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发病不同时点证候特点的研究,探讨缺血性中风阴、阳类证中医证候组成特征。 方法:采用“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对1246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发病后1~3d、4~10d、11~30d3个时点的中医证候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候在3个时点的变化特点及阴、阳类证患者中6个基本证候分布的差异。 结果: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风证的比率由1~3d的87.1%降到11~30d的79.3%(P〈0.01);火热证患者比率由1~3d的52.1%降到11~30d的38.7%(P〈0.01);患者痰证的比率由1~3d的67.1%降到11~30d的57.4%(P〈0.01);血瘀证、气虚证和阴虚阳亢证患者比率在3个调查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中风急性期3个时点阴、阳类证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类证患者中,风证、火证、痰证、阴虚阳亢证出现频率高于阴类证患者(P〈0.01),血瘀证、气虚证出现频率低于阴类证患者(P〈0.05,P〈0.01)。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组合在3个调查时点均以3个证候组合为主。阳类证患者中出现4、5个证候组合的频率高于阴类证患者,出现单证和两证组合的频率低于阴类证患者(P〈0.05,P〈0.01)。阴类证患者中证候组合出现频率最高的为风+痰+血瘀+气虚组合和风+痰+气虚组合。阳类证患者中证候组合出现频率最高的为风+火+痰+气虚组合和风+火+痰组合。 结论:阳类证和阴类证证候组合最主要的区别为阳类证具有火热证特征,痰证、气虚证、血瘀证与阴阳分类的证候诊断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针刺干预缺血性中风病证候动态变化规律,并分析依据缺血性中风病辨证“决策树”所建立的中风证类判别函数式的辨证效果。 方法:针刺干预264例发病30d内的缺血性中风病患者。通过文献检索和专家咨询,制定统一的证候调查表,患者发病的0~3d、4~10d和11~30d各时间段任一天调查1次,共调查3次,研究中风病基本证型的动态多时点评价结果及相关因素。建立缺血性中风病辨证“决策树”4个证型的贝叶斯判别函数式,并采用自身检验法和交叉核实法分别计算4个证型判别函数式的误判概率,检验其判别效果。结果:急性缺血性中风病6个基本证型30d内的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风证80.7%、痰证68.9%、火热证52.7%、气虚证50.8%、血瘀证29.2%和阴虚阳亢证25.0%。3个时点内各证型得分均值和发生概率均表现出逐渐下降的动态变化趋势,其中血瘀证发生概率的下降速度最快。急性缺血性中风病证型表现以二证、三证、四证的组合形式为主,其中三证组合最多。发病3d内没有单证形式的病例。两两复合证主要表现为风痰证54.5%、风火证42.8%、气虚中风证40.9%、气虚痰阻证39.4%和痰热证35.6%,血瘀合并阴虚阳亢证的发生率最低,仅为3.8%。缺血性中风病发病30d内,高年龄组痰证和气虚证得分均值高于低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气虚证得分均值和发生概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痰证得分均值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缺血性中风病辨证“决策树”的21项中风病证候要素的基础上,采用逐步判别法建立面红、便难、苔黄、短气、面色白光白或晦暗、耳鸣、手足心热、苔少等8个条目的判别函数式,精简后的判别函数式判别效能基本与精简前相同,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缺血性中风病发病30d内以风证、痰证贯穿始终,证的组合形式复杂,以三证组合为多。随着针刺治疗时间的积累,风、痰、火热、气虚、血瘀、阴虚阳亢等基本证候要素均逐渐减少,证的组合形式由复杂趋向简单。面红、便难、苔黄、短气、面色自光白或晦暗、耳鸣、手足心热、苔少等8个证候要素条目,在辨证过程中对于区分阴证或阳证、实证或虚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期缺血性中风中经络中医证型与MR影像学表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20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期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患者120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行MR检查,分析各中医证型脑梗死病变部位、面积大小分布情况,并对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与脑梗死病变部位和面积的相关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120例患者中风痰阻络证52例,气虚血瘀证50例,阴虚风动证8例,肝阳暴亢证4例和痰热腑实证6例。②120例患者MR影像学显示的脑梗死病变部位分别为脑叶60例,内囊基底节30例,丘脑16例,脑干10例,小脑4例,其中气虚血瘀证病变部位多位于脑叶,风痰阻络证多位于内囊基底节、脑叶、丘脑。③120例患者MR影像学显示的病灶面积以直径<1.5 cm的腔隙性脑梗死最多,共70例;其次是直径在1.5~5 cm的中小面积脑梗死,共34例;直径>5 cm的大面积脑梗死最少,共16例。其中风痰阻络证和阴虚风动证多为腔隙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多为中小面积脑梗死。④MR影像学表现中脑梗死病变部位为脑叶、内囊基底节及腔隙性脑梗死、中小面积脑梗死与风痰阻络证关系密切(P<0.05);脑梗死病变部位为脑干、脑叶、内囊基底节及腔隙性脑梗死、中小面积脑梗死与气虚血瘀证关系密切(P<0.05)。结论 MR影像学检查可为急性期缺血性中风中经络辨证分型提供客观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振华教授认为中风是由于机体积损颓败而成。机体亏虚,脏腑功能彼此失调,阴阳偏胜,借某些诱因以致气血逆乱,经络不畅而发病。中经络是其最常见的发病形式,中经络在临床上宜分阴虚阳亢,风痰上逆和气虚血瘀三种证型。  相似文献   

