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制备盐酸青藤碱醇质体凝胶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注入法制备醇质体,通过正交设计优选最佳处方和工艺;采用研和法制备醇质体凝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青藤碱的含量;透析法测定醇质体的包封率。结果:所得制剂为淡黄色透明凝胶,涂展性好;醇质体形态圆整,粒径小而均匀,平均包封率为62.8%。盐酸青藤碱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5~80μg/mL(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5%。结论:本制剂制备工艺简单可行,重现性好,质量稳定可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美洛昔康醇质体凝胶。方法:通过正交设计优选出美洛昔康醇质体的制备工艺,利用HPLC法测定包封率,并对其进行外观粒径评价,从而制备出凝胶剂。结果:制备的醇质体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6.95μm,包封率为74.70%。制得凝胶剂为半透明黏稠状胶体,平均含量为2.17 mg/10 g。结论:本实验制备工艺简单,制得的美洛昔康醇质体凝胶有很好的稳定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甘草次酸醇质体水凝胶贴剂的制备方法,并考察其体外透皮给药的规律与特点。方法注入法制备甘草次酸醇质体,考察其包封率、粒径与表面电位,再制备成水凝胶贴剂;采用改良Franz立式扩散池,HPLC法测定甘草次酸含量,评价甘草次酸醇质体水凝胶贴剂的体外透皮给药规律与特点。结果甘草次酸醇质体外观为圆球形或椭球形,具有层状结构;其对于甘草次酸的包封率为(75.63±1.86)%,粒径为(106.2±20.54)nm,表面电位为(-41.3±2.8)mV。与甘草次酸水凝胶贴剂比较,甘草次酸醇质体水凝胶贴剂的透皮给药速率与累积渗透量高于甘草次酸水凝胶贴剂,24 h时甘草次酸醇质体水凝胶贴剂的累积渗透量是甘草次酸水凝胶贴剂的5.55倍,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test,P<0.01)。结论甘草次酸制备成醇质体后能够显著提高水凝胶贴剂的透皮给药效果,表明醇质体水凝胶贴剂是甘草次酸透皮给药的一个理想的载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芍药苷醇质体含量及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注入法制备醇质体,以超速离心法分离醇质体和游离药物,建立HPLC测定芍药苷含量的方法。结果:芍药苷浓度在0.966~4.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回收率为97.6%~100.8%,日内及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5%,样品8 h内稳定性良好,平均包封率为81.03%。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方便快捷,可用于芍药苷醇质体中药物含量及包封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盐酸奥昔布宁醇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透皮吸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乙醇注入均质法制备盐酸奥昔布宁醇质体,正交设计优化处方。用动态光散射测定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其形态;水平透皮扩散试验仪考察其大鼠离体皮肤经皮渗透量。蛋黄卵磷脂、乙醇、盐酸奥昔布宁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45%和5%时,制备的醇质体平均粒径为(98±12)nm,包封率为(48.1±1.4)%。各种盐酸奥昔布宁制品24 h的经皮渗透量由大到小依次为:醇脂质体(盐酸奥昔布宁5%)、除去游离药物的醇脂质体(盐酸奥昔布宁2.4%)、物理混合物(盐酸奥昔布宁5%)、无水乙醇(盐酸奥昔布宁5%)、质量分数为45%的乙醇溶液(盐酸奥昔布宁5%)。研究表明醇脂质体是盐酸奥昔布宁经皮给药系统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6.
王微 《当代医学》2016,(9):135-136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醇质体的制备方法以及药剂特性。方法将包封率作为考察依据,之后进行正交设计优化处方;观测经处方优化后的醇质体的粒子半径以及Ze-ta等指标。结果银杏内酯B醇质体在筛选过程中在磷脂浓度为1.5 g/L,超声时间在10 min以及醇含量在40%时最佳,同时利用优化工艺制备的银杏内酯B醇质体平均的包封率可达到(87.94±1.31)%;在这种工艺条件下制备的醇质体平均半径是(89.41±6.13) nm,Ze-ta电位是-(37.87±2.75)MV。结论银杏内酯B醇质体的制备方法简单且经优化处方后醇质体的药剂特性符合具体的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7.
