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对湖南省级医院术后患者自控镇痛泵(PCA)的使用情况和镇痛效果进行调查分析,为医务人员更合理地选用PCA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42例开放式手术患者,按其术后疼痛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1组为对照组(无处理组),21例;2组为PCA 24 h组,使用PCA 24 h,8例;3组为PCA 48 h组,使用PCA 48 h,13例。由非麻醉科人员采用11点数量评分法(NRS-11)评估患者疼痛。对所得术后0,1,2,4,6,8,12,24,36,48,72 h各时点的疼痛评分进行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评估PCA的术后镇痛效果。结果①在术后第1日,3组间疼痛强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PCA 24 h和PCA 48 h组在术后第1日的疼痛强度均显著低于无处理组(P<0.05);PCA 24 h和PCA 48 h组在术后第1日疼痛强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术后第2日和第3日,3个不同处理组间的疼痛强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随着患者伤口愈合,病情好转,各组间的疼痛评分趋于一致,在术后72 h降至2左右。结论①PCA在术后第1日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疼痛;②对于开放式手术术后疼痛的控制,使用PCA 24 h较使用PCA 48 h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择期手术患者对术后疼痛,及镇痛治疗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方法:运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了解择期手术患者对术后疼痛;术后自控镇痛治疗的认知程度.结果:对患者的调查显示50.78%认为术后疼痛属于正常,30.37%认为术后忍受疼痛是应该的,70.68%认为术后疼痛仅为刀口痛,79.58%的患者不清楚术后疼痛会引起其他系统并发症.77.0%的患者对于术后镇痛治疗期间镇痛泵的管理方式完全不知道.讨论:患者对术后疼痛和术后镇痛治疗缺乏了解,要求护理人员应加强宣教有关术后疼痛和术后镇痛治疗相关知识,提高患者认知水平,切实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住院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的发生和治疗情况。方法:调查重庆地区18家医院在2015年3月18日0:00至3月21日0:00期间曾接受手术、且年龄≥9岁的住院患者术后疼痛的发生和治疗情况,调查在手术结束后48 h内完成。结果:实际调查患者1 147例,实查率为98.12%。术后疼痛发生率约96.6%。调查当时各级医院总体中重度静息痛发生率18.3%,中重度运动痛发生率49.9%;术后曾经历的最剧烈静息痛和运动痛达到中重度的比例分别为42.0%和84.2%。其中,三级教学医院、三级非教学医院和二级医院手术患者术后最剧烈静息痛达中重度的比例分别为30.7%、42.5%和54.7%(P<0.01),最剧烈运动痛达中重度的比例分别为78.5%、80.7%和93.4%(P<0.01)。各级医院镇痛药物平均使用率77.8%,三级教学医院(81.6%)使用率高于三级非教学医院(74.4%)。三级教学医院多选择阿片类药物和非甾体消炎药联合镇痛,三级非教学医院和二级医院则以阿片类药物单一镇痛为主。各级医院镇痛方式均主要为患者自控镇痛,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结论:重庆地区住院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较高,其中三级教学医院术后中重度疼痛发生率相对较低,以多种镇痛药物联合应用为主;而三级非教学医院和二级医院术后中重度疼痛较为普遍,以阿片类药物单一镇痛为主。  相似文献   

4.
