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大鼠原位肝移植供肝冷保存再灌注损伤中肝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80-250g,共24只。配成12对,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用自配川芎嗪乳酸钠林格氏液作为实验组供体大鼠肝脏的灌注液和保存液;对照组则用不含川芎嗪的乳酸钠林格氏液,供肝获取后均将其保存在4℃的保存液中4h。然后行大鼠原位肝移植术。术后6h处死受体大鼠,检测血浆中AST、ALT、LDH水平。取肝脏组织,流式细胞法分析肝细胞的凋亡百分比,TUNEL法检测肝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bel-2的表达。结果实验组AST、ALT、LD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流式细胞法分析实验组凋亡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TUNEL法检测显示实验组凋亡情况显著轻于对照组。免疫组化显示实验组肝脏中bcl-2表达明显,而对照组则为阴性。结论川芎嗪可能通过促进抑制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来抑制冷保存再灌注导致的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上,研究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视网膜内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通过结扎大鼠左颈总动脉1 h,然后再灌注,检测1、6、12、24、48、72 h各组大鼠视网膜内的细胞凋亡.结果再灌注后,细胞凋亡主要出现于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层和内核层,大鼠视网膜在再灌注6 h逐渐出现细胞凋亡,12 h逐渐增加,24 h细胞凋亡达到高峰,偶尔在外核层可见凋亡细胞.然后细胞凋亡逐渐减少,但是,到了术后72 h,仍然可见视网膜内有细胞凋亡.结论通过结扎颈总动脉,可以见到大鼠视网膜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而细胞凋亡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到了手术后72 h,损伤的视网膜尚未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与调控基因bcl-2/bax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将家兔分为假手术(SO)组、缺血再灌注(IK)组,缺血预处理(IP)组。后2组中再分为4个亚组(IR3h、12h、24h和48h组。IP3h、12h、24h和48h组)。缺血期均为60min。缺血预处理为缺血前采用5min缺血及5min再灌注的方法。分别于再灌注3、12、24和48h后处死动物采取肝脏标本,SO组于手术后24h采取肝标本。检测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IR组和IP组与SO组比较,细胞凋亡指数(AI)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1);IP组中IP3h、12h和24h较同时间段IR组细胞凋亡指数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bcl-2蛋白表达:IP组与IR组及SO组比较,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bax蛋白表达:IR组和IP组与SO组比较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激活bcl-2蛋白的表达,改变bcl-2/bax表达比例从而抑制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肝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细胞凋亡机制和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分析肝细胞凋亡的机制、肝细胞凋亡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结果肝细胞凋亡与受体介导、线粒体功能状态及氧化剂诱导等有关。肝细胞凋亡参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肝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与肝细胞凋亡有关。结论肝细胞凋亡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胞凋亡是细胞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的一种死亡模式,凋亡过程受基因严格调控。细胞凋亡是肝缺血—再灌注损伤重要的病理生理特征。本文对细胞凋亡、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及凋亡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骨科临床事件中的常见病理生理过程,其发生机制一直是研究热点。骨骼肌IRI时细胞死亡的形式有两种,即坏死和凋亡。细胞凋亡被认为是骨骼肌IRI的发生机制之一,其在骨骼肌IRI中的作用逐渐引起了学者的关注。目前,骨骼肌IRI引发细胞凋亡的详细发生机制和相关的基因调控尚处于研究阶段。未来,随着对细胞凋亡与骨骼肌IRI关系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提供一条探索骨骼肌IRI发生机制的新途径和研发预防或治疗骨骼肌IRI的新药物。  相似文献   

7.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与临床急重症密切联系的临床现象 ,目前每年与这一临床难题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 ,其发生和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非常复杂。近年来随着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修复机理的研究不断深入 ,人们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理除普遍认为有以下机制 ,即 :腺嘌呤核苷酸代谢障碍 ,毒性氧自由基作用 ,酸中毒作用 ,钙代谢紊乱 ,脂质过氧化损伤 ,线粒体损伤外 ,现在人们逐渐注意到凋亡及部分相关癌基因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常见癌基因Bcl 2基因家族中Bcl 2 ,Bcl x ,Bax等 ,c fos ,c myc ,c jun基因及其产…  相似文献   

8.
20世界 60年代 ,人们发现了细胞自发死亡与消失的现象。 1 972年 ,Kerr等[1 ] 首先提出了细胞凋亡(Apoptosis)的概念 ,指细胞受到一些特殊信号刺激后 ,按照内在程序 ,即细胞所固有的“死亡程序”,由其自身内部机制调控的主动的细胞死亡 ,属于机体自身的生理活动 ,也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 (Programmed cell death,PCD)。近些年 ,随着器官移植的不断开展和深入研究 ,人们逐渐认识到细胞凋亡在器官移植中具有特殊的生物学意义。肝移植中的缺血 -再灌注损伤 (ischemia reperfusion,I/ R)主要发生在肝脏保存再灌注损伤 (Hepatic preservationre…  相似文献   

9.