5.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治疗中风病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振华教授认为中风是由于机体积损颓败而成。机体亏虚,脏腑功能彼此失调,阴阳偏胜,借某些诱因以致气血逆乱,经络不畅而发病。中经络是其最常见的发病形式,中经络在临床上宜分阴虚阳亢,风痰上逆和气虚血瘀三种证型。  相似文献   

6.
报告了应用中医分型治疗配合西药对50例中风(中经络)患者的治疗结果情况,对风痰阻络型患者,用半夏 天麻白术汤化裁,对阴虚阳亢型患者,用镇肝熄风汤化裁,对气虚血瘀型患者,用补阳还五汤化裁,对所有患者,均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蜊蛇抗栓酶静脉滴注,还辅以光量子血疗,必要时给予脱水、能量合剂、细胞色素C等治疗,结果表明,此地有较好疗效,其中基本痊愈者42.0%,显效者40.0%,显效者40.0%,有效者12  相似文献   

7.
《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的临床验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为验证国家攻关课题《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采用临床经验辨证与《标准》辨证对照的方法,共观察了1085例次中风病患者。研究发现,《标准》中风、火热、痰、血瘀、气虚、阴虚阳亢6类证候的总体符合情况达到87.79%,痰、瘀二证几乎贯穿整个病程,始终占有很高的比例,成为中风病机的主线。结果提示,本《标准》基本符合临床经验辨证的实际情况,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风病辨证类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收集300例中风住院病例,每例均有中医病类、证类诊断,同时有详细的颈动脉彩超检查报告。中风病类分中经络及中脏腑2类,证类分风痰火亢、风火上扰、痰热腑实、风痰瘀阻、痰湿蒙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7型。统计分析中风病类、证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中经络者多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无或轻度狭窄,在斑块性质上多为不稳定性斑块;中脏腑者多为中、重度狭窄或闭塞,在斑块性质上多为稳定性斑块。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风痰瘀阻、气虚血瘀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较轻(21.8%,21.0%),多为不稳定性斑块(22.4%,24.1%)。痰湿蒙神证患者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或闭塞多见(35.7%)。稳定性斑块在风火上扰证组中多见(27.4%)。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中风病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具有协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风病发病时中医证候特点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分析缺血性、出血性中风起病时的证候特点。[方法]采用量表法,按标准操作规程搜集资料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缺血、出血性中风起病时各证型的构成比例分别是风痰瘀阻证58.8%、41.2%,气虚血瘀证26.0%、29.0%,痰热腑实证21.1%、26.0%,阴虚风动证11.8%、16.9%,痰热内闭证6.2%、16.8%,痰湿蒙神证1.7%、9.9%。[结论]缺血性中风以风痰瘀阻证起病为多,出血性中风以痰热内闭证、痰湿蒙神证起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中风,符合出血性中风较缺血性中风病情凶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缺血性、出血性中风起病时的证候特点。[方法]采用量表法,按标准操作规程搜集资料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缺血、出血性中风起病时各证型的构成比例分别是风痰瘀阻证58.8%、41.2%,气虚血瘀证26.0%、29.0%,痰热腑实证21.1%、26.0%,阴虚风动证11.8%、16.9%,痰热内闭证6.2%、16.8%,痰湿蒙神证1.7%、9.9%。[结论]缺血性中风以风痰瘀阻证起病为多,出血性中风以痰热内闭证、痰湿蒙神证起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中风,符合出血性中风较缺血性中风病情凶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周仲瑛教授从五脏辨治胸痹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仲瑛教授治疗胸痹园机活法,变化多端。在理论上发展延伸了“阳微阴弦”的胸痹病机学说,从五脏相关理论出发,实现病性、病理因素与脏腑病位的有机结合。本文选取授诊治胸痹验案四则,分别从心肺同病,痰瘀闭阻、心肾两虚,阴阳失调、心脾同病,中阳不足、心肝同病,气血不利论治,抓住脏腑病机立法处方,收效颇佳,体现了周师辨治胸痹的灵活性和从五脏辨治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寻求辨证防治缺血性中风的客观化指标。方法选取进行脑血管造影的缺血性中风患者86例,对比分析脑血管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脑血管狭窄组的风痰瘀阻型和气滞血瘀型比例均高于脑血管正常组(P〈0.05),而脑血管正常组的风痰火亢型比例高于脑血管狭窄组(P〈0.05),其他各组各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病变组风痰瘀阻型、气滞血瘀型比例均高于无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P〈0.05),其他各组各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的造影结果不同证型特点不同,风痰瘀阻型、气滞血瘀证随着脑血管病变范围的增大、狭窄程度的增加,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3.
虚是慢性咳嗽的重要病机之一,而以肺、脾、肾三脏虚为甚。慢性咳嗽可因肾虚动水或肾虚火炎;或因肾虚,冲气上逆干肺;若咳嗽日久未愈,继而伤及肺脾肾,易致气阴两虚,则内生诸邪而干肺。如咳嗽迁延日久,伤及脾胃,可致脾气虚弱,土不生金,肺气失充而咳嗽。故慢性咳嗽在临床辨证治疗时,要做到理论结合实际,理清其证的具体病机,提高辨证的准确率,才能有效治疗疾病。  相似文献   