术后疼痛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素芳  龚志毅 《北京医学》2006,28(6):370-372
术后疼痛的发生率极高,有75%以上的术后患者报告承受着中至重度的疼痛.同样,儿科患者也有明显的术后疼痛[1].经不同途径应用镇痛药或使用非药物疗法可有效控制疼痛.近年来,术后疼痛治疗的方法有了一些变革和发展.但对所有疼痛患者来说,镇痛方法均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疼痛的类型与程度;患者对疼痛的感知(理解);患者所处的医疗、社会及环境条件等.对于所有的医疗服务人员而言,提供最理想的术后镇痛治疗至关重要[2].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重庆市某三甲医院成人住院患者疼痛负担,疼痛相关就医行为,以期改进疼痛诊疗措施,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采用短期(72 h)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13年7月22日至24日对重庆某三甲医院成人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4%(2 106/2 515)。成人住院患者疼痛患病率为46.96%(989/2 106)。疼痛持续时间小于1个月的手术患者占68.24%(651/954)。手术患者术前静息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为34.81%(332/954),术后为28.83%(275/954)。79.91%(1683/2 106)患者认为疼痛与自身疾病相关。81.10%(764/942)患者认为医师提供的止痛治疗有效。年龄和学历水平等均是患者疼痛负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成人住院患者的疼痛负担较为普遍,外科疼痛发生率较高,急性疼痛分布居多,以轻度疼痛为主,患者对疼痛认知程度和镇痛满意度较高,但仍有部分疼痛未得到有效治疗。医务人员应接受规范化镇痛诊疗培训,采取个体化多模式镇痛诊疗措施,降低疼痛患病率,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耳鼻喉科手术后疼痛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后疼痛是手术科室存在的共同问题,疼痛因手术大小、患者自身情况、手术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耳鼻喉科手术,因其部位特殊,术后直接影响患者的饮食、呼吸、睡眠,更应引起医务人员的同情与重视.笔者通过3年的临床观察、总结,对影响疼痛的因素及术后疼痛的护理方法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缓解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PKP治疗.对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评分、伤椎平均高度、Cobb角和疼痛缓解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80例患者手术时间44 min~118 min,平均70 min;术中出血7~15 mL,平均10 mL.所有患者术后2 d~4 d可下床活动,有56例疼痛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4例未缓解,缓解率为95.00%.术后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未发生便秘、坠积性肺炎或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患者疼痛评分、伤椎平均高度、Cobb角均显著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疼痛,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癌痛的控制与整体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癌症疼痛会从心理、生理、精神和社会多方面破坏患者的生活质量。可是 ,据初步调查表明 ,在综合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中各期癌症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疼痛者占 5 1.1% ;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疼痛比例高达 70 %~ 80 % ,而大约2 4 %癌痛病人未得到相应治疗 ,其中中、重度疼痛占 2 0 %左右。因此缓解癌痛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更是肿瘤治疗护理评价的极为重要的方面。对癌症病人疼痛的正确评估和及时给予病人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疼痛健康教育对胸外科术后疼痛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140例拟行手术治疗患者分为干预组(70例)与未给予疼痛教育对照组(70例).干预组于术前24小时内行疼痛教育,对照组予一般健康教育.术后48小时行疼痛评估.干预组术后对疼痛治疗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通过开展疼痛教育干预,使患者增加对术后疼痛的认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增加遵医行为,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减轻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TRI)患者术后穿刺点压迫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7月行TRI术后患者50例为对照组, 2014年8~10月行TRI术后患者50例为实验组.对照组使用传统减压方法;实验组在组建QCC基础上,以"减轻TRI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为主题,通过自制查检表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现况调查,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执行改良的减压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疼痛、肿胀及麻木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组术后4 h舒适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TRI术后患者疼痛程度与桡动脉止血器压迫穿刺点时间有关,QCC对于改善TRI术后4 h患者疼痛程度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TRPA1又称ANKTM1,是TRP离子通道超家族中的一员,可以将冷刺激、化学刺激以及机械刺激转化为内向电流,引发一系列生理功能,并参与痛觉的形成。本文主要介绍TRPA1在炎性痛、内脏痛和神经源性疼痛感受中的作用,以期为TRPA1作为开发新型镇痛药的新靶点提供参考依据和信息。  相似文献   

12.
慢性胰腺炎导致的顽固性胰腺疼痛往往很难利用现有临床疗法有效解决.人们对这种疼痛的机制尚不清楚,虽然导管和实质压力增加是引起胰腺炎疼痛的主要原因,但充足的证据表明神经病理性疼痛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此外,最近的研究证实脊髓以上和较高的大脑中枢在胰腺炎疼痛维持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重点阐述了对慢性胰腺炎疼痛产生和维持起作用的外周及中枢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刺血疗法在疼痛门诊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本院疼痛门诊从2005年3月至今应用刺血疗法治疗的典型临床病例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刺血疗法对疼痛性疾病和某些非疼痛性疾病疗效显著。结论:刺血疗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B型酪氨酸激酶受体(TrkB)抑制剂K252a对切口痛大鼠疼痛的影响,以了解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TrkB通路在切口痛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7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切口痛(I)组、K252a+切口痛(K+I)组和二甲基亚砜(DMSO)+切口痛(D+I)组.建立大鼠切口痛模型.K+I组和D+I组分别于切口痛模型制备前30 min鞘内注射K252a 10 μL+磷酸盐缓冲液(PBS)10μL和0.Ol% DMSO 10 μL+PBS 10 μL,并用PBS 10 μL冲管,I组接受同样的处理但鞘内不予任何药物.分别于术前((0 d)和术后1、3、5、7 d采用von Frey纤毛法检测大鼠的机械痛阈值,采用热辐射法检测大鼠热痛阈值的变化.结果I,D+I和K+I组术后1、3d时的机械痛阈值均显著低于同组Od时(P值均<0.01).术后1、3 d时,K+I组与I组、D+I组机械痛阈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组术后1、3、5 d时及D+I组术后1、3 d时的热痛阈值均显著低于同组0d时(P值均<0.01).术后1d时,K+I组与I组、D+I组热痛阈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鞘内注射K252a可以减轻切口痛引起的大鼠疼痛行为学改变,BDNF-TrkB通路可能参与大鼠切口痛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5.
