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复合比例的犬脱钙骨基质骨粒骨水泥复合材料扫描电镜下的结构特征,为临床应用该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铵Urist等的方法制备犬脱钙骨基质骨粒,将脱钙骨基质骨粒与骨水泥均匀混合制备成含脱钙骨基质骨粒质量比为400mg/g、500mg/g、600mg/g的复合材料标本,扫描电镜下观察不同质量比的复合材料的结构特征,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计算其孔隙率。结果:扫描电镜下,复合材料内部脱钙骨基质骨粒与骨水泥呈均匀混合分布多点面状结合,其中存在较多的300-600μm的不规则相互连通的自然孔浊。随骨粒所占质量比的增加,骨粒间相互接触联接及存在的自然孔隙增多,其复合材料的孔隙率也增大。骨粒质量比为400mg/g、500mg/g、600mg/g复合材料的孔隙率分别为35.34%、48.07%和56.85%。结论:犬脱钙骨基质骨粒骨水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赋形性,其间存在足够有利于新骨长入的相互连通的自然孔隙及潜在的骨粒通道,骨粒质量比越高,自然孔隙及骨粒通道越多,更有利限移植后新骨组织的长入,能作为支架材料有效地修复承重骨及大块骨的骨缺损。  相似文献   

2.
异体脱钙骨基质复合bBMP修复兔桡骨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异体脱钙骨基质复合BMP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能力。方法:64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桡骨15mm节段性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4组,A组植入异体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与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ovine Bone Morphogentic Protein,bBMP)复合材料,B组植入异体DBIM,C组植入异体骨粒,D组为空白对照组。术后4、8、12、16w,进行放射学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新生骨面积。结果:异体DBM与bBMP复合材料组骨生成、新骨面积和骨连接情况明显优于异体DBM组、异体骨粒组和空白对照组。结论:异体DBM复合BMP材料通过骨诱导和骨传导两种方式修复骨缺损,是一种较为理想、具有高效成骨活性的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3.
犬脱钙骨基质颗粒骨水泥复合材料的生物力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一成  周勇  范清宇  赵廷宝  张殿忠 《医学争鸣》2001,22(11):1003-1005
目的 研究不同质量比的犬脱钙骨基质颗粒骨水泥复合材料的生物力学性能 ,为临床应用该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按 U rist等方法制备犬脱钙骨基质颗粒后 ,再与骨水泥混合制成含骨粒质量比为 0 ,40 0 ,5 0 0和6 0 0 m g·g- 1 的脱钙骨基质颗粒骨水泥复合材料 ,对其抗压极限强度、抗弯极限强度、抗扭转极限强度进行测定 .结果 含脱钙骨基质颗粒质量比为 0 ,40 0 ,5 0 0和 6 0 0 mg· g- 1的复合材料的抗压极限强度分别为 (81.0± 3.0 ) ,(5 0 .4± 5 .9) ,(4 8.8± 2 .0 )和 (33.8± 3.6 ) MPa;抗弯极限强度分别为 (6 5 .3± 6 .7) ,(4 2 .9± 8.1) ,(37.2± 2 .9)和 (2 5 .0± 2 .4) MPa;抗扭转极限强度分别为 (35 .5± 0 .8) ,(16 .3± 2 .2 ) ,(13.1± 2 .0 )和 (8.0± 1.4) MPa.结论 犬脱钙骨基质颗粒骨水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易于塑形 ,能根据需要适应不同部位骨缺损的要求 ,其中含骨粒质量比为 5 0 0 mg· g- 1的复合材料生物力学性能及骨诱导活性最为适宜 ,能作为支架材料有效地修复大块骨缺损 .  相似文献   

4.
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血管化及结构特征变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周勇  范清宇  蒋维中  文艳华  周慧 《医学争鸣》2000,21(8):998-1001
目的:观察骨水泥、脱钙骨基质骨粒、骨形态发生蛋白生物性复合材料修复兔尺骨骨缺损血管化及结构特征变化。方法复合材料植入实验性骨缺损部位不同时间组行印度墨汁动脉血管灌注及材料自然断面扫描电镜观察,分析其血管生成及结构特征变化。结果材料植入第2周即见材料外周及两端血管形成密集,开始向材料中长入;第4,8,12周新生血管明显逐渐增多,且深入至材料中央,第4周原自然裂隙部分即骨水泥与骨粒间多点面状结合后其间  相似文献   

5.
