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采用护理干预对早产儿黄疸的防治效果。方法将我科自2008年1月~2010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温生理盐水灌肠、早期母乳胃肠内营养及全身抚触等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儿黄疸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黄疸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及消退时间分别为(4.25±1.18)天、(5.12±1.39)天及(8.56±2.04)天,对照组分别为(2.09±0.98)天、(11.25±1.68)天及(14.21±3.58)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出生后第1天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但出生后第3天和第7天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腹胀、喂养不耐受及呼吸暂停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温生理盐水灌肠、早期母乳胃肠内营养及全身抚触等护理干预措施,对早产儿黄疸可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出生1周内新生儿黄疸的动态变化、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病因分析及早期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利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对产科出生的916例新生儿每日进行同一部位的皮肤测定,根据新生儿不同出生情况,对超过胆红素值安全范围者,及时给予口服药物或转儿科蓝光治疗。结果916例新生儿因高胆红素血症住院的144例,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15.72%,无一例发生胆红素脑病。结论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检测和早期干预治疗,可大幅度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从而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胃肠道护理干预对预防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将84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干预组)42例和对照组(非干预组)42例,观察组入院后给予洗胃、洗肠、早期胃肠道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实施早产儿常规护理,比较二组早产儿胎便排净的时间、血清胆红素值以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胎便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胃肠道干预能够预防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5.
赵燕霞  王莉 《基层医学论坛》2016,(22):3150-3151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新生儿情况,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新生儿选择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新生儿使用早期综合护理方法,比较2组的退黄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黄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的退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可以促进新生儿黄疸的吸收,缩短退黄时间,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早期联合干预预防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足月分娩的健康新生儿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观察组给予妈咪爱联合思密达干预新生儿黄疸,对照组采取常规处理措施,比较2组新生儿黄疸发生率、黄疸持续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及总胆红素峰值。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黄疸发生率较对照组低,黄疸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及总胆红素峰值较对照组明显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联合干预能够改善胆红素水平,有效缓解新生儿黄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两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主要是高胆红素血症,如果处理不当可导致新生儿智力、听力、神经系统异常从而造成永久性后遗症。因此对新生儿黄疸实施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们对在我院爱婴病房出生的新生儿开展了黄疸监测和干预工作并取得显著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预防效果。方法将84例早产儿患儿按收治时间的不同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护理干预模式。观察两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胎便排尽时间、TBC峰值、TBC均值以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胎便排尽时间均短于参照组,TBC均值、峰值、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出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项怡洁  吴萍  杨丽 《海南医学》2007,18(8):113-113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严重时会造成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  相似文献   

11.
早期足量喂养对早产儿黄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蕙 《医学争鸣》2004,25(8):687-687
0 引言黄疸是新生儿生后1 wk内最常见的症状,严重时会对新生儿的健康和发育有重大影响.我院在全面创建爱婴医院、开展母乳喂养过程中,母乳喂养率明显上升,随之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有明显提高,特别是早产儿.现将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1):159-161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按照家属是否同意进行早期干预,将120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早产儿出生后均接受常规标准干预,观察组早产儿在此基础上接受早期干预,比较两组早产儿干预后6个月和12个月体格及智能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干预后6个月和干预后12个月身长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干预后6个月、12个月粗大动作能力、精细动作能力、应物能力、应人能力和言语能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早产儿体格和智能发育,利于早产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早期预防性光疗对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早期预防性光疗干预对早产儿黄疸的影响。方法: 对2004~2005年出生后24h内入院的39例早产儿(干预组),无论有无黄疸都进行预防性光疗,测定血清胆红素并观察其峰值,与2001年11月~2003年11月出生后24h内入院的41例未进行早期预防性光疗的早产儿(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和血清胆红素峰值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10.26%和5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干预组血清胆红素峰值(148.1±50.5)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222.2±62.5)μmol/L (P<0.001)。结论: 对生后24h内的早产儿早期进行预防性光疗可防止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转运早期早产儿对其脑室内出血的影响及其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搬运早期早产儿对其脑室内出血(IVH)的影响,并研究其对策。