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同种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时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及氨基胍(AG)与环孢素A(CsA)对其影响.方法 同种大鼠心脏移植动物模型,于术后4 d处死对照组、AG与高、低剂量CsA处理组的移植鼠, 测血清NO含量、心肌iNOS活性及进行移植物病理分析.结果对照组iNOS 活性及其移植物排斥反应等级均显著高于各处理组(P<0.05);AG与CsA对iNOS活性、NO 产生有抑制作用,并相应地缓解急性排斥反应.结论同种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早期移植物即有iNOS表达与NO产生,NO参与排斥反应;CsA抑制NO产生可能为其抗急性排斥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氨基胍和骨化三醇联合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iNOS/NO)表达与减轻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和SD大鼠作为供、受体建立肾移植模型。实验随机分为5组:I组为同基因移植组,II组为急性排斥对照组,III组为氨基胍治疗组,IV组为骨化三醇治疗组,V组为联合用药组;观察各组受鼠生存期和移植后5d肾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血肌酐(Cr)、尿素氮(BUN)及肾组织匀浆中iNOS/NO的变化。结果I~V组受者存活时间分别为(9.1±1.9)d、(5.3±0.8)d、(9.7±2.1)d、(8.6±1.6)d和(12.9±3.4)d。III、IV组受者存活期、肾功能、移植肾排斥反应程度及肾组织iNOS/NO表达水平较II组明显改善或降低(P<0.05);V组效果更佳(P<0.05),但对进一步减轻排斥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基胍和骨化三醇联用对减少移植肾iNOS/NO的表达有正协同作用,但不能进一步减轻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氨基胍(AG)对大鼠心脏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期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分3组建立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同系移植组、同种移植组、同种移植后AG治疗(应用AG(600mg/(kg·d))皮下注射)组。各组分别在术后第3d,5d,7d采集移植心肌的心室组织,观察移植心脏排斥反应情况,细胞凋亡情况及心肌组织中iNOS活性的变化。结果:①同种移植组和同种移植后AG治疗组排斥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1.98,12.70,P<0.05);②心脏移植后各级排斥反应中均可见细胞凋亡的存在,且随着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加重,心肌细胞凋亡的量也在增加;③同种移植后AG治疗组与同种移植组相比各时间段iNOS活性均明显升高,而与同系移植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G可以通过抑制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斥期的iNOS活性,从而抑制细胞凋亡,保护移植心脏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建立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模型.实验分为Ⅰ组(正常对照)、Ⅱ组(同基因移植:SD大鼠→SD大鼠)、Ⅲ组(异基因移植:Wistax大鼠→SD大鼠)、Ⅳ组(异基因移植环孢霉素A干预).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肾组织中HO-1和HSP70的表达,并观察其与病理学检查的相关性.结果 同基因移植组移植肾中HO-1和HSP70的表达水平在术后无明显变化(P>0.05);异基因移植组移植肾中HO-1和HSPT0的表达在术后第1、3天和第7天逐渐升高(P<0.01),且与病理分级间存在正相关(r=0.911,P<0.01;r=0.869,P<0.01).结论 HO-1和HSP70参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监测HO-1和HSPT0的表达可能为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氨基胍(AG)对大鼠心脏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期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分3组建立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同系移植组、同种移植组、同种移植后AG治疗(应用AG(600mg/(kg·d))皮下注射)组.各组分别在术后第3 d,5 d,7 d采集移植心肌的心室组织,观察移植心脏排斥反应情况,细胞凋亡情况及心肌组织中iNOS活性的变化.结果:①同种移植组和同种移植后AG治疗组排斥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1.98,12.70,P<0.05);②心脏移植后各级排斥反应中均可见细胞凋亡的存在,且随着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加重,心肌细胞凋亡的量也在增加;③同种移植后AG治疗组与同种移植组相比各时间段iNOS活性均明显升高,而与同系移植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G可以通过抑制心脏移植术后急性排斥期的iNOS活性,从而抑制细胞凋亡,保护移植心脏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范礼佩  赵明 《广东医学》2004,25(6):725-726
目的 比较他克莫司和环孢素A在移植肾急性小管坏死受者中的应用。方法 比较两种免疫抑制剂方案治疗移植肾急性小管坏死时急性排斥发生、移植肾来尿时间、肝功损害及糖尿病发生率。结果 环孢素A组出现急性排斥 6例 ,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 4例逆转 ,2例效果不佳 ,改环孢素A为他克莫司 ,均恢复肾功能。他克莫司组则未出现急性排斥。两组肾功能延迟恢复时间分别为 (2 1± 7 5 )d ,和 (14± 3)d。肝毒性 :环孢素A组 5例 ,经调整环孢素A用量后 2例好转 ,另外 3例停用环孢素A ,改为他克莫司后均好转。而他克莫司组无一例肝毒性 ,但有 3例血糖升高。结论 他克莫司是一种强效免疫抑制剂 ,对肝功能无损害 ,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后肾功能恢复快。对于移植肾急性肾小管坏死受者应首选他克莫司作为一线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的单克隆抗体对大鼠肝脏移植慢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肝脏移植后的大鼠随机分为第1组(他克莫司组),第2组(LFA-1单抗组)和第3组(他克莫司+LFA-1单抗组).于术后100d获取移植物作病理学检查,对慢性排斥反应进行评分.并检测受体的肝功.