周勇  范清宇  蒋维中  蔡和平  文艳华 《医学争鸣》1999,20(12):1085-1087
目的:探讨异体脱钙骨基质(DBM)骨粒、骨水泥(BC)及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复合骨制损修复材料成骨诱导活性。方法:小鼠股部股袋内植入复合材料,不同时间分别取材HE染色观察复合骨制损修复材料的异位诱导成骨活笥;检测不同复合质量比的复合材料的聚合温度。结果:第7日时材料外周即形成间充质组织包膜,并沿材料不规则裂隙向植入材料内部长入间充质组织。第14日间充质组织继续大量长入且逐渐深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异体脱钙骨基质复合BMP修复节段性骨缺损能力进行放射学评价.方法:64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桡骨15 mm节段性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4组,A组植入异体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Matrix,DBM)与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ovine Bone Morphogentic Protein,bBMP)复合材料,B组植入异体DBM,C组植入异体骨粒,D组为空白对照组.术后4 w、8 w、12 w、16 w,进行放射学检查和相应的组织学检查.结果异体DBM与bBMP复合材料组X线和组织学检查显示骨愈合修复情况要明显优于异体DBM组、异体骨粒组和空白对照组.结论:DBM经bBMP复合后,可提高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是一种较为理想、具有高效成骨活性的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7.
同种异体骨为替代自体骨移植的首选材料。经脱脂、脱水、脱钙、冻干等处理制备的脱钙骨基质,具有较低的免疫源性,又保留骨形态发生蛋白等一些骨生长因子而具有骨诱导活性,已广泛运用于骨科临床。本文对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的成骨能力,及其构成复合材料、组织工程材料的研究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异体脱钙骨基质骨粒 (DBM)、骨水泥 (BC)、自体红骨髓 (RM)复合移植修复犬股骨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30只家犬双侧股骨做成长×宽为 2 5mm× 10mm的骨缺损 ,将犬的自体红骨髓与异体DBM复合后再与BC混合成复合材料 ,植入犬的右侧股骨骨缺损处 ,左侧单纯植入骨水泥做对照。术后不同时期进行X线、组织形态学及生物力学研究。结果 X线观察 :骨缺损部位 1个月开始形成骨痂 ,3个月骨痂最丰富 ,6个月时复合材料与宿主骨边缘模糊。组织学观察 :3个月时复合材料内部有新生骨形成 ,6个月时边缘部分的DBM被新生骨替代 ,并与宿主骨融合。生物力学测定 :骨缺损部位的生物力学强度 3个月和 6个月分别接近正常骨的 60 %和80 %。结论 DBM、RM、BC复合材料极易塑形 ,具有明显的促进骨缺损修复作用 ,能用于修复各种形态的骨缺损并能满足早期负重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常温储存的人同种异体骨制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常温储存的人同种异体骨制备流程。方法:遵循供体选择标准,无菌条件下取骨经脱脂、脱钙等处理,制备新鲜骨、脱钙骨基质(DBM)、表面脱钙骨、半脱钙骨,封装常温储存备用。结果:临床应用常温储存人同种骨植骨10例,成活良好。结论:常温骨库制备人同种骨流程可靠、实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微孔制备对表面脱钙骨基质明胶诱导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用有微孔和无微孔表面脱钙骨基质明胶修复大鼠颅骨直径为8mm的环形骨缺损,术后不同时间行组织学和X线检查。结果:有微孔制备的表面脱钙骨基质明胶诱导成骨能力优于无微孔的表面脱钙骨基质明胶。结论:微孔制备能提高脱钙骨基质明胶的诱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11.