辛夷挥发油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采用薄膜分散-超声-膜过滤法制备辛夷挥发油纳米脂质体,考察胆酸钠、胆固醇、药物浓度、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等因素对辛夷挥发油纳米脂质体粒径及包封率的影响,并对纳米脂质体的形貌、稳定性进行分析。方法:薄膜分散-超声-膜过滤法制备纳米级辛夷挥发油脂质体,气相色谱法测定包封率,激光散射粒度仪测定纳米脂质体粒径。结果:采用薄膜分散-超声-膜过滤法制备的脂质体分散性好,粒径主要分布在(35±5)nm,包封率达(91.7±3)%。结论:薄膜分散-超声-膜过滤法是制备辛夷挥发油纳米脂质体的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双环醇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理化性质。方法通过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双环醇固体脂质纳米粒,透射电镜下观察形态,激光粒度仪测定粒径大小和电位,用微柱离心法测定包封率,并以包封率作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出最佳处方。结果按优化条件所制备的双环醇固体脂质纳米粒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呈类球形,大小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91.4±5.33)nm,Zeta电位为(-22.73±3.32)m V,平均包封率为(59.7±1.37)%。结论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适合用于制备双环醇固体脂质纳米粒。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不同膜材、处方和工艺的优选,研制具有良好透皮吸收性能、剂型稳定、包封率及释放度均性能良好的川芎嗪缓释皮肤贴片。方法采用乙醇注入超声法,以包封率为指标,制备川芎嗪醇质体。以丙烯酸树脂为主要组分,加入琥珀酸作为交联剂,柠檬酸三乙酯作为增塑剂,制备川芎嗪醇质体贴剂。然后进行体外释放度测定及体外透皮试验,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以及体外透皮率。最后进行大鼠的药动学试验,计算药动学参数,比较其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川芎嗪醇质体处方为磷脂浓度为1%(w/v),胆固醇浓度为0.4%(w/v),乙醇含量为45%(v/v),超声时间为5min,制得的川芎嗪醇质体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78.71±1.23)nm,平均包封率为(86.42±1.50)%。川芎嗪醇质体贴剂体外透皮试验结果显示24h药物累积透皮量达183±18μg.cm-2,其体外释放度曲线24h内符合Higuchi方程,具有缓释效果。药动学结果显示其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09.45%,与其他两种制剂相比,川芎嗪醇质体贴片具有促进药物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的作用。结论川芎嗪醇质体贴剂透皮效果较好,并且达到缓释与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紫杉醇聚乳酸纳米粒并考察其特性。方法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紫杉醇聚乳酸纳米粒,动态光散射粒径仪测定粒径大小,透射电镜表征表面形态,HPLC测定包封率及载药量。结果紫杉醇聚乳酸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230.00±1.08)nm,包封率为(93.57±0.50)%,载药量为(3.01±0.03)μg/mg。结论该方法制备紫杉醇纳米粒工艺简单,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制备盐酸青藤碱二元醇质体,筛选出较优处方,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考察. 方法 采用醇注入法制备以丙二醇和乙醇为柔软剂的盐酸青藤碱二元醇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处方;对其形态、Zeta电位、粒径及体外释药特征进行考察. 结果 较优处方制备的盐酸青藤碱二元醇质体外形圆整,平均包封率为(35.43 ±0.53)%,Zeta电位为(-5.87±0.06)mV,粒径为(391.6±25.6)nm,体外累积释药百分率Q与时间的关系符合一级速度方程:Q=0.085t+0.739,r =0.995 8. 结论 盐酸青藤碱二元醇质体制备简单,具有一定的缓释特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优选膜材、工艺、处方,制备出透皮吸收优良的醇质体。方法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设计,考察银杏内酯B醇质体制备过程中磷脂的浓度、乙醇含量、超声时间各因素的影响,确定最佳处方。结果银杏内酯B筛选的最佳处方为磷脂浓度为1.50g/L,醇含量为40%(v/v),超声时间为10min。以优化工艺制得的银杏内酯B醇质体平均包封率为(87.98±1.35)%。结论正交试验优化银杏内酯B醇质体制备工艺经验证,结果稳定,从而确保了质量。  相似文献   

13.