方法以1998年1月到2007年10月我院收治的206例早期早产儿为研究对象。设为三组:A组,无搬运组;B组,有搬运组,且搬运前未预防性使用苯巴比妥;C组,有搬运组,但搬运前半小时预防性地使用了苯巴比妥。再比较三组早产儿IVH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早产儿IVH发生率明显不同,A组、B组、C组分别为36.4%(24/66)、82.8%(72/87),56.6%(30/53),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搬运早期早产儿易使其IVH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对于早期早产儿应尽量避免搬运,以减少其脑室内出血(IVH)的发生率;若必须搬运则可在搬运前半小时预防性地运用苯巴比妥,便可部分地减少其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微生态调节剂金双歧对早产儿黄疸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早产儿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联活菌片治疗,0.5 g/次,3次/d,观察2组患儿喂养及排便情况,监测胆红素,采集第3、7天肠道粪便标本,通过实时PCR技术对新生儿粪便中的双歧杆菌属进行定量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P<0.01),达全胃肠喂养所需时间提前(P<0.01),温盐水灌肠次数减少(P<0.01),生后第3天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P<0.01),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降低(P<0.01),黄疸持续时间缩短(P<0.01)。第3、7天肠道双歧杆菌的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第3天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肠道双歧杆菌数量的对数值呈明显负相关(r=-0.810,P<0.01),且无益生菌相关性败血症发生。结论早产儿早期应用微生态调节剂金双歧,可以促进肠道益生菌定植,从而改善消化道症状、避免高胆红素血症发生、促进黄疸消退。  相似文献   

16.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脑性瘫痪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降低早产儿脑性瘫痪(CP)发生的作用。方法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出生的450例早产儿,按家长意愿分为早期干预组(干预组)230例和常规育儿组(常规组)220例,2组早产儿出生后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给予保暖、静脉营养、预防感染、必要时给予吸氧等预防各种早产儿并发症常规治疗;常规组出院后接受常规育儿指导,不进行早期干预;干预组自出院开始,除接受常规育儿指导外,还进行早期干预,并重点进行按摩和主动运动训练,出现运动异常者做相应康复训练。结果1岁时,干预组发生CP 2例(0.87%),常规组发生CP 14例(6.36%),干预组CP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2岁,干预组2例CP均属于轻度,常规组14例CP中7例为轻度,5例为中度,2例为重度。结论早期干预可降低C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李元霞  张红霞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0):1346-1348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儿的意义。方法:将9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喂养组46例(原发病的治疗+早期微量喂养+部分静脉营养),对照组52例(原发病的治疗+全静脉营养)。两组均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于入院24~48h内给予静脉营养。喂养组根据日龄、体重、全身胃肠功能状态,无喂养禁忌者入院后24h内试经口喂养,或给予鼻饲。结果:喂养组在拔除胃管时间、达到足量胃肠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月时治疗组体重增长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胃肠道微量喂养结合部分静脉营养,不仅是对胃肠外营养不足的补充,而且可使患儿明显获得体重增长,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治愈率和生存率,而且能使早产儿更快的过渡至肠内营养,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及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超早期综合干预对晚期早产儿早期智能及体格发育的影响,为临床有效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出生并在早产儿门诊随访管理的116例全身运动(general movements,GMs)质量评估中扭动运动阶段评估结果为单调性GMs的晚期早产儿,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56例)和对照组(60例)。干预组除正常早产儿门诊随访外,在矫正胎龄3月龄内给予超早期综合干预三项(可视音乐治疗、纽安垫感觉统合训练、中医推拿)1个疗程,对照组予以正常早产儿门诊随访。在矫正胎龄6月龄时采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对2组早产儿进行智能评估并测量其体重、身长和头围等生长指标,比较2组早产儿智能及体格发育指标。 结果 在矫正胎龄6月龄时,干预组在粗动作、应物能、应人能3个能区得分分别为(99.64±8.50)分、(94.93±7.46)分、(96.59±6.3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4.42±8.29)分、(89.67±10.92)分、(91.65±7.4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精细动作、言语能2个能区,干预组的得分为(87.66±12.01)分和(91.41±8.72)分,对照组的得分为(83.97±9.42)分和(90.53±11.46)分,2组早产儿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早产儿矫正胎龄6月龄时体重、身长、头围的发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超早期综合干预可促进晚期早产儿早期智能的发育,但对早期体格发育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80-83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支持策略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与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住院治疗的早产儿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早产儿均根据体重规划每天所需能量予以常规的营养支持,观察组早产儿在此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早期营养支持策略干预。两组疗程均到纠正胎龄40周。观察两组早产儿体重增长情况、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在纠正胎龄40周时比较两组神经行为发育检测(NBNA)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早产儿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营养支持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恢复出生体质量后体重增长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NBNA测试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02,P0.05)。结论早期营养支持策略能增快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与体格发育速度,缩短营养支持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温生理盐水清洁灌肠干预对早产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对出生后24 h内的53例早产儿随机分组,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温生理盐水清洁灌肠,1次/12 h,连续3-5 d,与对照组于生后第2、第4、第5、第6、第8、第10天分别检测血清胆红素值,并观察胎粪转为正常时间、喂养耐受情况以及所需光疗时间。结果干预组较对照组早产儿的血清胆红素值均明显降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无1例发生胆红素脑病,所需光疗时间缩短,干预组胎粪排完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并且喂养不耐受情况显著减轻(P〈0.01)。结论给早产儿清洁灌肠简便、安全,能有效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显著减少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