人下颌骨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压缩强度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研究下颌骨在不同应变率下的生物力学性质 ,分析应变率和骨密度对压缩强度、弹性模量和破坏应变的影响 .方法 以 5具新鲜男性青年尸体的下颌骨为材料 ,对每具标本进行骨密度测定 ,然后制成标准试件在 INSTRON材料试验机上进行电子压缩 ,应变率分别为 0 .0 0 0 5 ,0 .0 0 5 ,0 .0 5 ,0 .5 s- 1 ,获得不同应变率下的应力 -应变曲线、下颌骨的极限强度、弹性模量以及破坏应变 .应用 Origin5 .0软件在 PC机上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结果 下颌骨在 0 .0 0 0 5 ,0 .0 0 5 ,0 .0 5 ,0 .5 s- 1的压缩应变率下的极限强度分别为 (10 3± 17) ,(12 0± 15 ) ,(134± 17)和 (15 0± 10 ) MPa;弹性模量分别为 (2 80 0± 189) ,(36 2 7± 34 5 ) ,(42 0 0± 835 )和 (5 12 0±936 ) MPa;破坏应变分别为 (0 .0 6 1± 0 .0 0 6 ) ,(0 .0 5 6±0 .0 0 9) ,(0 .0 5 0± 0 .0 0 9)和 (0 .0 45± 0 .0 10 ) .结论 下颌骨为粘弹性材料 ,其生物力学性质和应变率有密切关系 ,随着应变率数量级增加 ,压缩强度逐渐递增 ,而骨密度和压缩强度呈正相关 .  相似文献   

12.
阮祥燕  齐久梅  吴薇 《当代医学》2001,7(1):18-21,14
本文讨论了描述骨质疏松的数学方式,分析了双能X光骨密度仪测量的骨密度参数的物理意义。找出了以骨密度为指标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造成误诊与漏诊的原因,介绍了骨强度指标-抗骨折能力的概念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最后简单介绍了目前临床上诊断骨质疏松的设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研究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和健康受试者髋关节的几何结构强度,探讨各强度参数与骨折发生危险性的关系.方法 在进行了100例健康者DXA双侧股骨颈骨密度(FN BMD)、骨结构参数[截面转动惯量(CSMI)、截面面积(CSA)、截面模量(SM)、皮质骨内径(ED)、皮质骨外径(OD)、皮质骨厚度(CT)、髋轴长度(HAL)、股骨颈干角(NSA)、髋关节强度指数(SI)]配对t检验比较的基础上,对59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与年龄匹配的健康组DXA髋部几何结构强度参数进行比较,并作为骨折危险因素变量带入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计算各参数与骨折发生的相对危险性.结果 双侧髋部的DXA参数均呈高度正相关(r=0.847~0.998,P<0.05),部分参数存在较小但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骨折组女性的FN BMD、CSMI、CSA、SM、CT和SI显著低于对照组女性.骨折组男性的FN BMD、CSMI、CSA、SM和SI显著低于对照组男性.经身高、体重和FN BMD 校正后,骨折组女性的CSMI、SM仍然显著低于对照组女性,骨折组男性的SM显著低于对照组男性.HAL为男、女性组入选股骨颈骨折模型的唯一因素,其OR值分别为1.385和1.269.结论 髋部几何结构参数差异可以解释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骨强度的降低,DXA测量的HAL参数对于男、女性髋部骨折风险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冷冻和冷冻脱脂干燥处理的冷冻骨和冻干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变化,为同种异体骨移植术和牵张成骨术联合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健康杂种狗6只,取其下颌骨分为新鲜骨组Ⅰ、冷冻骨组、新鲜骨组Ⅱ、冻干骨组,每组分别进行弯曲试验、压缩试验。结果冷冻骨组最大弯曲力、抗弯强度、弯曲挠度均明显低于新鲜骨组Ⅰ(P<0.05),弯曲弹性模量明显高于新鲜骨组Ⅰ(P<0.05)。冻干骨组最大弯曲力、弯曲强度、弯曲挠度均明显低于新鲜组骨Ⅱ(P<0.05),弯曲弹性模量明显高于新鲜组骨Ⅱ(P<0.05)。冷冻骨组最大压缩力、抗压强度、压缩挠度均明显低于新鲜骨组Ⅰ(P<0.05),压缩弹性模量明显高于新鲜骨组Ⅰ(P<0.05),冻干骨组最大压缩力、抗压强度、压缩挠度均明显低于新鲜骨组Ⅱ(P<0.05),压缩弹性模量明显高于新鲜骨组Ⅱ(P<0.05)。结论与新鲜骨相比,冷冻骨和冻干骨的生物力学压缩强度,抗弯强度均依次下降,冻干骨下降更明显;而弯曲弹性模量、压缩弹性模量均依次增加。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用杂种家兔作同种异体骨移植试验,通过连续的 X 线摄片,组织学观察和力学测定从而探讨了储骨方法对骨组织的成骨诱导能力,抗原性以及力学强度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储骨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万德花  钟菁  张志焱  郭玲 《四川医学》2010,31(8):1047-1049