目的:阐明细胞凋亡与Bcl-2和Bax蛋白表达在大鼠肢体缺血及再灌注不同时相中的变化和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大鼠股动脉夹闭模型,阻断股动脉血流5h后进行再灌注。设立缺血组及再灌注组。再灌注组设立1、3、6、12、18、24h6个检测时相,检测肌肉组织中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细胞凋亡现象(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及电镜方法)。结果: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24h内)。凋亡指数(AI)及Bax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性升高,Bcl-2蛋白在短时间内升高,而后逐渐下降,Bcl-2/Bax比值逐渐降低;AI与Bax蛋白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Bcl-2蛋白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3~24h),与Bcl-2/Bax比值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肢体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有细胞凋亡机制参与,Bcl-2/Bax的比例关系向促进细胞凋亡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细胞凋亡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一个重要病理学特征。深入研究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过程及其机制,将为临床有效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新方案。本文介绍了与缺血再灌注有关的心肌细胞凋亡发生情况,并着重就心肌细胞发生凋亡的可能机制、信号转导通路和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含丹参冷灌注液对移植肝缺血再灌流损伤的防护及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丹参组及假手术组,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在供肝灌注冷保存时,以4℃乳酸林格氏液为基液,丹参组灌注保存液中加丹参注射液(60ml/L),对照组不加丹参.保存5 h后置入受体.移植后6h处死大鼠取样,检测血清中AST、ALT及肝组织中氧自由基代谢相关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采用TUNEL法检测移植术后肝细胞凋亡情况,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移植肝脏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移植肝再灌注后丹参组AST、ALT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丹参组肝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下降(P<0.01),肝组织中MDA含量较对照组降低(P<0.01),SOD、GSH-PX活性较对照组升高(P<0.01).丹参组较对照组肝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上再灌注损害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丹参可抑制冷保存再灌注导致的肝细胞凋亡,对原位肝移植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临床肝移植过程中离体供肝低温保存-再灌注期间肝实质细胞凋亡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应用细胞凋亡原位末端标记法并结合电镜观察,检测低温保存时间分别为0、3、6、及9h的4组兔肝脏在低温保存-再灌注过程中肝细胞凋亡发生情况,同时,对4组肝脏再灌注前、后组织内氧自由基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各组肝脏于低温保存后的再灌注期间,组织内可见明显的肝实质细胞凋亡现象,且低温保存时间延长的肝脏,再灌注后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脂多糖LPS预处理对大鼠肝移植再灌注期肝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9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原位肝移植组(OLT组)和原位肝移植 LPS预处理组(LPS组).Sham组只开腹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OLT组和LPS组按两袖套法进行肝移植.Sham组于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后0、60、180 min,OLT组和LPS组于门静脉血流恢复后0、60、180 min分别测定各时相点血清TNF-α、ALT、AST水平及肝组织NF-κB活性,并取肝组织行光镜、电镜检查.结果 再灌注后0、60、180 min,OLT组与LPS组的NF-κB活性、TNF-α含量均高于Sham组(P<0.01);再灌注后60、180 min,OLT组的NF-κB活性以及TNF-α含量均明显高于LPS组(P<0.01),且OLT组的ALT、AST水平明显高于LPS组(P<0.01),光镜及电镜下观察OLT组肝组织损害较LPS组重.结论 肝移植再灌注期内毒素信号转导通路的NF-κB活性增强,产生炎性介质对移植肝造成损害;LPS预处理可降低肝移植再灌注期肝脏NF-κB活性和炎性介质的产生,从而减轻肝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大鼠原位肝移植供肝冷保存再灌注损伤中枯否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应用延长保存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将1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苦参碱小剂量治疗组、大剂量治疗组和假手术组,分别检验移植术后血中内毒素和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并观察移植肝脏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各时点肝组织内的TNF-α的含量均明显降低,内毒素血症明显减轻,枯否细胞增生活跃程度明显减轻,同时肝细胞和肝内皮细胞损伤的病理表现也明显改善。结论苦参碱可以通过减轻再灌注后内毒素治疗,有效抑制枯否细胞激活及释放TNF-α等炎症性损伤介质,保护肝细胞及肝窦内皮细胞,从而减轻供肝冷保存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5.