儿童期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因包括创伤、癌症及化学药物治疗、遗传性的感觉功能障碍、神经病理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等。儿童期神经病理性疼痛在临床表现和转归方面与成人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充分认识儿童期神经病理性疼痛病因和临床表现的特点,有利于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儿童期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具有镇痛效能的低、高剂量吗啡对大鼠切口痛的影响。方法选用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低剂量吗啡(LM)(0.6 mg/kg)组和高剂量吗啡(HM)(6 mg/kg)组3组,每组11只。间隔30 min予两次用药后按Brennan法制成切口痛模型,模型制作完成后追加一次用药,NS组皮下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自术前至术后第8天,每天以von Frey细丝法检测大鼠的机械性痛阈值,拟在行为学水平探讨吗啡对切口痛大鼠的致痛敏作用。结果术后每组机械痛阈值均显著低于基础值(P<0.05)、术后第2天,HM组机械痛阈值显著高于NS组(P<0.05);术后第3天,HM组低于LM组(P<0.05);术后第8天,HM组低于NS组(P<0.05)。结论在大鼠切口痛模型中,全身反复应用镇痛剂量吗啡能产生机械痛敏,且HM组吗啡致痛敏作用较LM组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诸病源候论》不仅具有极高的医学价值,而且用词丰富,尤其对疼痛这一症状的描述,更是形象生动。试从语言角度对书中容易产生歧义的表示疼痛证候的部分语词进行考释,表示疼痛义的有苦痛、烦痛、楚痛等,表示酸痛义的有盩疼、盩削等,表示灼痛义的有烊、痛等,表示剧痛义的有切痛、弦痛等,表示刺痛义的有策策痛、恻恻痛等词。解释其词义,分析其异同,为中古汉语词汇研究及中医临床辨证提供资料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Orexins/Hypocretins是下丘脑生成的兴奋性神经肽,分为OrexinA和OrexinB两种。近年来发现其在痛觉感受和调制中发挥重要角色。Orexin的受体OX1R和OX2R在痛觉下行抑制系统各水平广泛表达是参与痛觉调制的解剖学基础。行为学研究显示,脊髓及脊髓上水平注射Orexins对炎性痛、切口痛、神经痛等模型有不同程度的镇痛效应。中枢神经系统Orexin作用于神经元主要引起兴奋性效应;Orexin作用于中脑导水管灰质腹外侧区神经元突触后膜受体,引起大麻素2 AG释放并逆向传递至突触前膜,通过大麻素受体1抑制γ氨基丁酸(γ aminobutyric acid,GABA)释放而实现镇痛效应。研究还发现Orexin与强啡肽、内源性大麻素、谷氨酸、GABA等多种神经递质共存也可能是其镇痛效应的物质基础。总之,Orexin可能是一种新的镇痛靶点。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Central post-stroke pain (CPSP) is a poorly diagnosed chronic pain. It is under-treated and usually mismanaged.ObjectiveTo establish the prevalence of CPSP and its management in stroke clinics at a tertiary hospital.MethodsThis was a cross-sectional design with stroke patients and health professionals from the stroke clinic at the tertiary hospital in Zimbabwe.ResultsOut of 166 stroke survivors, 8% had CPSP. Younger age (<60 years)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CPSP (P<0.003). Pain characteristics of CPSP were hyperaesthesia (10, 71%), electric shocks (9, 64%), temperature allodynia (9, 64%) and allodynia (12, 86%). Ten health professional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one (10%) reported using Douleur Neuropathique 4 (to diagnose neuropathic pain) and two (20%) reported using sensory tests. Four patients (44%) were on paracetamol (acetaminophen) and on weak opiates such as codeine. None of the patients were on anticonvulsants or antidepressants. Two medical doctors (50%) used weak opiates as second-line management. Five patients (36%) reported receiving a combination of massage, stretching, general exercise and moist heat or cryotherapy.ConclusionThe prevalence of CPSP in the study group is within international range. There is a need for appropriate management and use of tests and outcome measures for diagnosis of CPSP.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药口服联合外用治疗老年顽固性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例老年顽固性腰腿痛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采用中药口服加外用(联用组)和口服腰腿痛丸(对照组)进行治疗。分析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综合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半年随访。联用组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5),有效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 中药口服联合外用治疗老年顽固性腰腿痛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