结果 第3组的慢性排斥反应明显轻于第1组(P=0.004),而两组受体的肝功能芝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LFA-1的单克隆抗体可抑制大鼠肝脏移植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趋化因子受体拮抗剂对大鼠小肠移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趋化因子受体拮抗剂Met-RANTES对同种异体大鼠异位小肠移植术后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以及与小剂量他克莫司(FK506)的协同效应. 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和Wistar大鼠进行异位小肠移植(SD→Wistar).将动物分为3组,每组30只:第1组,未治疗对照组;第2组,Met-RANTES治疗组(200 μg/d,ip);第3组, Met-RANTES(200 μg/d,ip) 小剂量FK506治疗组[0.5 mg/(kg*d), im].观察移植大鼠的一般状况和存活时间,并于术后第1,3,5,7日取各组动物移植肠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组间比较. 结果:第1组大鼠存活时间中位数为7.2 d (1.5),全部死于急性排斥反应及感染;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移植后第3,5,7日分别符合轻、中、重度排斥反应.第2组大鼠存活时间中位数为19.2 d (16.4),与第1组相比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1). 第3组大鼠存活时间中位数为30.9 d (9.0),与第1,2组显著延长(P<0.01).第2,3组组织病理学检查无明显排斥反应征象,可长期存活. 结论:Met-RANTES能明显抑制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有效保护移植肠功能,显著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并可增强小剂量FK506的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白芍总苷辅助预防大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将心脏移植后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他克莫司组、白芍总苷组以及他克莫司与白芍总苷合用组,观察各组供心存活时间,于术后第7天获取部分供心做病理学检查,并检测各组受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受体的肝肾功能。结果:供心存活时间,他克莫司与白芍总苷合用组为(13.57±1.99)d,明显长于他克莫司单用组的(11.14±1.57)d(P<0.05)。他克莫司与白芍总苷合用组病理切片表明其排斥反应明显轻于他克莫司组。术后第7天,他克莫司与白芍总苷合用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为(32.43±4.39)%,明显低于他克莫司组的(38.71±5.15)%(P<0.05);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8~ 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和肝肾功能与他克莫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芍总苷和他克莫司联合应用对大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优于他克莫司的单一用药,且毒副作用不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鼠子宫移植中γ干扰素(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及其与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SD→W istar)子宫异位移植模型,分为正常子宫对照组、同基因子宫移植组和异基因子宫移植组。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第2~6天切取移植物进行病理学检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因子mRNA表达。结果移植后第3天,异基因组组织病理表现出排斥反应并进行性加重;同基因组移植子宫无排斥现象;与对照组相比,同基因组中3种细胞因子mRNA表达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和同基因组相比,异基因组中除TGFβ1移植后第3天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细胞因子均明显升高(P<0.01)。3种细胞因子表达于移植后第4或第5天达到高峰(P<0.01);IFNγ升高幅度为IL-10的4倍,TGFβ1的16倍。结论细胞因子IFNγ、TGFβ1、IL-10在SD→W istar大鼠子宫移植的急性排斥反应中有一定作用,其中以IFNγ的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rh-HGF)对大鼠心脏移植冠状血管内膜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近交系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和SD大鼠,建立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实验分3组:同系移植组,异系移植包括对照组(CsA组)和实验组(HGF组)。分别于术后15d、60d采集各组标本,沿冠状动脉切取心肌组织,免疫组化检测冠状血管内膜iNOS的表达,RT-PCR检测冠状血管内膜iNOSmRNA表达,观测冠状血管病理变化。结果:实验组移植心脏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完整,内膜轻度增厚,管腔轻度狭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iNOS在移植心脏冠状动脉内膜的表达,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同系移植组(P<0.01)。结论:rh-HGF通过上调移植心脏冠状血管内膜iNOS表达,可保护冠状血管内皮功能,预防移植心脏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缺血预适应预防大鼠移植肾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研究大鼠供肾缺血预适应对移植肾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的大鼠肾移植模型,将SD大鼠肾移植给Wistar大鼠作为同种异体移植,Wistar大鼠肾移植给Wistar大鼠作为同品系移植的空白对照。共设3个实验组,观察各组大鼠的移植肾功能、粘附分子、细胞因子、MHC-Ⅱ分子的表达及排斥反应发生的程度。结果 缺血预适应能减少移植肾粘附分子ICAM-1及细胞因子IL-2、TNF—α的表达;并抑制MHC-Ⅱ分子在移植肾内的表达,改善移植肾功能。结论 缺血预适应对移植肾有保护作用,抑制MHC-Ⅱ分子在移植肾内的表达,可明显减轻移植肾排斥反应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Li T  Si Z  Qi H  He Z  Li Y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6(12):1147-1152