维拉帕米对大鼠肝脏低温保存再灌注损伤的防护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昌俊  李开宗  管文贤 《医学争鸣》2001,22(19):1744-1747
目的 在自制的器官保存液XJ-1液已取得较好结果的基础上,探讨维拉帕米对大鼠肝脏低温保存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XJ-1液与XJ-1+维拉帕米液保存大鼠肝脏18h后施行肝脏移植,检测术后血清转氨酶水平、肝组织钙离子及丙二醛含量等指标,观察大鼠术后1wk存活率及移植肝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XJ-1+维液保存的大鼠肝脏移植后4h,血清ALT,AST水平、肝组织钙离子含量、丙二醛含量均显低于XJ-1液组(P<0.01,P<0.05),光镜与电镜下肝组织形态学改变较XJ-1液组好,同时术后生存状况及1wk存活率也优于XJ-1液(71%vs 57%)。结论 维拉帕米能够减轻肝脏体外保存再灌注损伤,明显增强了XJ-1液对大鼠肝脏的保存效果,原因在于其阻滞钙通道的钙离子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 雄性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MIRI 组)、心肌缺血再灌注+ 瑞 舒伐他汀组(MIRI+R 组),每组10 只。复制大鼠MIRI 模型,观察各组大鼠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 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大鼠 左心室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左心室心肌组织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蛋白表达, RT-PCR 法检测Bcl-2、Bax mRNA 表达。结果 MIRI 组与Sham 组比较,大鼠LVEDP、心肌细胞凋亡指 数(AI)、Bax 蛋白及mRNA 的表达升高(P <0.05),±dp/dtmax、Bcl-2 蛋白及mRNA 的表达、Bcl-2/Bax 比值下降(P <0.05);与MIRI 组比较,MIRI+R 组大鼠LVEDP、AI、Bax 蛋白及mRNA 的表达降低(P <0.05), ±dp/dtmax、Bcl-2 蛋白及mRNA 的表达、Bcl-2/Bax 比值升高(P <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降低心肌缺 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短时间多次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对大鼠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SD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供肝冷保存120 min,无肝期14 min。54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A组,n=6),不做肝脏移植手术;肝移植组(B组,n=12),供体大鼠肝脏4℃乳酸林格液保存2 h后,采用双袖套法行原位肝移植;缺血预处理肝移植组(C1、C2、C3组,每组12只):将供肝进行缺血预处理后切除供体大鼠肝脏,4℃乳酸林格液保存2 h,行原位肝移植,根据阻断第一肝门5 min,开放再灌注5 min为1个循环,处理1~3个循环分别命名为C1、C2和C3组。术后检测各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每分钟胆汁量,免疫组化检测肝细胞Bcl-2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术后B组血清ALT、AST、LDH活性明显高于A组,每分钟胆汁量明显低于A组(P<0.01);C组ALT、AST、LDH活性虽明显高于A组(P<0.01),但比B组明显降低(P<0.05);随着IP次数增加,C1、C2、C3组ALT、AST、LDH活性递减,而每分钟胆汁量逐渐增加。细胞形态学检查发现,与B组比较,C组供肝组织细胞结构改变较小,Bcl-2表达增加,凋亡指数降低(P<0.01或P<0.05)。结论:IP对大鼠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短时间多次IP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8.
青藤碱对大鼠原位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藤碱对大鼠原位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Kamada’s“二袖套法”建立SD→SD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低剂量(40 mg/kg)和高剂量(80 mg/kg)青藤碱组,分别观察移植术后1周存活率,检测术后2、6、12、24 h血清ALT,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指数(AI),RT-PCR检测肝脏组织中的TNF-α、IL-1β mRNA的含量,并观察移植肝脏病理学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青藤碱低剂量、高剂量组术后1周存活率显著提高(75%、75% vs 12.5%,P<0.01);在各个时间点,青藤碱治疗组的A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肝组织中的TNF-α、IL-1β 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肝脏病理学形态也明显改善。结论:青藤碱可以通过抑制TNF-α、IL-1β等炎症性细胞因子合成,抑制肝细胞凋亡,减轻肝细胞及肝窦内皮细胞的损伤,达到保护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实验性肝硬化大鼠的肝细胞凋亡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分为两个阶段 :A .采用复合因素 (CCl4,胆固醇 ,乙醇 )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B .用自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观察肝硬化恢复情况和肝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显示 :①用复合因素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的周期为 5 0d。肝硬化大鼠ALT明显升高 ,为 ( 13 5 3 3± 5 9 77)mol/ (s·L) ;A/G比值倒置为 0 60± 0 12。HE染色镜下可见肝组织正常结构消失 ,形成大小不等的假小叶 ,增生和变性坏死的肝细胞并存 ,并可见散在的核固缩、浓染、体积变小的凋亡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可见有AP峰出现 ,其细胞凋亡率为 12 3 0 %。C -myc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bcl- 2基因表达量则低于对照组。②肝硬化的大鼠模型用中药治疗 2 0d后 ,体重增加 ,ALT、A/G比值接近正常。病理检查 ,肝硬化时的假小叶逐渐消失 ,变性坏死的细胞减少。DNA电泳显示仍有“Ladder”带纹 ,流式细胞术分析 ,凋亡率、C -myc基因表达量均低于同期的肝硬化非治疗对照 ,而bcl- 2基因则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