层皮肤的真皮支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真皮与脂肪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的致纤维化能力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自同一杜洛克雌性猪真皮和皮下脂肪组织中分别分离和培养成纤维细胞,利用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采用Real-TimePCR技术检测细胞Ⅰ型和Ⅲ型前胶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脂肪来源的成纤维细胞比较,真皮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胞体较大,粗面内质网扩张明显。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真皮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中Ⅰ型前胶原和α-SMA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脂肪来源的成纤维细胞(P〈0.05),而Ⅲ型前胶原和IGF-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脂肪来源的成纤维细胞(P〈0.05);两种不同组织来源成纤维细胞中TGF-β1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皮与脂肪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在与致纤维化相关的细胞形态和功能方面均存在差异。在真皮和脂肪组织受到创伤后的纤维化进程中,两种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致纤维化的起点已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成纤维细胞胶质凝胶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种成纤维细胞的三维培养方法。方法将胶原,成纤维细胞、血清和培养基在正确的比例下混合,使可形成凝胶。结果:在凝胶中成纤维细胞具有良好的活力,使之形成有一定弹性和抗拉伸能力的凝胶块。结论:真皮替代物培养是研究成纤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作用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8.
胶原凝胶真皮构建及其性质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改进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的生物学性能。方法改进Hansburgh和Middelkoop制备人工真皮的方法,应用I型胶原酶和中性蛋白酶Dispase分离得到新生儿真皮成纤维细胞,并将其种植于胶原溶胀液,成功构建凝胶真皮,并检测了其力学及生物学性能。结果胎儿真皮成纤维细胞在凝胶真皮中增殖速度快、活性高、分泌细胞外基质丰富。结论凝胶真皮的生物学性能优于传统胶原海绵人工真皮。  相似文献   

9.
异种无细胞真皮基质移植后胶原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探讨异种无细胞真皮基质(xeno—ADM)移植后胶原的变化情况,评定其作为真皮替代物的可行性。方珐:(1)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0例来自兔皮肤样本的断层皮的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抗原(MHC—Ⅱ)。采用胰蛋白酶消化一去污法制备xelio—ADM,并对其中10例进行组织学检测,应用投射电镜做超微结构分析及胶原定量检测。(2)将移植于鼠背部皮下的xeno—ADM块于术后不同时段取出,并对其进行组织学及透射电镜观察。并采用免疫组化结合图象分析,十二烷基璜酸钠聚丙烯酰胺凝凝胶电泳,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测定胶原含量及Ⅰ、Ⅲ型胶原的变化。结果:去细胞前后真皮基质的MHC—Ⅱ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xeno—ADM移植前后组织学检测结果、透射电镜结果无明显变化,胶原含量及Ⅰ、Ⅲ型胶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xeno—ADM作为一种修复大面积创伤的真皮替代物是可行的,是较好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0.
张丽霞  王倩  陈金  蔡震 《四川医学》2011,32(6):822-824
目的探讨胶原三螺旋重复蛋白1(Cthrc1)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增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34例瘢痕疙瘩组织及10例正常前胸皮肤组织中Cthrc1、CD34的表达。结果瘢痕疙瘩皮损中Cthrc1表达较其在正常人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显著增强(P〈0.05),正常人成纤维细胞弱阳性表达或者不表达;瘢痕疙瘩皮损真皮乳头微血管数较正常人真皮乳头显著增多(P〈0.05);瘢痕疙瘩皮损中Cthrc1的表达水平与血管密度计数(mi-crovessel density,MVD)均呈显著相关性(r=-0.4889,P〈0.05)。结论 Cthrc1在瘢痕疙瘩皮损中表达异常,高水平的Cthrc1表达可能与瘢痕疙瘩侵袭性有关,并促进真皮乳头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1.
王新木  董研  徐量  章卓鸣 《浙江医学》2010,32(3):331-334,F0003
目的以几丁糖和胶原为主要材料制作可吸收膜并对膜的物理性能进行比较。方法从牛肌腱中提取胶原。将2%几丁糖乙酸溶液风干成膜,在其上流延0.1%胶原乙酸水溶液,风干后制成复合膜;不同量的胶原乙酸水溶液与2%几丁糖乙酸溶液混合,风干后为混合膜;将混合液冷冻干燥制成冻干膜。测定膜表面结构和成分、吸水性及抗张强度。结果复合膜质地不均而混合膜和冻干膜质地均匀。随着胶原量及膜厚度的增加,膜均匀性更加。复合膜表面不平整、无孔隙、有胶原聚集,而混合膜和冻干膜表面均匀呈多孔状。与几丁糖膜比较,复合膜的红外透射光谱与几丁糖膜基本一致,但混合膜差异较大。冻干膜的吸水性较其他两种膜高。同样比例的复合膜与混合膜抗张强度无明显差异,但均大于冻干膜;随着胶原量的增加膜的强度增加。结论几丁糖与胶原有良好的成膜性。混合膜和冻干膜适用于引导骨再生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临床上常用的两种赝复用硅橡胶(硅橡胶A和硅橡胶B)的机械性能。方法按国家标准,分别测定硅橡胶A、硅橡胶B和国际通用MDX4-4210硅橡胶的撕裂强度、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和邵氏硬度,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硅橡胶B的撕裂强度显著高于硅橡胶A和MDX4-4210(P<0.05);后两种材料的撕裂强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MDX4-4210的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明显大于硅橡胶A和硅橡胶B(P<0.05),以硅橡胶A为最低。邵氏硬度值从高至低排序分别为MDX4-4210、硅橡胶B和硅橡胶A(P<0.05)。结论硅橡胶A和硅橡胶B可基本满足颌面部软组织缺损赝复的要求,但两者在拉伸强度上与MDX4-4210相比都有待改进,尤其是硅橡胶A。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尝试使用简单的动态种植方法来提高成纤维细胞在三维支架上的种植效率和均匀性,以更有效地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方法:成纤维细胞以下列方式在胶原海绵支架进行种植和培养:(1)振荡种植振荡培养;(2)振荡种植静止培养;(3)静止种植静止培养.定期取样品进行电镜、组织学检测及细胞计数分析.结果:细胞加入24 h后振荡种植的样品比静止种植的样品细胞在支架内分布更为均匀,同时振荡种植的样品细胞贴壁率[(56±5)%]明显高于静止种植的样品细胞贴壁率[(31±4)%,P<0.01].振荡种植振荡培养的样品在培养过程中细胞脱离支架而死亡,因此放弃了这些样品的继续培养.振荡种植静止培养的样品和静止种植静止培养的样品细胞一直保持正常的伸展状态.在培养过程中细胞向支架内部的长入速度及支架中的活细胞总数振荡种植静止培养的样品一直高于静止种植静止培养的样品.结论:采取振荡种植的方式种植细胞可明显提高成纤维细胞在三维支架上种植的效率和分布均匀性.  相似文献   