应用不同类型脂质体作为姜黄素经皮给药载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脂质体作为姜黄素经皮给药载体药物透皮吸收及皮肤沉积效果,优化得到姜黄素经皮给药最佳脂质体载体。方法:注入法制备了3种类型脂质体——一般脂质体、乙醇脂质体(醇质体)和丙二醇脂质体,并对其粒径、包封率、体外释放率等理化性质进行了考察。采用大鼠腹部皮肤及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实验,HPLC法测定10 h内皮肤姜黄素透皮量及在皮肤的积蓄量,并加以比较。结果:各种不同脂质体的粒径大小次序为:一般脂质体(1 345.7±1 257.8)nm〉乙醇脂质体(963.5±702.4)nm〉醇水相体积比为1:2的丙二醇脂质体(506.6±326.7)nm。各种脂质体的姜黄素包封率大小为:丙二醇脂质体〉醇质体〉一般脂质体,其中醇水相体积比为1:2时制备的丙二醇脂质体粒径最小,包封率最高(92.74%±3.44%),且体外稳定性好,10 h内姜黄素透皮量和在皮肤的积蓄量与姜黄素乙醇溶液结果无明显差别。结论:醇相和水相体积比为1:2制备的丙二醇脂质体粒径小,包封率高,是姜黄素经皮给药的最佳载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mEGF乙醇脂质体,并研究mEGF乙醇脂质体囊泡的包封率和物理性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mEGF乙醇脂质体的包封率、精密度、回收率、稳定性,运用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透射电镜和激光粒度分析仪观察和分析mEGF乙醇脂质体囊泡的外观、粒径和均一度。结果 mEGF乙醇脂质体的包封率大约为38%,精密度小于5%,30 d内包封率波动在36%~38%之间。运用原子力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到粒径分布于40~60 nm的乙醇脂质体囊泡。并且在激光动态光散射仪下测定显示囊泡的粒度分布较为均一,mEGF乙醇脂质体的折光度为4.6,囊泡粒径大约分布在100~500 nm之间。结论成功制备了mEGF乙醇脂质体,建立了测定包封率的色谱方法,该给药系统稳定性较好,乙醇脂质体囊泡粒径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酮洛芬醇质体(KPFE)凝胶与脂质体(KPFL)凝胶的体外经皮渗透行为,以期为筛选出较优的KPF外用制剂奠定基础。方法制备KPFE凝胶与KPFL凝胶;以离体鼠皮为屏障,采用Franz扩散池法对KPF这2种凝胶的体外经皮渗透行为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2种凝胶的经皮渗透动力学均符合Higuchi方程,KPFL凝胶剂:Q=28.65 t1/2-16.88(R2=0.995);KPFE凝胶剂:Q=35.22 t1/2-20.62(R2=0.988),稳态透皮速率分别为28.65μg·cm-2·h-1和35.22μg·cm-2·h-1,在经皮渗透24 h后,皮肤中的蓄积量分别为22.16μg·cm-2和19.95μg·cm-2,凝胶层中的残留量为56.25μg·cm-2和50.62μg·cm-2,4个指标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KPFL凝胶相比,KPFE凝胶在促进药物经皮吸收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组装法制备长春新碱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分别通过邻二氮菲显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铁浓度和药物浓度,计算包封率;分别用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法对制得纳米粒的形态、粒径进行了表征;通过振动样品磁强计测定制剂的饱和磁化强度,绘制磁滞回线;以硫酸长春新碱为对照,考察等剂量的长春新碱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的抑制效果,通过四唑单钠盐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表明,制得的长春新碱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包封率为(81.2±1.5)%,铁浓度为(104±1.4)μg/mL;磁性纳米粒子呈球形,平均粒径为(83±1.2)nm;饱和磁化强度为53 A.m2/kg,且具有超顺磁性;细胞实验表明长春新碱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比硫酸长春新碱对K562的细胞的抑制作用更明显。结果显示,制得的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性能良好,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丹皮酚脂质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丹皮酚脂质体,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优选最佳处方和工艺;用鱼精蛋白沉淀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包封率;采用激光散射粒径分析仪测定其粒径大小、分布及Z-电位。结果:制得的丹皮酚脂质体主要为单室脂质体,平均包封率为72.8%,平均粒径为163.8 nm且分布均匀,电位为-38.27 mV。结论:丹皮酚脂质体制备工艺简单可行,所得脂质体包封率较高,粒径较均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优化载药胶束的制备工艺,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HPLC)法测定紫杉醇(PTX)含量,以载药量、包封率、粒径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方法优化载药胶束的制备工艺. 结果优化工艺下制备的载PTX胶束载药量为(38.63 ± 0.42)%,包封率为(83.19 ± 1.23)%,粒径为(192.2 ± 0.5)nm,载PTX聚合物胶束一定条件下贮存10 d后,粒径与载药量无明显变化. 结论 该载药工艺简单可行,可用于载PTX聚合物胶束的制备,所制备的聚合物胶束短期贮存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