14.
脏气分阴阳刍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理论与临床两个方面 ,对脏气分阴阳进行了探讨。认为脏气分阴阳既是中医学气学理论的本意 ,也是五脏各自本能“活力”的两个方面 ,这对于正确认识脏气与脏阴、脏阳的概念及其关系 ,以及正确运用益脏气与滋脏阴、温脏阳的药物配伍关系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许蒙  王新志 《中医学报》2020,35(4):746-749
人体的气机通过降、沉、升、浮,如环无端不停地进行圆运动。人体中焦轴轮不利,气机升、降、浮、沉失和,脏腑阴阳失交,便会引起圆运动运转失常,从而产生不寐。治疗应以"复圆"为原则,顺应圆运动的规律,恢复人体气机、调整脏腑阴阳,阴平阳秘,气血调和,神安则寐。在临床上,可将不寐分为心阴不足证、肾阳亏虚证、肝阳不足证、脾胃失和证,其中,心阴不足证治以滋阴降火、安神定志,方选天王补心丹合交泰丸加减;肾阳亏虚证治以温补肾阳、宁心安神,方选附子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肝阳不足证治以养肝镇惊、安神定志,采用"升肝降胆"之法,方选酸枣仁汤加减;脾胃失和证治以补阳泻阴、宁心安神,方选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加减。  相似文献   

16.
根据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西医病因病理,结合中医理论,认为其中医病机是气血失和、阴阳失调。Ⅰ期以肝气郁滞、脾胃不和、心肾不交为主证,Ⅱ期以气滞血瘀、痰瘀互结、肝郁化火、阴虚阳亢为主证,Ⅲ期以气虚血瘀、气虚痰阻、痰瘀水结、阴虚火旺、气血两虚、阴阳两虚、肝风内动为主证。治疗以调和阴阳气血,疏通血脉为原则。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临床证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分上消、中消、下消及阴阳两虚、脾气虚弱、湿热中阻、瘀血阻滞等证型论治,多获良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广西地区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临床调研的方法,收集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门诊、病房及血透室的慢性肾衰竭患者100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运用医学统计学的方法,研究慢性肾衰竭的中医各证型分布规律。结果:在10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中,正虚证型以脾肾阳虚证患者最多(38.0%),其次为脾肾气虚证(26.0%),气阴两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患者接近(15.0%),肝肾阴虚证最少(7.0%)。邪实证型以湿热证患者出现频率最多(51.0%),湿浊证及血瘀证次之,分别占43.0%和49.0%,水气证和风动证较少(35%)。在中医各虚证证候与肾功能衰竭各期的关系统计中,脾肾气虚证主要见于肾功能代偿期、失代偿期及衰竭期,在尿毒症期降低(P0.05);脾肾阳虚证中尿毒症期为最多,代偿期、失代偿期和衰竭期均较少(P0.05);气阴两虚证主要见于失代偿期、肾衰竭期和尿毒症期,代偿期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阴虚证散在见于肾功能衰竭各期中,无明显差异;阴阳两虚证主要见于肾衰竭期和尿毒症期,尿毒症所占比例较大(P0.05)。在中医正虚与邪实兼夹的分布中,纯虚证未兼挟邪实者以脾肾气虚证为最多;湿浊证在脾肾亏虚证中出现最多,湿热证在气阴两虚证中出现最多,水气证在脾肾阳虚证出现最多,在肝肾阴虚证出现最少,血瘀证主要在脾肾阳虚和脾肾气虚证出现最多,风动证在各虚证中较少见,缺乏统计学意义。慢性肾衰竭不同证型之间的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将为今后的临床中医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证型与高血压病(EH)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脂的关系。[方法]将343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气虚痰浊四型,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EH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浆HCY水平,并检测血脂水平。[结果]EH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气虚痰浊型血浆HCY及LP(a)(脂蛋白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气虚痰浊型血浆HCY与LP(a)水平呈正相关(r=0.2676,P〈0.01)。[结论]血浆HCY水平异常增高是EH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EH患者血浆HCY及LP(a)水平显著增高且呈正相关可作为中医证型气虚痰浊型的辨证指标。  相似文献   

20.
胸痹心痛的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以宗气不足、心阳亏虚、肾元匮乏最为重要,标实以痰浊气滞尤为多见。胸痹心痛关乎五脏,与心肾关系尤为密切。滋肾通阳是治疗胸痹心痛的重要方法;在临证遣方用药时多选阴阳相配,相辅相成的药对,并且注重灵活化裁经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