目的:研究Th17细胞及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7 (IL-17)在小鼠肾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小鼠肾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同系移植组和急性排斥反应组;在移植术后3,7d分别应用ELISA检测2组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17的含量,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移植肾中浸润淋巴细胞中Th1和Th17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CD28+T淋巴细胞在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AR)期的表达变化情况,探讨该变化与AR相关性。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正常大鼠组(T0组)、手术创伤组(T1组)、同系心脏移植组(SD→SD)(T2组)、同种心脏移植组(Wistar→SD)(T3组)CD28+T淋巴细胞的表达百分率;并对心脏移植组AR进行分级;同时分析CD28+T与AR的相关关系。结果:T1组与T0组CD28+T淋巴细胞的表达无显著差异;T2组总体CD28+T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较T0组、T1组显著增加(P<0.05)。T3组总体CD28+T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较T0组、T1组增加更显著(P<0.01)。同种心脏移植组AR显著高于同系心脏移植组。T2、T3心脏移植组CD28+T与AR严重程度成显著正相关。结论:心脏移植AR严重程度与CD28+T表达增高成正相关,CD28+T表达增高预示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完全逆转的急性排斥对移植肾长期生存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回顾性分析 946例肾移植患者急性排斥发生的时间、次数、治疗效果对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 通过lifetable分别计算和比较无排斥组、一次排斥组、二次以上排斥组、早期排斥 (肾移植术后 90d内 )组、后期排斥 (术后 90d以后 )以及完全逆转组、部分逆转组患者肾生存率 ,并通过Cox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急性排斥患者 ( 172例 )移植肾生存率要明显低于无急性排斥患者 ( 774例 ) ,5年和 10年生存率分别为 70 9%、2 9 8%和 93 3 %、83 3 % (P <0 0 0 0 1)。发生 2次以上急性排斥患者的肾长期生存率比无排斥和 1次排斥组要低得多 (P <0 0 0 0 1和P =0 0 0 3)。完全逆转组和部分逆转组患者的 5年、8年肾生存率分别为 93 9%、89 2和 6 3 1%、41 4% (P <0 0 0 0 1) ,前者和无排斥组患者肾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P =0 96 )。排斥发生时间并不是影响移植肾生存的因素。结论 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有较差的移植肾长期生存率 ,发生 1次且抗排斥治疗能完全逆转的患者其移植肾长期生存率与无排斥患者的肾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大鼠肝移植技术改进及免疫排斥初步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对大鼠肝移植模型进行技术改进,并观察将SD大鼠肝脏移植至Wistar大鼠时免疫斥发生的规律,方法:将“二袖套法”肝称植技术在袖套管制作,受体麻醉,肝上下腔静脉,门静脉及肝下下腔静脉吻合等方面进行,行供肝取自SD大鼠的Wistar大鼠肝移植30例,并随机分为环孢霉素(CsA,2mg/kg,术后第1天至第7天皮下注射)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移植术后免疫排斥情况,结果: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时间为6.5-10.0mg/kg,术后第1天到第7天皮下注射)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移植术后免疫排斥情况,结果: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时间为6.5-10.0min,无肝期为8.5-12.0min,93%以上的移植大鼠生存超过7天,对照组大鼠术后9-13天全部死亡,组织病理学提示有典型的免疫排斥,而CsAI治疗组到目前为止生存良好,结论:对大鼠肝移技术进行了可明显提高移植大鼠的生存率,SD大鼠移植对Wistar大鼠的肝移植组合为高排异组合,是较理想的研究肝移植排斥及移植免疫耐受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引起排斥反应模型肝移植大鼠生存时间延长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静  高毅  汪爽  孙尔维  张志  单毓强  钟世镇 《广东医学》2004,25(12):1374-1376
目的 查找肝移植大鼠肝移植生存期明显延长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用来自不同单位SD大鼠和同一单位的Wistar大鼠 ,分A ,B ,C组行Wistar至SD的大鼠原位肝移植 ,观察受鼠的术后第 7天肝病理、生存期。结果 A ,C组病理示重度急性排斥反应 ,生存期为 10 9d ,11 7d ;B组大鼠病理示轻度急性排斥反应 ,生存期为6 9 8d ,较A ,C组明显延长 (P =0 0 0 0 0 ,0 0 0 0 2 )。结论 B组SD大鼠基因发生变化 ,可能是引起B组肝移植大鼠生存期明显延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动态监测大鼠异体异位心脏移植外周血(PB)中穿孔素(pedorin,P)和颗粒酶B(granryme B,OB)的表达水平,判断其与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实验组(n=16),供受体分别为Wistar和SD大鼠;对照组(n=17),供受体均为SD大鼠,两组术后均未接受抗排斥治疗。于术前及术后不同的时间采血,同时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应用荧光定量RT-PCR(FQ-PCR)的方法,测定P及GB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同期的病理检查结果相对照。结果实验组于移植后24hP及GBmRNA的表达上调,术后72h的表达明显增加(P〈0.001),术后3—5d达峰值,7—11d维持高水平,其变化早于病理改变;而对照组P及GBmRNA的表达及病理改变,在同期的观察过程中均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结论同种异体大鼠心脏移植的急性排斥反应过程中,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穿孔素与颗粒酶BmRNA的表达水平术后呈现递增性,早于病理改变,可以作为急性排斥反应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