14.
龙血竭对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皮肤缺损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龙血竭对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皮肤缺损创面的促进作用.[方法]将人成纤维细胞种植入胶原海绵,人角质形成细胞种植在表层,构建组织工程皮肤,并移植入裸鼠皮肤缺损创面;实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选用"活血圣药"龙血竭于移植后2 d分别进行创面外敷、单纯口服、创面外敷+口服治疗,并设空白对照组.组织工程皮肤移植后9 d取材检测,观察创面局部表皮厚度、真皮层中层粘连蛋白(Ln)、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及毛细血管增生情况.[结果]龙血竭能促进组织工程皮肤移植后表皮的发育及真皮层中毛细血管的增生,增强Ln、Ⅰ型胶原蛋白的分泌,龙血竭外敷+口服组效果最佳.[结论]龙血竭对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皮肤创面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谭伟  吕海  曹纬  张朋  杨刘柱  周初松 《重庆医学》2015,(23):3176-3179
目的:体外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髓核去细胞基质支架(NPAMS)复合体(rBMSCs-NPAMS)构建组织工程髓核。方法制备若干 NPAMS,接种 BMSCs 至 NPAMS 体外培养分为 NPAMS 组、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正常髓核)。肉眼及显微镜观察复合体形态变化,并行扫描电镜(SEM)、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实时定量 PCR(qRT-PCR)、支架的生物力学等检测。结果肉眼下 rBMSCs-NPAMS 形态接近正常髓核;SEM 显示细胞在支架表面大量黏附、并向深部迁移,表面细胞密度比横截面细胞密度大;HE 染色表明随时间延长,rBMSCs-NPAMS 内细胞量递增,分布更广泛;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细胞外基质2型胶原(CollagenⅡ)分泌量随时间递增,且实验组 CollagenⅡ表达量大于 NPAMS 组,小于正常对照组;qRT-PCR结果:NPAMS 组未提取到 mRNA,实验组 CollagenⅡ、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mRNA 相对表达量呈时间依赖性递增,但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 <0.01),支架与正常髓核在相同位移下的压缩载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髓核体外 NPAMS复合 rBMSCs 可成功构建组织工程髓核。  相似文献   

16.
壳多糖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的制备壳多糖细胞外基质网架的方法,考察该基质网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壳多糖溶于乙酸,搅拌成均匀泡沫状,冷冻铸型制成海绵状多孔基质网架。利用光镜、电镜等方法测定该网架的孔径和空孔率。分别应用该网架构建复层组织工程皮肤和组织工程软骨。 结果:制备的壳多糖网架外观呈多孔海绵状,光镜下观察有大小不等的孔隙;扫描电镜下观察,网架错综相连成许多网孔,孔径为83~136 μm,平均孔径为110 μm,平均三维空孔率为78%。构建的复层组织工程皮肤具有与天然皮肤极为相似的表皮和真皮双层结构,皮肤角朊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贴附于网架生长、增殖,形成连续的细胞层,细胞层数增多明显,并分泌角质样物质和基质样物质,网架逐渐降解。软骨细胞在网架上贴附、增殖良好,并分泌细胞外基质;组织学观察有新生软骨组织形成。结论:制备的壳多糖细胞外基质网架具有一定的孔径和空孔率,适于细胞贴附生长和增殖,将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Preventionofadhesionofrabbitkneejointwithchitosan:anexperimentalstudyYeGenmao(叶根茂);HouChunlin(侯春林)(DepartmentofOrthopaedics,C...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病理性瘢痕中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的变化。方法应用化学比色法测定正常皮肤(8例)、增生性瘢痕(10例)及瘢痕疙瘩(10例)组织中的XO活力、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capacity,T-AOC)和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XO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皮肤比较,病理性瘢痕中XO活力和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T-AOC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研究显示病理性瘢痕表皮角质化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的XO表达升高;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病理性瘢痕中XO活力增加、表皮角质化细胞和真皮成纤维细胞的XO表达升高可能是引起自由基水平升高的原因之一,这种变化在瘢痕过度增生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