目的探讨肥胖程度对应力式振动治疗防治骨质疏松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160例研究对象,年龄为50-70岁,按照体重指数分为超重组和肥胖组,各组均设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振动治疗仪给予频率(32±3)Hz,加速度0.5-2.94m/s^2的振动,10min/次,每周3次(隔日1次),共12周。观察第2-4腰椎骨密度、左侧股骨颈骨密度、左下肢肌肉分布系数、左下肢肌肉力量,左侧股骨颈抗骨折能力、体重指数、体脂百分比的变化。结果超重及肥胖治疗组股骨颈骨密度、下肢肌力、下肢抗骨折能力增加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脂含量有降低(P〈0.05),而肥胖组脂含量没有明显变化(P〉0.05)。两个治疗组之间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力式振动可有效防治下肢骨质疏松,不受肥胖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运动干预方案对延缓绝经后骨量丢失的效果,并对骨密度变化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绝经后2~10年之间的妇女,平均年龄(52.6±4.4)岁。遵循个人意愿分为运动组(n=45)和对照组(n=36),运动组要求遵循运动方案进行锻炼,对照组未参加任何方式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观察期为12个月。在0、12个月时测量腰椎L1~4和股骨上端骨密度。分别在0、3、6个月时评定肌肉力量和心肺功能。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骨密度变化率,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骨密度改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最终运动组中有36人完成运动干预实验,12个月后,运动组和对照组腰椎L1~4及髋骨骨密度值和基线值相比均明显降低(均P<0.01)。但运动组第4腰椎、平均腰椎骨密度变化率以及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骨密度变化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对第4腰椎、平均腰椎、股骨颈、Ward’s三角区骨密度变化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肌肉力量是影响骨密度变化率的重要因素,肌肉力量增强有助于减少骨量丢失。结论本研究设计的运动方案可有效延缓负重部位骨量丢失,肌肉力量练习是运动方案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相似文献   

18.
生物骨载体的主要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牛长骨松质骨部制备成生物骨载体(BBC),对其抗压强度,剪切强度、扭转强度和应力应变关系进行研究,生物骨载体经过制备加工后,其主要力学性能有所降低,是一种仅有弹性范围的脆性材料。讨论经相同处理的同一组BBC间生物力学强度差异的原因,并指出了BBC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牛松质骨力学强度与去抗原处理时限的相关性实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罗卓荆  胡蕴玉 《医学争鸣》1996,17(6):434-436
采用材料力学实验方法研究了牛松质骨力学强度与去抗原处理时限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1)探讨CT值平均值与骨密度值之间的关系;(2)探索一种新的图像分割方法快速准确求解不同年龄段人群腰椎
CT值。方法随机采集202例腰椎薄层CT扫描数据为实验材料,按照性别及每10岁为一个年龄段进行分组。各组数据输入至
Mimics14.0通过新的图像分割方法分割腰椎为各个独立蒙板文件,进行空洞填补并直接读取其蒙板文件的CT值平均值、最大
值及最小值。结果(1)男性21~70岁各年龄组的CT值平均值分别为424.94±52.23、405.59±53.60、361.76±53.50、344.17±47.76、
332.88±58.33 Hu;女性组分别为439.89±50.99、448.06±65.89、421.43±54.74、369.07±78.27、304.98±55.05 Hu;(2)统计学分析:男
性61~70 岁组与21~50 岁各组比较,P<0.05,与51~60 岁组比较,P>0.05;女性51~70 岁各组与21~50 岁年龄段各组比较,P<
0.05。结论(1)CT值平均值与骨密度值具有相关性;(2)通过新的图像分割方法可以快速准确获取感兴趣区域的CT值;(3)腰
椎CT值平均值具有随着年龄增大而降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